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环》世界观所构建的新时代太空史诗不仅融合了拉里·尼文和霍尔德曼这类老前辈作品的精华元素,同样也把《异形2》式经典科幻战争的小格局戏码带入了更为广阔的宙域。“给巨炮装引擎”思路下诞生的战舰机械美学十足,艨艟巨舰冲破星海构成了恢弘格局的核心部分。在此前的文章 战场万金油:《光环》UNSC飞行载具综述(上) 和 鹰击长空:《光环》UNSC飞行载具综述(下) 中,我们也详细聊过了UNSC的空中载具,这些混合了黄金科幻与硬派军武画风的鉄翼为人类武装力量增色不少。 把视线从广袤宙域拉回脚踏实地的重力战线,比起卡梅隆那典型的越战启示录故事,《光环》的地面战场刻画显然包括了从二战大兵到丛林战士的多种风格。本文就从这里谈出去,分上下两部分详细整理介绍UNSC装备的地面载具。
M12 / M12B FAV “疣猪”多用途突击载具
和D77“鹈鹕”系列运兵船一样,M12“疣猪”(M12 / M12B Force Application Vehicle “Warthog”)是UNSC军中最为常见的通用载具。作为一种轻型战术地面车辆,“犹猪”能够扮演各种后勤支援角色或直接进行低烈度的高速火力打击。
“疣猪”的设计实现了全轮驱动和全轮转向,机动性极强,并配备有无级变速箱。高效的悬挂系统在越野时最大可以实现底盘离地约91厘米的伸缩能力。一台前置的液冷式氢气内燃机为其提供动力,以极高的温度在合成碳/硅催化剂环境下燃烧氢气作为燃料。这种氢发动机是UNSC所有地面车辆的标准设备,在2550年代的大约400年前就已经取代了化石燃料发动机的使用。
M12同样配备了一台豪特曼伯爵太阳能/盐溶液马达(Graf Hauptman Solar/Saline Actuator),可将多达12升的淡水/咸水或氯化钠溶液快速转化为氢气,使得疣猪能够在一次燃料补充后实现790千米的最大行程。
早在2319年,AMG运输动力公司(AMG Transport Dynamics)就首先提出了“疣猪”的原型,被称为Z-12。在上述的强劲动力之外,AMG与米其林-万斯(Michelin-Vance)集团的合作项目还为Z-12提供了不同于传统惰性气体填充轮胎的内置防爆纳米管骨架轮胎,进一步增强了越野行驶的能力。
Z-12原型车展现出的通用性很快得到市场青睐,在其上市的最初8个月内,AMG就收到了超过36份独家合同,这些合同大部分来自殖民地军事管理局(Colonial Military Administration,CMA)。AMG运输动力公司与CMA于2321年达成进一步合作,加装了军需用途的尾部平台旋转底座和车身装甲的Z-12就整合进了M12型号。
到了2329年,M12 FAV已经成为现役最常见的全地形车辆,并开始被昵称为“疣猪”。经过长达两个世纪的使用,M12“疣猪”仍然是UNSC的标准多用途地面载具。由于其常见性,所有UNSC人员都必须知道如何操作和维护一台“疣猪”,无论其隶属于何种作战或支援单位。
M12 FAV这一庞大的车族在漫长的使用生涯中也诞生了许多变体,较为典型的就是专门用于寒冷环境作战的M862/M864极地型“疣猪”(M862/M864 Warthog)。M864除了涂装外和普通的M12型号并无太大区别,而M862为了雪地适应性将底盘的轮胎更换为了履带,并加装车门以保证车内温度的维持。此前文章提到“火灵”号对舰内携带的各类装备进行了大量自行改装,对于地面载具而言也不例外。“火灵”号使用的一批M12“疣猪”在引擎盖上喷涂了火焰涂装,因此被称为火球“疣猪”(Fireball Warthog)。
M868热带型“疣猪”(M868 Tropic Warthog)更为罕见,其为恶劣的雨林环境设计,车体表面拥有双层加厚的防腐蚀涂层。M914维修车(M914 Recovery Vehicle)在M12“疣猪”的标准底盘上整合了重型电机和牵引绞车,以将损坏的车辆拖离战区并进行修复。
