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地区的工业生产受到1900~190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日俄战争又加剧了波兰经济状况的恶化。战争使波兰失去了重要的远东市场,紧接着许多纺织工厂倒闭,大批工人失业。纺织业是波兰的支柱产业,在1913年,它拥有1090个工厂(占全国总数的32.8%)和165,600名工人。重工业占第二位,食品加工业第三位。到1904年末,已经有超过100,000名波兰工人失业。雪上加霜的是,沙皇政府的强制征兵政策,以及当局对波兰等次要民族在政治上的歧视与压迫,让波兰社会陷入进一步的动荡中。但这一切都为革命党创造了绝佳的机会,火药桶已经准备好,波兰的左翼党派静静地等待时机来临。
1905年1月22日的早晨,圣彼得堡广场上的气氛异常紧张,几千名示威者在东正教神甫乔治·加蓬的率领下发起示威游行,他们的目标是向沙皇递送请愿书,保证俄国工人阶层的利益。总体来讲,游行是温和的, 并不是激进的革命运动,加蓬和工人都奉行保守的价值观,他们认为沙皇本人是工人权益的保护者,是他们的“小父亲”。但沙皇本人并不在圣彼得堡,迎接他们的只有哥萨克的马刀与步兵的子弹。游行的工人伤亡数千人,又有几千人随后被逮捕。这次事件史称“血腥的星期天”。俄国工人阶级付出了惨痛代价终于认清现实,人们不再寄希望沙皇的垂怜,终于领悟到阶级斗争的必要性。
除此之外,沙俄政府的其他社会矛盾,包括农民的土地问题和对其他民族的压迫等等问题累积起来,1905年俄国革命(1905 Russian Revolution)就这样爆发了。圣彼得堡工人受到大屠杀的消息迅速传遍全国,罢工运动席卷俄罗斯。波兰地区在沉寂了42年之后也爆发了空前激烈的革命运动,这就是1905-1907年波兰革命(Revolution in the Kingdom of Poland_(1905–07))的起因。列宁后来高度称赞1905年俄国革命,称它为“伟大的彩排”,如果没有这次革命作为铺垫,就难有十月革命的最终胜利。
1905年1月26日,波兰最重要的工业城市罗兹爆发罢工,约6,000名工人举着“打倒专制,打倒战争!”的标语示威游行。第二天罢工规模更甚,约70,000名工人走在大街上勇敢捍卫自己的权益。工人要求施行八小时工作制和医疗保障,学生也罢课,要求停止俄罗斯化政策。5月1日劳动节爆发了大罢工,5月3日(即宪法纪念日)的爱国主义游行席卷全城。面对不可控制的局势,罗兹的资本家向俄国当局请求支援。
1905年6月18日,俄国警察对游行群众开火,造成十余人死亡,而后七万多人参加了工人的葬礼。哥萨克骑兵向参加葬礼的人群射击,又造成数百人伤亡。毕苏斯基的PPS战斗组织参与罗兹罢工,他们保护工人,向俄国警察发动反击。6月底,在沙俄当局毫不退让的粗暴镇压下局势进一步升级,从罗兹罢工变成了罗兹起义。工人在PPS武装队的帮助下接受训练,获取武器,修建街垒和路障,与俄国警察公开交火。俄国往罗兹派了几个步兵团和骑兵团以镇压这里的几千名工人民兵,沙皇颁布戒严令,所有工厂,商店和政府机构都关门了。
1905年波兰革命爆发后,革命党出现了三种路线分歧。左翼的波兰社会党希望与俄国斗争到底,要用暴力行动重获独立。PPS在1906年11月维也纳召开的第九次代表大会上已经分为“元老派”和“青年派”,前者在其创办的《黎明》杂志上陈述了党的纲领,主要内容包括:第一,为了恢复波兰独立,PPS要组织反对俄国的民族起义;第二,必须建立秘密的军事组织领导起义;第三,要争取国内一切渴望独立的政治力量和被压迫民族的支持;第四,反对与其他国家革命党结盟,波兰只可能在某次大战中独立。“元老派”不信任俄国社会民主党,指责他们是大俄罗斯沙文主义者,布尔什维克也批评“元老派”为小资产阶级民族主义。“青年派”认为波兰革命是俄国革命的一部分,波兰革命者应该和俄国同志紧密联合,坚持推翻沙皇制度和无产阶级专政。
右翼的国家民主党人认为左翼的武装斗争是不自量力的,不负责任的行为,因此,他们也组织了小规模战斗队与PPS武装队交火,一场短暂的内讧爆发了。德莫夫斯基努力居中调停,希望波兰人与俄国合作,好增加在杜马的权力。极左的波兰与立陶宛社会民主党试图与俄罗斯革命党合作推翻沙皇政府,1906年4月,SDKPIL加入了俄国社会民主工人党,并坚定地站在布尔什维克一边。
