一支是法兰克尼亚的巴本堡(游戏中被称为 Babenberger),他们与显赫的卡佩家族同属于罗伯特家族(Robertian)分支。这个家族还因为自己的发家祖宗,格拉普菲尔德伯爵·珀波(Poppo of Grapfeld, 格拉普菲尔德位于巴伐利亚与图灵根的交界处)而被称为珀波家族(Popponids)。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随着胖子查理的继任者,卡林西亚的阿努尔夫上位后,由于阿尔努夫的老婆来自于康拉丁(Conradin)家族,这位加洛林的皇帝因此转而支持法兰克尼亚的另一个地头蛇,黑森的康拉丁。很快,巴本堡两兄弟之一的珀波二世就被剥夺了图灵根边伯的头衔,而这个头衔则被授予给了康拉丁家族的老康拉德(Conrad the Elder),虽然一年后老康拉德在图灵根的统治就被推翻。
至此,康拉丁家族的小康拉德(Conrad the Younger)即未来的德意志国王·康拉德一世便彻底控制了法兰克尼亚公国,而法兰克尼亚·巴本堡就此绝嗣。不过,公爵亨利的一个女儿嫁入了萨克森的奥托家族,并将亨利这个名字传给了奥托家族的捕鸟者亨利(Henry the Fowler)。而奥托家族最后从康拉丁手中夺取了德意志王位,巴本堡们也算是通过线粒体遗传扳回了一局。
2、崛起的东部边疆区
奥地利巴本堡家族的发家祖宗则是杰出者·利奥波德一世(Leopold Ithe Illustrious),利奥波德是萨克森王朝·奥托大帝与其继任者奥托二世的忠心跟班。奥托大帝于955年的列希菲德一役(Battle of Lechfeld)中决定性地击败马扎尔人后,在原巴伐利亚被占领的土地上建立了巴伐利亚东部边疆区(Bavarian Marcha Orientalis),第一任边伯 Burkhard 由于参加了巴伐利亚公爵·亨利二世针对皇帝·奥托二世的叛乱而被剥夺了头衔。因此,在976年,忠实的利奥波德被任命为新的边伯。
在994年的时候,利奥波德一世受邀前往乌尔兹堡(Würzburg)去调解他的远房堂兄,诺德高边伯·施韦因富特的亨利(Henry of Schweinfurt,Margraviate of the Nordgau)与乌尔兹堡主教的冲突。在当年7月8号举行的比武大会上,倒霉的利奥波德被一支瞄准他堂兄亨利的箭射中了眼睛并在两天后挂掉,挡箭的边伯被就地埋在了乌尔兹堡,直到十三世纪遗体才被重新运回梅尔克。
之后,利奥波德一世的儿子壮汉·亨利一世(Henry I the Strong)继承了他的头衔。在1002年的时候,奥托朝皇帝·亨利二世(前文中巴伐利亚公爵·亨利二世的儿子)授予了边伯亨利两块领地:一块在维也纳西南边,一块在Kamp与March河中间的高地,这两个地方前者是对抗匈牙利的前线,后者则是对抗波兰的前线(传说中的双路抗线)。
但好景不长,由于打猎出事,欧内斯特一世在1015年便去世,幸运的是,他与吉塞拉留下了两个儿子:欧内斯特二世与赫尔曼四世,这两人都相继承袭了父亲的头衔,开创了巴本堡的施瓦本支系。此外,利奥波德的四儿子珀波则被皇帝·亨利二世在1015年硬点为特里尔大主教(Archbishop of Trier),大主教珀波后来又成为了施瓦本侄子们的监护人。
至于利奥波德的三儿子胜利者·阿达尔伯特(Adalbert the Victorious),在他的大哥壮汉亨利一世去世后,于1018年继承了奥地利边伯的头衔。阿达尔伯特在位期间不断地向东扩张领土(本质就是入侵匈牙利),并且支持萨利安朝皇帝·亨利三世对抗波西米亚与匈牙利。这位老哥活的长(985 – 1055),在位达37年,但只留下了一个儿子:欧内斯特。欧内斯特在他老爹死后继承了奥地利边伯的头衔。
