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篇文章,来源于学习过程中与老师聊到的小课题,由于专业是流行文化与社会方面,对于这种动漫作品与现实社会的紧密联系自然是很有兴趣,于是花了一点时间把这个小课题总结成文章。
说到日本动漫,《铁臂阿童木》自然是历史性的作品,甚至可以说是最经典的作品。漫画原作奠定了日本漫画的发展基础,漫改动画的创作形式推动了真正的日本动画产业的形成,但真正把手冢治虫和阿童木推上神坛的,还是要属整个作品思想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在日本战后这一段时间里,《阿童木》的漫画原作依靠对现实的隐喻和思考,对人与科技的相容和冲突,对机器和科技相关伦理道德法律等等问题点的探讨与思考,把漫画提升到了现实主义艺术作品的程度。至今漫画仍是日本最广泛的传媒载体之一,手冢和阿童木的贡献功不可没。
之后从手冢的虫制作公司制作的动画第一作,重制的第二作以及《阿童木今昔物语》直到今日的《阿童木起源》等等作品,共同撑起了这个庞大的世界观。如此厚重的一个系列,自然包含了手冢在内众多创作者的思想与思考,我们从中摘选出一个问题点,来看看《阿童木》漫画和美国民权运动的联系。
说到民权运动,我们不妨先来系统回顾一下这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历史事件。
这里讲的民权运动,特指非裔美国人民权运动,是非裔美国人为争取与白人同等的地位而发起的群众性斗争运动,乃是经由非暴力的抗议行动,争取非裔美国人民权的群众斗争。该运动起源于19世纪末期的美国重建时期,于1954年-1968年间到达高峰,以期终结美国的种族隔离制度、种族歧视以及对黑人的选举权剥夺。
1954年,第14任美国首席大法官厄尔·沃伦领导下的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发起了一场自由主义“宪政革命”,开始逐渐摧毁美国的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沃伦法院作出了一系列里程碑式的判决,禁止了公立学校和公立场所内的种族隔离,裁定包括弗吉尼亚州在内的17州反异族通婚法违宪。
1963年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广场聚集二十五万名群众反种族隔离,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博士发表著名的民权运动的标志性演说《我有一个梦想》,运动在1968年反越战时达到最顶峰。虽然同年马丁·路德·金博士和肯尼迪总统遭到刺杀,1970年后整个运动趋于平静,但仍成功促使南方几乎废除了各种形式的实行长达一个世纪的种族隔离。
《铁臂阿童木》漫画本篇:1952年4月-1968年3月
《阿童木今昔物语》:1967年1月-1969年2月
通过对比,我们能看出来,《阿童木》本篇后期以及整个《今昔物语》的连载,都和民权运动的时间完全重合。特别是经过1963年的华盛顿游行与《我有一个梦想》,和1968年的两起刺杀案这些极其重要的事件之后,作品的主题也受到了影响,对于“权利”的探讨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深刻。
其中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今昔物语》第二册第十二章,名为《比利的惨剧》的一个相当著名的故事。
某一天,美国来的须井柄先生来拜访天马博士一家,提出要“借用”阿童木一天。须井柄向阿童木道出自己的身世:须井柄先生作为在美日裔,受到过歧视,更目睹过黑人受到更甚的歧视,如今对于机器人的抗争,无论如何也想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须井柄家中,阿童木见到了一位名为比利的机器人,他的头发被歧视机器人的人类拔掉,但他仍然想成为和这些人类拥有同等权利的合法公民,以此推动机器人平权。比利接下来要去市政厅办理户籍,从而成为拥有公民身份的机器人,须井柄先生就是想请阿童木来保护比利。
到了市政厅,比利不顾工作人员的劝解,执意办理手续,而门外已经聚集了许多气愤的人。正式获得户籍,成为法理上的公民的比利,刚走出市政厅大门,平权的宣言还未说出口,就被一拥而上的人们砸成碎片。阿童木因为机器人法律所规定的“不能伤害人类”,只能眼睁睁看着比利在自己眼前化为废铁。
反对机器人获得市民权的人们冲进市政厅,抢来比利的户籍撕成废纸后扬长而去,只留下阿童木一个人寂寞地回到须井柄家。须井柄先早已料到这一点,也知道阿童木恐怕无能为力。事情的最后,因为知道须井柄支持机器人而上门闹事的人们,被须井柄身上绑着的手雷吓退。
在告诫过阿童木,一定要为了机器人的权利而保持勇气,坚定信念,斗争到底的道理之后,须井柄按照约定把阿童木送回了家。
看完这样一个故事,你很难不将其和当时正如火如荼的民权运动联系起来,事实上手冢本人也或多或少承认,自己的漫画创作被现实影响的部分有很多,例如战后的西方民主主义,和平主义和公民权等等问题,由此开创了日本战后漫画这一流派。利用漫画来传达自己的思考,也成为了日本重要的一项艺术手段。
在《今昔物语》其他章节中,依靠阿童木穿越时空的历险为主轴,穿插着一个个现实主义的小故事,例如阿童木在越南亲历村庄被美军轰炸,无辜的机器人不经审讯就被判为犯罪者等等严肃的话题。由此展开了一幅以阿童木这个人工智能机器人的视角所见的,残酷的人类社会之图景。
但是,这样的故事,描述的仅仅是阿童木的英雄主义吗?表达的仅仅是手冢本人的批判与痛斥吗?仅仅是如此简单的黑白对立吗?