除了上述的军用变体以外,M12“疣猪”系列还衍生出了民用型号。AMG推出的民用型“疣猪”(Hog)不同于早期的Z-12,于2549年上市。这种重型越野车配备了GPS和环绕声音响以及发动机消音器,完全符合私人车辆的商业需求水准。除了最初的版本,其在上市后的数年内还推出了各种升级,以及售价更为高昂的限定版车型。
HOGSTICKER计划则是AMG经理埃里克·伯奇提出的新项目,旨在基于民用型为运动赛事研发一种使用异族复合材料并进一步加强推力的全封闭“疣猪”车型。然而项目总监泰斯·詹金斯出于成本和市场需求不确定等因素最终放弃了计划。
于人类-星盟战争晚期投入使用的M12 FAV后续型号则为M12B FAV,整体设计沿革此前“疣猪”系列的同时具有了更加棱角分明的车身风格,并在车体周围加装了保险杠。车尾则为用于向氢发动机补充燃料的水罐预留了放置空间,除此以外也换装了全新的变速箱和驱动轴。
M12B由于是新近入役的型号,存在一些较新的变体,自2554年到2557年生产的不同批次细节上有着略微的不同。安魂星战役结束的2558年后,M12B“疣猪”则诞生出一系列基于不同环境进行重新涂装的型号,比如梁-多特蒙德集团(Liang Dortmund Corporation)和ONI使用的车型,以及林地环境“疣猪”(Woodland Warthog)和城市环境“疣猪”(Urban Warthog)。
除此以外,“火灵”号在2559年的第二次方舟战役中也使用了两种由AI伊莎贝尔重设计的M12B变体,其中一种在M12B基础车体上加装了大量额外装甲,即装甲“疣猪”(Fireball Warthog);而另一种使用一门高斯炮作为武器,并出于乘员防护考虑安装了黑白条纹涂装的防弹车门,被称为骑兵“疣猪”(Trooper Warthog)。
M12B车族中较为特殊的和M12车族一样是军转民案例,首先即为M12S民用运动型车辆(M12S Civilian Sport Transport,CST)。除了车身较UNSC军方使用的型号较小一些以外,动力也进行了削弱。而M-12R斯库德里亚“星速”(#550 Scuderia StarSpeed M-12R)就更为独特,其被统称为“拉力赛疣猪”(Rally Warthog),是为新迦太基(New Carthage)殖民地上的赛事专门设计的型号。
疣猪家族 —— M12 FAV与F12B FAV的衍生型号
上文即为“疣猪”先后两大类主要型号的概述。由于“犹猪”系列更接近于通用底盘而不是单一的车辆,M12与后续的M12B都存在大量装备武器的改装型号。而在M12/M12B的诸多改型中,最常见的就是M12轻型侦察载具(M12 Light Reconnaissance Vehicle,M12 LRV)。
M12 LRV最早入役的年代和M12的初期型号同样久远,作为普遍的轻火力突击/侦查地面载具使用。其在车尾的旋转底座上安装了一门12.7毫米口径的M41轻型防空机炮(M41 Light Anti-Aircraft Gun),由战后的M12B改装而来的M12 LRV多使用M46型。2558年晚期的M12 LRV换装了更新一些的M343A2转管机枪(M343A2 Minigun)。
2558年,人类与神风烈士手下的精英派系向斐力欧之剑(Swords of Sanghelios)基于M12(B) LRV联合研发的圣剑“疣猪”(Sword Warthog)完成了测试。其装备的实验型M343A2使用前星盟惯用的苏坂水晶(Subanese crystal)作为弹药,车身涂装也极具向斐力欧风格。和战后其他融合了外族技术的新载具一样,这一型号同样安装有能量护盾。
