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生活在被称为“边境”(The Frontier)的广袤宙域,其位于已知空间的最深处。它包含着许多广为人知的已殖民行星系,但还有更多未知尚待发掘。多数人永远不会远离文明世界,但对于开拓者、探险家、雇佣兵、匪徒以及战士来说,“边境”既提供了冒险,也蕴藏着无穷的机会。
《Apex Legends》的热潮褪去之后,玩家们对 Respawn 的关注似乎仅仅因为《绝地:组织陨落》的公布才略有升温。回溯到五年前,Xbox One 独占的《泰坦天降》固然在本世代初创造了 FPS 多人网战的新可能,2016年的《泰坦天降2》还是陷入了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尽管如此,续作在网战基础上追加的精彩战役剧情还是给了我们对宏大世界观的惊艳一瞥,而早在初代其实就已经构建起了《泰坦天降》的设定基础。
就像前人创作的无数太空歌剧一样,Respawn 的世界也在诠释着齐奥尔科夫斯基那句名言的意义,人类终于脱离了摇篮,在广袤空间之中扎根并建立了新的文明。而从海因莱因的统合政权到叶菲列莫夫的银河共产,甚至是富野喜幸作品里对于“宇宙居民”的不懈思索,地球始终是绕不开的核心情结,对母星依恋的脐带将星海间的人们紧紧相连与此。至于星战式的纯架空太空歌剧,则提供了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叙事模式。
在新时代的第九艺术语境下,我们看到了《光环》和《质量效应》这样依然以地球为人类故土的恢弘史诗,亦有《EVE》描绘了架空“新伊甸星系”里的次生文明,更有《无主之地》一类的世界观剑走偏锋,构造出狂放的太空废土。
而《泰坦天降》的宇宙,就像是两种叙事风格孕育的结合体。遥远的星系“边境”,故事发生于此。但是在讲述人类进入浩渺星空的故事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蹒跚学步的岁月。
不要认为这是在抛弃你的人性,你不过是在抛弃人性中的的弱点。
—— 哈蒙德教授(Dr. Hammond)
直到《泰坦天降》故事发生的2100年代中晚期,核心世界(Core Systems)依然是人类文明的心脏。而在21世纪,亚光速旅行成为可能的最初岁月里,人类文明以太阳系和奥尔特云为圆点向周围的宙域散布开来,过度城市化与对异星的污染成为司空见惯的问题。哈蒙德博士正是一切的起源,他是进步与革新的推动者,亦是某种意义上的罪魁祸首。
我们并不知晓《泰坦天降》各个事件发生的具体公元纪年时间点,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位老者诞生于20世纪晚期,即大约两个世纪之前的地球。21世纪中期,他所建立的企业哈蒙德工程(Hammond Engineering)开始在核心世界致力于行星勘探、资源开采与机器人“泰坦”(Titans)的生产。
这些人类操作的机器在殖民开拓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万金油角色,从农业生产、货物运输到工程建设和深空探索,它们都是极为可靠的助手。哈蒙德博士主导的大规模工业运动使得地球乃至最早一批近地殖民行星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他认为这是人类进入宇宙的必要代价。
而星间的勘探运动使得哈蒙德工程得以建立最为庞大的数据库,宝贵的信息变得炙手可热,业务随之迎来了爆炸性增涨。这些奠定了核心世界殖民发展基础的事件,全部发生在企业成立的头十五个年头。很显然哈蒙德博士的野心不止于此,在紧随其后的一个世纪里,一系列合并与收购使名为 星际制造公司 (Interstellar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的商业帝国崛起了。此前的哈蒙德工程则更名为哈蒙德机器人技术(Hammond Robitics),同新成立的 IMC 达成战略合作关系,提供制造业的承包服务。
