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大饭店》是我近些年看的唯一日剧,实在太好了看了,全剧11集,每集大概一小时,我自己看的时候基本是一天五集,是我近些年看的最开心的剧,看完之后还意犹未尽,很希望它再来个两季,确实是香。
想象一下,天气昏沉的休息日你窝在沙发上裹着铺盖舒舒服服的看剧,《东京大饭店》就是这种绝佳选择,它是那种即使看上一整天也不会感到疲倦的剧。它很简单,简单的让观众没有任何负担,甚至能让人暂时的遗忘生活琐碎和烦恼,去享受剧中的美食和人情给你带来的幸福感。全剧节奏轻松愉快,充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既让人感动又激动人心,即便阴谋情节也只像是巧克力的一抹苦味,把《东京大饭店》作为度过休息日的独自消遣绝对能让人有一个舒服美好的周末。对我来说它又不止如此,它带给我的感触良多,让我回顾到了久别的曾经甚至说是童年的那种纯真的感动。
为了很奇怪的原因,这些年我都在躲避日本文化作品,我内心觉得日本的文化作品充斥着那种黑暗压抑的阴郁和无下限,死气弥漫,让我不想去接触。起因我已经不记得了,可能是看了某部作品,现在想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生活有时就是充满了这些无厘头的偏见和执着。
直到去年从《小偷家族》开始,我开始重新拾起日本文化作品的美好,到今敏的《红辣椒》、太宰治的《人间失格》和今邑彩的《鬼》,再到《东京大饭店》,我重新喜欢上了日本文化作品,投入了日本文化那种温情的怀抱,相比西方文化,还是东方文化的情感更能深入骨髓一些。
《东京大饭店》给我的感动超过了近年的好评剧集《西部世界》,因为它带给我的并非只是冷冰冰的深思,那是一种活着的温度,这两部作品更像是理性和感性的代表,而这种感性是我们东方人独有的。
《东京大饭店》是一部很传统的热血剧,它又更像是集合了我们熟悉的日本动画或影视作品的传统优点的合集,会让我有一种“啊,还是熟悉的配方”这种想法,但它很好的运用了这些熟悉的老套路或者说元素,“料还是那几样料,但确实好吃”,同时让我觉得有一种时代情感在其中。
无论是人物设定还是剧情都是日本拿手的套路,与好莱坞不同,它很好的将“心意”传递给观众,而不是像西方工业生产线产出的技术产品,外表不同但中心思想和故事结构千篇一律,也可能只是因为我个人看腻了“特效工业”那一套。不过我可以负责任的说《东京大饭店》是我看过所有提到米其林这类美食作品中(除纪录片)最好看的。
《东京大饭店》从头到尾的情绪一直是饱满的,不时穿插着许多表现极为自然的巧妙笑点,它看起来更像是一部动画作品。我在观看的时候无时无刻不有着看日本动画的错觉,这不是贬义,而是那种看到优秀动画作品的幸福感,那种投入其中的情感澎湃。但它又有着充足的合理性和逻辑,这让它升华了,也让《东京大饭店》在运用了这么多传统元素(热血、羁绊、梦想等等)的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立足于现实基础。
所谓厨师,就得用料理说事。
作为一部美食剧它当然也有着“没有什么是一吃不能解决的”的优良传统,但它并非像《中华小当家》那么奇幻和夸张。主角尾花“一意孤行”的用料理赌了很多次胜负,但几乎没有让人不信服的地方,因为所有剧中涉及到的角色,从传说中的野味猎人到复仇的女侍酒师基本都是“圈内人“。这一整条故事线都是发生在“料理界”,也就是相关角色们的圈子里,这让很多本该矛盾的点得以自圆其说,剔除了这类作品易出现的那些显得狗血和不相干的情节,让过渡和转折变得更加圆滑。这也一直是真人剧集最大的忌讳之一,狗血和好之间往往只差一点点小的转折和铺垫,狗血如果是直角线,那么经得起品味的剧情就是弧线。
剧中用了许多的笔墨去铺垫这些角色,他们无一不是对料理充满热情的。其中以女侍酒师的情节最为巧妙,不仅将葡萄酒反客为主,也借此衬托了侍酒师和葡萄酒在法餐当中的地位,同时化解了“人情”上的矛盾。即便有个别角色是例外,他们也是与“圈内人”关系及其亲密的人,耳熏目染之间也绝对能够感受到这些从料理中传达出的心意。