1979年10月一篇名为《伴着红茶与咖啡直到深夜》的专访中,手冢治虫如是说道:“我甚至一开始都没有想好,就突然创作出这样一个形象:一个真正的机器人,而非民主主义的英雄。我本来想把阿童木的经历设计的更加曲折,就像《大都会》中的米奇一样,米奇也绝不是讴歌民主的产物。那些嫌恶我的漫画《阿童木》和《森林大帝》的人,对于我初期的作品《失落的世界》和《大都会》也是一样的评价,因为这里面没有他们那些令人生厌的民主主义,而是命运主义和虚无主义。不被思想或主义束缚,为自己的命运抗争,死去,这样的主角才是我最想创作的。”
由此看来,手塚在作品中的哲学本身并非简单的对于某种思想的推崇,或是黑白明辨地对于某件历史事件的批判或赞扬。1980年重制第二版动画时,手冢治虫在企划书中写道:本来阿童木就不是对于未来理想社会和未来科学的信赖与启蒙,而是对于科学合理主义的的疑问与警告。
所以阿童木并不是一篇明快活泼的英雄故事,而是带着颇有些悲观主义的色彩,去客观审视人类社会的发展。那么选用阿童木这样一个人工智能机器人为主角的立意,就在于以一个人与机械的桥梁为中心,来更好地展开探讨未来社会的形式以及人与科学如何共同生存。
1965年10月连载的《青骑士之章》可谓是阿童木本篇故事中最压轴的高潮部分,描述反抗人类暴政揭竿而起的青骑士,建立一个只有机器人的国家罗伯塔尼亚的故事。面对这个强大的对手,阿童木一度赞同了青骑士的志向,但最终还是为了保护人类而战。
在原来的构想中,阿童木最后被青骑士击败。手冢治虫将其描述为“Unhappy End”并表示自己想法中这样的章节还有很多,结果最终在动画中全部改成了“Happy End”。在1966年第一版动画的最后一集中,手冢亲自创作剧本,阿童木最终与火箭一同飞入太阳。
随后在初代动画结束后的新篇连载《今昔物语》中,这种深刻的偏悲观的现实主义精神得以发扬光大。手冢在前文提到的阿童木回归的时空旅途中,描写了一个又一个影射着现实生活的故事,然而阿童木却并非每次都能充当英雄化险为夷:比利最终被砸为废铁,越南村庄的老少妇孺被炸身亡,受歧视的机器人被私刑处死——这一切无疑都是手冢构想中的人类社会。
说到这里,我并不是想为手冢作品中思想的好坏优劣下一个定论。真正有价值的是,手冢通过自己虚构的漫画,与现实社会有机的结合,加之以自我认知与哲学思想,从而提升了整个漫画的高度。就像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马尔克斯的布恩迪亚家族一样,手冢的阿童木也是如此。披着科幻,虚构甚至魔幻的外衣,在其下却是对于现实的影射,对于未来的思考。把自己的漫画,从娱乐消遣,变成了一部著作。把自己的主人公,从一个空有设定的皮囊,变成了丰满的角色。
而阿童木甚至更甚,他是一个人工智能机器人,面对人类与机械的隔阂,阿童木肩负着连接两边的使命。但他也会悲伤,会迟疑,会愤怒。他有十万马力,但面对人类社会和自己的命运时,他除了努力抗争也别无他法。这样的精神放在一个机器人身上,让他更像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民权运动在手冢笔下并非仅是挂故事的衣架子,而是整个《阿童木》乃至手冢创作核心思想的缩影。如同文章开头所说,手冢治虫之所以为大家,《阿童木》之所以为经典,依靠的是整个作品思想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它让人们认识到,漫画也可以成为创作有深度的作品的平台,这种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创作者,石森章太郎、横山光辉、富野由悠季等等,他们的作品,尽管形式不同,题材不同,却都有着强烈的和手冢作品相仿的现实主义色彩。
同样,手冢作品的辐射不止于文化界,对于日本社会的影响更不可估量。阿童木的商业模式影响了日本动画产业的发展方向,阿童木的机械情怀影响了日本机器人技术者的研究思路,更影响了整个日本的科学技术观。而这都来自于《阿童木》本身所持有的深刻内涵所带来的魅力与艺术价值。
在如今快餐社会下,一部追求经济成功之表象的作品也许会爆红,但是大浪淘沙,能够名留青史的,只会是作者倾注了自己对于时代与现实的深刻思考的作品。这同样是不分国家,不分题材的真理,希望这样的精神,能够继续影响每一个投身文化创作的人,不论是日本, 还是中国。
评论区
共 9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