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梁清散,资深游戏宅,一字负能,号弃疗。写科幻的。
《最后生还者2》已经发售半个月了,在巨大的争议漩涡中,依然被PS BLOG 评为玩家票选的6月最佳新作。围观了十多天,我们终于找来了著名科幻作家+著名游戏宅梁清散。(此人大部分时间都在打游戏,经常沉迷其中拒不交稿,最后不得不去游戏里cue他)。
作为《最后生还者》的老玩家,梁老师坚持打2《最后生还者2》打到了今天。
玩家到底在愤怒什么?从「科幻作家+资深玩家」的视角,会怎么评价这款作品?是什么支持他一直玩儿到现在?
当在预告片中看到长大的艾莉拿起吉他,坐在一具不知是否是感染者的尸体旁边,唱起悲伤的歌,所有玩家都已经明白,《最后生还者》的第二部要表现出这个在第一部人见人爱的小萝莉的成长,以及成长后的痛苦。
实际上,从七年前《最后生还者》发售之日起,这个由虫草菌控制下的末世世界就已经征服了全球玩家。
其续作却是口碑大逆转,这中间到底经历了什么?我和一位第一部绝地难度通关的挚友,从“幸存人类和丧尸战斗”这种世界观设定到底常不常见开始讨论,从而深刻地感受到了对《最后生还者2》的痛心疾首。
末世、病毒、丧尸,这些元素在当今所能看到的故事中,毫不稀奇。这里所说的“故事”,不仅包括游戏,还有小说、影视、漫画等等,在此甚至都不用举例,已经能立刻列出一长串。
然而,像这样一款用世界观提供故事的游戏,确实特殊了。
在著名的丧尸主题系列游戏《生化危机》里,世界观提供的是一种玩法,在丧尸围城的求生之路上,玩家需要不停地开枪打爆冲到面前的丧尸,以存活为目的而通关。故事到底讲了什么,为什么开发丧尸病毒的研究所在每一代游戏中都还孜孜不倦地研制让世界毁灭的病毒,并没有人真的关心,更不需要去找到多么合理的解答。
也就是说,在丧尸游戏中,开枪爆头这件事,足以带给玩家需要的爽快感和刺激,游戏的目的已然达到。
在丧尸末世下,小女孩艾莉是唯一一个对虫草菌有抗体的人类,可能成为拯救世界的希望,从而给出了整个故事最充足的理由和最合理的解释:踏上漫漫旅途,护送艾莉去找幸存人类的最大组织“火萤”。
完成这个任务的乔尔,也就是玩家需要操作的人,丧女之后沉浸在悲痛之中,因为火萤打算杀鸡取卵式地从艾莉身上提取抗体,乔尔就将火萤成员杀了个干净,带艾莉逃离。丧女的大叔遇见艾莉,让本身只是“运送”的任务型故事,有了因为缺失而得的情感推动力。
在藤蔓爬满人类文明建筑的废墟中长途跋涉,顺手杀掉旅途中拦路的丧尸化感染者和各种为了生存掠夺资源的人类黑帮,最终为了观看末世风景。从高楼废墟转角过来,视野骤然开阔的瞬间正有一头长颈鹿从窗前缓缓走过,这一幕已然成为游戏视觉美的经典。
已经因为《神秘海域》系列赢得大好评的顽皮狗,在这种靠旅行、风景、探险、求索将故事和玩法融合一体的模式上,可以说是驾轻就熟,充满了成功者应有的自信。
情感推动+末世题材,让这次旅行带上了独特的凄美的颜色,令人沉迷。这大概就是《最后生还者1》发售七年之久,一直最让玩家们念念不忘津津乐道的地方。
七年之后,第二部终于发售,结果评价一落千丈,究其原因,第一部的成功因素,恐怕反倒成了第二部的绊脚石。争议最大的点,首先落在了第一部的真正主角乔尔上。
这个带着艾莉穿越大半个美国的丧女大叔,在第二部开篇不久就被杀害身亡。
实际上,乔尔不是不能死,第一部结尾的那种行事作风和气氛已经预兆了他很快会死。然而,玩家不能接受的是,乔尔在第一部里为了生存和保护艾莉,无所不做却又小心谨慎,竟会因为剧情需要,第二部一上来便开始掉智商——救来的人,是自己的仇人,才惹得身亡于起点。
有些玩家说,几年里乔尔有所改变,希望能救助更多的人,所以才会无差别救了凶手,但即便如此,凭借第一部里乔尔对危机的嗅觉,他应该早已做好了战斗或者逃跑准备才对。然而在游戏的开篇,乔尔就像一个窝囊废一样,被高尔夫球杆敲开了脑袋,这种近乎战场白痴的死法,才是让老玩家们最痛心的地方。
艾莉从第一部中无所畏惧的小萝莉成长到现在这名无时无刻不紧锁眉头的女孩子,并没有什么不对。就算她痛苦时不再讲冷笑话,只是不断骂着脏话杀人,也有其合理性,那就是复仇。