赫尔曼四世(Herman IV)在老哥死后获得了施瓦本公爵的头衔,但这个时候他还未成年。七年后,他的继父康拉德二世安排他迎娶了都灵女边伯·苏萨的阿德莱德(Adelaide of Susa, the marchioness of Turin),于是赫尔曼四世同时成为了都灵边伯。但在次年,随同康拉德二世在南意大利的军事行动中,赫尔曼在那不勒斯附近染病离世。康拉德随即将施瓦本转交给了他的亲儿子亨利。由于炎热的天气使得他的尸体无法被运回德国,赫尔曼四世在1038年7月28日被下葬在了塔伦托。至此,施瓦本的巴本堡家族绝嗣。
4、反复横跳的奥地利支系
再让我们把目光投回奥地利,在胜利者·阿达尔伯特于1055年辞世后,他唯一的儿子,勇敢的欧内斯特(Ernest the Brave)继承了奥地利边伯的爵位。在欧内斯特的统治期间,奥地利边区已经开疆扩土到了如今的下奥地利州。欧内斯特的绰号来源于他帮助匈牙利的所罗门对抗匈牙利国王贝拉一世(Béla I of Hungary)父子。这时的奥地利·巴本堡家族依然保持着对萨利安朝皇帝的忠心,当时的帝位已经从康拉德二世传到了他孙子亨利四世手上,在著名的主教叙任权之争(Investiture Controversy)中,欧内斯特坚定地站到了亨老四这一边,并在1075年6月10日死于和萨克森叛军进行的巴特朗根萨尔察之战(Battle of Langensalza)。
在欧内斯特死后,他的儿子帅锅·利奥波德二世(Leopold the Fair)继承了头衔。这位帅哥起先像父亲一样站在皇帝的一边,甚至在亨老四前往卡诺莎悔罪的时候依然待在皇帝的朝廷里。不过在他老婆艾达(Ida)和帕绍主教·奥尔特曼(Altmann of Passau)的影响下,利奥波德最终站到了皇帝的对立面。在1078年奥尔特曼被皇帝驱逐并逃到利奥波德的领地中寻求庇护后,利奥波德二世马上面临着皇帝军队的入侵,而巴本堡家族也彻底与朝廷决裂。
在1081年的夏天,当皇帝还在意大利征战的时候,利奥波德选择支持对立皇帝,萨尔姆伯爵·赫尔曼(Hermann of Salm)并且在奥地利的图尔恩正式宣布独立。旋即,他被皇帝罢免并将其领地转封给波西米亚公爵·弗拉迪斯拉夫二世(Vratislav II of Bohemia)。这位普热美斯家族的公爵奉命入侵奥地利并且在1082年的迈尔贝格战役(Battle of Mailberg)取得全胜,但帅哥利奥波德侥幸死里逃生。
利奥波德二世的老婆艾达同样有故事可说。艾达是巴伐利亚一个伯爵的女儿,并在当时被认为是最漂亮的女人之一。在1101年,艾达随同自己的亲戚,萨尔茨堡大主教·蒂默(Archbishop Thiemo of Salzburg)和巴伐利亚公爵·韦尔夫四世(Welf IV Duke of Bavaria)参加了1101年十字军。
圣人利奥波德三世,又被成为好人·利奥波德(Leopold the Good)在帕绍主教奥尔特曼的监护下成长(奥尔特曼真的是深得巴本堡家族的信任)。在1096年时,23岁的利奥波德三世继承了奥地利边伯。在他的一生中,利奥波德有两段婚姻,其中的第二任妻子艾格尼丝是皇帝亨利四世的女儿,未来皇帝亨利五世的姐姐。
利奥波德在位期间主要致力于领地的发展,特别是建立了数个修道院。同时,他治下的城市,包括维也纳、克洛斯特新堡,也欣欣向荣。利奥波德三世于1136年11月15日去世,并在1485年1月6日被教皇英诺森八世封圣。之后的哈布斯堡王朝在1663年宣布利奥波德三世为奥地利的主保圣人。利奥波德与艾格尼丝育有四子,而此时的神圣罗马帝国在经历过苏普林堡的洛泰尔(Lothair of Supplinburg)统治之后,进入了霍亨施陶芬王朝的时代,由于和施陶芬的皇帝康拉德三世是同母异父的兄弟,因此巴本堡们又重新成为了神罗朝廷的宠儿。