社会民主党原本不支持罗兹工人缺乏准备的起义,但在起义全面爆发后,他们仍然倾力助战。在左翼党派和工人的努力下,罗兹筑起了一百多个街垒,街上红旗招展,波兰人与犹太人并肩作战,灵活又顽强地与俄国警察战斗。工人坚持到6月24日,在正规俄军的血腥镇压下,大部分街垒被拆除,151名工人遇害,800多人受伤,被捕者无算,罗兹起义失败。国际共产主义者与列宁都高度肯定了这次阶级斗争的意义,罗兹起义成了全波兰大罢工的序幕。
罗兹倒下了,波兰站了起来。一年的时间里,波兰爆发了7000次罢工,130万工人阶级踊跃参与。PPS的地下武装队“博尤夫基”在波兰遍地开花,他们在当地秘密招募成员,组织训练。仅1906年,750名队员就暗杀了近千名俄国官员和军官。1908年“博尤夫基”策划了一次伏击,在俄国运税车上抢走了20万卢布的税金,大大充实了革命经费。
1905年10月17日,沙皇尼古拉二世被波兰与俄国总罢工的革命运动所慑,被迫作出一定的政治让步,这就是《十月宣言》。沙皇颁布诏令,宣布俄国会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建立全国议会“杜马”。国家民主党表示大力支持,德莫夫斯基上书沙皇赐予波兰“广泛的自治”,左翼党派与布尔什维克一起抵制布里根杜马。斗争的结果是可喜的,沙皇被迫取消了咨询杜马,决定建立立法杜马,但这仅仅是他争取资产阶级支持的权宜之计。
波兰工人提出了实施大赦,推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口号继续抗争,沙皇在11月便加强了对波兰的武力镇压,又有几百名工人遇害。年底,左翼党派被迫停止罢工,在工厂主和政府的双重施压下,工人罢工运动受到重大挫折。12月21日的莫斯科工人起义也宣告失败,1906年,全俄1467次罢工,波兰工人贡献了619次。沙俄当局也残酷镇压了广大乡村革命团体,他们在村里征收苛捐杂税,大肆逮捕。主要的罢工运动都发生在1905~1906年,至1907年,波兰革命宣告终止,这时已有近30万俄军驻扎在波兰。1907年1月举行了第二届杜马选举,PPS仍然抵制,SDKPIL参加,SND建立了波兰议会代表团。德莫夫斯基组建了一支35人的波兰代表团进入国家杜马,准备实现他与俄国人合作的政治抱负。
俄占波兰的革命斗争当然极大地影响了奥占区与普占区,主要城市的工人也开始罢工和游行。奥占波兰在1905年11月28日,于加利西亚,下西里西亚,捷克和奥地利本土城市举行大罢工,奥地利当局被迫进行政治让步,实施更平等的选举。在奥占区的革命运动中,波兰农民党发挥了重大作用,他们将加利西亚在奥匈帝国的席位从78席增加到105席,地方议会权力进一步增大,工农代表得到参政权。国家民主党已经成为加利西亚第一大党,但他们的努力很快受到遏制,结果就是当地波兰与乌克兰民族主义进一步发酵。
德莫夫斯基的亲俄国政策以热脸贴冷屁股告终。1907年,国家杜马中波兰代表的比例被削减三分之二,波兰自治的请愿也被否决。沙皇就给予波兰人政治权力的承诺沦为空谈,俄国不准备对波兰人做出任何实质性的让步,德莫夫斯基遭到重大政治打击。许多人放弃支持国家民主党,转而加入波兰社会党,德莫夫斯基不会坐以待毙,他的下一个政治目标瞄准了犹太人。就像那个年代许多欧洲政治家的做法一样,德莫夫斯基粗暴地将爱国主义与反犹主义划等号并大肆宣传,借助宣扬民族主义,他扳回一局。国家民主党的反德政策也获得了成功,普鲁士当局在20世纪初用暴力镇压了罢课行动,让普占区大多数宣扬波兰文化的党组织获得更多的支持者。
1905年革命的主要目标没有实现,但波兰人还是争取到不少权利。包括审查制度放宽,重启信仰自由,教育界不再俄罗斯化。工人待遇得到了改善,工会也合法化,一次小规模的政治解冻降临了。革命期间,波兰左翼党组织吸纳了大量先进工人,组织规模进一步扩大,SDKPIL的成员增加到3万,PPS扩充到4万人。