哈蒙德机器人技术旗下还存在哈蒙德军备部门(Hammond Armament Division)、哈蒙德航空航天(Hammond Aerospace)以及哈蒙德工业集群(Hammond Industries),日后臭名昭著的“食人魔”级重型泰坦(H-KA02/a Ogre Heavy Titan)就出自该企业之手。
最为赤裸裸的霸权很快垄断了几乎整个核心世界的生产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神秘的哈蒙德博士不仅只出现于背景故事中,他的后续经历甚至都是一个迷。根据《泰坦天降》,直到“边境”爆发战争的年代,“哈蒙德”这个姓氏依然被提及,但冠以了“先生”的头衔。因此我们只能推测哈蒙德博士的后代世袭继承了他在公司中的位置。
尽管哈蒙德博士是 IMC 的奠基者,这位老者本人却鲜有露面,只留下了那些激进的口号宣言传达着自己的意志。日益膨胀的军工产业最终成为了导火索,被称为 核心世界冲突 (Core Systems Conflicts)的一系列武装冲突在 IMC 与仅存的那些竞争者之间爆发,近地殖民地的零星交火持续了数十年之久。
这一时期,哈蒙德机器人技术开始为 IMC 量产“幽灵”机器人步兵(BRD-01 Automated Infantry "Spectres")的原型型号,并提出“替您拿下艰难战斗”的著名广告标语。
武力之下方能成就和谐与秩序。
—— IMC格言
千疮百孔的核心世界已无法承受 IMC 带来的破坏,随着跃迁驱动(Jump Drive)的发现,公司的野心家们将目光投向了宇宙深处。全新的引擎装置使用类似于反物质的精炼燃料充能,能够驱动飞船沿着已探明的跃迁路线进行超光速飞行。而被IMC所发掘的广袤空间就是遥远的“边境”星系。
IMC 为多数“边境”中的地区制定了法律政策,但其背后存在许多经济、工业和军事、政治领域中相互冲突的因素,这也为日后反抗运动的崛起埋下了伏笔。
在最初的岁月里,就已经有未知的远古外星智慧生命出现在“边境”,上古文明起起落落,留下沼泽和泻湖中的砖石结构与残破庙宇。尽管曾经的原住民都已化为尘埃,“边境”中的很多行星上依然都保有完善的野生动物生态圈。
大多数自然形成的类地行星往往都拥有类似地球在太阳系内的位置,而那些不适合直接居住的行星可以通过60年到100年的地球化改造而实现殖民。虽然宜居行星确实存在于“边境”的整个已知空间,但包含它们的行星系很少聚集在彼此附近。通常进行一两次跃迁驱动才能在各个殖民行星间来往。
令开拓者惊异的是,“边境”那千百世界广袤的土地上还孕育出了利维坦(Leviathans)这样的造物。它们多栖居在利维坦星(Leviathan),但这并不是如此为其命名的唯一原因。其逾千米高的巨型身躯仿佛将传说中的陆地霸主变为了现实,而利维坦们形体之大,甚至已经影响到了普通舰船近地面时的跃迁驱动。除此以外,徘徊者(Prowlers)和翱翔者(Flyers)这类凶残掠食动物构成了对将来殖民者的切实威胁。
利维坦的人口不足十万,人类定居点常受到野生动物侵袭。它们死后留下奇形怪状的骸骨,为这片土地营造出一种离奇怪诞的气氛。
核心世界的战火虽没有实质性伤及 IMC 的各类业务,却扰乱了其旗下的人员部署。面对新发现的处女地,公司面临着人手不足的境地。然而 IMC 很快拿出了一套看似两全其美的方案,董事会签署了《 星际制造公司退伍人员安置法案 》(IMC Serviceman's Readjustment Act),或俗称为大兵法案(G.I.Bill)。这项新政策为核心世界冲突的老兵们赋予了大量“社会福利”,允许向他们提供开办农场或企业的低成本低抵押贷款,以及确认了对他们财产权的保障。实际上,法案有一个前提——所有的条款只有在“边境”生效。
这项法案的构思很显然源自历史上真实存在的 G.I.Bill,也就是《退伍军人权利法案》(Servicemen's Readjustment Act of 1944)。该法案最先于二战末期起草生效,给任何服役超过九十天的美军退伍军人提供免费的大学或者技校教育,医疗、卫生、住房等方面的优惠措施以及一年的失业补助。退役大兵很快为战后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推动作用。
