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毛姆在书评里诘问的那样,读一本书还是要读懂作者——在今天,当我们翻开一本不熟悉的超级英雄漫画之前,我们会期待些什么?泛泛而言,就是希望别入流俗,别让我们联想到其他角色。通常的创作思路,是在能力、性格、背景、反派上下功夫,一些陷入思考瓶颈的大宇宙编辑们,还会用排列组合关键词的形式搞创作,美其名曰选题地图,其实无非是局部创新。天花板到顶了,就改宇宙、开新局,突破类型,融合类型。《守望者》其实是一部历史小说、《睡魔》其实是心灵震荡小说、《天国降临》是众神神话、《第一年》是哥谭哈姆雷特、《黑暗骑士归来》是哥谭奥赛罗。毫无疑问,这些都是有解的出路,配上好的作者,足够呈现出大餐甚至经典。
然而,这些都是Marvel和DC及旗下子品牌的玩法,无论如何,都有可以大把内容可以传承,像Image Comic和Dark Horse Comic这种发行商和厂牌,没有那么多父系的资源,原创和多元化才是出路。《伞学院》就是这种背景下Dark Horse Comic(黑马漫画)旗下的代表作品。
在格局上,《伞学院》是实打实的传统超英类型作品,基础元素几乎没有颠覆,组合的方式也都是熟悉的桥段。但第一次看《伞》的超英读者,都能感受到这部作品浑然一体的原创性,新鲜之处在于叙事、氛围和人物的演出,没错,就是acting(人物的演出细节),以及directing(导演性的编排)。和2007-2010同期的DC、Marvel这么多大事件作品比,《伞》像个考试前喝了小酒的优等生。
这个优等生的始作俑者Gerard Way,其实主业是摇滚乐手,他的乐队My Chemical Romance在21世纪之交红极一时,被认为是EMO风格(Hardcore Punk的一种风格)的中流砥柱(连百度百科的EMO词条图片都是他)。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傲娇的Gerard拒绝承认自己是EMO,还称EMO是垃圾。他的代表作Welcome To The Black Parade官方MV已经在YouTube有1.2亿的播放。从这首MV就能看出他对视觉的品位和与众不同的审美。
2006年,Gerard在格拉斯哥遇见DC漫画的老编辑Grant Morrison,当时Grant正在搞Batman issue 663,也就是后来的The Clown of Midnight(午夜小丑),Grant整天整天用Black Parade这首歌循环播放来刺激自己的灵感。结果见到本尊后,两人大聊艺术、漫画、音乐,相谈甚欢。最后Gerard说,我一直也在搞一本漫画,请务必帮我看看。作为专业人士的Grant很不情愿但假装很感兴趣的答应了,看了稿件之后发现跟自己在MV中见到的Gerard不是一样的审美(这时的版本大概还是Gerard自己画的原稿)于是鼓励了几句,也就撂下了。
图1:DC的传奇编辑大佬Grant Morrison
Grant以为Gerard虽然不是漫画外行,也懂得漫画的出版流程,但是始终也是玩票。结果,07年Gerard不但找到了合适的巴西画手Gabriel Bá来主笔,找到黑马漫画来连载,几年过去,连载居然还坚持的不错。Grant在2008年为《伞》的第一卷单行本写了序,表达了自己对Gerard这种斜杠青年虽然有点嫉妒羡慕看走眼,又显摆了自己作为伯乐早就看出了人家潜力的老编辑情绪(即将上市的中文官方版可以看到这段序言)。
Gerard Way潇洒又争气地继续创作, 2011年之后单飞做专辑,逐渐淡出音乐圈。2014年还在漫威主刀,创作了一个平行宇宙版的蜘蛛侠——Peni Park——一个11岁的日美混血高中生,天才美少女,被蜘蛛咬过后可以操作蜘蛛机甲的纽约守护者——没错,就是后来在动画电影《蜘蛛侠:平行宇宙》出现的那个JK少女。这个设定时髦又有趣,无论在漫画还是电影里都很受欢迎。
图2:漫画和电影中的机甲JK少女Penni Parker
