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一出是一出,推荐点我最近喜欢的玩意》是一个充满了个人喜好的文章系列,在这个系列中我会为你推荐一些我喜欢的玩意,包括但不限于游戏、影视剧、音乐、小说、绘画作品等。希望你能在我推荐的这些东西里找到适合自己的。
从春节放假开始到现在,浑浑噩噩度过了将近 3 个月的日子,这期间除了由于工作和生活原因不得不踏出家门,这个几平米的小房间已然变成了我日常生活的全部。一开始我并没有感到有什么不妥,毕竟我喜欢闭门不出,但是当我开始规划之后的常规电台节目选题时,问题出现了。
由于这段时间几乎没有体验“户外”生活,我发现自己已经没有什么生活趣事能够与别人进行分享,换言之就是我的生活已经被榨干了。虽说 21 世纪的网络生活丰富多彩,但我从中无法感受到真正的乐趣,能让我开心的、能让我愿意分享的还是现实生活中的故事。
隔着玻璃看着白色的杨絮漫天飞舞,突然发现,这似乎是我第一次没有对它产生负面情绪,此时此刻的我非常愿意被它包裹,也愿意让春季的花粉使我流泪打喷嚏,但这些都已经变成了奢望。
总之,在家生活的日子仍在继续,那就请让我再为你分享一些我最近喜欢上的游戏、图书以及视频作品吧。
《伊甸之路(One Step From Eden)》
之所以想要推荐这款游戏,主要是因为它勾起了我对于《洛克人EXE》系列的回忆,虽然这回忆当中也夹杂着痛苦与折磨,但对我来说仍是一段金色时光。第一次接触《洛克人EXE》是在朋友的 GBA 上,在那之前,我对于《洛克人》系列唯一的感受就是难,难于上青天,我不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少次死在地形和普通敌人的手下,也不记得自己有多少回刚刚见到 Boss 就立刻丧命,更不记得有多少次产生了想把手柄摔在地上的冲动。
《洛克人》系列让我感到恐惧,每当我看到这三个字,就会产生一种由内而外的害怕。说到这里我就必须再推荐一次由“Team.ねこかん”于 2007 年演唱的歌曲《エアーマンが倒せない》,游玩《洛克人》时的艰辛和痛苦都在这首 3 分多钟的曲子里。
我曾以为自己永远不会真正地喜欢上这个蓝色的小人,然而当朋友把《洛克人EXE》推荐给我,我对于这个系列的看法有了转变。这部作品从某种程度上减轻了我对于“洛克人”三个字的恐惧,甚至还让我产生了一丝上瘾的感觉。
《洛克人EXE》与其他大部分《洛克人》作品不同,它并非是一款横版动作游戏,而是融入了不少探索和策略要素的 ARPG。在游戏中,玩家能够分别探索“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在“现实世界”里玩家操控着主人公与其他角色进行对话并推进故事情节,当进入到“网络世界”后,玩家操控的则是虚拟角色“洛克人.EXE”,在犹如迷宫般复杂的网络世界中与敌人展开战斗。
游戏的战斗系统非常有趣,玩家与敌人分别被限制在两个相连的“3×3”区域中,玩家可以在这九个“格子”中移动,敌人同理。每次战斗开始前,系统会让玩家选择想要在战斗中使用的数据芯片(技能),这些技能各不相同,有的注重于对单一方格内的敌人造成伤害,有的则能够同时攻击多个方格内的敌人,还有的技能甚至可以扩展玩家能够活动的区域,同时减少敌人的活动范围。
玩家需要在观察敌人配置后选择自己想要使用的数据芯片,并使用这些芯片和普通攻击将敌人全数消灭。随着游戏的推进,敌人的强度会变得越来越高,玩家手拿五花八门的战斗芯片,如何规划出更好的作战配置也是游戏对玩家的考验。
这种新颖的战斗系统让当年的我大开眼界,加上相比起来较为合理的难度曲线,我立刻便爱上了这款游戏,每天废寝忘食,哪怕是在深夜里也要偷偷打开手电,在微弱的灯光下继续自己的冒险。
让我们说回到《伊甸之路》,简单来说这就是一款把卡牌构筑、《洛克人EXE》的战斗以及 rougelike 元素融合在一起的游戏,或许在这之上还有一点弹幕射击游戏的味道。与《洛克人EXE》相比,《伊甸之路》并没有那么丰富的探索和剧情故事,玩家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不同的地区与不同的敌人和 Boss 展开战斗。每当进入一片新区域,玩家都会在地图上看到几条分支路线,这几条路线的起点和终点相同,但玩家会在路途中遇到的敌人以及 NPC 都不太一样。虽说每次遇到的敌人配置都会有所不同,但地图上的标志能让你大致判断接下来自己会遇到些什么。
我之所以要在上边提到《洛克人EXE》,主要是因为《伊甸之路》的战斗系统与它的战斗系统有异曲同工之妙,玩家操控的角色与敌人都分别被限制在由“格子”组成的区域里,然而在《洛克人EXE》中玩家是使用不同的战斗芯片来作战,而在《伊甸之路》中,玩家玩的是各式各样的卡牌。