M12A1轻型反装甲载具(M12A1 Light Anti-Armor Vehicle,LAAV)则为仅以M12系列作为底盘改装的型号,而且相对较为罕见。其被昵称为火箭“疣猪”(Rocket Warthog),装备有一台三联装M39火箭炮塔(M39 Rocket Turret),能够发射口径为102毫米的M19聚能装药高爆面对面导弹(M19 SSM)以打击轻装甲目标。这一改型采用黑色涂装并饰有黄色条纹,因此辨认度极高。
M12G1轻型反装甲载具(M12G1 Light Anti-Armor Vehicle,LAAV)就要常见的多,是“疣猪”改型中被军方最通常使用的火力打击载具之一。M12G1统称为高斯“疣猪”(Guass Warthog),与M12 LRV几乎完全相同,只是配备了一门M68高斯炮(M68 Asynchronous Linear-Induction Motor)替代通常的机枪,适用于对轻装甲单位进行高速打击。部署到更偏远地区的M12G1可能会因为本地专门火力的缺失而同时承担防空的职能。
在UNSC军队之外,一些企业实体也被允许购买高斯“疣猪”,以抵御殖民地世界的各类掠食动物。然而这些M12G1的实际功能往往是在暴动中镇压人群。另外,就像2558年批次的M12 LRV一样,战后最新入役的M12G1替换使用M555电磁发射器(M555 Electromagnetic Launcher)作为武器。
M12A1的后继者依然被称为火箭“疣猪”,即M12R轻型防空载具(M12R Light Anti-Aircraft Vehicle),这是一种专司对空打击的更为普遍的改型。M12R也与M12 LRV基本相同,但搭载使用65毫米口径“银色”-V型导弹的M79多管火箭发射系统(M79 Multiple Launch Rocket System,MLRS)作为武器,战后的最新型号则为M80B(M80B Multiple Launch Rocket System)。尽管M12R装备的这两种发射器使用的导弹都只能锁定空中目标,在实际使用中依然可以通过平射的方式手动瞄准攻击地面目标。
而在战争初期的2525年,致远星等殖民地的驻防军队还装备过一种更为罕见的火箭“疣猪”。这一变体同样使用“银色”-V型导弹,但通过并排的两座滑轨发射架发射。
就和2558年后的诸多M12B变体一样,M12A1也存在再涂装后的城市环境型与林地环境型等,私人企业与ONI也装备了各自的改型。维斯平“疣猪”(Vespin Warthog)是另一种UNSC与向斐力欧之剑联合使用的型号,用于在精英母星向斐力欧的荒野地带巡逻,并打击星盟残党与造物者联盟(The Created)的侦察力量。
除了上述用于火力打击的改型,“疣猪”也存在专门的运输型号。M831运兵车(M831 Troop Transport,TT)的尾部平台拆除了旋转底盘,因此并没有装备武器,取而代之的是向后伸展的托盘以提供载人空间。虽然最多可以搭载10名步兵,完全开放的尾舱设计还是使得搭乘的危险系数极高。但就像所有的“疣猪”一样,M831的优势就体现在高速度和灵活性上。
M831的四个变种分别冠以A、B、C、D的后缀,只存在极为细微的差别,而新蒙巴萨警察局使用的警用型号则被称为NMPD“疣猪”。另外,这类运兵车已知的使用都集中在人类-星盟战争时期,因此基本均为以M12 FAV为底盘进行改造,战后的M12B并没有专门的运兵车改型。
而早在殖民地大叛乱时期,被此前文章提及的新希望营地叛军使用的M12 LAV运兵车版本和军方使用的M831极为相似,但其乘员座舱安置在了驾驶席与尾部平台炮手之间,因此车体通过改造明显长度增加不少。虽然装甲并不厚实,这对于就地取材有啥用啥的叛乱分子而言依然是一种高效的运输工具。
最后当然又要提及“火灵”号自行改造的武装型号“疣猪”。2559年的第二次方舟战役期间,“火灵”号使用的一批M12/M12B被加装了凝固汽油油箱和火焰喷射器,更少一些的改型则为燃烧榴弹发射器,被统称为火焰“疣猪”(Flame Warthog)。