因为这一法案的签署,最初的定居者显然都是来自核心世界的老兵。他们得到了资助和各类支持,开始在“边境”的新世界建立殖民地。但随着公众对“边境”新奇感和关注度的减弱,IMC 很快撤回了赞助。他们至此还没有意识到,放任一群熟练掌握武器使用和泰坦操作技巧的人们在远离地球圈的空间“自生自灭”会为公司带来怎样的后果。
尽管如此,与所有人预期的事情完全相反,“边境”的殖民地生活不仅延续下来,而且日益繁荣。定居者们在数百颗行星上建造了大大小小的城镇村庄和前哨设施,“边境”的人类文明也渐渐开始脱离地球以及核心世界的影响,自成一体日趋独立。
我们拭目以待——到底谁对谁错,谁又会最终灭亡。
—— 前IMC海军中将马库斯·格里夫斯(Marcus Graves)
“边境”出乎预料的发展前景令 IMC 开始后悔此前的决定,公司势力很快重返了“边境”星域。由于早先为殖民地建立提供的支持,IMC 理所当然地宣布了各个已定居行星的所有权,紧接着宣布了十分苛刻的戒严法案。最早试图反抗的“边境”定居者都被抓捕并处决,公司逐渐夺回并增强对“边境”的控制权。
《泰坦天降》中出现的怀特海德训练场(Training Ground Whitehead)同众多其他 IMC 军事设施都建立于这一时期。其位于吉德艾恩星(Gridiron),这是一颗人口高达9000万的重要殖民地世界,然而地表受到的恒星辐射十分严重。同期建设完成的还有利维坦星上的绝密级设施黄金基地(Base Golden),专注于排斥驱逐野生动物的研究,而成果即为著名的驱逐塔(Repulsor Tower)。这一技术被广泛用于 IMC 控制的地区。
值得一提的是,这座基地出现在了《泰坦天降》的地图“墓地”(Boneyard),而且已是荒废状态,公司早在二十年前就撤出了这一设施。
他们会把我们称作恐怖分子,但按他们的规矩我们不可能取胜。
—— 詹姆斯·麦卡伦(James McAllen)
IMC 对“边境”的重重掠夺最终迫使定居者们签署了一项领土防御协约,即形成了以哈莫尼星(Harmony)为母星的“边境民兵”(Frontier Millitia,统称反抗军)。民兵组织是由从农户到海盗组建的松散同盟,需要时加入者会被冠以“公民士兵”的称号。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反抗组织,边境民兵十分类似《无主之地》系列中的 Crimson Raiders,成员本身也绝非善种,但为捍卫财产安全和人身自由选择了武装抵抗这条道路。这支泥腿子军队坚定反对 IMC 侵占土地,再加上许多人是核心世界老兵的后裔,很快成为一股令公司头痛不已的力量。
在《泰坦天降》初代故事开始的15年前, 泰坦战争 (Titan Wars)爆发了。
这是一系列延续十几年冲突的统称,信息十分模糊,但可以确定的是面对 IMC 部署大量军用泰坦进行的镇压,最初反抗军毫无招架之力,只能依赖磁力榴弹发射器(Mag Launcher)一类的反泰坦武器勉强抵抗。但很快反抗军开始夺取甚至仿造 IMC 泰坦,并训练了自己的铁驭(Pilots)。通用型的“阿特拉斯”级泰坦(Atlas-Class)在冲突中被双方广泛使用。这场战争很有可能以 IMC 的全面胜利告终,另一方面也埋下了对公司更为广泛的不满情绪,而且反抗军也通过逆向工程获得了大量 IMC 技术。
更为重要的是,泰坦战争的余波中崛起了一位反抗军英雄。
詹姆斯·麦卡伦本是 IMC 殖民地海军(IMC Colonial Navy)“仙女座”级航母(Andromeda-Class Carrier )“奥德赛”号(IMS Odyssey)的副舰长,并且同海军中将马库斯·格里夫斯是挚友。但目睹了众多针对“边境”平民的血腥镇压,麦卡伦的忠诚开始动摇。泰坦战争临近尾声时,他在“奥德赛”号上发动兵变。
出于友人情面和同样对 IMC 心存的不满情绪,格里夫斯放任麦卡伦劫走了这艘航母。麦卡伦紧接着在战争结束后将“奥德赛”号坠毁于特洛伊星(Troy)地表并同船员们建立了G21殖民地(Colony G21),投身世外。同麦卡伦一起哗变的罗伯特·“巴克”·托布(Robert "Barker" Taube)并没有跟随他,而是前往“边境”最大的城市天使城(Angel City)过上纵情声色的生活,但日后他也成就了自己的价值。
团结而立,分散时击。(UNITED WE STAND. DIVIDED WE AMBUSH.)