首先在《伊甸之路》中玩家可以使用不同的角色进行冒险,每名角色都有不同的普通攻击方式和初期卡组,卡组中的卡牌代表着这名角色可以在战斗中使用的技能。当战斗开始,系统会随机将角色身上已有的卡牌进行堆列并分配到玩家的两个技能按键上,随着角色的“魔力值”不断上涨,玩家就可以按下对应的按键消耗所需的“魔力值”来释放卡牌上的技能。
听起来很复杂,但请你相信我,一开始体验这款游戏的时候你会发现这比自己想的还要复杂。敌人猛烈的炮火会让你感到有些慌乱,而除了观察敌人的攻击位置以外,你还需要观察自己的下一个技能以及技能的攻击位置,在不熟悉每个技能的阶段里,打不到敌人实属常事。
但是等到你忍着学习的“痛苦”跑过几次前期流程,在那之后每一次巧妙的闪避、每一次精准的技能释放都会给你带来极大的快感。在流程中每过一个关卡,系统都会让你从 3 张奖励卡牌里任选一张作为常驻卡牌,200 多张卡牌的牌库加上游戏中的神器(被动属性)系统设计,你会为这款游戏提供的丰富套路鼓掌喝彩。
除了单人冒险模式以外,《伊甸之路》之路还支持双人合作闯关与双人对战。千万别以为双人合作就能使游戏的难度有所降低,一位玩家释放的技能会影响到另一位玩家,倘若两人都是刚刚接触这款游戏,游玩起来的难度很有可能会比单人体验要高不少。当你已经熟悉了游戏的玩法,每张卡牌的技能效果也熟记于心,甚至也已经摸索出了不少属于自己的打法,那么这时与自己的朋友来场对战再合适不过了。
游玩《伊甸之路》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很多时候都需要玩家耐心观察以及反复尝试,如果你喜欢《洛克人EXE》系列,你会从它身上找到过去的回忆;如果你乐意学习和挑战自我,《伊甸之路》同样也适合你。
顺带一说,游戏支持创意工坊,目前已经有了《洛克人EXE》的模组,使用起来非常有趣。
这款游戏并没有正式发售,不过在体验了它的试玩版后,它成为了我非常期待的游戏之一。
《West of Dead》是个 2.5D 视角的 roguelite 动作射击游戏,玩家扮演一名着火的骷髅枪手,行走在阴暗诡异的狂野西部,猎杀着路途中遇到的种种怪物。这部作品的画面风格非常吸引我,那种漫画式的视觉效果、那种对于光与影的巧妙运用,这些都让我不得不爱。
作为一款动作射击游戏,玩家操控的主角会在流程中捡到各式各样的枪械武器,主角能够同时携带并使用两把武器,按下两个扳机键,或者按下鼠标的左右键就能分别操控这两把枪。每把枪都有不同的射击效果和数值,虽然试玩版中的武器种类着实不够丰富,但我相信在正式版游戏中,玩家时常要在不同的武器之间进行取舍。
与敌人交火时,玩家会发现《West of Dead》非常注重掩体射击,几乎每个房间中都会配有不同的掩体,游戏鼓励玩家通过翻滚来到掩体后,并在掩体内向对手射击。倒不是说一定要躲在掩体后边,只是如果不停地在敌人面前移动,敌人的子弹就有极高的概率会打中玩家,导致玩家需要承担非常高的风险。
上边说到这款游戏在光与影的运用上非常出色,其实这不只是为了画面效果服务,而是游戏中的独特系统。当玩家操控着主角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房间里,往往会发现屋内一片漆黑,但是敌人就在暗中攒动。如果敌人躲藏在阴影中,玩家就无法进行精确瞄准,这时候就需要点亮场景中的灯,让光明掩盖令人恐惧的黑暗。灯往往被设置在离敌人比较近的位置,所以在开灯的过程中有可能会被敌人击中,不过好在灯亮起时会让敌人陷入短暂的眩晕状态,玩家可以把握好时机,翻滚——开灯——消灭,一气呵成。
流程中的宝箱能给玩家提供不同的道具和主动技能,升级圣坛能让玩家在三种属性升级中任选其一,偶尔碰到的 NPC 会交给玩家一些小任务,通过一个大区域后碰到的巫师能让玩家消耗敌人掉落的“sin”来解锁新的道具和系统。试玩版流程不长,武器和道具的种类、敌人种类、地图种类都不算多,但它已经展现出了精彩的画面表现和优秀的动作射击手感。你要是想玩点西部题材的 roguelite 游戏,别忘了把《West of Dead》收进愿望单。
虽然我们的主角看上去是个冷酷的枪手,但游戏中的它喜欢自言自语,玩家操控着它一边探索一边杀敌,还能时不时地听到它与自己对话,而为它配音还是知名演员朗·普尔曼(Ron Perlman),这着实十分有趣。
最后再多说一句,这款游戏在正式发售时会直接加入 Xbox Game Pass,所以别急着购买。
我知道有许多朋友看到这四个字母就有很多话想说,但是请别急,我真正想要推荐的是由摄影师 Frédéric Chaubin 带来的摄影集《Cosmic Communist Constructions Photographed(CCCCP)》。