著名的“火灵”号乘员约翰·福吉(John Forge)中士则拥有一辆完全自定义化的M12G1。这辆“犹猪”早在2531年就被福吉开始进行手动改装,到了2559年时已经成为了一辆全覆装甲、拥有能量护盾和涡轮增压器的超级“疣猪”,且M68高斯炮经过多次改造达到了惊人的高出力。在超功率发射高斯炮进行定点打击时,额外的四个支撑结构可以固定住车身,进入类似“攻城模式”的状态。
这辆“犹猪”还携带有MQ-96支援无人机(MQ-96 Support Drone),可以辅助搜索锁定目标并与战斗网络互联以更新战场信息。
M274 ULATV / M290 ATV “猫鼬” 超轻型全地形载具与同类型号
AMG产品线中另一种被军方广为使用的型号就是“猫鼬”(Ultra-Light All-Terrain Vehicle / All-Terrain Vehicle “Mongoose”)。在军方普遍采用的地面载具中,M274是速度最快灵活性最强的车辆,经常用于作战单位之间的信息文件与轻货物运输,同时还被狙击手小组和侦察人员用于快速机动。AMG运输动力公司于2483年就发布了M274的第一代车型,并自那时起推出了17个版本的改进生产批次。
一台1000毫升的的液冷式四冲程氢气内燃机为其提供动力,使“猫鼬”能够以每小时95公里的最高速度行驶。这一车型没有配备无线电或GPS系统,甚至除了时速表外没有额外的显示界面,轻装上阵是“猫鼬”的核心设计思路。因此车体前置的小货舱也通常会被移除,以使车辆达到更快的速度。车尾向后延伸的平台能够刚好搭载一名乘客,但显然极为危险。UNSC官方的安全协议都不推荐这类搭乘方式,但在实战中一名驾驶员搭配一名携带武器的乘员的组合极为常见。
新蒙巴萨警察局也装备有一种M274变体,NMPD“猫鼬”,车体前部安装了两支霰弹枪,并在车尾增加了载物平台。这一型号多用于城市巡逻与伤员运输。
2558年左右入役的后续型号则为M290“猫鼬”全地形载具。它比旧版本的M274车身更大,装甲也得到了加强,命名上因此也不被划分为“超轻型载具”。除了根据战时经验为乘客加装了专门的座椅之外,民用与军用版本都有各种可选的模块化升级,包括更厚的附加装甲、改进的悬挂系统与备用发动机。
此外,M274与M290都存在装备固定武器的改型,M274-M/M290-M“枪火猫鼬”(Gungoose)。M247-M在车身前部安装了两门M67轻型反步兵武器(M67 Light Anti-Infantry Weapon,LAW),而M290-M则为两挺榴弹发射器。
“灵猫”(Civet)是一种介于“疣猪”与“猫鼬”之间的全地形履带载具,直到2329年被M12“疣猪”全面取代为止在UNSC军中都很常见。比起前两者的通用性,“灵猫”更多地被用于物资运输作业。
“杜兹”(Doozy)则与“猫鼬”的设计思路极为相似,轻便快速,驾驶座后方是乘客的狭窄座位。但这是一种雪橇摩托,因此地形泛用性就受到了限制。
“斯佩里”(Sperry FCMMagLEV)的使用年代就更为久远,是“猫鼬”被开始广泛使用前UNSC的制式轻型全地形载具。虽然现存信息较少,可以确定的是“斯佩里”并不是传统的轮式车辆,而采用了可靠性低下的磁悬浮传动系统。
与“猫鼬”相似的超轻型单人载具还有“围攻摩托”(Siege Bike),这是一种ONI下属的REAP-X部门模仿星盟单人突击载具研发的履带车辆。除了惊人的复杂环境通过能力外,这种摩托搭载了侧装式的M286H重机枪,具有和斯巴达战士的HUD连接的光谱增强视觉跟踪功能,专门针对据点和路障设计。在实战中,通过部署多辆全副武装的摩托,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高速重火力精确打击,突破坚固的防线。
M121轻型突击载具(M121 Light Strike Vehicle,LSV),昵称为“野兔”(Jackrabbit)。这是一种于战后的2553年投入现役的三轮式轻装载具,分开的前轮在加速时可以合拢。车身预留了安装固定武器的底座,从机枪炮塔到高斯炮均可以兼容。由于制造方便,2559年的第二次方舟战役中“火灵”号的建造模块最先开始量产的载具就包括“野兔”。