—— 反抗军特殊侦察中队(Special Recon Squadro)格言
战后 IMC 舰队在格里夫斯的率领下开始了对反抗军主力第一舰队(Millitia 1st Fleet)的无情追捕。逃亡旅途使反抗军很快陷入燃料不足的处境,而安德森上将(General Anderson )的阵亡更是雪上加霜。这也使得莎拉·布里格斯(Sarah Briggs)和程·“比什”·洛克(Cheng "Bish" Lorck)成为了特殊侦察中队 SRS 以及掠夺者部队(Marauder Corps,M-COR)的指挥官。
在绝境中反抗军策划了骨裂行动(Fracture Operation),旨在突袭弗拉彻星(Fracture)上的 IMC 燃料站并重新获得补给。这场发生在战后数月的战斗标志了一场新的全面战争的爆发,即为 边境战争 (Frontier War)。
虽然莎拉和程率领的反抗军精锐达成了最初夺取燃料的目标,但由于缺乏战地指挥经验,骨裂行动使反抗军承受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在《泰坦天降》的对战剧情里,如果反抗军一方的玩家输掉了比赛,第一舰队的旗舰“赤眼”号(Redeye)甚至会被 IMC 击沉。而在 Respawn 官方认可的故事中,“赤眼”号带着反抗军残兵脱离战斗并继续踏上逃亡之旅。《泰坦天降2》的主角杰克·库珀(Jack Cooper)也作为步枪兵自这一时期起就开始参与反抗军的征战,但由于经受脑震荡丧失了部分记忆。
边境值得我们为之竭力奋战!
——莎拉·布里格斯
伤痕累累的反抗军第一舰队撤退到了“边境”的B-217区域(Sector Bravo-217),向最近的宜居行星特洛伊发出求救信号,麦卡伦在G21殖民地回应呼救收留了反抗军残兵。
他听闻数月以来 IMC 对自由战士们的残酷追杀后终于决心起兵反抗,并接受了莎拉和程因为他更富经验而拥护他成为反抗军领袖的提议。然而,这一撤退行动也使 IMC 发现特洛伊星的存在,日后会成为《泰坦天降2》主要反派的南非裔雇佣兵库本·布里斯克(Kuben Blisk)和他的军团精英掠食者(Apex Predators)制造了G21殖民地大屠杀惨案,这也是 BRD-01“幽灵”机器人步兵量产型号第一次投入使用,机械军团的恐怖初露端倪。特洛伊战役(Battle of Troy)成为了反抗军经历的一场噩梦。
反抗军迫切渴望一次转机。麦卡伦根据在“奥德赛”号内部获得的信息策划了一个大胆的反击方案,但首先必须先前往天使城撤出老战友巴克。在天使城爆发的战斗之后,反抗军逐渐找到了方向并在麦卡伦的率领下恢复了元气。
麦卡伦的计划需要反抗军获得驱逐塔的详细技术信息,他命令巴克率领反抗军部队前往利维坦星上的黄金基地收集相关情报。但为削弱 IMC 舰队可能提供的支援,反抗军首先发动了针对207号前哨基地(Outpost 207)的进攻,目标是摧毁 IMC 海军的旗舰,超级航母“哨兵”号(IMS Sentinel)。这是边境战争爆发以来继天使城一战后的反抗军第二次胜利,迫使“哨兵”号返回船坞修理并趁此机会击沉了这艘巨舰,为接下来的行动争取到宝贵的时间。
随后巴克返回黄金基地获得的信息在神秘计划中扮演的位置渐渐清晰起来。麦卡伦策划了一项旨在瘫痪“边境”与核心世界之间跃迁驱动航线的作战计划,一劳永逸切断 IMC 来自地球以及近地殖民地的补给。但首先,反抗军需要拿下 IMC 军事部署的重镇,狮子山空军基地(Airbase Sierra)。
