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截止到目前为止,印象最深的二次元节目无疑是那期能笑岔了气儿的《中二病》,而最有代入感与感同身受的节目就是《逛漫展》。虽然已经好几年都不去动漫展了,每当周围的三次元同事或朋友向我询问动漫是什么或是体验如何的时候,我依旧会在叹口气之后回复他们一句“一言难尽”。 虽然动漫展对于现在的二次元大环境来说,已经变成了一件习以为常的活动。但是从08年之前的每年只有2次动漫展,再到现在每年可以轻松突破10次甚至20次的活动来说,当听到这期关于漫展的节目时,忽然有一种过来人才能体验到的沧桑感。
另外这是一篇随笔性的文章,跟大多数的二次元同好一样,从刚刚接触到动漫展的兴奋,再到结识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以及在交流中发现新的二次元领域,比如MAD或是娃圈。然后依旧是拍COS和拍外景。渐渐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人人网翻看当年的花絮照片,那些曾经在漫展与拍外景结束后一起吃饭的小伙伴们也因为工作与个人发展而渐行渐远,漫展这个活动虽然没能成为像CM那样的二次元圣地,但是一提起它所想到的除了对现状的唏嘘之外,就是对当年的那个环境的怀念。幸好从那时开始就养成了以拍照的方式记录一些事情的习惯。所以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才有着大量照片可以让我回忆起当年的那个环境与场景。
翻出当年第一次参加动漫展的门票,由于时间太久远了以至于看着印在票上的举办地也已经想不起来当时的场景了。但是依旧模糊的记得那时的动漫展和现在的质量除了在硬件上的升级外,基本没有什么本质的变化,依旧是各种摊位就像是个动漫周边展销会。
只不过在那时,这种即便在现在看来已经习以为常甚至乏味的种形式却是当时非常受欢迎的,毕竟在那时北京能有一家专门的动漫周边店就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哪怕里面卖的都是些盗版的动画VCD和一些类似现在Animate那样的二次元话的日常用品和学习用品。
因为2008年以前,在北京动漫爱好者心中的那张动漫周边聚集地的“地图”中,还没有当年坐落在鼓楼东大街的动漫周边一条街,以及当它萧条之后接替它并最终取代它,现在有着“北京小秋叶原”之称的崇文门搜秀。在那时住在北京四九城的动漫爱好者最常光顾的动漫店就是坐落在国子监西口的那家叫做龙裔元创的动漫店。动漫杂志、贴纸、盗版动画VCD以及高达模型几乎就是这家店的全部了。
所以北京当时的动漫展在现在看来虽然只是简单的“动漫周边展销会”,但是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这已经是非常豪华的活动了。因为大家可以见到许多在平时看不到的动漫周边以及可以第一次接触到COSPLAY和舞台剧这种新的表现模式,让我们对二次元的体现不仅仅是停留在动画的VCD以及杂志了。
直到2008年左右同人祭的出现才将北京二次元相关的活动拓展出一个新的领域。它的出现正是为那些喜欢二次创作而搭建的平台,大家可以通过作品来结识更多的同好,摊位上所摆放着的也不再是那些千篇一律的动漫周边,而是一些可以把自己在二次元中的态度实物化的徽章以及同人作品。
可具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国内的二次元领域里会为了自己喜欢的作品进行同人创作的已经无法考据了。但是在同人展现场看到各个摊位或是社团所展示的同人本与相关的同人周边的时候才会意识到,在同人展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同人类的相关制作却从来没有停止过。
无论同人的载体是本子还是MAD或是广播剧,那时最让人感到兴奋的就是原来国内也有一群像日本CM那样喜欢用自己喜欢与擅长的方式进行同人创作的同好们。
但是问题也来了,毕竟同人作品在中国属于没有刊号与版权的盗版商品,所以那些举行相关同人展的主办方也是承受着不小的压力。而且有一部分同人作品还是属于成人向的。所以同人祭在它出现的那一刻起虽然皆大欢喜,但当时那种没有官方商业合作的同人展能在中国二次元的相关活动中究竟能走多远,谁也不知道。
翻了翻当年拍的那些漫展照片,巧的是Nadya在节目中提到的那个漫展我也去了。当时是在人民文化宫举办的圣诞同人祭。但是由于主办方的能力不同以及对场地与到场观众的错误预判,导致相关部门对安全的考虑而采取了限流的措施。就这样,包括我在内的大量观众近便经过了长时间的排队也无法进场的尴尬局面。
当年去过北京各大漫展与同人展的朋友或许亲身经历过或者听身边的小伙伴儿们说过,这些活动时常会有相关部门的突击检查。记得当年在国贸举办的MYC上,从当时几乎在所有漫展上都会出现的“自宅警备队”手中的道具枪,再到网王的球拍以及吾王的咖喱棒全部没收......而《死神》相关的木刀与竹剑也无一幸免。毕竟漫展与同人展对参加者没有年龄上的要求,直到现在也有一些不知情的家长以为附近有什么“关于动画片相关游园会”而带着孩子来参加的。而这些家长看到那些衣着暴露的同人本宣传海报时,一定会认为这种活动会对未成年人带来不良的影响,这种二次元与三次元的隔阂一定会让外界对相关活动贴上“标签”。
于是主办方也会在盈利的前提下将风险降至最低,将没有版权的同人摊位去掉,再将主舞台交给唱见与舞见以及特邀嘉宾。这样的形式也很受动漫爱好者的欢迎。我想或许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的动漫展要比之前那些同人展更适合国内的环境吧?
