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整理电脑的时候发现了之前被我随意放在U盘里的《头号玩家》,忙里偷闲重温了一下这部满载游戏文化的电影,直到现在我仍旧能被电影里的剧情打动。
电影中的VR世界可以说是每一位玩家梦寐以求的游戏环境,真实的反馈,比起现实更绚丽的世界,长时间使用也不会引起不适。可惜的是现实中的VR并没有那么美好。相对高昂的价格,贫乏的游戏资源,长时间佩戴VR眼镜带来的不适感等问题让VR没能大规模普及。
作为前些年大热的方向,我们离梦想中的VR世界又有多远呢?
2012年的夏天,一部叫作《加速世界》的动画正式开播了,尽管之前并没有详细了解过这部动画具体讲什么,但就冲着女主角黑雪姬大胆的服装我决定开始追这部动画。
在朋友的安利下,我顺便看了看和《加速世界》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刀剑神域》。遗憾的是在那之后《刀剑神域》大火,相关企划一直停不下来,而《加速世界》表现就比较平庸,直到今天都没有TV动画第二季的消息。
我对VR的认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刀剑神域》里所描绘的VR世界:由机器产生的多重电场与使用者的脑部连接,对脑内传送虚拟的信号来制造虚拟的游戏世界。只有最核心的信号被传送到了脑部,此外的信号都被机器截断,所以使用者只要戴上机器躺在床上就能体验完全的虚拟实境,而不用担心身体会随着自己的意识乱动。
除了当时的科技水平完全没到这种水平之外,《刀剑神域》的设定乍看之下是不是还挺有道理的?当然只是乍一看,细看就知道这描述的哪是VR游戏啊,分明就是脑后插管嘛。
或许是“高科技“这个属性已经成为了《刀剑神域》系列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后面《刀剑神域》又出了个主角们跑去玩AR游戏的动画电影《刀剑神域 序列之争》。这一回就不像本篇那么魔幻了,游戏的方式也没有跳脱AR的范畴,甚至可以视为AR游戏下一阶段努力的方向。
近年来除了VR,还出了AR和MR的概念,如果不加区分的话很有可能傻傻分不清。我就不按着百科词条念一遍了,你看得头疼,我也不想让文章里出现那么多复制粘贴的内容。我在这里举几个通俗点的例子,你看过之后大概就可以好好区分VR,AR和MR了。
举个例子,VR就是你在玩《VR女友》,你自己能看得见,借助一些辅助器具还能和游戏里的人物进行交互。但在旁人看来你就是一个不停喘着气,对空气一通乱摸的变态。当然,因为你的视觉和听觉都沉浸在了游戏里,外面发生的事情你并不知道。等你取下VR设备之后,迎接你的可能就是如暴风雨般的嘲笑。
AR这边最具代表性的游戏就是《宝可梦 GO》了,将虚拟的宝可梦模型覆盖到真实世界里。如果可以省略掉那个并不精细的建模,还有可能会出现在不可思议位置的宝可梦,那四舍五入也是你和宝可梦在现实世界互动了。
MR这个玩意就比较玄乎了,理论上来说它比起VR要更高一档,可以看作是下一世代的AR。MR有着更真实的画面表现,而且物体的显示坐标固定程度非常好,不会像《宝可梦 GO》这类AR游戏上常出现的那样,手持设备稍有晃动就会发现虚拟物体出现位移。
尽管微软展示过MR技术下的《Minecraft》,但因为目前MR设备价格昂贵,至少在未来几年时间里,MR都不会在游戏领域大展身手,注意与另外两者进行区分就行。
在《头号玩家》里,VR显示设备和目前市面上的产品在外形上并没有多大的差别,都是和滑雪时穿戴的护目镜差不多的样子。只是现实中的产品因为技术等方面的原因体型要更大些,重量方面也没《头号玩家》里的设备那么轻巧,戴久了鼻梁附近会有压迫感。
在几年前VR大热的时候,有很多令人大开眼界的VR显示器面世,在浪潮退去后,能够被我们记住名字的只有寥寥几个。
首先是HTC VIVE,火腿肠在智能手机方向遇冷后果断的把公司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了VR上,手机随着近期HTC手机论坛的关闭算是接近尾声。好在VR这边凭借相对均衡的硬件体验和产品迭代牢牢站住了脚跟,成为了VR届的扛把子。
接着是大法这边的PS VR。虽然效果比起HTC VIVE要差了些,但胜在性价比更高,现在入手PS4+PS VR还是挺实惠的,不像HTC VIVE那边除了VR机器本体外还需要准备一台中高配电脑。除了价格相对实惠之外,索尼在VR游戏上也有一定的支持。不过在眼下这个主机就要换代的时间点,PS VR上的新游戏是越来越少了,现在也就拿来看看DMM小视频比较合适。