我特别喜欢在网络上浏览由不同国家的摄影师创作的摄影集,也更喜欢把这些精美的作品添加到购物车当中,但真正点击付款的确实不多,因为每当我下定决心想要购买,总会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喜欢这些作品,买到手后是否真的会翻开欣赏。
到了这个阶段,有不少摄影集都会被我筛去,不是因为它们不优秀,只是我发现自己对于这些作品的接受能力和喜爱程度并没有我想的那么高。在这之后我会点下付款按键,满怀期待等着它们的到来,而今天我就想为你推荐这本让我点下付款按键的建筑摄影集。
建筑摄影并不是 Frédéric Chaubin 的主业,他曾是生活杂志《Citizen K》的编辑,工作使得他在写作与摄影方面有了不少的积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旅行去到了位于南高加索中西部的格鲁吉亚,在那里他见到了让他感到极为震惊的老建筑物。出于本能,他举起相机拍摄那栋建筑,而就是这一栋建筑,激起了 Frédéric Chaubin 对于苏联时期各种代表性建筑物的好奇。
为了寻找到那些不为人所知的建筑,Frédéric Chaubin 游历了多个曾归属于前苏联的国家,并拍摄出了一本包含 90 张作品的摄影集,这就是《Cosmic Communist Constructions Photographed》。
提到苏联式的建筑,我们往往想到的都是庞大、对称、风格统一,就算你没有出生在那个年代,也没有去过与前苏联有关的国家,当你看到成排的“筒子楼”、又或者是军事博物馆那样恢弘的建筑,就会大概明白所谓的“苏联式”究竟代表着什么。
有趣的是,在上个世纪 70 年代到 90 年代的这段时间里,前苏联国家当中出现了一些“怪胎”建筑物,他们与严肃、威严这些词毫不沾边,反而展现出了一种极强的未来主义感。夸张、庞大、造型前卫,一眼看上去根本不像是现实生活中的建筑物,更像是科幻电影中的外星人基地。
它们的出现打破了人们对于建筑物的陈旧观念,它们的一砖一瓦都体现着人类对于未来的畅想,然而受困于年代,并没有多少人能够亲眼见到这些奇特的建筑物,更别提进入到其中感受那种不同于以往的气氛。
Frédéric Chaubin 耗时 7 年创作出了这本摄影集,你能从中看到未来主义、野蛮主义、后现代主义,也能从中看到当时的人们所描绘出的的“未来”究竟是什么样子,同时还能看到前苏联解散前夕所散发出的荒凉与落魄。
对于 Frédéric Chaubin 来说,这些神奇的建筑就像是鸟类标本,看上去像是活的,但其实已经死了。虽然这其中的不少建筑物仍被用于各种事务,但有些东西已经随着过去的时间变成了尘埃。透过他的摄影作品,你会感受到一种宁静,看到那些充满了历史的建筑物静静地矗立在大地上,为你讲述着过去的故事。
经过我的反复思考,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自己一直想要去体验露营生活。似乎是从小时候开始,我就非常喜欢狭小拥挤的私人空间,不知为何,看着所有东西都拥在自己身旁总会带给我强烈的安全感与满足感,而露营时所要用到的帐篷正好能够在这方面满足我。
虽说现在这个时期想要出门露营有些不太实际,但我转念一想,如果把车开到户外,然后体验一下吃喝拉撒睡都在车内的生活,可能也算得上是一种露营。打开视频网站反复搜索,我找到了这位名为“テルさんTV”的视频播主。
大哥的视频作品几乎全部围绕着“汽车生活”展开,记录着他与自己的车度过的日日夜夜。有时候大哥会开车去到不同的露营地,简单地享受户外露营生活,而更多的时候他会直接在自己的车内享受安静的夜晚。
一人、一车、一种心情,“テルさんTV”的视频由内而发散发着“舒适”的气息。
虽然是在空间较为狭小的车里过日子,但是大哥的伙食和文娱生活水平可一点没降低,做饭、吃饭、读书、玩游戏,许多我们能在家里享受的事,大哥在车里也能尽情享受。
一期 10 多分钟的视频,车内生活的内容占一半,而另一半则是空镜,还有大哥用文字写下的心中感受。配合着舒缓优美的音乐,“テルさんTV”对于生活的态度令我感到羡慕。
这期《想起一出是一出,推荐点我最近喜欢的玩意》就说到这儿,最后再为各位朋友推荐一位来自捷克的概念艺术家 Jan Sarbort,我喜欢欣赏概念艺术家们创作的作品,我总能从中感受到宏大、冰冷、孤独。
就让我们下一期文章再见,在这段时间里,多看书、多听音乐、多玩游戏,好好享受生活。
评论区
共 46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