5、奥地利公国的成立
当施陶芬的皇位从康拉德三世传给侄子红胡子腓特烈后,由于腓特烈的老爹也是艾格尼丝的儿子,因此好人利奥波德三世的四个儿子全都算是红胡子的叔叔。在这四位好叔叔中,首先登场的是幺叔,巴本堡的康拉德(Conrad of Babenberg)。
紧接着上场的是三叔,弗赖辛的奥托(Otto of Freising)。奥托是一位著名的编年史撰写者,这位兄弟从小在巴黎接受学习并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在1133年说服了自己的老爹利奥波德三世建立了海利根克罗伊茨大教堂(Heiligenkreuz Abbey)。奥托于1136年被选为巴伐利亚地区的弗赖辛主教(Bishop of Freising)。在1147年他参加了第二次十字军并设法抵达了耶路撒冷,归国后,便受到了侄子腓特烈的器重(康拉德:同样是叔叔,待遇为什么不一样?)。
之后要介绍的,则是承袭奥地利边伯的慷慨者·利奥波德四世(Leopold the Generous),利奥波德四世尽管并不是他老爹的长子,但却在1136年继承了爵位,后世也并不清楚这一安排的目的是为何,可能的原因是当时的长子亨利已经被授予了莱茵行宫伯爵的领地。由于和皇帝康拉德三世同母异父的亲缘关系,利奥波德获得了朝廷从韦尔夫家族手中剥夺的巴伐利亚公国。在自己的兄弟,弗赖辛主教奥托的帮助下(弗莱辛位于巴伐利亚境内),利奥波德成功滴在巴伐利亚站住了脚。不过利奥波德四世的统治十分短暂,在1141年便暴毙于巴伐利亚的Niederaltaich大教堂。
最后要说的是亨利二世(Henry II Jasomirgott),亨利老哥是前面三个人的大哥,而他的绰号Jasomirgott据说是他的口头禅“Yes, so help me God”的德语空耳版。在1140年4月,皇帝康拉德三世给与了他绝嗣的萨利安王朝曾经的领地:莱茵行宫伯爵领。统治了不到1年,亨利就继承了自己弟弟利奥波德四世的奥地利边疆区和巴伐利亚公国,于是他又在1143年奉还了莱茵行宫领。
康拉德统治期间,亨利老哥始终与自己的同母兄弟站在同一战线上,并于1147年5月陪同皇帝参加了第二次十字军。在同年10月第二次多里莱乌姆之战(Battle of Dorylaeum)中惨败给塞尔柱土耳其人后,亨利和康拉德的侄子,未来的皇帝腓特烈(其实也是亨利的侄子)险中求生回到了德国。等到了1152年腓特烈当选为皇帝之后,为了尝试跟韦尔夫家族和解,红胡子在1156年将巴伐利亚重新还给了狮子亨利,但作为对巴本堡家族的补偿,奥地利边疆区被正式升格为公国并完全独立于巴伐利亚。
之后,奥地利公爵亨利选择将维也纳作为自己的居城,这使得维也纳从此之后一直作为公国的首府。在1176年为了应对一位依靠农民起义军的普热美斯贵族 Soběslav II 跑到奥地利领土上作乱(又是普热美斯),亨利二世领军出征,但不幸在梅尔克附近的桥上连人带马坠河并于次年逝世。亨利二世一生有两段婚姻,第一次是娶了先皇洛泰尔二世的女儿,第二次则是娶了拜皇曼努埃尔·科穆宁的侄女,这两次联姻得巴本堡家族的声望巨增。其中,亨利二世和科家大小姐育有二子,继承公爵头衔的则是大儿子利奥波德五世。
6、十字军之王
