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眼里,《环太平洋》这部电影远不能叫爆米花电影。因为如果你管《环太平洋》的深度叫爆米花,那么很多所谓的获奖佳片就什么也不是了。好吧,大部分人看到我这个暴言就笑了。“这个机甲打怪兽也叫‘深度’,你莫不是在逗我?”,许多人估计会这样说。那么我来简单给你们说说在我——一个设定爱好者眼里的环太平洋的深度。
众所周知,机甲片分为超级系与真实系两种。前者重视的是通过分色的多样,多样的效果,优秀的动作,形体设计来达到就是只需要较少的工作量就可以表现出机甲的“酷”。而后者重视机甲的工业设计,通过海量的工作量堆砌机甲工业细节来表现出机甲的魄力,提高影片的代入感。
如果各位了解设定工作,就知道对于真实系的机甲设定工作量是无论你认为有多少,一定比你想象多几个数量级。下面我们顺着这类工业设定的思路来简单讲一讲。
环太平洋的大部分机甲主要身体构型都是上宽下窄的身体,膨大的盆骨,毫无疑问前者不利于机甲的稳定,后者有利于机甲的稳定。所以通过观察你会发现环太平洋里机甲的身体体积都没有盆骨加上大腿大,而小腿肌肉部分也被刻意加宽加大。
不过在这样的条条框框下机甲的多样性和特点就没有那么容易表现了。不过机甲设计师们用身体的宽厚比例,装甲工艺解决了这一问题。
中国“赤焰风暴”机甲的核心是功能的多样,更多的胳膊。所以这机甲的设计关键词是“高级,科技,未来”所以在“赤焰风暴”的身上大量使用曲面结构,一体镂空一次浇筑零件。她的肩膀位置镂空砍掉了实质性的肩膀,而为了体现她的三条胳膊消耗大量动力,身体就变成了以反应堆为中心膨大的类圆体。
在腿部上,“赤焰风暴”的盆骨关节后移,为了补偿重心偏移,“赤焰风暴的膝盖被设计反曲”。不过说实话这样的设计实在不适合走动。
与“赤焰风暴”相反,“切尔诺阿尔法”的机甲设计完全就是浓郁的重工业气息加上厚实与靠谱。这台“毛味十足”的机甲下移了手臂,加厚了驾驶舱防护与前后装甲。由于身体少有的呈现上下一般粗的“桶形”,所以在驾驶舱体积被加大后还可以依靠重心压低的身体来保持平衡。
“尤里卡突袭者”作为影片里最高科技的机甲,他的外形更多的是以一名健壮的男性体型建造的,宽大的胸腔与窄细的腰形成对比,复杂但装甲密布的胯部运动自如还相当稳定。
“危险流浪者”作为本电影最主要刻画的机甲,他的形体与“尤里卡突袭者”一样,标准,但没有特色。不过考虑到这是主角机甲,观众们要长时间观看,所以这么标准的造型想必更加合适。
《环太平洋》作为真实系的机甲电影代表,对机甲的细节刻画精细让人叹为观止。我曾不止一次暂停,放大细细观赏,然后再放下一画面。下面我以“危险流浪者”为范例简单讲解一下本片的机械结构细节。
限位器,顾名思义,就是用来限制机器某一部分进行某些方向移动的元件,这种原件可以达到组装,蓄能,限动等功能。而在危险流浪者的身上最有代表性的限位器表现莫过于下面两个片段。
首先是这个驾驶舱头部与机体拼接的镜头,这里的限位器有两组,因为驾驶舱同时要保证z轴的稳定。不过这里限位器设计的难点在于危险流浪者的头部是热插拔的,而且需要转动。
一级限位器为了达到热插拔的需求,设计师很明显借鉴了海上风电机的底座与塔身对接的结构,采用了突出倒扣卡锁,由于这个卡头是对称的,估计下面的插座卡扣上也有轮子,所以这里的限位器就不会影响头部旋转。
而二级限位器是在一级固定好位置的基础上进行加固的,因为卡锁结构力臂过长,横向应力结构过细,很容易损坏。所以二级限位器采用环形轨道锁,由于视角原因,轨道锁的轨道部分并没有放出,不过从锁定机构上可以看出来轨道在头部底座下面,而多冗余的锁定机构体现了这一结构的稳定。
这个打拳的片段是机甲小臂的外限位器演示,不过为了强调限位器的效果,设计师甚至将一块小臂外装甲连在转动机关上。
这里的限位器之所以这么重要,是因为这里的限位器明显是一个蓄能限位器。因为机器的输出功率需要慢慢增长,所以在功率输出峰值到达前开动机器就会面临加速度不足,在有限运作周期内无法加速到足够速度的问题。由此,蓄能限位器应运而生,在机器输出功率到达峰值之前限制机器运转来提高有限运作周期内机器的运作效果。
当然,这里的机器就是“危险流浪者”的这条胳膊,而效果就是一拳打出的冲击了。宽大的限位器表面了“危险流浪者”的输出功率不是小东西可以限制的,而这一停留镜头非常明显的强调了限位器蓄能的过程,为接下来这一拳的正面效果反馈铺垫。
缓冲装置的补全事实上是《环太平洋》工业设计的一大贡献。因为缓冲这系统即复杂,又难以表现出足够的视觉张力。过多的的缓冲结构设计反而会让装甲结构显得脆弱,达到现代标准的缓冲结构难以体现主角的毅力与勇气。综上所述,一般的机甲设计缓冲系统一般不会做出来,做出来的边边角角根本称不上“系统”。
但《环太平洋》的工业设计师是真的强,完完全全做完了驾驶舱三级缓冲,连接处的重要结构都是大型弹簧液压连接。
还是这张,机甲头盔的接缝处我们看到了机甲的三级减震,这个减震的活动范围相对较小,刚度较高,和下面的动力连接保证弯折处线材管道寿命。
前级减震在这里,下落之前我们可以看见两级限位器的安装面都有复杂的液压减震系统。这里的减震系统与动力系统相连,解释了镜头里面驾驶舱在机体剧烈晃动时还可以保持平稳的秘诀——主动减震。
电影里“危险流浪者”的动力来源是柴油发动机与核动力反应堆,通过“火箭拳”我们还知道“危险流浪者”的肘部还有火箭发动机。所以要理解“危险流浪者”的动力系统,我们需要拆开看这些动力系统以及他们的服务对象。
首先是柴油发动机,在一台内燃机驱动的机器外部比如有这么几个装置:进气口,出气口,散热器,燃料管线。
“危险流浪者”的六个超大进气口在他的肩部偏上,在他下潜的时候会关闭,可以说是相当细节了。巨大的冷排应该是柴油发动机的水冷系统,背后两个散热器非常惹眼,说不定还有排放废气的功能。燃料管线在机体上直接排布,直接导致了电影结尾的燃料大量泄漏。
核动力系统就更不好设计了,我们没有办法从外部看到反应堆堆芯和汽轮机。不过胸部的巨大散热器非常鲜明的表现了机甲动力的强大。
在“火箭拳”环节反而没有什么可以说的,因为这里虽然细节丰富,但都是常规的燃料管道,而且这个火箭发动机并不是标准的圆形燃烧腔与喷口。而且特效人员自作聪明的在发动机静止状态下增加了马赫环。可以说是一大败笔,完全就是为了炫酷而炫酷。
综上所述,这部作品在细节方面相当完善,是真实系机甲作品的一大巅峰,大家有时间还希望可以多多重温,看一看那些令人震惊的丰富细节。
评论区
共 106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