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3年的时候,任天堂推出了FamilyComputer,也就是FC。而在小霸王还没有出“学习电脑”之前,实际上在国内有流行过一些这样的FC游戏机,长得像是FC,用起来也是FC,周身都是日文标识,稍微懂一点的朋友一看就下意识认为这就是FC游戏机。
不过可能很多很多年以后,要深入的探究一下才知道,实际上这些在90年代左右超市和玩具商店售卖的FC游戏机,都不是任天堂出品,尽管模具相似度达到95%以上,用的零部件也是进口的,但他们依然是国产的“高仿”游戏机。
注意:因为物件本体缘故和写实需求,拍摄的图片上有较多的灰尘、划痕等,如果不喜欢建议直接跳看到总结
收到这一台机器时候,它们用邮政发过来的,还好一个快递没有变成两个快递,当然用邮政收包裹感觉也是有点点电话订购流行那会的感觉。
残破的包装,简陋的填充物,还有脏污的痕迹,都暗示这一款年代确实久远不是以新充旧。
最终拿出来后,上面的贴纸也示意这一款已经有较长时间没用动过了。
这台机器看起来没有什么外观上的损伤,凹陷,不然翻新难度就大了很多,当然这样也比较有看点。
俯视图可以看到一共有四个可操作的位置,分辨是电源按钮,复位按钮,用于弹出卡带的把手,还有卡槽保护盖。
侧面配置有凹槽,方便收纳手柄,收纳手柄其实现在来看还是比较正常操作的,任天堂后面的一些游戏机为了收纳电源适配器特意把主机做大这就让我觉得有点不好评价了。
和正版的任天堂FC一样,国产在模具和字体部分都模仿的淋漓精致,如果不是一些法律上问题的顾虑,直接把本体弄成和正版一样也不是什么问题。
任天堂设计的FC早期型号手柄和主机是硬连接,而不是使用接头,这一点可能和一些人记忆有所出入。后面的国产机型绝大多数也是用硬连接。
实际上,正版FC是随着日本使用的制式,如果是AV接口则输出NTSC,而中国用的是PAL制式,所以如果是正版的机型,要用AV输出必须要先把NTSC转成PAL格式。这里的山寨机型直接只贴个贴纸,实际输出看起来不是那么回事。
曾经的卡槽总是吹气才能让设备正常显示,之所以这样是FC本身不含有操作系统,所以FC必须使用卡带才有视频输出,后面我会写一篇讲一讲FC的原理。
揭开隐藏的一幕的时候到了,在质量检测签下赫然是一个中文标牌,可以看到,王中王-1000型是这一台游戏机上市的型号。
这款游戏机的完成度有多高呢,可以看到它连前面外置接口功能也很好的还原出来了,这种是FC早期的15针接口,后面使用9针作为主要接口。可以外置光枪,格斗摇杆,等一系列第一方或者副厂生产的外设。
翻到背面,底部有散热槽设计,此外还有消耗电力4W的提示。
从散热口可以隐约的发现里面的绿色PCB,背面布满密密麻麻的焊点,一会我们拆它。
与绝大多数的游戏机一样,为了节约成本也为了快速出货,所以设计的螺丝孔径是一致的,螺丝长度也是一致的或者最多差两种规格,只要卸下底部的螺丝就可以了。
然后是去除底部的所有贴纸,上表面的也去除,我将他们贴在一张亚克力板上,方便保存。
打开这种旧产品我是比较小心翼翼的,不然突然出现个蠊蜚标本或者壁虎标本也是够呛。这次看起来只有一些灰尘和泥。感觉有一些水的痕迹,希望不是。
因为底部外壳没有任何的电子元件,还有易损件,所以可以暴力点,用塑料刷把底部外壳刷干净,再使用一系列方法对划痕进行打磨,最终效果还可以。
再使用一把毛刷来清理灰尘去除自带的的尘土,多数情况下,只会有浮尘,除非环境有油污。
主板部分使用的是比固定底部外壳更短一点的螺丝来固定的。
游戏机手柄和主板用一根5芯的线路连接,我在早前的时候还一直以为FC是纯模拟信号,类似Atari早期机型那样,后面才知道实际上是有芯片负责通讯,传递的是与屏幕刷新率同步的数字信号。
两个件除了和主机外壳的磨损以外就是带有一定粘性的灰尘,看起来还好。
塑料件使用刷子清理干净,再用牙刷对细节进行清理,底部看起来是有断裂痕迹,但似乎是为了修正模具设计失误。
清理正面的方式还挺简单,浮尘直接用毛刷就能弄干净。细节部分用棉签进行处理。
这边用于辅助固定的美纹纸胶带看起来没有碎裂就先保留,这台机器的情况还不错,所有的电容都没有鼓胀失效。
拆解外壳上配置的弹出卡带设计,这部分装置和外壳上部分手柄联动,主要是用一个倾斜的梯形让卡带与插槽分离。
这部分凹槽主要作用一个是装饰,一个是散热。为了防尘,特意没有做垂直开孔,模具设计难度很高。