其位于谷神星(Demeter)的第四卫星,地表野生掠食动物肆虐,因此基地十分依赖使用驱逐塔进行驱散。此外,这里也拥有全“边境”最为严密的火力防护网,早在泰坦战争时期就有无数贸然进攻的民兵丧命。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反抗军伤亡,此前获得的情报就派上了用场。麦卡伦令人破坏了基地的三座大驱逐塔,放任徘徊者和翱翔者撕破了 IMC 防线。
这场成功的突袭令 IMC 守军仓促应战,而反抗军所做的努力仅仅是摧毁驱逐塔,甚至没有直接参与对基地的攻打,野生动物本身就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并使基地运作基本瘫痪。这一战也打响了边境战争的转折点,即为紧随其后的 谷神星战役 (Battle of Demeter)。
谷神星(Demeter)围绕着一颗衰退中的红巨星运转,因此遭受的恒星辐射非常强烈,地表多数地区放射性强到不适宜人类存活。这颗呈现出棕红色的沙漠行星是最早建立的“边境”工业世界,被重工复合体覆盖,尤其是 IMC 最为重视的燃油精炼设施。其位于连通“边境”和核心世界跃迁驱动航道上的要冲位置,因此成为维持补给航线的关键地点,战略地位不言而喻。
这颗行星的灵感可能来自1988年的科幻迷你剧(以电影形式上映)《星际奇航》(Earth Star Voyager),故事中年轻的殖民者们脱离了被重度污染的地球,并前往行星狄蜜特(Demeter)建立新的定居点。
而我们一般提法中的 谷神星 特指位于小行星带的矮行星谷神星(Ceres),其命名来源是罗马神话中的农业与丰收女神色列斯(Ceres),而不同于上述的两颗行星,它们均以希腊神话中的对应人物,丰收女神德墨忒尔(Demeter)命名。
我们所有的战斗,所有的牺牲,都是为了迎接这一天的到来。反抗军舰队中的每艘舰船都在为这一战蓄势待发。这是一处连接边境和核心世界的加油站,也是敌人不断获得增援的补给中心。铁驭们,还有步枪兵们,摧毁谷神星设施是你们的使命。我发誓此后再也不会这般苦战了,我绝不会再命令你们闯入火海。但这一切都取决于今日。我将亲自指挥莎拉的突击队,并触发IMC燃料单元的连锁反应。你们会与IMC部队交战——如果你们能赢得这场战斗,历史的进程将就此改写。铁驭们,准备泰坦天降。
—— 詹姆斯·麦卡伦在谷神星上空的动员讲话
由于“哨兵”号的沉没,IMC海军“巨人”号(IMS Colossus)接替了旗舰的位置。谷神星战役由此在行星轨道上拉开帷幕,以格里夫斯率领的“巨人”号为首的 IMC 舰队和由“伯明翰”级突击护卫舰(Birmingham-Class Attack Frigate)和众多轻型舰船组成的反抗军舰队在红巨星的耀眼光辉下决一死战。密集的轨道防御网络使针对行星地面的突击无法实施,但麦卡伦和莎拉亲自带领的炮艇成功迫降在了谷神星地表,在防线下撕开了一道口子。铁驭、泰坦和步枪兵由此被部署进入了燃料精炼设施。布里斯克则被 IMC 派遣去阻止麦卡伦。
最终麦卡伦赶在布里斯克之前进入设施的反应堆堆芯,并为了战友和下属们的安全将所有反抗军士兵都锁死在了外面。反应堆在他的破坏下开始超载,格里夫斯作为昔日挚友恳请麦卡伦停止行动。但麦卡伦在生命的终焉时刻向老友发出了最后的请求,呼吁他加入反抗军,为崇高的事业而战。反应堆爆炸触发的连锁反应吞噬了燃料设施与部署在地面的 IMC 军队,麦卡伦杀身成仁。