高尚者·利奥波德五世(Leopold V the Virtuous)是亨利二世的长子。在他出生时,他老爹刚刚被红胡子腓特烈升格成为公爵,当亨利二世坠桥后,利奥波德于1177年旋即成为第二任奥地利公爵。承袭爵位的利奥波德很快便支持波西米亚的腓特烈对抗前者的堂兄 Soběslav(后者曾在奥地利作乱间接导致亨利二世坠亡)。作为回报,奥地利与波西米亚在1179年签署了和平条约。
公爵利奥波德于1182年前往圣地朝圣并在返回的途中受到了匈牙利国王贝拉三世和拜皇阿莱克修斯二世的热烈欢迎(毕竟是外婆家的亲戚)。回到德国后,利奥波德开始跟施蒂里亚公爵·奥托卡四世(Ottokar IV of Styria)谈判并最终在1186年签署了格奥尔根贝格协议(Georgenberg Pact),协议约定,当奥托卡四世死后,施蒂里亚将被并入奥地利公国。
在这里我们还要简单介绍一下施蒂里亚公爵领,这个公国的前身是施蒂里亚边疆区。当奥托大帝击退马扎尔人的入侵后,他的儿子奥托二世于976年在收复的巴伐利亚领土上建立了卡林西亚公国(Duchy of Carinthia)与维罗纳边区,并将它们从巴伐利亚公国中剥离。
最初的卡林西亚公国,除了直辖的公国领地外,还节制着伊斯特里亚、卡尼奥拉和卡林西亚三个边区。但在1012和1039年,伊斯特里亚边区(Istrian march)和卡尼奥拉边区(Carniolan march)分别从公国中被剥离。而卡林西亚边区的称呼则逐渐因为边伯们的居城施蒂尔(Steyr)演变成了施蒂里亚边区(March of Styria)。
在主教叙任权之争中,时任施蒂里亚边伯的壮汉·利奥波德(Leopold the Strong )和他的儿子奥托卡三世(Ottokar III )逐渐从卡林西亚公国中独立出来并继承了原公国的北部领土。之后,奥托卡三世的继承人奥托卡四世则在1180年被红胡子腓特烈升格为公爵。当1192年奥托卡四世死后,利奥波德被皇帝正式授予施蒂里亚公国,这次领土合并也标志着现代奥地利的雏形产生。
之后发生了一件大家熟悉的事件:在皇太子施瓦本的腓特烈死后,利奥波德成为了德军的指挥官,但一同出场的狮心王理查和法王菲力二世则拒绝和利奥波德平起平坐。当阿卡城被攻陷后,利奥波德的公爵旗被他的表兄弟,蒙费拉的康拉德(Conrad of Montferrat)立起,然而,瞧不起公爵的理查搞掉了利奥波德的旗帜(鉴不鉴啊?),公爵便愤然返回了奥地利。据说,此公在圣地作战时鲜血侵染了外袍,于是将染色的红白布作为了家族的新旗帜。
利奥波德同志还有一个弟弟,被称为默德林公爵·亨利一世(Henry I of Mödling),这位爷在1177年从他的老哥手中被授予默德林的土地。在利奥波德启程参加十字军后,亨利代表巴本堡家族出席了1191年皇帝亨利六世在意大利的加冕礼。由于亨利的头衔——默德林公爵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公爵领,而是奥地利公国下辖的名誉称号,因此亨利的支系对于战争和开疆扩土并不热衷,他们对于艺术反倒更加感兴趣。亨利死于1223年,并和他的哥哥利奥波德五世与侄子腓特烈一世葬在一起。亨利有一个儿子,被称为小亨利三世(Henry III the younger),在1236年小亨利死后,默德林支系便绝嗣。
对奥地利支系而言,自利奥波德五世死后,家产又一分为二:大儿子天主徒·腓特烈一世(Frederick I the Catholic)继承了奥地利公国;小儿子高贵者·利奥波德六世(Leopold VI the Glorious)则继承施蒂里亚公国。当1195年腓特烈正式成为了奥地利公爵后,他要解决的第一个事情就是帮老爹擦屁股。此公首先将狮心王理查送回了国并交还了部分赎金,为了在教廷中为自己的家族进一步正名,腓特烈还欣然答应参加下一次的十字军。