对外表层进行刷洗,再用酒精清理细节部位,最终外壳如下,一些部分比如手柄收纳凹槽,有似乎是染料导致一些变黄的问题。
遇到一个问题就是,用于复位的弹簧原本是勾在一个圆柱上,现在这个圆柱没有了。
因为范围有点狭小没法用电动工具,我只能手打一个穿透孔。
效果还不错,试了一下感觉手感是挺OK的,不过有条件我还是想弄成滑轮式以去除那塑料摩擦的噪音。
两只手柄,表面都有不同的渗透下去的油渍,当然更重要的问题还是污损造成手感不佳这一点让人有点难受。
先拆问题比较小的Player2手柄,可以看到背部螺丝有缺失。
在我打开手柄后,PCB背面居然是一个有螃蟹Logo的芯片!这个Logo如果有玩一点电脑DIY,那应该不陌生,大名鼎鼎、打了半片江山、集成在多数主板上的螃蟹卡,就是指的由瑞昱Realtek出产的集成芯片所制作的集成声卡。
这是一家中国台湾厂商,可为什么会出现在国产的早期仿制FC上,这就有意思了。国内生产的后期FC手柄都是改用树脂封装,俗称牛屎芯片来降低成本,没有再使用这样的直插脚芯片。
这一个手柄看起来还有电路设计失误的问题,厂家在批量量产后发现的。
然后解决方法也很简单直白,在成品板子上使用跳线的方式解决。
和绝大多数的按键一样,方向键侧面因为和手柄外壳接触较多所以有明显的磨损。
我尽量的保证原有手感情况下,清理污垢和灰尘,磨损部分暂时保留。
在完成外壳的刷洗,手柄方向杆的清理还有导电橡胶的清洗后,放在桌面上等晾干,接下来是拆Player1手柄。
在拆磨损比较严重的Player1手柄时候,可以看到这一个手柄明显使用率远远的超出Player2,仅仅是从这边出线端就可以看出来它真的被尽可能的使用过了。
我试着拧下所有螺丝,但发现明显有的螺丝是空转,没有实际拧出来的手感。
感觉差不多后直接从正面打开,可以看到电路板上有不少松香的痕迹, 并且不像是出厂时候就有的。
特别是在手柄线部分可以观察到,经过维修后上一个哥们用焊锡丝固定以防止线头掉出来。
螺丝孔老化后,因为螺纹的机械作用失效,只能通过撑大螺丝孔的方式来固定手柄。这台机器一定是给一个或者好几个小朋友带来了很长时间的美好回忆。
对比两枚芯片的型号可以看到一个是9136T一个是9136M。
同样对导电橡胶进行清理的时候,因为老化,一个导电橡胶掉下来。
使用砂纸打磨按键触点以处理氧化痕迹,可以看到Player1的手柄PCB上同样有多根跳线。
之后,用洗板水对松香痕迹进行清理,其实这种一般来说没有什么问题,是我觉得看的会舒服干净一点。
对比两片主板,可以看到PCB的设计差别还蛮大的,尽管只是多了一个按钮。
另外要说一下这台主机的手柄从机身出线的一端被胶封死固定,甚至好像是用熔接的方式来让他们永久的在一起。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两个手柄在PCB直插芯片处有做一些凹槽设计来容纳芯片,比较有趣的事情是Player1明明只是一块芯片模具上却做了两个凹槽。
刚刚那个掉了的按钮导电橡胶部分,使用AB胶水糊了下底,粘了回去,手感还可以。
手柄的按钮是有特定凹槽设计,所以不会旋转,这一点在后来的大多数游戏机的外设设计上都得以保留。
在装组之前先对螺丝进行一下简单的处理,因为没有同型号的螺丝所以我决定继续使用这一份原装配件。
因为不是不锈钢所以在螺丝的表层再涂上防锈剂,以减缓锈蚀。
主板这边的输出子板各模块功能如下图所示,其实以现在角度来说,这种设计并不好,尽管加了屏蔽壳,视频输出模块高频电流很容易干扰到距离太近的音频,而音频也一样会干扰到视频模拟信号,还有电源输入部分也是。
主板部分的芯片则是如下图所示,其中存储器芯片就是内存和显存两个都只有2KB,任天堂用了很巧妙的方式节约这可怜的容量。线路驱动器用于解码手柄回传的信息,再传回给处理器。这里的6538U是PPU(图形处理器),而6527U是CPU,除了负责游戏中数据计算,也负责手柄信息还有卡带信息的处理。
整台机子最为有趣的是这两枚集成电路芯片,我试着用谷歌搜索,他们出自于一家叫做Seniton的公司,中文名小林通,在俄罗斯的一个论坛找到有网友提及他们。这一个帖子主要是说这两块芯片有多神奇。
我和HardWareMan很久以前发现,基于6527P / 6538芯片的游戏机是混合动力的,它允许以PAL模式运行最初为NTSC开发的游戏。
欧洲官方的PAL NES无法做到这一点。 因此,这一系列游戏机有其独特之处。