在战役中担任 IMC 指挥层左膀右臂的AI“望远镜”(Spyglass)做出的决定让格里夫斯内心的挣扎进一步加深。爆炸发生后,格里夫斯命令残存的 IMC 士兵撤回轨道上的舰船,但“望远镜”基于逻辑认为应当优先确保舰队的安全。它撤销了格里夫斯的指令,并强制操作“巨人”号与其余舰只跃迁驱动脱离了谷神星星域。放任手下的铁驭们在那颗已成地狱的星球上丧失生命令格里夫斯再也无法忍受 IMC 带来的煎熬与痛苦,他选择了放弃对公司的忠诚。
谷神星战役告一段落,其完全重塑了“边境”的政治格局。由于连通核心世界的渠道被彻底破坏,“边境”事实上已经同地球文明圈割裂开来,随之而来的补给重度匮乏使公司就此走向衰退。
实际上,谷神星一役近两年后,使用常规航行手段的补给舰船也没能从核心世界到达“边境”星域。而海军中将格里夫斯不是个例,大量人员向反抗军的投诚进一步削弱了 IMC 势力。随后 IMC 军队内部发生的变动便显得令人啼笑皆非,“望远镜”被提拔到中将军衔,负责率领所谓的“残余舰队”(Remnant Fleet)撤退重组并继续对反抗军的战争,这支残兵部队基本由“幽灵”机器人组成。“望远镜”在随后的数年里致力于侵袭反抗军资源点以争取重新崛起的机会。
由于其极端独立的行事风格且将中立殖民地甚至部分友军纳入攻击范围,“残余舰队”很快变得声名狼藉,IMC 专门雇佣了精英掠食者的佣兵们来对抗这群失控的机器。只有军火商文森动力学公司( Vinson Dynamics )还为“望远镜”提供支持。
而于反抗军方面而言,谷神星战役标志着其战力的逐渐成熟,编制的改组也意味这支民兵团伙进化为了更为组织严密的军事力量,有足够的实力与 IMC 分庭抗礼。不同星区或行星系的军力被单独划分为各个旅(Brigade),其下属的铁驭或步枪兵隶属于各支代号不同的部队(Corps)。
知名的掠夺者部队被扩充为一个更大的独立军团,包括了第四十一步枪兵营(41st Militia Rifle Battalion)和第三掷弹兵团( 3rd Militia Grenadiers)等单位。狙击手和侦查部队则被命名为 Fusiliers,即为字面意义的燧发枪兵。 实际上,整个边境反抗运动的崛起背景以及战斗历程都以大陆军为灵感,《泰坦天降》的故事甚至被 Respawn 称为太空歌剧版本的独立战争。
新建立的反抗军第九舰队(the 9th Militia Fleet)则以自主建造的麦卡伦级航母( MacAllan-Class Carrier )首舰詹姆斯·麦卡伦号( MCS James MacAllan )为旗舰,以纪念逝去的英雄。拥有了部分工业实力的反抗军还设计制造了技术领先IMC的“先锋”级泰坦(Vanguard-Class),这是第一种不由哈蒙德机器人技术生产的泰坦。
值得一提的是,反抗军各个编制使用的序号之间并无特别强烈的序数关联。
谷神星战役结束的三个月后,格里夫斯成为了反抗军的战地指挥官,并下令进攻“残余舰队”旗下的哈蒙德机器人技术生产设施。战斗中他联络到了布里斯克,请求他解除与 IMC 的合同并加入反抗军。这场谈话无疾而终。