在第二部里,需要杀的感染者并没有那么多,要无情地用短刀插进人类喉咙的关卡大幅度增加,更能体现出“复仇”这个新主题。比起第一部“缺失与爱”的主题,“复仇”无可厚非,毕竟情同父亲的乔尔在自己面前惨死,恨早就超越了爱,占据了艾莉内心的全部。
但这个恨的根源……却只是因为老父亲变老以后成了白痴,着实不能让人接受。
“我凭什么要因为一个早就不是乔尔的傀儡一样的角色的死,而心怀如此强烈的恨意,破坏了当年《最后生还者》带来的所有美感。”这大概就是绝大多数玩家内心的呐喊了。
关于人物的问题还有更多,比如第二部新增的角色,艾莉的女友蒂娜,毫无亮点。
一个新人物,需要玩家对她有一定了解才能有代入感,并允许她发挥出这个人物应有的作用。然而,蒂娜一直陪着苦大仇深的艾莉走上复仇路,却在毫无征兆和线索铺垫的情况下,突然说自己怀孕了。两名女性恋人,当然不可能造成对方怀孕,这个怀孕只能视为一种背叛。
虽然也有人说,游戏开篇有过伏笔,是对后面怀孕以及“背叛”的一个铺垫。然而,这是游戏,并非影视剧,谁会在操作一通打打杀杀之后,还记得开篇那一句草蛇灰线的铺垫?
说到“是游戏而非影视剧”,就又触及到了《最后生还者2》的另一个令人不悦的地方:整个游戏制作得太过电影化,甚至是电视剧化。
多视角叙事,以反派视角来展开故事,在影视作品中并没有问题,或者说十分常见。然而,在游戏上就会有很大的问题。
玩家还没有弄清楚新人物到底是谁,是什么性格,属于什么组织,本身就有些不适。而后,当你终于在发懵的状态下,对新角色有了些许代入感,这个角色又突然将第一部中你投入了深刻感情的乔尔给杀了。
比起前面说乔尔死于强行降智商,这更令玩家气愤。随便杀前作主角,在电视剧里当然没有问题,甚至还可以有一种未知的快感,但在游戏里,主角被杀的过程是强制观看的,玩家无法做出任何反馈,也不能让角色复活,这就让人极为不爽。这种做法,不得不说是顽皮狗自以为高明的结果。
同样地,回忆桥段在影视作品中可以加强观众对角色之间情感纽带的认知,但在游戏里频繁出现,照旧问题很大。
游戏每一小章节结束,都有一段回忆剧情,比如父女逛一逛恐龙博物馆。本来真真正正的逛就好了,但这段回忆杀却有战斗操作。
《最后生还者》作为一款第三人称射击加潜入游戏,角色是有升级系统的,既然有升级,进入回忆桥段操作,就等于降级。
玩家把角色升级到一定程度时,突然进入回忆剧情,角色被降级,本来就很不痛快,而游戏还会一次又一次强制回忆,就更让人因为操作“一朝回到解放前”而变得非常烦躁。
如鲠在喉的游玩体验,却又遇到了顽皮狗的优质游戏系统,就更让人百爪挠心,有苦说不出了。
七年前,顽皮狗出品《最后生还者》之后,他们又经历了《神秘海域4》和这个系列的外传《神秘海域:失落的遗产》,不仅保持着好评如潮的优良记录,也在游戏引擎上有了自己相当先进的一套技术:动作流畅自然,特别是攀爬或者跳跃动作,射击的反馈真实畅快,画面清晰,景色迷人,演员表情自然,甚至以为是真人在演绎。
这套技术全部运用到了《最后生还者2》上,可以说,让玩家有了相当优质的游戏体验。
然而,正如前面所说,与那些以追求畅快为首要目标的游戏不同,《最后生还者》靠的是手柄下操作的人物与玩家之间的共情,这种共情再配上优质的游戏引擎,才会让玩家们欲罢不能,将其美誉为艺术品。而现在,只有优质的游戏体验,没有共情,就彻底失去了平衡,让玩家感觉如此人物、如此故事、如此叙事方式,根本配不上这款游戏。
再看看制作方,玩家感受到的是一种傲慢,一种“已经把这么优秀的‘游戏’给你们玩了,你们就必须无视制作方不惜人物、故事情节的突兀,夹带私货的行为必然会被原谅”的傲慢。
如果顽皮狗在制作过程中没有这种傲慢,或许就能够意识到自己正在走向什么结果,从而提前止损。可惜,世界上没有“如果”,就像没有什么“如果”可以让那个猎人一样的乔尔回来,教长大了却还迷茫着的艾莉再弹一首歌,哪怕是一首悲伤的歌。
评论区
共 93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