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3日晚,我通关了《TLOU2》,并且顺势写下了这篇有感而发。所以,如果下列内容如有雷同,那应该是纯属巧合,或者是我们想到一块去了。
还请原谅我的文字功底不足,无法用酣畅淋漓的一篇长文尽抒心中情,只能用支离破碎不成篇幅的只言碎语来谈谈这个我最喜欢的游戏。
因为《TLOU1》是我最喜欢的游戏,所以会在《TLOU2》发售时刻意避开所有和游戏内容相关的测评和讨论。当然,不论怎样避开,我还是在迎面而来的信息洪流中不经意间看到与游戏相关的信息——一次是开玩前被剧透“乔尔死了”,另一次则是通关后,看到关于对《TLOU2》叙事混乱的评价。
我个人认为《TLOU2》的叙事并不混乱。反而这种打乱时间线的叙事在不少影视作品中都有体现,像《穆赫兰道》。同时,这种叙事方式能够服务于情绪的渐进,而情绪是TLOU系列中非常重要的连接玩家的介质。
如果把《TLOU2》的故事按照时间线平铺直叙,那么情绪的表达显然不如打乱时间线的方式来得有力,因为乔尔和学会游泳的艾莉一同过生日、埃比和父亲的探险都是培养情绪的关键。
如果按照时间线平铺叙事,那么我认为《TLOU2》的结尾或许会定格在艾莉在剧场遇到埃比那一刻,跳过埃比篇,直接用剧场大战作为游戏的终结——采用爆米花电影般的叙事方式,在整部游戏情绪最高涨的时间阶段简洁有力的画上句号,让玩家爆发的情绪有处安放。
这样的方式或许会让《TLOU2》的评分会有很大的改观,但同时也绝对会沦为一部平庸之作:埃比只是一个单薄的反派,艾莉也只是单纯地止步于复仇。
《TLOU2》并不是一部爆米花游戏。这是一个需要用耐心培养情绪的游戏,甚至是需要玩家迈过一定的“门槛”才能获得完整体验的游戏。这个“门槛”是一个中性词,包括很多方面,比如玩家愿意给这部游戏分出的时间、审美倾向、理解能力等等......
以我粗浅的理解,《TLOU1》的故事内核是“救一人还是救一百人”,而《TLOU2》的明线是艾莉的复仇。但这里还有一条暗线:对于神与凡人之间界线的探讨,以此创造出两个从杀戮到救赎的瓦尔基里故事(我认为TLOU2还可以从瓦尔基里的故事中更多深挖,只是我才疏学浅,并不了解瓦尔基里相关的神话故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试)。
让我察觉到这一暗线的剧情节点是艾莉和蒂娜穿过孢子雾,而艾莉的放毒面具出现破损的一幕。当蒂娜知道艾莉免疫感染时情绪激动甚至有些愤怒,她的台词“你居然免疫?”也点明了这一幕戏剧冲突的主旨:自己朝夕相处的女友竟然是这片废土上如同救世主般的存在,而在争吵中艾莉对蒂娜那句“你现在就不是累赘了吗?”,和在无面罩状态下虐杀诺拉的情景都让艾莉形象的转变开始被揭示,区别于身边的普通人,成为“神”。
在游戏中凡人的形象更多用爱情、友情、亲情、仁慈等正面表现来体现。而神的形象则用了杀戮、残忍、复仇来表达。
遵循这一暗线,可以看出艾莉的西雅图篇讲述的是她如何“堕落”为复仇女神。这一篇章采用了类似电影《现代启示录》“探寻人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究竟能够异化到何等程度”的手法,让艾莉在一次次残酷的杀戮中完成异化。
如果以这样的暗线进行叙事,那么埃比篇的乱入动机也不难理解,这是服务于“凡人与神”隐喻中必不可少的叙事部分。
和艾莉西雅图篇堕落为复仇女神相反,埃比篇更像是一个从神“降格”到人的故事——开场的埃比由一个对乔尔没有丝毫怜悯的冷酷女武神形象,到结尾时转变成会为雅拉勒弗姐妹救下自己而报恩的,拥有丰满情感的人。
水族馆场景的最后,梅尔更是用一场争吵揭示了埃比形象的转化——“狼组织最厉害的杀人机器居然开始关心别人了?”