不过随着漫画创作成了Gerard的主要工作,这时候的他已经不在乎颜值吃饭,完全是“Gee胖”了。
《伞》的故事发端于单镜先生,一位拿过诺贝尔奖的全能巨富科学家老爹(而且是个外星人)。单镜先生在藤上种了七朵花——不对,是收养了七个少年——在单镜先生的眼中,1号是拥有自由梦想的领导者,果决是他的优点,未来的宇宙牛仔和团队坦克;2号是傲慢烦人的恶作剧鬼,未来的团队主输出刺客;3号是心智控制者、自恋狂,团队控制系辅助;4号是通灵者(被认为很像英格玛伯格曼),团队一号挂;5号是因为穿越能力,始终以孩童形态示人的小军师,团队二号挂;6号是可怕的高潜力天然呆,因为某些原因,没有留在团队的BOSS级伙伴;7号是喜欢音乐但天赋很差的无用孩子(但是却被猩猩管家认为是最特别的)。
图4:单镜先生眼中的伞学院孩子们(来源:MetaDudu、iMick非官方校译版)
是的,这样讲来,《伞》确实是一个有些老套的养子系学园超英故事。《伞》的故事是并行倒叙,即类似英式迷你剧和《教父2》的手法,将过去的故事和当下的故事并行发展。一般这种手法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旧故事线的发展,以求故事在中段形成闭环。但看到第三卷,作者对前史的脑洞还在源源不断地深挖,这一点就更像英剧,以及《守望者》的手法(只不过守望者有更强的探索线,具备更强的视点感)。
因为Gerard本人是1967年版英剧The Prisoner的粉丝。新旧两条脉络始终沿着少年们的成长和无处寻根的阴谋展开。阴谋线非常接近The Prisoner的推理氛围和历史感,尽管着墨不多,读者仍有充分的空间在Gabriel Bá的一些细节设计里感受到伞学院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小差异(剧版也下了不少功夫去呈现),成长线则有少年的烦恼和愤怒,以及通过暴力、背叛、老去、穿越,对愤怒外化的壮丽展现。在前两卷的成长线,我们可以看到动作场面从超人总动员式的超级系、喧哗流,逐渐走向重力感、开始见血。人物的性格展现也从5号、7号作为两个最滞重的线索,和人物的命运相连接。
图5:埃菲尔铁塔之战后的第一个punchline:一号的梦想(来源:官方图书中文版)
Gerard和Gabriel Bá结合了很多优秀漫画的特质,在分镜上做很有趣的过渡,寥寥几笔就能把故事从夸张嬉闹过渡到严肃的成长。并且打造了整部漫画在视觉语言上的标志风格。
人物布局是超英群戏的重要组成,《伞学院》的人物布局多少和《守望者》有些类似(《守望者》首次出版于1986年), 例如重要的两个角色之一——5号,在叙事作用上,是类似曼哈顿博士的“大天使”角色,他代表了伞方的世界性命题,他关乎时间、存亡、历史的决定权、以及“英雄”的时代角色。7号则代表伞方的人文力量,她以一个非天才的乐手身份出现,背负了Gerard作为音乐家深入骨髓的创作基因,也代表了普通人活在英雄之中的脆弱和矛盾。这两个角色最终的去向仍未确定,值得期待。
图6:作为“普通人”的7号和温柔的猩猩管家(来源:官方图书中文版)
Gerard通过每个孩子的成长和羁绊、恰到好处的流畅叙事,映射了自己作为一个游吟诗摇滚青年的世界观和文艺趣味。作为音乐家,音乐元素也被Gerard融入了故事的骨血,除了7号的失败乐手设定、第一卷命名为天启组曲、故事的反派也是以乐团的形式存在。《伞学院》的好看之处,是通过作者视角,对故事上的directing,把氛围、人设与作者的理念浑然天成地结合在一起。这也是剧版很难复制漫画版,容易拍得过于刻奇的原因。
当然,《伞学院》被中文化后,能够欣赏精妙的语言和视觉的结合,是阅读漫画重要的体验门槛。希望我们能在中国得见更多类似的中文化作品,窥见美漫的多元化一面。这对喜爱和乐于研究美漫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种福音。
评论区
共 38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