主机御三家这边除了微软在发力MR外,索尼和任天堂都有主机的VR硬件,Labo VR套组就是任天堂这边的VR选手了。要拼纯硬件显示效果的话,Labo VR的效果是绝对比不过上面两个产品的,但任天堂另辟蹊径,直接在硬件可玩性上下功夫,最终体验下来也还可以。
上面提到的都是些固定的品牌,但还有一类VR头显我们需要在这里特别讲一讲,要论普及度,这可能才是现在VR销量最多的产品,那就是谷歌的Cardboard及其同类产品。
这个Cardboard其实就是个可回收纸板和两个塑料镜片拼凑出来的东西,本身不具备显示功能,需要搭配手机才能实现画面显示。谷歌毕竟手里有Android系统这个大杀器,推出一个需要智能手机搭配才能使用的产品倒也不稀奇。
Cardboard头部的转向交给手机的陀螺仪来处理,显示也直接丢给了手机屏幕,并搭配专门的APP才能实现VR显示,使用起来多少有些不便。
但Cardboard胜在成本极低,有动手能力的甚至可以自己在家把这套东西DIY出来。考虑到智能手机现在的普及程度,这算是最便宜的VR门票了。国内也有不少厂商推出过同原理的产品,比如暴风影音的暴风魔镜以及小米的小米VR眼镜等。不过这些产品大多只是把产品的材质换一换,还有自己的专用APP提供独家资源,要想稍微提升一点显示效果和使用体验,还是需要换一台显示效果好的手机。
但手机的陀螺仪在精度方面并不能与专门的VR设备相比,画面转动的舒适度非常差劲。但普通的智能手机又不需要这么强的陀螺仪,不可能为了少部分想要在手机上体验VR的人就换用更贵的配件,提高自家智能手机产品的成本。
所以就有人想出了个法子来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不外置陀螺仪,把它的信息与手机同步呢?这就是三星GearVR的解决思路。
我们不难看出尽管大家都在降低VR的门槛,让VR的市场能够打开,但一旦价格往下降,就很难保证显示质量。哪怕是目前最主流的几款VR头显,也没能达到完美的地步——重量无法做到无感,长时间佩戴会让用户有类似晕车的不适感,可视角度较窄,画面清晰度还不能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地步。
这还只是VR头戴显示设备,要想实现真正的完全的VR体验,我们需要其他设备的辅助。
有了足以以假乱真的视觉体验,我们还需要想办法和这个虚拟出来的世界进行互动。如果你只是为了看一些DMM的小视频,那倒是不需要注意交互方面的事情。但illusion推出的《VR女朋友》则向世人宣告黄油还可以这么玩,那你为什么只是看着,难道你也背叛了嘛?
为了体现VR世界那种自由的感觉,VR的控制手柄大多是分体式的,可以实时在虚拟世界里显示手的位置。
也有PS VR这种因为自身平台特点可以直接用PS4上的DUALSHOCK4手柄。
索尼也有搭配PS MOVE手柄的套装在卖,不过索尼这一代为了酷炫不仅在手柄上开了个区域专门亮灯,PS VR头显和PS MOVE控制器也不例外,都能发光。PS VR对玩家的定位主要是依靠PS CAMERA捕捉PS VR头显和PS MOVE上的亮光,所以在环境较暗,光源不混乱的地方才能发挥更好的定位效果。
HTC VIVE这边的手柄比起PS MOVE来说造型看起来要更夸张一些,不过在握持手感方面比起PS MOVE要更好些,按键的布局也更符合人体工学设计。
我们平时玩游戏,主要就是键鼠和手柄两种选择,两种设备各有优势,但都不能算是VR控制的最优解。面对虚拟世界,能够自己动手才是最好的。
在《头号玩家》里,主角使用的是触感手套,这个手套的传感器覆盖了整个手掌,不仅能够实时反映手部的动作,而且还能让人感觉到现实中不存在的东西。
如果你在游戏里拿起一把黑暗剑,你能感受到自己手上正在拿着什么东西。当你在挥动这把在现实里不存在的剑时,在虚拟世界里,剑会随着你挥动的轨迹进行运动。听上去很不可思议,但我们已经能在现实中找到类似的产品。
HaptX公司推出的产品叫Gloves手套,这是一款可以和HTC VIVE搭配使用的配件,虽然叫手套,但外观更像我们印象中的外骨骼设备。虽然看上去比较简陋,但它是世界上第一款工业级的触觉可穿戴设备,它能让用户感知虚拟世界中物体的形状,材质,温度,重量。