两年的革命运动虽然失败,但意义重大,这意味着在1863年革命失败四十年之后,波兰社会各阶层仍然愿意为祖国的自由与独立做出努力和牺牲,而且规模和影响也远远超过前几次起义。更重要的是,波兰革命党的纲领与斗争经验日趋成熟,经受革命淬炼的新一代政治家正在崛起,波兰问题重新浮现在欧洲国际政治的谈判桌上。20世纪初的国际局势也发生了变化,欧洲旧秩序在革命浪潮的冲击下已经千疮百孔,局部的退让已经不满足于革命者的需求。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全世界的利益蛋糕已经瓜分干净,危险的巴尔干局势,尖锐的民族矛盾,英德军备竞赛,法德矛盾激化,再加上风起云涌的革命思潮,都为一次史无前例的战争构建了所需的历史背景。
毕苏斯基认为,仅依靠政治上的较量来获得波兰独立是不现实的,没有本钱的谈判也是脆弱的,把革命和独立的希望寄希望于和敌人合作是幼稚的,革命党必须拥有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为后盾。至1914年战争爆发之前,毕苏斯基的主要任务就是扩大与改组军队。1906年6月,毕苏斯基将他创建的准军事组织“博尤夫基”与人民民兵合并为“PPS作战部门”(Organizację Bojową PPS 简称OBPPS)。PPS的左派忌惮作战部队直属毕苏斯基指挥,再加上路线分歧,在11月的会议上成立了PPS左派,也建立了属于他们的民兵组织。分歧是短暂的,没过多久PPS重新统一。到年底,OBPPS已有几千名训练有素的士兵和几百位经验丰富的教官,他们是未来新生波兰军队的基石。毕苏斯基与奥地利当局达成交易,为他们提供沙俄的各项情报,作为回报,奥地利默许毕苏斯基在克拉科夫建立军校,以培养未来军队的骨干军官。
反动势力不可能坐视毕苏斯基“枪杆子”的成长壮大,他们要扑灭这股新生力量。1907年,沙俄政府加紧逮捕和破坏波兰各地的反抗组织,OBPPS自然是头号打击对象,这年他们损失了半数以上的士兵,几名领导者被捕,但还是坚持反抗。1908年,毕苏斯基将残存成员撤往加利西亚,暂停在俄占波兰的行动。随后OBPPS在反动势力的打击和内耗中日益凋零,1911年最终解散。OBPPS是波兰在20世纪建立的第一个“枪杆子”,它在全盛时期进行了2500多次作战行动,保卫工人和游行队伍,清理奸细,暗杀猖狂的官员和警察。在7,631位成员中,共有280人被判死刑,747人判处酷刑,2000多人被捕。不少有才能的人倒在了早期的战斗中,经过战火淬炼的人成了未来新生波兰的政治家和指挥官。
尽管无人知晓第一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但毕苏斯基在开战前两几加紧了准军事组织的筹建,确保一旦设想中的大战爆发,麾下要有一支堪用之军,他做到了这一点。此时毕苏斯基的革命思想已经发生转变,他放弃了理想化的马克思主义,转而准备用武力解放波兰。国际主义者左翼的影响在波兰逐渐减弱,一战的爆发又加剧了这一过程。
1908年,在毕苏斯基的建议下,卡齐米日·索森科夫斯基(Kazimierz Sosnkowski)在利沃夫创立了准军事组织“武装斗争联盟”(Związek Walki active 简称 ZWC)。该组织不隶属任何势力,属于跨党派军事同盟,旨在为时机成熟后发动针对俄国的武装起义积攒力量。ZWC基本作为军校运行,在全波兰开展秘密分会,这里走出的许多人都成了未来波兰军团的高级将领甚至是国家领导人。奥地利政府默许毕苏斯基在加利西亚多地开办“体育俱乐部”,这些也都是地下军校。1910年,在ZWC的基础上又在利沃夫和克拉科夫成立了“步枪协会”(Związek Strzelecki 又称射击协会),它的主要目的也是训练年轻人的军事技能。瓦迪斯瓦夫·西科尔斯基(Władysław Eugeniusz Sikorski)、爱德华·希米格维·雷兹(Edward Śmigły-Rydz)都是射击协会的领导人之一。1912年协会重组,毕苏斯基当选射击协会总司令,索森科夫斯基是他的参谋长。毕苏斯基还在1912年创建了旨在为军队筹款的军事财政部。波兰独立之后,射击协会活跃在基层,除了军事课程之外,还为波兰公民提供义务教育和体育训练。射击协会在二战期间与武装斗争联盟合并。
