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柏林飞艇是德国贵族齐柏林伯爵发明的一种巨型飞艇,在一战时代被广泛应用。吉米·佩奇引用这个名字,是想营造出一种举重若轻的感觉。也有说法是,吉米·佩奇认为一支巨星级的摇滚乐队会“像一支领头的巨型飞艇一样陨落”(如此有悲情色彩)。而 Lead 在英文中还有铅的意思,所以想取“引领”之意的他就把“lead”改为了动词的过去式“led”。于是,一支史上伟大的摇滚乐队的名字就这样确立了,“Led Zeppelin”还是这支乐队前三张专辑的名字,而“陨落的齐柏林飞艇”的形象也成为了乐队第一张专辑的封面。
第一张专辑在发售之初并没有获得太大反响,其中一个原因是原创度不够。比如其中《Babe I'm Gonna Leave You》原先是一位叫做 Anne Brendon 歌手的创作,随后民谣皇后琼贝兹(Joan Baez)翻唱过。然后又被吉米·佩奇改编,融进了第一张专辑中。《Dazed and Confused》 原先是雏鸟乐队的作品,但在当时乐队现场演出时,吉米·佩奇用小提琴弓拉吉他,营造破朔迷离的氛围之余,POSE 也是非常之经典。下面这段为1969年乐队在伦敦演出时,演奏这首歌的录像,大家可以感受一下那时英俊的吉米·佩奇,以及他用琴弓拉出来的声音(2分51秒开始):
这张专辑里还有一首非常有特色的作品——鼓手 John Bonham 的 Solo《Moby Dick》。专辑中正常版本不到五分钟,在演出中却有长达30分钟的版本,如果你身边有同学想学打鼓,这首歌绝对是可以安利给他,让他有美好憧憬的神级作品。除此之外,后期他们还有一首《Bonzo's Montreux》也是纯鼓 Solo 的作品。
在演出中长达30分钟的作品并不只有《Moby Dick》,一首歌曲能拥有马拉松式的超长演奏版本对于当时的齐柏林飞艇是非常常见的事情。上文中提到的《Dazed and Confused》被改编过30分钟版本,所以他们的现场动辄就长达3个小时,这对于当时的摇滚现场来说是里程碑式的突破。而乐队也在这个时代树立起了自己的风格,推动了 Hard Rock 风格音乐的发展。
有人说 Led Zeppelin 是一支重金属鼻祖乐队,其实这么说是不对的,Led Zeppelin 只是部分作品融入了重型元素。比如第三张专辑《Led Zeppelin III》中的主打曲《Immigrant Song》开头就融入了重金属色彩的 Riff。这首歌想必大家也是非常熟悉了,同为漫威电影的《雷神3》在预告片中花费了490万美元购买了这首歌的版权,从如此之高的天价中也能看出这首歌的经典,以及大飞艇的地位了吧。
光是封面就如此带有神秘色彩,人们对其有着各种解读,但这张专辑的魅力远不止于表面——其收录的曲目不仅涵盖了70年代几乎所有的音乐风格,更是创作出了乐队最为经典、乃至摇滚史上都能称之为“圣歌”的作品,《Stairway to heaven》。吉米·佩奇创作这首曲子时是基于箱琴的音色,随后用电吉他加以完善。而为了在演出时衔接方便,吉米·佩奇特意要求琴师为其打造了一把双头琴——上半部分有12根弦,下半部分是正常的6根弦,其中大部分都在12弦部分演奏,而在 solo 时才切换过来。写这段文字时,我又完整地把这首歌的演出录像看了一遍,先来感受一下歌曲本身,以及吉米·佩奇换琴的瞬间(6分30):
《Stairway to heaven》的经典之处在于,它的情绪从箱琴的分解和弦铺垫开始,一点点被推进到电吉他的 Solo,风格从民谣转至 Hard Rock。整个过程娓娓道来,情绪层层递进地从低被推向高再至顶点,跟随主唱 Robert Plant 的声音从忧郁的倾诉到狂野的怒吼,最后一切又恢复平静,仿佛已经走完了通往天国的阶梯。