在轻载具之外,UNSC的地面载具中还有一类巨无霸。M312重型维修载具(M312 Heavy Recovery Vehicle)被称作“巨象”,而这一型号的确名副其实。
“巨象”最初由总部位于火星的佐敦重工( JOTUN Heavy Industries)设计和制造,在殖民地开拓时期被用于公共建设和工农业生产。经过几十年的民用后,UNSC与佐敦重工签订了新的合同,使M312作为一个军用型号正式入役。作为重型维修平台,“巨象”同时可以承担从战场指挥到移动医院的多种职能,在人类-星盟战争中表现突出。
M312后部重甲覆盖的装载空间则可以运送人员和车辆安全出入战区。该车配备了三挺M41轻型防空机炮作为自卫火力,车顶可选择安装一挺额外的M247通用机枪。
M312的直接后续型号也被称为“巨象”,即为M313重型维修载具(M313 Heavy Recovery Vehicle),又名“贝希摩斯”级运输载具( Behemoth -class Troop Transport)。和M312一样,M313最初也是一种主要用于工业用途的民用设备。但M313的车身更为庞大,车体长达26米,全宽为13米。其内部空间分为三层,几乎是一个移动的基地。第一层与第二层都用作搭载车辆的空间,作为大门的登车斜坡覆盖了舱室的前部。第三层面积较小,与驾驶舱并列,是安置武器的平台。
与之前的型号不同,M313只安装了一挺M41轻型防空炮,但可以通过可选安装的AIE-486H重机枪弥补火力不足的缺陷。前置的运载空间能够搭载一到两辆“猫鼬”,靠近尾部的内部空间最多可装载两辆“猫鼬”与两辆“疣猪”。但M313的运输能力是以防护性为代价的,其尾舱装甲相对薄弱。巨大的起重机除了用于装卸货物,也可以吊载受损的车辆。
新蒙巴萨废物处理公司(New Mombasa Waste Management)使用的特殊民用型M313被称作“象牙号角”(Olifant),是一种重型垃圾车。
除了上述两种主要型号以外,“巨象”系列还存在有一种较为罕见的型号,M318重型维修载具。这也是一种由佐敦重工旗下民用载具发展而来的UNSC载具,和M312与M313并无太大区别。
战后这类巨无霸车辆也得到进一步发展,阿克戎安保公司(Acheron Security)推出的“猛犸”(Mammoth)取代里“巨象”系列。M510 围攻作业/超重型防空武器平台(M510 Siegework/Ultra-Heavy Mobile Anti-Aircraft Weapons Platform)长约70米,是一种六轮的超重型车辆,具有专司防空和多功能部署平台的双重作用;其设计目的是消除地面与空中甚至亚轨道位置的敌对武装单位威胁。与“巨象”一样,“猛犸”也拥有巨大的内部装载空间,并加装了磁性抓钩以固定搭载的车辆。
由于采取了轮式设计,“猛犸”比“巨象”的速度更快,最大时速可达到74千米。武装方面,M510不负“攻城武器”之名,一般会在车顶安装一座35毫米口径的M2547小型MAC火炮(Mark 2457/35cm HRG "Mini-MAC")炮塔,顶部甲板两侧则各有一台手动操作的M79多管火箭发射系统。
在2557年夏季的第一次安魂星战役期间,“猛犸”大放异彩,被实战证明是对抗星盟残党与先行者载具的有效重武器平台。重型装甲几乎不会被等离子武器攻破,而MAC和点防御武器能够以同样的高效率同时打击多个空中与地面目标。