也就是说,使用6527P和6538的芯片组,可以达到用PAL方式输出在NTSC环境下开发的游戏,而原版机型无论NES还是FC都是不可以的,我们一般用两个字来形容这种芯片,“牛逼”。看起来这一款芯片到现在还有地方购买
在某网店上还找到DIY产品,大体结构和我手头这一台基本一样,也就是说,这一高仿FC的电路设计三十多年来都没有大的变动。
N制输出和P制输出,通过晶振可以切换,也就是说6527和6538组成的芯片组同时能支持NTSC和PAL的输出。
我找了一下正版的FC主机原理图,大部分人看应该觉得密密麻麻,但是实际上这一个电路已经能代表1983年最高的电路设计水平,简明直白。
可以看到原装的处理器是RP2A03 和RP2C02,而这一张图纸上又写了5643和6527两个数字型号,推测这一张图纸应该是早期高仿机型厂商拿到的资料。
6527UP这一块看起来是专门仿制的CPU,小林通这一家公司是中国台湾企业,在当时有大量的芯片和计算机人才,和日本交往的还可以,所以也确实有这个仿造的能力。
这次拆解的这一台游戏机是国产的,放在那会,一定程度也算是两岸合作了。我用小林通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果然找到了外观一样的机型,上方贴纸部分居然还是繁体。厂家名称是台湾力通科技,英文名SENiTON ,在大陆叫小林通。可以看到最早一代产品自带有两个外置手柄接口
经过查询,可以看到力通科技是1987年成立的,至今依然存在并发展壮大,但如今已经不再设计芯片,改为经营半导体芯片的代理销售业务。
一种是第一代高仿FC,也就是上面这样外观的FC, 使用小林通芯片的,这一些是由台湾设计制造的,另一种是中外合资的沈阳公司出品以及广州那边做的,还有就是内地的其他高仿品。
我手头的这一台王中王-1000高仿FC是由王中王这家出品的,当年小霸王和王中王都是90年代比较有名的游戏机厂商,但前者因为营销方式略胜一筹,打着学习机名号推出产品并大量推出广告,所以坚持到了现在。
后面可能是因为一些原因比如被国内代理商告了,厂家开始大幅度的修改游戏机外观,比如王中王的FC后面就弄成了这样。
还有设计成像世嘉MD一样的轮廓,世嘉MD的外观在国内也为许多的厂家效仿,后面我会单独的说一说。
另外,还有一个有趣的地方是,FC主机的复位按钮使用了一个ALPS轴,而不是常见的微动开关,ALPS轴是日本ALPS公司仿造Cherry设计的机械开关,可能他们觉得复位是最常用的按键之一吧,所以寿命要高一点。
这一篇主要是讲拆解和修复,起因是为了给大家展示硬件,而一些历史资料却因为我的好奇被挖掘出来,我个人也是第一次了解到,觉得还是蛮有意思的。早前仿制产品居然在台湾技术支持下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也提供大众了解家用游戏机的一个途径,虽然限制于流通和政策,它不是任天堂的正版产品,不过一样在90年代大众的回忆中,占有难以替代的一个位置。
在后面的时候,这一篇文章编写完毕并发表后,我收到了一张现代技术制作的,150合1的卡带,想测试机器,但是开机后发现没有视频输出,而我可以确定卡带是正常的。
我试着对这一台机器进行维修,输入变压器不知道为什么不能用MD2的,我只好自己做了一个,和现在的接头相比早期的机型是外正内负,我一开始接反了,不过好像没有什么事情因为是拿另一台MD2测试了(确认存活)。
电源部分是好的,这台机器的电源转换芯片可以正常的将输入的10V电压转换成4.95V电压,并能通过负载测试。另外还发现一个点就是原本以为是视频接口的那个接口,实际上是空的。
因为没有检查过放大电路,开盖检查了一下,看起来也没有什么很大的问题,AV输出是一个负的电压,我找不到太多的资料就没有继续研究,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个放大电路应该是有在工作。
之后试着更换排线,随着时间老化也许有虚焊或者高阻的问题,我直接把两边对应的焊点标注到了PCB上。
最后的最后,发现CPU晶振不起振,用示波器测不到方波,晶体振荡器很难损坏,所以优先判断CPU可能因为一些原因故障了,比如脉冲电流,水,短路等等。
评论区
共 73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