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为碧蓝航线研发组微博不定期发送的舰船科普栏目:【碧蓝舰造局】的科普文章,此次受邀在机核投稿,我们对一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和补充,在今后,我们也会为机核的朋友们继续带来更多丰富而有趣的科普内容,敬请期待~
在一战结束到二战爆发之间的这段宝贵的和平时期,各海军列强之间为了避免陷入军备竞赛带来的财政危机,于1922年签署了《华盛顿海军条约》,限制了各国建造战列舰、航空母舰等主力军舰的吨位,在条约生效的这15年时间里,被人们称为“海军假日”时代。
作为欧洲老牌海军的法国海军,在《华盛顿海军条约》的限制下,依然在进行着紧张的扩军备战工作。在法国海军元帅达尔朗将军的主持下,法国海军在10年的时间里拥有了238艘新式军舰,包括11艘战列舰、1艘航空母舰、数十艘巡洋舰和驱逐舰,以及101艘潜艇等,法国海军也因此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现代化海军之一。
同一时期,一直在努力挣脱一战战败后签订的《凡尔赛条约》束缚的德国海军,首先建造了“德意志”级装甲舰。法国海军为了压制“德意志”级,建造了“敦刻尔克”级战列巡洋舰,而这反过来又促使德国人建造更加强大的新锐战舰。1936年,2艘“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陆续下水,而意大利海军也在建造着新式的“维内里奥·维内托”级战列舰。面对德国和意大利海军新锐水面舰艇的增加,法国海军倍感压力。
为了对抗德意两国的新锐大型战舰,法国海军决定建造主炮口径更大的、排水量在35000吨以上的新型战列舰,这就是“黎塞留”级战列舰——法国海军所建造的最大、也是最后一级战列舰诞生的契机。
作为法国海军历史上建造的最大的一级战列舰,她的命名自然备受关注。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海军之一,法国海军拥有极为深远厚重的历史。1624年,枢机主教黎塞留正式创建了法国海军,随后,在主教和法国王室的扶持下,法国海军迅速发展壮大,在打败了荷兰海军之后,很快成为了欧洲数一数二的强大海军力量。在18至19世纪,法国海军与英国海军爆发了多次大海战,虽然最终不敌英国海军,但法国依然是世界上第二大海军强国,在保卫法国海防安全和法国对外扩张的过程中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
为了纪念枢机主教黎塞留这位大人物对法国海军所作出的开创性的贡献,这一级新锐的战列舰被正式命名为“黎塞留”级。
为了节省设计军舰的时间以求尽快下水,“黎塞留”级战列舰的设计几乎是直接从“敦刻尔克”级战列舰的设计延伸而来的。在诸多设计方案中,法国海军选择了将两座四联装380毫米主炮全部置于军舰前方的设计。
在法国人看来,这样的设计既有助于提升主炮射击的火力密度和精度,也有助于将更多的装甲在弹药舱、轮机舱等要害部位集中布置、提升军舰的防御性能。根据数据统计,黎塞留的装甲防御吨位占到了全舰排水量的39.2%,超过了英国的“乔治五世”级和意大利的“维内里奥·维内托”级,次于德国的“俾斯麦”级战列舰。
除了两座四联装主炮塔以外,黎塞留级还安装了5座152毫米双联装炮塔、6座100毫米双联装高射炮塔和8座双联装37毫米高射炮塔,外加28挺防空机枪,综合火力在各海军列强们的战列舰中已数前列。
黎塞留级安装了6台蒸汽锅炉和4台汽轮机,总输出功率达到了15万马力(战后完成建造的“让·巴尔”号则是提升至16.5万马力),从而能驱动这艘巨舰以最高可达32节(59公里/小时)的航速航行。
黎塞留级原本预定建造4艘,除了首批预定建造的“黎塞留”号和“让·巴尔”号以外,法国海军为了应对意大利海军宣布增建2艘“维内托”级战列舰的消息,而在1938年宣布追加2艘“黎塞留”级战列舰,分别为“克莱蒙梭”号和“加斯科涅”号,但这两舰最终都因为战争的爆发而未能诞生于世。
拥有强火力、重防御和高航速的“黎塞留”级战列舰,是当时法国海军综合战斗性能最强的水面舰艇,也是法兰西共和国引以为傲的国家象征。