疫情期间我又一次来到当年举办过CD同人祭的尚都SOHO。和当年一样,走廊大部分都是由玻璃构成的。回想当年在这样狭窄的通道里举办同人祭,通道以及店铺的玻璃没有被人群挤碎而引发安全事故真的是万幸。
可是在当时刚接触同人展以及大规模的漫展时,我单纯的认为今后这样的活动可以多一些,越多越好。因为在当时看动漫与玩COS在外人眼里还是“幼稚”与“小孩子玩的”范畴。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几乎成为了主流娱乐的一员。那时在生活中多多少少都会对自己喜欢的二次元相关的爱好进行掩饰,跟现在真的无法同日而语。现在的大环境是即使出门身穿JK或是LOLITA服装也不会受到周围人异样的眼光。
那时每年的活动最多不过2-3场,而当人们渐渐的意识到二次元甚至成为了一种时尚的元素这一点之后,活动就行雨后春笋一般的出现。最高峰的时候,北京各种各样的动漫活动每年可以轻松突破20场。虽然“每年这样的活动越多越好”的愿望实现了,但是我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以至于在北京同人展已经消失的现在,也好几年不在参加动漫展了。
动漫展多了,喜欢动漫也不在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了,但是“门槛”却降低了,那么质量与体验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响。首先在现场出现了不少根本不属于二次元的摄影老法师,他们自己都不了解这个活动,虽然没有什么恶意只是单纯的为了拍照,但还是大大降低了活动当天的气氛。
以及无头在节目中提到的在现场对COS进行拍照时,你手中的摄影器材才是真正决定妹子是否看你以及看多久的重要因素。甚至在COS摄影圈还有一条自嘲的“摄影器材的鄙视链”。为了与众不同,甚至中画幅与大画幅的相机都出现在了活动现场。
当时的一起拍COS的同好们为了让妹子们能多看一眼挤在人群中的他们也是想尽了各种方法。我们当时在活动现场看到这种情况后已经笑的前仰后合而无力吐槽了,他们也是无奈的表示当时有人拿着徕卡相机为妹子拍场照,但是在那个妹子眼里他们手里拿的只是一台“机身上有个类似可口可乐LOGO且外观看着很过时的相机”。
而现在的动漫展现场摄影之间的“竞争”也不小。对于保证当天可以拍出与众不同的照片来说,把COSER围在中间后,各拍各的也已经过时了。现在想要保证自己在漫展中为妹子拍出精彩的照片,没有个几只带支架与柔光罩的闪光灯与一台现场修片后可以发微博的笔记本电脑是不行的,所以现在的大环境是已经告别了单打独斗年代,而进入了一个依靠团队分工配合的年代。
其实在当年那些主办方也都会在北京寻找各种各样的场地来举办规模不等的漫展,所以质量也是参差不齐,所以有的活动也是有了这次没下次。不像现在这样有着固定的主办方与场地。只不过在那时,即便环境与条件没有现在这样优越,但是在当年还是有一些主办方在尽力筹办着一些更接地气的二次元活动。
对于现在来说,上海与广州经常举办一些大型的二次元相关的演唱会。所以只要有时间与精力,都可以在现场为当年只能在Animelo Summer Live的视频中才能见到的本命歌手打CALL。而对于10年前的北京来说,举办这种大型的二次元演唱会是根本不可能的。
因为即便是现在,在北京举办的最大规模的演唱会也只是地坛的糖果。所以在那个还没有B站唱见与舞见区的年代,那时二次元同人领域中喜欢翻唱的朋友们,会将自己翻唱的作品上传到可以提供在线试听的网站上的方式,让更多的同好听到自己的作品。
那么这些同人翻唱领域的爱好者们如何才能听到现场版的演唱呢?就这样,二次元相关的live house诞生了。