加利西亚的民族问题越发尖锐,当地乌克兰民族主义团体与波兰民族主义者的矛盾几乎到达了水火不容的境地。奥匈帝国加利西亚总督安德烈·波托茨基伯爵一直致力于调节双方的矛盾并一度取得成效,在1907年10月,他承诺拨给乌克兰人在政府的职位、取消歧视政策、还要在利沃夫大学建立乌克兰教堂,乌克兰民族主义政治家也愿意和波兰人达成和解。但是双方阵营的大批激进民族主义者反对妥协,破坏了和解计划。1908年4月12日,一个乌克兰学生,同时也是狂热民族主义者借汇报工作为名接近波托茨基,而后掏出手枪连射四发,波托茨基倒在血泊中当场死亡。波托茨基遇刺案标志着波乌民族矛盾已经无法用和平手段解决,预示着之后更惨烈的民族悲剧。
1912年10月8日,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的硝烟弥漫在承平日久的欧洲大陆上,保加利亚、塞尔维亚、黑山与希腊组成巴尔干联盟,在沙俄的支持下战胜了衰弱不已的奥斯曼帝国。曾经地跨欧亚非的庞大帝国濒临崩溃,在欧洲的大部分领土尽皆丢失。战胜强敌后,脆弱的巴尔干同盟马上因为瓜分领土不均而土崩瓦解。
1913年,最强大的保加利亚向昔日的战友扣动扳机。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以保加利亚的惨败告终,塞尔维亚获得了多瑙河以南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但巴尔干半岛的人民并没有因为民族独立而获得幸福生活,宗教、文化、政治的尖锐对立和大国干涉,使这里的局势空前复杂而且日趋恶化。
山雨欲来风满楼,针对有可能爆发的大型战争,波兰左派革命党决定联合起来,在1913年11月30日于维也纳达成共识。会议的结果就是成立临时独立党派联盟委员会(Komisja Tymczasowa _Skonfederowanych Stronnictw Niepodległościowych 简称KTSSN),联盟旗下包括波兰社会党、波兰农民党、工人联盟、妇联等多数左翼党派。KTSSN的作用是,一旦战争爆发,波兰的主要政党可以团结起来,联合奥匈帝国应对危机。加利西亚的许多保守派和民主党人青睐所谓的奥地利-匈牙利-波兰联合国家方案。在必要的时候,委员会将组建波兰国民政府,最终目的就是脱离俄罗斯帝国的掌控,实现复国大业。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爆发后,毕苏斯基被委员会推选为波兰革命党陆军总司令。至1914年6月,已有7,239名训练有素的军官在射击协会毕业,随时可以作为精锐力量投入作战。许多加利西亚的年轻人和学生仰慕毕苏斯基的威望踊跃参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毕苏斯基麾下已有约12,000人的武装力量,他们枕戈待旦,只等一声令下便可投入作战。
接下来,波兰将不可避免的被裹挟到战争风暴中,与全欧洲一起在痛苦和血泊中呻吟。这个民族还要经受一次可怕的考验,才能在一个多世纪的永夜后觅得一丝光明。
方便的话,也可关注我的 B站账号 和 知乎账号 ,等搞完了波兰史书,还会搞其他的内容,包括波兰史视频。 《波兰史》 耶日·瓦卢克斯基;
《波兰史》亚当·扎莫伊斯基
《波兰通史》刘祖熙;
《波兰政治体制转轨研究》 万昌华;
《波兰简史》斯坦尼斯瓦夫·阿诺尔德;
《东欧史》 孔寒冰;
《民族的重建》 蒂莫西·斯奈德;
《不折之鹰》 哈莉克·科汉斯基;
《波兰通史》 米列尔·赫列诺夫;
《God's Playground:A History of Poland》 诺曼·戴维斯;
《Poland: The Conquest of History 》 乔治·桑福德;
《 Poland: The First Thousand Years》 Patrice M. Dabrowski ;
《 A History of Poland》Anita· J ·Prazmowska
英\波wiki;
评论区
共 6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