1935年10月,“黎塞留”号战列舰于法国布雷斯特海军造船厂放置龙骨,并在1939年1月17日下水。从放置龙骨到下水,黎塞留号的建造工程共耗时3年零3个月。1940年1月,黎塞留的380毫米主炮终于安装完成。3个月后,其他的副炮、防空炮也安装完毕,并在4月进行了首次的航行测试,顺利地在1小时内维持了30节的高航速。
1940年6月,在陆地战场上一败涂地的法国,与德国签署了屈辱的“停战”协议,法国本土已经被德国所实际控制。1940年6月18日,黎塞留号在两艘驱逐舰的护卫下,匆匆驶离法国的布雷斯特港,前往法属西非塞内加尔殖民地首府达喀尔。
此时的黎塞留,甚至连炮弹都没有来得及装满,只带了400余发主炮炮弹就匆匆撤离。
对于这个昔日的盟友,英国海军充满着警惕。一旦几乎毫发无损的法国海军舰队接受德军的指挥,欧洲的海军力量均衡就将被打破,英国海军有着同时与德国、意大利、法国海军为敌的风险。英国人在与法军舰队谈判失败后,决定先下手为强:1940年7月3日,英军舰队攻击了法军停靠在北非殖民地军港内的舰队。法军旗舰“布列塔尼”号战列舰,“敦刻尔克”号和“普罗旺斯”号战列舰遭到重创后冲滩搁浅。
4天后,停泊在达喀尔港的黎塞留,遭到了以“竞技神”号航母为核心的英国舰队的攻击。在英军舰载机的空袭之下,黎塞留的舰体严重受损, 只能停留在港内等待维修。 2个月后的1940年9月23日,英国舰队再次与黎塞留进行交火,黎塞留的主炮成功击伤了英军的“巴勒姆”号战列舰。不过,在黎塞留用380毫米主炮进行自卫反击时,二号主炮塔的7号炮突发炸膛事故而损坏。
舰体受损、炮管炸膛,而且德国人主持的“停战委员会”不允许法国人修复她的主炮......伤痕累累的黎塞留号只能在达喀尔港内一边小修小补,一边忍受着屈辱,等待着命运的转折。
1942年11月,盟军发起“火炬”行动,登陆北非,维希法国在海外的殖民地军队和舰队也顺势倒戈盟军一方。黎塞留号也受此影响,法国人于1942年底与一直保持着良好关系的美国达成协议,投入自由法国阵营,前往纽约进行维修和改装。
在美国改装期间,黎塞留不但修复了因为空袭而受损的舰体和武器装备,还加装或者改装了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厄利孔20毫米防空机炮、美制对空、对海警戒雷达等先进装备,防空能力大幅强化。为了帮助黎塞留补充380毫米主炮弹药,美国海军还特别为她建造了一条炮弹生产线,从而彻底解决了黎塞留的弹药供应问题。
1943年,修葺一新的黎塞留号回到地中海战区,与盟军并肩作战。由于此时意大利已经投降,德国海军也没有足以与盟军一战的水面舰队,黎塞留转而前往英国,加入英国本土舰队,负责掩护英国海军航母舰队、以及监视依然停留在挪威的德国大型战舰(沙恩霍斯特号、提尔皮茨号)。
时间进入1944年,盟军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诺曼底登陆作战,而原定作为登陆掩护军舰的黎塞留号,却因为没有准备好足够的对陆攻击用的高爆弹,只得在盟军的命令下前往印度洋,接替正在改装和修理的英国战列舰加入对日作战。
黎塞留参与了盟军在印度洋海域的反攻作战,为盟军舰队护航,并炮击岛屿上的日军阵地,一直战斗到了日本投降之时。黎塞留驶向新加坡,她的舰长在那里见证了新加坡日军的投降典礼。
战争结束后,黎塞留回到了法国,接受了改修和升级,有趣的是,她在战后的大修中重新换装的380毫米主炮,来源于原本预定给让·巴尔号安装、却被德军移去挪威充当岸防炮的炮身。战后的黎塞留充当了海军学校的训练舰,随着时间的流逝进而转入预备役。1968年9月,黎塞留号在意大利热亚那被拆解,她唯一保留下来的一门380毫米主炮,至今依然展示在法国的布雷斯特港。
与那些自沉在土伦军港内、或者是被敌人所击沉、炸毁的法国军舰相比,黎塞留号战列舰无疑是幸运的一员。在法兰西共和国最黑暗的那段时光里,黎塞留号的甲板就是法国流动的国土,是法国抵抗轴心国侵略的重要象征。她与她的舰员一起见证了法国海军的屈辱,也见证了法国海军乃至法兰西共和国的战后复兴。
《French Battleships 1922-1956》
《 Chronology of the War at Sea 1939–1945 – The Naval History of World War Two.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rench_battleship_Richelieu
评论区
共 37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