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之前这部电影放出预告片时,给人的感觉并不好,整体太像《珍珠港》了,加上又有1976年的老版《中途岛》在前,我对这部片子几乎不抱什么期待。
好在这又是一部“预告片欺诈”的电影,根本没有那种大段的儿女情长,两个小时被历史正剧塞得满满当当,观感相当之好,用一句话来说就是,片子里没有什么女人的戏份,却又满屏幕都是女人。
不过由于篇幅所限,电影还是有不少历史片段没有能过拍出来,个别事件的缺失甚至影响到了全片的观感,本文将以战斗当天的时间作为线索,梳理一下有那些电影没有照顾到的重要事件,让各位读者能够对中途岛的战事有一个更详细的了解。
电影为了塑造莱顿的人物形象,刻意弱化了侦察在中途岛之战中的作用,实际上当时美军效率极高的侦察为之后的战斗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美军虽然已经通过情报得知日军会来进攻中途岛,但并知道具体的进攻方向以及兵力部署,能做的只有把侦查工作做到最好,他们也做到了。部署在中途岛上的PBY机队在战斗开始的前一天就在岛的西边发现了负责运输登陆部队的日军舰队,这意味着日军的行动即将开始,剩下的就是把航母找到。值得一提的是,岛上的飞行员们还在夜间用PBY发动了一次鱼雷攻击,成功命中了一艘油船,这也是中途岛战役中美军唯一成功的鱼雷攻击。
当地时间6月4日早上, PBY像往常一样起飞执行侦察任务。在两个小时漫长的等待后,代号为“草莓五号”的飞机首先传来了消息:“敌军航母(Enemy carriers)”,十分钟之后,另一架“草莓九号”发现了大批飞向中途岛的飞机:“大批敌机向中途岛袭来(Many planes heading Midway)”。最终在5点52分,“草莓5号”传来了详细的消息:“2艘航母和2艘战列舰,方位320度,距离180英里,航向135度,航速25节(Two carriers and battleships,bearing 320 degree,distance 180,course 135,speed 25)。”这条消息比起日军拿到发现美军舰队的电报早了将近两个小时,而这两个小时几乎就是决定生死的两个小时。
岛上守军的飞机在6点就尽数起飞,直扑日军航母,他们对敌军的攻击从7点断断续续一直持续到8点半,虽然没有取得任何战绩,但成功的拖慢了日军航母甲板作业的节奏,也让南云在选择是否要针对中途岛进行二次轰炸和攻击美军航母之间摇摆不定,为之后的灭顶之灾埋下了伏笔。
之后,在瓜岛的机场命名为“亨德森”,就是是为了纪念在此牺牲的陆战队飞行员亨德森少校。
先说一下,电影里沃尔德隆带领的VT-8攻击时间是错误的,历史上VT-8早于林赛的VT-6赶到日军舰队的位置,他们是第一批找到日军舰队并开始攻击的舰载机部队,也是当天上午唯一赶到现场的“大黄蜂”号的飞行中队。
沃尔德隆在出发前就认为航空参谋给出的坐标有误,升空后带领手下的15架鱼雷机脱离大部队,沿着自己规划的路径直扑日军,并在早上9点15分的时候发现了敌军。沃尔德隆非常果断的下达了进攻命令,在没有任何战斗机掩护的情况下,他和副手欧文斯分两队冲向了“苍龙”,但很快就被赶来零战撕碎,整个中队仅剩乔治·盖伊一人生还,也就是那位飘在海里看着之后轰炸机队大杀特杀的哥们,他当时穿的救生衣目前作为展品成列在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
在VT-8的结束攻击之后的9点38分,林赛的鱼雷机中队赶到了现场,和VT-8一样,他们也要在没有任何掩护的情况下攻击“加贺”。不过他们要稍微幸运一些,因为大部分日军的战斗机都被吸引到了沃尔德隆所在的那个方向。整个中队在完成攻击后开始四散逃窜,14架鱼雷机逃出日军追击时只剩下5架,之后又有2架坠毁在返航路上,整个中队完全丧失了战斗能力。
连续两个鱼雷机中队都在没有掩护的情况下对日军发动了自杀式的进攻,肯定有人想问,美军的战斗机中队在哪?