《东京大饭店》的角色设定传统的有些老套,固执又嘴硬的主角有着许多怪癖(啃叶子、绝不会说好吃而是抬头、抱胸是将双手插在腋下,无一不巧妙又节约篇幅的塑造着主角的个性)、理性又善解人意的老好人男二号、有着高超另类技术“料理痴”般的对手、弱智一样的热血新人等等,都是我们熟悉的设定,但却做到了在这个年代仍能散发出生命的活力。剧本的好坏和重要性往往就从这些地方体现出来。其实这种每个角色拥有不同能力的组合式的模式,老观众都知道,一般都不会差,无论是《七武士》、《偷天换日》还是最经典的《十一罗汉》都是这种套路,往往这种模式剧情推进更容易更流畅,也更容易塑造角色间的羁绊,将情感传递给观众。
你们看不起认真讲述理想的人,我不想让你们进我的厨房。
传统设定能够有活力也一定少不了演员的功劳,相比木村拓栽饰演的尾花, 铃木京香饰演的伦子反而更让我眼前一亮,这个五十岁又少女般的大妈的追梦故事深深的打动了我。
剧一开始就是伦子大段热血式演讲的面试,其实这段是比较尴尬的一段,但在铃木京香精彩动情的表演下显得那么融洽,丝毫不会感到肉麻,甚至说服了我愿意去相信她的梦想,和她一起追梦,这种感染力是演员难得的实力。
后来她在黄昏的逆光下吃到由尾花做的菜而哭的时候,我明知她会哭却仍然被她感动,她不仅仅因为菜的好吃,也因为对美食的热爱,因为自己和高手的差距,因为自己过去付出努力的心酸,这些所有的情感都揉进了这道菜里,在吃下第一口时就传递给了观众,这和单纯为了表现美味而哭的单薄情节是绝然不同的层次,而在之后的每一次她吃到美味而喜悦动容到有些要哭泣时,她的表演都是同样的自然和真诚。
这是我第一次看铃木京香的戏,但是我真的要说她是一个好演员,她的表演太精彩了。我想这也是《东京大饭店》能够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它配置的演员都非常棒。
从技术上说《东京大饭店》应该不是非常严谨专业,提到的理论不多也比较简单,不过每道菜都会给出配料表,味增汤里的一片柠檬,肉蔬熏香饭里的一点柚子皮屑,类似的“小动作”很聪明的为料理赋予了能被观众感知到的风味,但我本身也并不懂法餐,所以没法去评论,只是以我曾经兼职过日本料理厨师的经验从观感上来判断。除此之外演员们烹饪时的姿势相当标准和漂亮,特别是用刀的动作,相当漂亮,也有用刀的力量感,看角色们做菜的过程确实是一种享受。
不过美食剧,重要的是镜头对美食的呈现,我个人觉得《东京大饭店》对美食镜头的整体上处理没有十分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让我觉得精彩的地方反而是在食用时给的那数秒超近镜头的特写,刀叉落在食物上那一瞬间极富有动感。还有一处是烹饪过程的延时镜头,食物成熟过程的动态美实在是无法比拟的,可以看出料理都是实物拍摄,下了不少功夫。无论特效多么发达,它是代替不了实物拍摄那种朴实和重量感的,加上鲜艳但不过头的色调,让《东京大饭店》里的食物有了活力,散发着能够食用的真实感,能够让观众相信这些菜式不是展品,既不像《舌尖上的中国》那样有浓浓的学术气味,又不像《决战食神》里过于花哨而显得虚浮。
冷静的服务员,以适度的距离感迎接客人,带领他们入座,然后用惊喜的开胃菜和冰镇过的香槟抓住客人的心,让他们抛开忙碌的俗世,然后用厨师创作出的各式前菜搭配侍酒师优选的红酒猛烈进攻,接着用海鲜料理让客人怡然忘情,用凝聚心血的主菜攻下他们的心理防线,之后就用甜点让客人如梦如幻。最后再由主厨问一句“味道如何?”,和客人一起享受那一瞬间。
这个过程,我真切的感受到了。不知道是该归功于演员出色流畅的表演,还是每道菜的诞生都具有目的性的巧妙设定,我看剧的过程中真切的感受到了这些菜凝聚的心血和厨师们倾注的情感在其中,虽然我没有吃到这些菜,不知道它们究竟何等美味,可是那份心意真实的传递给我了。这是我第一次在除了纪录片之外的料理作品中感受到他人的“心血”的滋味,这不是仅靠外表能做到的。
也许也是为什么我对《东京大饭店》这么喜爱的原因之一吧,它真正做到了把料理——也就是主题——和剧本身合而为一。