当时这个活动每年举办2次,分别为夏天、冬天各举办一次。所以主办方也以“冬之阵”与“ 夏之阵”的方式为活动命名。这种每次不到200人的live house在当时的鼓楼MAO举办,最后几届改在了地坛的糖果。规模虽然无法和现在的大型动漫演唱会相比,但是气氛却相当的好。同人翻唱歌手有了下线现场演唱的机会,在演出休息环境还有幸运抽奖环节,奖品也都是原版的CD与漫画。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北京作为政治与文化为中心的城市,在举办演唱会方面的难度远大于上海与广州这样的城市。所以1-2年能举办一场live house这样的活动已经非常的不易了,近几年有名的歌手来北京举办live house的歌手也只有KOTOKO与石川智晶以及REI FU。
但是在当我在拍摄这些活动现场的时候,心里只有一个字,那就是“爽”。因为当年从动心和动基杂志里附送的DVD中看演唱会时,没有想到会有一天可以听到现场版的《 Re-sublimity 》与《あんなに一绪だったのに》。也没有想到过能与她的距离近的只是舞台上面和舞台的最前面,最后还有幸为kotoko以及乐队拍摄了大合影。而且朋友圈里和一些多年前就在北京一起混二次元领域的同好也不约而同的悉数到场,熟悉的面孔又好像是老友重逢的见面。
所以说生活还是充满惊喜与期待的。因为有些事情很美好,美好得甚至你不敢期望到它会在你面前发生。而当它真正在你面前发生的时候,却又激动的有些措不及防。
如果告诉你在9年前奥井亚美这样的大牌歌手曾来北京开过自己的小型live house时,你会不会感到惊讶呢?
可即便是现在回想起当时的这场演出时,我依旧会感到兴奋。在那个纸媒的年代可以在北京参加奥井亚美的live house,并且可以在现场听到《MASK》与《轮舞-revolution》时,那种感觉无以言表。只不过那时的二次元相关的演出还没有很大的影响力,所以也没有很大的宣传力度,来参加活动的歌迷们也非常的低调。
而且不光是歌手,就连声优在当时也举办过线下的见面会。比如最早在北京举行见面会的山口胜平与成田剑,以及2011年的关智一与杉田智和的声优见面会都是当年为数不多的几次线下聚会。包括之后关俊彦这样的声优见面会都不产生任何的费用,完全通过线上预约的方式进行报名。活动中不仅有声优本人对作品进行现场配音,还会与一些国内配音爱好者们一起进行合作。
现在回忆起来,还是很怀念那个没有首页推荐与推送的年代,这种活动前期也没有什么大力的宣传,靠的全都是圈儿内爱好者们在QQ群里的口耳相传和报名链接。活动的环境虽然简单,但是感觉那时的气氛很好。因为印象最深的就是那时的二次元还没有成为主流的娱乐文化,还只是属于爱好者们自己的聚会与狂欢。
当人人网的时代结束,二次元进入了微博返图的时代后,小伙伴们也因为个人发展与大学毕业后的工作原因而各奔东西,留在北京的朋友也没有时间参加漫展了。而在之后的漫展现场能够体验到一种孤独感。
现在回想一下,我已经有五年的时间没有去北京的动漫展了。从最初可以在活动现场可以拍上百张照片,到最后一次在漫展上才拍了不到30张照片,而且在那天我在会场除了为妹子拍拍照时会说几句话外,其他时间在场内几乎一语不发。动漫展对我们来说,对它最初的期待是能够像CM那样并向往着它能成为传播中国同人的重要平台。而不是成为“动漫周边展销会”,虽然这个活动的发展方向不是我们能够左右的。
但是回想过去参加的那些毫无同人元素可言的动漫展时,印象最深的则是在动漫展结束之后与小伙伴们一起前往餐厅的路上聊着当天的收获或是摄影师之间交流拍场照的心得,在聚餐时聊聊COS圈与摄影圈里的那些事。在那时并没有因为同人展办的越来越像动漫周边展销会而感到失落,在那一刻这种活动对我们的意义只是大家可以在百忙之中能有一个理由可以和同好们聚一聚,让会拍照的朋友们拍几张自己出的COS并在人人网上返图,然后在活动结束之后的聚餐上三三两两的聊天或是吐槽一下饭桌上同好们的黑历史,这样就足够了。
评论区
共 30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