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针对《少女歌剧》中星见纯那的姓名作了分析,现在居然迎来第二期了,小编……不,笔者也感到十分惊讶。本来笔者就没想到还要写第二期,但要是九九组里这么多人,只写一个班长,岂不是要挨骂了?角色厨也不能这么厨呀?至少得写写奈奈吧!
好了,以上是开玩笑的。在取名这样的小地方发掘匠心——笔者的意见一向如此。但这期我们先不说奈奈的事,把这位大家的banana放到后边。这次就来说说一号主角爱城华恋好了。
要谈取名的讲究,首先想到的无非是谐音。我们不要觉得只有冷笑话才这样,或者觉得这种方法很低俗。其实是笑谑也可,严肃也可,俗也可,雅也可,像《红楼梦》的许多人名就是来自于谐音的——突然联系到《红楼梦》,是不是打算把少歌抬到名著高度,狠狠地吹呀?倒也不至于如此,不过只是举个大家都知道的例子罢了。
“爱城华恋”的名字,如果知道一点日语的话,很容易听出来谐音何在——“爱城”读作aijo,与“愛情”是同音的。这下有的读者可能要咧嘴角了——别忙,这是日语的“愛情”,不是汉语的“爱情”,前者比后者的意涵要广,不单指我们平时说的“爱情”,还可以泛指爱心、爱意、爱恋之情。
汉语里的“爱”,不管是恋人友人家人之爱,差不多都可以对应日语里的“愛情”。话虽如此,这大概也足够百合控打鸡血的了——不过CP问题我们就不在这里争论了,少歌的动画是前年出的,也不算冷了,各方的CP小论文还不够各出一部论集吗?
显然,爱城华恋作为第一主角(至少这是个不值得论争的结论吧),肩负着展现全剧主旨的任务。
上次也说过,《少歌》是相当具有象征主义精神的作品。把第一主角以“爱”来命名,足见这是对全部主旨的一个提示。
当然,“爱”谁都会说,三流动画里也会嚷嚷“爱”呀“爱”的。至于《少歌》呢,显然不是三流的:华恋突破舞台摘星之“罪”,其凭借正是激烈与强韧的感情。她又实在可以看作全部主要人物的代表:她们也都是不乏于此的。
姓说过了,至于名,也是容易听出谐音来的——“华恋”karen,音同日语的“可憐”。这里也不能望文生义,不能像有些“正规汉化”的做法那样望汉字而猜词义:否则误以为第一主角就是来可怜可怜的,那岂不是太可怜了吗?日语的“可憐”是“可爱动人,让人喜爱”的意思。
再看一下汉字“華恋”的字面:“华”就是“花”。不止是日文如此,在中文里也是这样——比如“春华秋实”。这两个字其实是相通的。
这样一来,观众一听这个主角的名字,也就会明白了:这是一位“让人喜爱的花朵”。何必提以花朵比喻少女有多普遍呢?再联系到大标题——“少女歌剧”,也便可想而知这是一个最最典型的“少女”形象。
在她于revue中登场的唱名中,就已经说出了自己是“可憐に咲かせる愛の華(可人地绽放的爱之花)”;再加上,华恋的武器又叫做Possibility of Puberty——“青春期的可能性”。“少女”形象,实在是一目了然。
说到这个Possibility of Puberty,笔者觉得惯于滥用英语实在是日本流行文化的一个坏毛病。如笔者之徒,每次听到什么歌里面本来好端端的歌词,忽而大唱“Let’s go let’s go!”就觉得很尴尬……偏偏爱城华恋身上这个毛病就挺大的。我们可以看到,动画里爱城华恋一听“下午英语课”,反应就是“恐怕要见周公”;后来电话打到英国去,打招呼都不会打,水平比散装英语还散装。
偏偏她还喜欢满嘴 “No problem!”(按她的念法,是“喏扑罗不了姆”)“Non Stop!”(“秾斯倒蒲!”),其余人加起来简直都没她说英语多。
但笔者想,这倒是并不让人感到反感的——她在乱说英语时表现出的是自然的精力充沛,和发自内心的真诚,虽然难免俗气了点吧,倒很有几分可爱的。这样真诚的乱赶时髦、乱秀散装英语,恰恰加强了她这典型的“少女”形象——正如她的名字所提示出来的。
前面说了半天少女歌剧的“象征”,究竟这象征的本体是些什么呢?有人认为“少歌”的主旨是对宝冢制度代表的日本演艺界规则的反感。其实有考据就认为“爱城华恋”这个名字是从宝冢演员結愛かれん来的。倒也不为无理,姑存此一说。这自然是有根有据,颇有道理的。
但在这之上,其实认为以爱城华恋——一个最最典型的动画中的“少女”形象,突破“命运”赋予之“罪”,是包含了更加广泛的意涵的,不也是可以的吗?
写了“其二”,大概还会有“其三”的,笔者努力而为,下次再来东拉西扯吧。
评论区
共 23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