嘴欠的腓特烈二世(Frederick II the Quarrelsome)并不是利奥波德六世的第一继承人:利奥波德六世的长子小利奥波德9岁时爬树摔死了;次子亨利15岁时在堂爷爷亨利一世死后继承了他的默德林公爵头衔,因而被称为亨利二世(Henry II, Duke of Mödling),但此人于1228年英年早逝,只留下一个女儿赫特鲁德(Gertrude)。因此利奥波德的三儿子腓特烈二世在他老爹死后承袭了爵位,而默德林公爵的头衔则被转封给了亨利一世的儿子,前文曾提过的小亨利三世。
从绰号可知,腓特烈二世就不是一个善茬。在1230年继任公爵后,他首先和当朝皇帝,施陶芬的腓特烈二世就不对付。巴本堡的腓特烈有一个姐姐玛格丽特嫁给了皇太子亨利,但亨利1234年直接反了自己的爹(带孝子),而巴本堡的腓特烈则被怀疑参与了自己姐夫的密谋。之后巴本堡的腓特烈又因为与匈牙利国王贝拉四世的龃龉惹恼了皇帝。等到了1235年,因为又一次拒绝皇帝的召见,巴本堡的腓特烈被朝廷宣布驱逐,并且皇帝还授意波西米亚国王·瓦茨拉夫一世(Wenceslaus I of Bohemia)入侵奥地利。如此糟糕的情形一直持续到1239年,由于施陶芬的腓特烈被教宗绝罚,巴本堡的腓特烈趁机夺回了领地并和皇帝达成了合约。
在1241年,公爵腓特烈又要面对蒙古入侵的威胁。当可汗的军队开始侵袭匈牙利与克罗地亚后,匈牙利国王贝拉四世呼吁西方王公和教宗助其御敌。于是,我们的腓特烈公爵便假模假样地派出了一只很小的远征军来支援自己的邻居(但很快就抛弃了贝拉四世)。随后在蒂萨河之战(Battle of Mohi)中,匈牙利联军遭遇惨败,由此腓特烈不得不直面饮马多瑙河的蒙古人。但在击退了两支蒙古人的先遣队后,由于拔都退军,腓特烈和他的奥地利公国得以逃过一劫。
接着,为了解决和老对头波西米亚的矛盾,腓特烈公爵于1245年转手将自己的侄女赫特鲁德嫁给了瓦茨拉夫的长子。在这期间,公爵还一直与皇帝腓特烈二世进行着PY交易,交易内容包括:从阿奎莱亚牧首区(Patriarchate of Aquileia)夺取卡尼奥拉边区(March of Carniola);将奥地利公国升格为王国(然而这些下大棋并没有什么卵用)。在1246年,腓特烈公爵与复国的贝拉四世因为边境冲突又一次短兵相接,在6月15日进行的莱塔河之战中,腓特烈公爵虽然击垮了贝拉四世的部队,但自己也在战斗中身死。
一方面,为了替自己的头衔找一个靠山,这位年轻的女公爵在1247又嫁给了策灵根家族的巴登边伯·赫尔曼六世(Herman VI, Margrave of Baden),并于次年生下了儿子腓特烈。不过,赫尔曼六世很快就被不服管的奥地利地头蛇打跑,这位女公爵也只好带着自己的孩子逃到了迈森并被怀疑在1250年毒死了自己不争气的老公。
另一方面,波西米亚国王瓦茨拉夫对奥地利依然死心不改,他安排自己的另一个儿子奥图卡二世娶了腓特烈公爵守寡的大姐玛格丽特(玛格丽特的前夫,太子亨利于1242年意外身死),双方在1252年2月11日举办了婚礼,并且受到了曾在玛格丽特与赫特鲁德之间反复横跳的教宗英诺森四世的认可。当1253年奥图卡二世(Ottokar II of Bohemia)成为了波西米亚国王后,此时的玛格丽特却已经50岁。由于双方不太可能有子嗣,因此奥图卡希望教宗让他的私生子合法化,但被英诺森四世断然拒绝。
评论区
共 23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