《东京大饭店》虽然是以法餐为主题夺得米其林星星的故事,但其实无处不是日本文化的体现,这也是我佩服日本文化作品的地方,他们总能将其他文化吸收过来很好的融入自己本国的文化元素,这也是最值得我们自己学习的地方。可以说《东京大饭店》就是以法餐为承载的日式“热血冒险”故事,只不过角色们的冒险不是肉体意义上的,而是在这个美食的世界里不断的探索和前行,同时收获自身与他人的成长。
法餐具有无限的可能性。
在餐厅里所有人都全力以赴的创造法餐,但在生活里出现的所有食物基本都是日本料理,也是一大看点,法餐呈现出的是高级与典雅,日餐给观众的是朴素和亲切,在剧情、情感、视觉上都给了观众调剂的空间,相辅相成又不喧宾夺主,这种没有任何破绽的无缝切换实在厉害,摆脱了美食片要么一味死磕到底要么百味天花乱坠的局面。其实美食片是更需要平衡的题材,只突出“美”而非“食”是很虚假的,但往往“食”都被忽略了。虽然日餐所占篇幅不如主角法餐,对我却似乎更有吸引力更大,不知道算不算是导演和编剧的小心思。
都回日本了当然要吃日本菜啊。
尾花一行回到日本后也就顺势采用日本当地的优秀食材进行创作,各种各样的市场和食材,有意无意中展示给观众的都是日本文化和风情,尾花的梦想是将全世界的优秀食材都融合进法餐之中。说是法餐,但反映出来的文化包容性确实值得我们思考。特别是在文化作品这一领域,只有吸收别人又保持住自己的立场,我们才有机会看到百花齐放的局面,我并不是在拔高层次,只是想看到更多不同文化的作品而已,只有一种文化形式流行太无趣了。
就好像相泽回到日本当美食播主做的法餐本地化一样,《东京大饭店》也确实做的很成功,尾花大喊出那句“日本的鱼跟海鲜可是世界第一”,虽然有点吹牛逼的成分,这种文化自信的感染力很让人敬佩,也让人不得不被吸引。
我不禁思考,除了优秀的创造力外,到底是日本文化作品的什么东西吸引着我们,让我有这么高的热情去看这部以法餐承载的日式情怀剧,仅仅是他们对待事物的精神,还是迥异的生活方式,我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我们这两代人可以说都是看着日本动画,受着日本文化冲击长大的,我的童年就有无数优秀的动画、特摄作品,而《钢之炼金术师》和《EVA》都是我长大后才接触到的,直到现在我都认为《钢之炼金术师》是世界第一优秀动画作品,我们玩到的大半游戏也都来自日本厂商或制作人。日本文化作品无疑深远的影响着我们,但与美国文化对我们的影响不同,日本料理没有像美式快餐那样深度的融入我们的生活,日本文化对我们的影响似乎更多是情感上的,他们的思维方式是奇特的,像任天堂这样的公司,应该再也找不到第二家了。
虽然我无法清楚描述日本文化到底是什么,但那种情感的冲击和感动我始终清晰的记得,那种为了梦想的天真和简单,为了达到目标一股脑向前的冲劲,无论被揍死多少次都不放弃的激情,朋友和恋人就要豁出一切去守护的决心,还有那些奇特脑回路才能创造出来的笑点和乐趣。最早让我感受到这些的作品就是《犬夜叉》和《数码宝贝》,《犬夜叉》甚至可以说是我的爱情启蒙,相信很多人即便是现在听到《数码宝贝》熟悉的BGM也仍会不禁感动,这些情感冲击在我们生命的一个时段留下了印记,但这些情感却随着我们的成长变得“中二”,有些难以为之又不可理喻,我们能像童年时期那样体会到的不使我们尴尬的真挚情感也所剩无几。
这就是为什么我在一开头说《东京大饭店》给我的触动是穿越到童年的,它做到了把这些珍贵的情感以更加现实和不那么“中二”的方式演绎出来,给了观众一份成年人的感动,这种情感拥有着唤醒我们对生活和梦想的热情的力量。
我想看过的人会明白,这份早餐的戏份就足以描述日本文化作品的魅力所在,角色们的日常还有各式各样的日餐,呈现上与法餐抗衡毫不逊色,还多一份亲切感,这份亲切感不是我的,是角色们传达给我的。另外我建议所有刷通关的观众再回去看一遍第一集,特别是伦子在夕阳下吃尾花做的料理那一幕,会有不同的味道。
评论区
共 73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