上述多数UNSC大量列装的制式地面载具很显然都是通用性较强的型号,而专用的支援型载具与一些更加特殊的型号虽然在军中装备的数量相对较少,依然是地面武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中最为常规的是M650装甲人员输送车(M650 Armored Personnel Carrier,APC),统称为“乳齿象”(Mastodon)。作为用途单一的装甲运兵车,M650的搭载隔间可以容纳十五至二十人,甚至数名全副武装的斯巴达战士。此外,超强的车体防护可以保护搭乘者免受多数重型武器的火力伤害。由于缺乏模块化设计,“乳齿象”的固定武器仅为安装在车顶遥控武器站的一挺M41轻型防空机炮,但车内步兵可以通过射击口使用携带的轻武器进行射击。庞大笨重的车体使M650并不像“犹猪”系列那样易于部署。
“火灵”号曾大量使用了这一型号。在2559年的第二次方舟战役期间,斯巴达战士杰罗姆-092(Jerome-092)曾试图重新启动“乳齿象”的生产,以在“火灵”号缺乏援兵的处境下尽量减少人员伤亡。
“野牛”(Bison)则与M650极为相似,但扮演的角色更为多样,有时会充当战地医疗车。这一型号早在CMA(殖民地军事管理局)早期维护殖民地治安时就被投入使用,在本土驻防陆军与民兵单位中非常常见。
“火灵”号开始漂流后的2531年至2537年期间,原本的舰载AI瑟琳娜设计了一种搭载真空能量虹吸管的冷冻攻击用“野牛”。AI伊莎贝尔用进一步的的研究数据和先行者的能量电池技术改进了虹吸管,由于实际制造工艺过于复杂,这种特殊的“野牛”在2559年的冲突中并未被大量使用。
XRP12战斗支援载具(XRP12 Combat Support Vehicle)的用途就更为单一,专门用于干扰敌方的电子设备,以支援武装部队的正面进攻行动。因为这一点,其被昵称为“精灵”(Gremlin)。
“精灵”使用的基础技术是在殖民地大叛乱时期设计的,UNSC希望利用非核电磁脉冲来防止叛军引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最终成果X23非核电磁脉冲炮(X23 Non-Nuclear Electromagnetic Pulse Cannon)被安装在轮式底盘上,形成了“精灵”的雏形。在丰饶星沦陷后,UNSC开始将其用作打击星盟的军事用途。六轮驱动虽然提供了高机动性,防御能力的缺失还是使XRP12必须与其他武装单位一同活动。
X-24 FAV多用途突击载具(X-24 Force Application Vehicle)则是一种同样历史悠久的型号,但早已不再被UNSC军队列为现役装备。X-24装备了两门机枪用于基本的防御,装甲本身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实弹与等离子束的攻击。
已知的实战记录里,斯巴达二期战士蓝队在2525年底的阿尔法-科维二号行星战役(Battle of Alpha Corvi II)中使用了X-42。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异形2》对 Bungie 时代《光环》深远影响的一部分,不仅“鹈鹕”的设计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这部经典,UNSC轻装甲载具的思路也与USCM(United States Colonial Marines,美国殖民地海军陆战队)使用的一种地面载具有异曲同工之妙。M577装甲人员输送车(M577 Armored Personnel Carrier)是一种车身低矮,能够被陆战队标配的UD-4L “夏延”运兵船搭载的多功能车辆,具有较强机动性与可选的模块化武装。
至此UNSC装备的通用车辆就全部介绍完毕了。本文的下半部分将会集中于地面载具中的武装车辆,详细聊聊UNSC那些驰骋于大地之上的钢铁猛兽。
感谢各位能够抽空阅读。最后,一如既往地感激前辈们在《光环》资料译介上做出贡献与努力。
评论区
共 14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