这款设备最初亮相于2017年,当时就因为成本原因并没有面向普通消费者,目标客户主要是一些主题公园和企业用户。Gloves手套每边有超过一百个传感器,利用微流体和力反馈技术打造而成,造价不菲。公司的CEO当时有介绍这款产品还有许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比如目前只能处理一只手套的触觉反馈,产品过于笨重需要优化设计,高昂的成本也让产品不能面向消费市场。
他们希望通过两三年的研究,让产品的成本能够降到普通消费者能够接受的程度,并计划在2018年中向客户交付20套设备之后尝试大规模生产。
不过眼下已到2020年,这款Gloves手套仍没普及开来,甚至随着VR产业遇冷,已经很少能够看到相关的报道了。
除了触感手套,我们在《头号玩家》电影里能看到,主角在赢取第一把钥匙后还获得了大笔的奖金,在商店购入了很多胡逼但在后续剧情派上了大用场的道具,这其中就包括X1触感套装。
影片里对这个触感套装有专门的广告来介绍,不过看过电影的朋友应该对那个微纤维裤衩有更深的印象。在恩斯特·克莱恩的原著小说里有对韦德的装备做描述,我们可以大致看出设备提供的功能。
体感衣只覆盖了头部往下,外部是一层精密的感应器,可以感受并传输使用者的动作至绿洲,辅助其在绿洲里更好行动。电影里的X1触感套装很真实的还原了这部分的设定。
现实中的体感衣已经能将《头号玩家》中的设想实现得差不多了。比如Tesla Suit体感衣,它通过肌肉电脉冲技术来实现各种效果,以生物电的形式将感觉经由神经系统传向大脑。除了触感外,这身装备还能够模拟不同的温度,比起单纯的触感以及振动反馈要来得更真实且细腻。
除了体感衣,我们在影片中还能看到主角韦德在第一次进入绿洲前,在现实世界的万向跑步机上做了次热身。因为绿洲是个大到超乎想象的地方,如果是像现在很多VR游戏里设计的那样,靠“闪现”来移动,在绿洲里顺便逛逛就能让人按移动键按得手指生疼。靠体感衣在现实中步行,怕是得买个几万平米的房子才能够畅玩VR,所以万向跑步机是必不可少的。
Virtuix Omni是这类跑步机里不得不提的产品,因为在技术上相对其他部分的VR外设来说很容易实现,所以产品量产的难度就低了很多,价格相对来说也更亲民,大概四五千就能拿下。不过这款产品要想在国内使用你可能得支付不菲的国际运费,这么一个大家伙要运到中国来可不便宜。
Virtuix Omni并不像电影中韦德使用的设备一样,履带自己会动,它靠的是使用者穿上特殊的鞋在跑步机上进行“太空漫步”,从而反馈玩家的行动模式到虚拟世界里。
在《头号玩家》的小说里,这个跑步机可就要更高级了,除了可以让使用者朝任意方向无限奔跑,还能模拟走斜坡和上下台阶的情况,这要想实现起来可就难了。
除了上述这些能够极大改善VR使用体验的设备,在《头号玩家》里的整套VR产品里还有一些因为不是刚需所以在上文里没有介绍,但能进一步提升VR体验的设备。
比如气味制造机,可以模拟不同的味道,像是置身花海,战场上刺鼻的硝烟,喷香的猫饭,甚至是咸腥的海风都可以完美的模拟出来。这种产品确实已经有了,但能模拟的味道十分有限,作为消耗品也让顾客担心消耗的快慢。
还有面部识别,如果是多人在线游戏,在进行对话时玩家的神情能够很好的还原到游戏里,那将对在线游戏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因为手机上如3D结构光等面部识别技术的成熟以及VTB这个群体的火热,面部的实时动作捕捉应该不是什么大的问题。但要想做到将面部表情,甚至是口型都能及时准确的还原到虚拟世界,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我们还是差点火候。
本文大致介绍了现阶段我们能够见到的最好的VR设备,如果有财力收集齐相应的设备,倒是能够勉强达到我们梦想中的VR世界。
以上介绍的产品,很多都还没实现量产,价格也没降到普通消费者能够接受的程度,要想先人一步体验VR世界,在这个时间点,只能靠大量的金钱来抹平前方的艰难险阻。
VR的硬件发展或许需要我们静心等待,但VR软件的现状也没好到哪里去,除了性方面的内容,游戏和教育是VR领域值得优先发展的。就拿我们关注的游戏来说,VR一直缺少真正划时代的作品,现在的VR游戏受限于硬件和用户规模,多是一些甜品级的游戏。
即将发售的《半条命:Alyx》是完全针对VR开发的,不知道V社有没有以往的魔力能将VR推向新的纪元。目前能够在娱乐度及舒适性上做到平衡的,也就只有《VR chat》和《Beat Saber》了。
好在这两款游戏并不需要我们在设备上花费太多的金钱,相对比较平民化,不然VR就只能是有钱人专属的游戏了。
评论区
共 33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