有人说整张专辑的风格都被浓缩到了这一首歌中,更有人说这首作品直接代表了一个时代。用“永恒”形容这首歌的地位,我想是再恰当不过了。《Stairway to heaven》的光芒太过耀眼,以至于遮住了同收录于这张专辑的其他作品。其实它们同样非常经典:《The Battle of Evermore》是一首描写《指环王:双塔奇兵》中圣灰谷之战的作品,在演奏方面引入了印度传统乐器西塔琴;《Black Dog》和《Rock and Roll》则是传统 Hard Rock 风格下的极致作品。神级阶梯加上周围的优秀大拿,读到这你也许觉得这张专辑就是 Led Zeppelin 的巅峰了,其实不然,虽然此时这张《IV》的推出已经让他们席卷欧美乐坛,但后面的作品依旧光芒万丈,奇特无比。
论怪的,《Houses Of The Holy》这张专辑中的《No Quarter》绝对算一号,因为它又在乐队的风格上有了新的突破。合成器的引入和吉米·佩奇温和的吉他音色让整首曲子有一种前卫、温湿的氛围,这与之前主打的硬摇风格大相径庭。
很多人听到这旋律很熟悉,除了因为它是大飞艇的代表作,在演唱会上是必演曲目之外,还因为这段旋律被说唱歌手 Puff Daddy 作为背景采样,进而创作出了《Come with me》,这部作品被用到了1998版《哥斯拉》电影作为片尾曲。选这首歌作为采样,大概是因为 Puff Daddy 喜欢《Kashmir》所营造的史诗感吧。在他的 MV 里,你能看到 Puff Daddy、哥斯拉、以及 Jimmy Page 弹吉他的英姿:
《Physical Graffiti》是一张经典程度堪比《Led Zeppelin IV》的专辑,但胜于后者的地方在于这是一张双碟专辑。15首歌里动辄7~8分钟的比比皆是,因此也让这张专辑超过了80分钟。除了像《Kashmir》这种史诗级的作品,老本行 Hard Rock 风格的极致作品依旧出现在了这张专辑中,那就是《Trampled Under Foot》。这首歌受到了 Funk 音乐的影响,从而产生了律动而令人印象深刻的 Riff。在后来也被无数艺术家们翻唱过,所以聊齐柏林飞艇,不提同属于代表作的《Trampled Under Foot》是绝对说不过去的:
在文章最后,还想推荐一部关于齐柏林飞艇的影视作品,《It Might Get Loud》,中文被译作“吉他英雄”。这部电影请了白线条乐队(The White Stripes)的杰克·怀特(Jack White)、U2 乐队的 the egde,以及齐柏林飞艇的吉米·佩奇三位杰出吉他手,让他们坐在一起聊吉他、聊自己的演出风格、以及自己的创作经历。从吉米·佩奇的部分你就能看到他很多早期的珍贵影像,包括作为一个 Session 乐手时期、在雏鸟乐队时期,以及他的双头琴和他的收藏室,还有那句经典的“小时候会一个和弦就能高兴一整天”,如果你喜欢吉米·佩奇,这是一部你必看的作品。
而如果你和蜘蛛侠一样,被本文中提到的这八首歌曲所安利,准备踏入齐柏林飞艇的音乐大门,那在这个阶段刚好可以推荐你看一下电影《齐柏林飞艇:庆祝日》(Led Zeppelin: Celebration Day),与其说是电影,不如说是一场演唱会。乐队成员们在2007年进行的一场演出,虽然人老了,但演出的震撼力和曲目的经典丝毫不亚于上文贴出的70年代 Live 影像。你也能看到《It Might Get Loud》相同时期的吉米·佩奇——褪去了年轻时的狂躁,已然成为了一位和蔼可亲的老者。
评论区
共 62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