而同核心世界的彻底失联让 IMC 陷入混乱,对资源的争夺使“残余舰队”与 IMC 残存的主力战神师(ARES Division,全称 The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Division 即为考古研究部门,此处一语双关。)开始了一场新的武装冲突。反抗军则趁乱不断进攻 IMC 设施,甚至一度攻破哈蒙德机器人技术总部,重创了“残余舰队”的生产活动。战争的天平开始倾斜。
随后的数年里,反抗军不断夺回定居者的失地并控制了“边境”四分之一的地区。但 IMC 依然未被击败,忠于公司的势力正欲卷土重来。
我不需你理解,只要求你服从。
——玛德将军(General Marder)
考古研究部门(后文简称ARES)是一支独立的武装科研部门,自最初 IMC 发现“边境”存在远古文明后就致力于发掘遗留的古代技术。玛德将军则为其领袖,他是位冷酷至极的务实分子。在他的眼中,反抗军不过是一伙目光短浅的暴徒,严重阻碍了人类在“边境”上的进步。
在谷神星战役结束后,玛德将军雇佣了精英掠食者来加强 ARES 的安保,并渴求发现一些非常规手段来一举结束战争。就像他无数次强调的那样,“人类生命是可消耗的”,除目标以外所有的牺牲都是所谓“进步”的必需要素。
而早在边境战争的转折点之前,ARES 就已经发现了提丰星(Typhon)远古文明的遗产“圣柜”(The Ark)。这一神秘造物被考古学者们确认是某种动力源,他们基于“圣柜”建造了日后被重命名为时空折叠武器(Fold Weapon)的超级设备,本意只是建立新的超光速航行方式以摆脱对精炼燃料的依赖。特洛伊战役时期,玛德将军命令对反抗军战俘进行人体实验,将他们暴露在“圣柜”的能量场下,除此以外还在提丰星广袤的山地与丛林中进行了大量实地研究。
在发现折叠武器拥有创造时间旅行和相位转移渠道的能力之后,ARES 在他的命令下将研究逐渐转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方向。谷神星一战则彻底让玛德将军抛弃了所谓的底线,一个直径达184米的原型型号超级武器很快被建造出来,并在试运行中摧毁了提丰星的卫星奥瑟罗斯(Orthros)。
这一疯狂举动使原型超载损毁,一系列诡异的时空错位现象也出现在了其周围的实验设施中。但这些都只是玛德将军眼中微不足道的阻碍,很快反抗军母星哈莫尼就会是下一个目标了。
但反抗军的 SRS 部队也在一系列侦查中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谷神星战役的整整五年后,莎拉批准了217号特别行动(Special Operation 217)。这一侦搜行动旨在调查荒无人烟的提丰星上可能与 ARES 有关的偏远研究设施,而针对提丰星发动的小规模突击则统称为阔剑行动(Operation: Broadsword)。
完全出乎反抗军预料的是,他们面对的并不是零星抵抗,而是几乎密不透风的轨道防御炮火。詹姆斯·麦卡伦号航母被击沉坠于提丰星地表,行动的部署被彻底打乱,而渗透到设施中的安德森少校(Major Eli Anderson)也与 SRS 失去联络。情急之下,执行217号特别行动的责任转而交给了三等步枪兵杰克·库珀,已阵亡的拉斯提摩沙上校(Captain Tai Lastimosa)的泰坦BT-7274也与库珀建立了深厚联系。通过这对搭档的努力,IMC 摧毁哈莫尼星的计划由此暴露。