事实上从VT-8发现日军的时候,来自“企业”号的战斗机中队VF-6就在附近。这些战斗机原本的任务是为VT-6护航,可是他们跟错目标了,把VT-8当成了VT-6,一路跟着到了日军舰队上空。他们看到了准备进攻的VT-8,队长格雷也命令手底下的人在高空保持队形紧随其后,但不幸的是在经过云层时他们跟丢了目标。
更严重的是因为无线电设备的故障从始至终他们都没有收到沃尔德隆发出的求援呼叫,二十分钟后林德赛的求援也没有收到,VF-6就这样连续错过了两次帮助同袍的机会,在日军舰队上空盘旋直到10点油料告急返航。
这段在电影里出现的就很奇怪,作为航空参谋的源田要求整备班在5分钟内完成整备并开始提升飞机至甲板,然后整备班的回复是“时间根本不够啊”,让人一时无法分辨导演组知不知道所谓的“命运的五分钟”是一个谎言。而且电影没有表现出由于 美军在先前三个小时连续不断的攻击把日军的防空力量撕扯的七零八落,导致舰队上空防空漏洞极大,才给了主角队以可乘之机 。这段剧情给人的感觉就是主角队来了,然后神通广大一通暴打收工。
在早上10:20~10:30这短短的10分钟内,日军舰队三艘航母遇袭的期间内发生了好几件事,让我们好好梳理一下
麦克拉斯基在找到日军航母后,用无线电指示同行VS-6的飞机和自己攻击近处的“加贺”,百思特则带队攻击稍远的“赤城”, 而非轰炸机专业出身的他犯了一个错误,按照军事准则应该由带头的VS-6攻击更远的目标,百思特的中队负责近处的目标。更麻烦的是,无线电设备出问题了,百思特没有收到这个指令,他认为自己的长官不会犯这种错误,便带领手下加入了对“加贺”的攻击。在准备俯冲的时候他看见了麦克拉斯基已经冲了下去,感觉不对,便赶紧拉了起来,找来僚机和另一架还没投弹的飞机,在上空盘旋观察情况,之后就是电影里那段三架飞机去收拾“赤城”。关于百思特的俯冲,引用坐在后座的詹姆斯·莫里的话就是“ 没有人能比百思特的俯冲角度更陡,保持的时间更长(Nobody pushed his dive steeper or held it longer than Dick) "
另一侧,来自“约克城”的航空大队则完成了当天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协同攻击。
轰炸机队长莱斯利带着人去收拾最北面的“苍龙”,萨奇的战斗机队则保护着鱼雷机中队去攻击“飞龙”。此时戏剧化的一幕发生了,莱斯利认为侦察机中队VS-5就跟在队伍的后面,按照上文提到的军事准则,他发信给在队伍后面的VS-5,指示他们攻击近处的“飞龙”,但实际上,由于弗莱彻想留一手以防不测的原因,此时VS-5还待在“约克城”号的甲板上!莱斯利甚至于在10点15分的时候再次发信催促VS-5攻击“飞龙”,但无人回应。他没有再等下去,带队开始俯冲。他们将3枚1000磅炸弹送进了“苍龙”的机库,巧合的是,“苍龙”本身设有3个防火区,而每个防火区都被扔了一枚炸弹,导致在轰炸结束的时候,舰上就已经有三分之一的人阵亡。
攻击“飞龙”的鱼雷机中队是这一时段最晚发起冲锋的,因为TBD这飞行性能实在是太差了!和之前的鱼雷攻击一样,他们也没有取得战果,反而是护航的萨奇队第一次让“萨奇剪”这一战术露出了獠牙,在这一时间段内被击落的零战数量超过了之前的三个小时的总和,打了日军飞行员一个措手不及,电影没有这段出镜也让我觉得非常可惜。
在这里要说一句,此刻看似两拨人协调好同时到达现场并展开攻击,但事实双方都没有联系,麦克拉斯基和百思特是在丢失目标后凭着主动精神找到了日军,而“约克城”的航空大队则是从起飞就沿着正确航线直扑日军舰队,能够同时出现在日军舰队上空就是幸运女神在此刻眷顾了这群飞行员们。
还有,电影中这段的近失弹和命中的炸弹落点位置基本都按照了史实来还原。
电影里几乎没有怎么提到“飞龙”的反击还有“约克城”受难,只有一个镜头告诉你“约克城”被炸了,她完蛋了。历史上在当天中午长达三个小时的针锋相对中,两舰的军人都表现出了极高的战斗素养,日军顶着压力完成了对“约克城”两次教科书般的攻击,而“约克城”的飞行员们和水兵们竭尽全力保护这座“洋上堡垒”。
在损失了三艘航母之后,“飞龙”成为了南云机动部队硕果仅存的战力,作为第二航空战队的司令,山口多闻非常快的组织出了第一波反击力量,小林道雄带队的轰炸机队于10点57分起飞攻击美军航母,此时美日双方的舰队已经非常接近,他们在起飞后一个小时就给母舰发回了与美国航母接触的电报,并发起了对“约克城”号的攻击。总计有三枚炸弹落在了“约克城”号上,其中一枚还穿过甲板直到锅炉附近才停下爆炸,这直接导致了航母失去了航行的动力。不过日军付出的代价也非常大,派出的24架飞机只有6架成功返航,队长也在攻击中丧生。
但是,纵使日本人炸弹扔的再准,美国人的损管就是能修好。维修人员仅用了半小时就让甲板恢复了运作,简单的战斗机起降已经不成问题。下层舱室的水兵们更是在下午两点半左右让“约克城”的航速回到了19节,不是很快,但至少能够让船跟上舰队的节奏。