开篇的埃比毫不留情地虐杀乔尔,但最后却成为了另一个乔尔。
剧场大战用埃比视角对战艾莉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我想许多喜爱艾莉的玩家都会犹豫是否应该在艾莉面前扣下扳机,在这一场BOSS战中产生复杂、甚至抵触的情绪。
不得不说,这一BOSS战的设计十分巧妙,其一是将玩家在某种程度上带入埃比的视角——如果你是埃比,那么杀掉你所有珍爱之人的艾莉,不就是一个邪恶的化身吗?同时,这里也隐含着另一层暗喻:在剧场大战的时间节点,埃比和艾莉都在经历转变,尽管两人在往不同的方向变化,但在此刻走到了互相交会的一点。
把艾莉设计为需要击杀的对象,也似乎在隐喻一心只为复仇的艾莉正在变成反派“埃比”。而剧场大战胜出的埃比在听到“他怀孕了”心生恻隐,放过艾莉和蒂娜也在暗喻埃比的转变——而艾莉则在水族馆杀掉了怀孕的梅尔。
埃比的救赎已在第二次梦回火荧基地时完成,初次闪回火荧基地的埃比看到的是父亲被杀的血腥现场,而后续的闪回则是看到昔日慈祥的父亲,代表救赎的神圣景象。
在此之后,埃比视角里也再没有出现过任何闪回火荧基地的镜头。
相反,艾莉在剧场大战后,她的救赎之路仍未走到终点,即便表面上已经和蒂娜归隐田园,但放羊时对乔尔被杀的闪回指明了复仇的阴影仍在她心中挥之不去。甘愿抛下一切追杀埃比,在海滩大战前对乔尔被杀的再次闪回,都在不断提示玩家艾莉仍未摆脱乔尔的死对自己的异化。
在游玩过程中我一度对于埃比篇的乱入存在疑问,怀疑这是否为顽皮狗刻意延长游戏时间的手段,但通关之后我能够深刻理解埃比篇服务于暗线的意义。
如同埃比篇丰满了反派(亦或是第二女主?)的形象,讲述了埃比从神到人的救赎,加州篇也让艾莉和自己的复仇达成了和解。
埃比在海滩大战前不顾一切救下勒弗,这一瞬间像是乔尔当初不顾一切在火荧基地救下艾莉——勒弗的存在让埃比化身为另一个乔尔,走过如埃比异化之路的艾莉也失去了对埃比复仇的理由,释怀过去(最后回到农场放下吉他的特写也在暗示这一点),从而完成了从人到神,再从神到人的成长。
最终,艾莉和埃比的两条线在互相交织下迎来圆满的收束。依托电影化叙事的巧妙,完成了明暗线交织的处理,甚至创造出超过电影为观众带来的体现。
其实,游戏里不止一处提示玩家注意复仇外壳下的真正故事内核,游戏里可收集的超级英雄卡片就在不断暗示这一点。如果你仔细阅读了这些卡片的介绍,可以发现里面提到的超级英雄大多都是通过死而复生的方式获得超能力,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异化——也在暗指被感染者咬后获得抗体成为救世主的艾莉。
其中还有一张卡片提到:在高度紧张的情况下,警惕自己不要沦落为曾经的杀人机器!似乎也是对艾莉和埃比故事互相交织的隐喻。
文艺作品带来的体验都是相当主观的个人感受,《TLOU2》评分的两极分化也正是其最好的例证。但很显然《TLOU2》在游戏圈内引起的风波早就超过了作品的好坏本身,上升到了社会文化层面,掺杂了许多与作品本身无关的因素。
所以,我没有能力开启另一个宏大的话题,只能去探讨TLOU这个系列本身的成长。在我看来,《TLOU2》在继承并深刻了《TLOU1》内核的同时,勇于突破枷锁,讲了一个更好、更特别的故事。当然,这也不影响我能够理解那些觉得这部游戏不好的玩家。
或许,我能够对千夫所指的《TLOU2》给出一个如此正面的评价,是因为我只是想在这20小时的游戏时间里听一个好故事,而《TLOU2》给了我认知中所谓的好故事。
评论区
共 272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