库珀将这一新情报转送给了反抗军指挥部,第九舰队迅速采取行动,打算不惜一切代价阻止折叠武器的启动。反抗军在两天的时间里遭受了大量伤亡损失,最终 BT-7274 的牺牲换来了胜利,提丰星也被彻底摧毁。而虽然库珀解决了数位隶属精英掠食者的王牌铁驭,布里斯克还是没有亲手终结他。这段接近边境战争尾声的短暂插曲即为《泰坦天降2》主线讲述的故事。
尘埃落定,反抗军舰队荣归故里,提丰星战役(Battle of Typhon)也将为五年的拉锯画上句号,此后 IMC 一蹶不振,渐渐走向衰亡。“边境”的众多广袤世界又一次成为了定居者们的自由之土。
他人终结你方为强者;若你终结他人则为最强之人。
此后三十年里,IMC 势力几乎绝迹。反抗军亦逐渐解散,“边境”回归到定居者自治的状态。而在一片被称为 Outlands 的地区,由传奇雇佣兵布里斯克创造的血腥竞技游戏 Apex Games 流行开来。战争时期诞生的强者与慕名而来的挑战者们在岛屿诸王峡谷(King's Canyon)上为名利展开了群雄争霸。
除了《Apex Legends》,其他衍生作品其实也拥有各自的简短设定。早在2016年就公布的《泰坦天降:前线》(Titanfall: Frontline)在次年就被取消,但2017年10月上线的《泰坦天降:突击》(Titanfall: Assault)延续了其大部分设定。这款 RTS 在线手游的背景为提丰星战役之后,玩家的反抗军指挥官角色将在“边境”进行一系列打击 IMC 的作战行动。当然,低迷的人气与并不出彩的游戏模式使得《突击》去年6月就关闭了服务器。
而根据《泰坦天降》初代内容开发的免费游戏《泰坦天降: 在线》(Titanfall: Online)也讲述了一段基于原设定进行再创作的迥异的故事。“边境”抵抗运动在多数星球上赶走了 IMC,连绵不断的战争似乎就此结束。绝境中的 IMC 孤注一掷,使用行星环境控制系统 TALOS 作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来扭转局势。
然而 TALOS 最终进化为失控的 AI,开始控制机器步兵攻击人类。被 TALOS 毁灭的特里斯坦星(Tristan)已经成为“边境”最危险的地区,但也成为了铁驭们的舞台。从雇佣兵到治安官都聚集于此,为了生存与各自的目的驾驶泰坦战斗着。这款网游由韩国工作室 Nexon 针对本土市场开发,于去年年中取消了项目。
前阵子重温了几把二代的边境防御,就此产生写下这篇文章的想法。本想也回归初代挖点东西,无奈没找到碟放哪了就此作罢。若有什么纰漏,还请朋友们见谅。
而所有太空歌剧的魅力大概不过如此,从几十美分的不入流杂志到而今60刀一张的游戏,不管主题是鱼缸头盔射线枪猛男大战外星怪物还是写实军事风格的异星机甲战争,哪怕冠以繁杂的名目,却永远能精准触及Nerd们对于浪漫史诗的幻想。对于《泰坦天降》而言,设计精巧的网战固然是卖点与销量的基本保障,把列克星顿的枪声放到遥远星系再演绎一遍才是真正绝妙的神来之笔。
现在轮到 Respawn 给那个充斥着二战式空中狗斗和神秘宗教与荧光棒子的著名系列做游戏了,咱们又有什么理由不期待呢。暴死与否且是后话,至今还能在第九艺术的游乐场里体验一把纯粹的星际冒险,足矣。至于何时能在冠名数字3的《泰坦天降》续作里重访“边境”,那便是遥远未来的另一个故事了。或者,祈祷我们至少能在 IMC 建立在这个世界线之前玩到吧。
评论区
共 57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