好景不长,在“约克城”刚刚恢复航速没多久,“飞龙”的飞机又来了,这次是友永丈市的鱼雷机队,这些鱼雷机比起刚刚的轰炸机更加致命。美军的战斗机非常努力的想把这些苍蝇拦下来,友永丈市甚至还没来得及投下鱼雷就被击坠。可惜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美军拦住了从航母右边来的威胁,却没能躲掉左边来的尖刀,分队长桥本敏郎的另一队鱼雷机成功突破了火网,让两颗鱼雷命中了“约克城”,这回“约克城”的好运彻底结束了,她停在洋面上,船体因为进水倾斜越来越严重,继续战斗已经不可能了。
斯普鲁恩斯在“约克城”二次遇袭后开始了反击,由于鱼雷机损失殆尽,只能用剩下的轰炸机拼凑出一支队伍。不过此时的“企业”上除了自己的飞机,还有从“约克城”转移来的15架“难民”,加起来能有26架。这次的行动并不是由百思特指挥,经验更为老道的加莱赫担任了这一任务。
不过当队伍到了敌航母上空,加莱赫也在关键问题上出了错误,他觉得这么多飞机足够收拾“飞龙”了,便分了一部分来自约克城的飞机去攻击航母边上的战列舰,可来自约克城的队长沙姆韦并不这样认为,坚持带队参加了对“飞龙”的轰炸。事实上,加莱赫机队投下的炸弹都没有命中目标,期间还由于错误的俯冲路径导致百思特机队减速让行,这也让百思特的僚机被零战击中坠毁(电影中竟然说他的僚机返航了)。好在及时跟上的沙姆韦和百思特胆大心细,带队将四枚1000磅炸弹狠狠的砸在了“飞龙”甲板上,摧毁了这仅存的日军航母。有趣的是,这四枚炸弹都落在舰首的“日之丸”附近,时候美军飞行员在报告里都表示,他们在投弹时都将“日之丸”作为瞄准目标。影片里这段表现的非常夸张,但历史上确实就有那么一枚炸弹落在了那个位置。
尽管我在上文列出了这么多电影错失的历史片段,但我也必须说,这部《中途岛》是一部非常重考据的电影,开场美军在南太平洋的“存在舰队”,那枚断头鱼雷,还有出镜的“芝加哥钢琴”,“大和”号上那场关于中途岛的推演,以及海军在中途岛上的摄影师(老版电影直接用了当时拍摄的影像)等等,甚至是日军传递电报纸张的样式,都是好好研究过才能还原出来的细节。更让我惊喜的是,片尾山口多闻竟然还说了那句“以水代酒,共赏明月”,如果不仔细看相关资料和书籍的话是不会想到给他安排这句台词的。
更让我欣喜的是,片子选择了以百思特为主角的视角讲述这个故事,百思特由于没有中途岛后因为健康问题无法继续飞行,名气自然比不过麦克拉斯基等人,但正是因为他的胆大心细,连续两次的临机应变,为美军赢下中途岛之战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有机会的话推荐大家去看看1976年那一版的老《中途岛》,那依然是我心中最好的二战电影之一。
最后,用一段《断剑》中对于中途岛海战的评述来结束文章吧
...大部分公众和历史学者都倾向于将大部分责任归咎于个人。将军事失败“犯罪化”归结于一名或者多名指挥官,这种做法是敷衍了事的分析,它经常忽视了更深层次的军事机构方面的不合理。科恩和古奇指出了重要的一点,由于现代战争的一线指挥官对他的部队没有绝对的权力,也就不能够对他所指挥的整个战场进行详查。另外,当要采取更高级别的行动时,所涉及的军事结构就愈加复杂,例如内部系统——军事准则、士兵训练、后勤保障,甚至飞机安排和甲板作业——都会变得更加复杂,这就是日本在中途岛海战中的实情。这并不是说个人没有犯错,但是同样原因,通过更加深人的勘查,并不只是山本五十六和源田在中途岛海战中犯下了错误一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整个日本海军都应该受到谴责...
如果你想看中途岛相关的书籍,这里有一份书单
《断剑—中途岛海战尚不为人知的真相》/《Shattered Sword:The Untold Story of the Battle of Midway》
《中途岛奇迹》/《MIRACLE AT MIDWAY》
《The First Team:Pacific Naval Air Combat from Pearl Harbor to Midway》
《The Barrier and the Javelin Japanese and Allied Pacific Strategies February to June 1942》
《沉默的勇士:雷蒙德·A·斯普鲁恩斯》
《航母舰队司令:弗兰克·杰克·弗莱彻》
《中途岛海战》(臭名昭著的“命运的五分钟”的出处)
《戦史叢書第043巻 ミッドウェー海戦》
评论区
共 31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