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久违了的同行组织印象谈,我原本是希望第一篇能谈及“蛇之手”的。然而在写作过程之中,我发现内容不甚合意,仓促写就也大概不是我所希望的,所以暂且搁置下来。在这之后,玛娜慈善基金会(Manna Charitable Foundation,MCF)久违地进入了我的视野,那么姑且以它来做对主站同行组织印象谈的起始似乎也不坏。
那么,且让我们久违地来看看,创作者们这次又赋予了MCF怎样的底色呢?
在基金会主站十数年的发展之中,同行组织(或称相关组织、GOI)列表的发展自然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到了今天,基金会主站一共拥有33个同行组织,甚至有不少的同行组织我个人算是经历了它们从无到有的过程(例如梦神集团,早期只不过是某篇文档里作为背景提了一句的组织)。然而有一点我认为难能可贵:在数量逐渐增多的情况下,这些同行组织各自的底色都是比较鲜明的,就算是组织形式类似的GOI,相互之间放在一起也不会混淆。这反过来给各位创作者提供了更多的指引:当不知道写什么的时候,或许先选择一个GOI的底色作为起点也可能是个不错的开始。
在众多的GOI里,有不少确实是“出圈”的,这归功于它们的个性鲜明或人气较高。例如“基金会同意的我就一定要反对”的混沌分裂者(CI)、“这个异常看着不错我们把它炸了吧”的早期世界超自然联盟(GOC)以及“虽然我也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但大概Coooooool就可以了吧”的Are We Cool Yet?(AWCY)等等。
在它们面前,玛娜慈善基金会正如一些读者所说的一样显得没什么存在感,但是,它更符合我们对“基金会”这个词的一般印象——正如其名,MCF致力专攻“慈善”,而这正是我们一般所期待各种“基金会”去做的事情之一。如果我们换个表述,这可能是相当一部分读者初读SCP基金会文档的时候的疑问:为什么这个名字里带基金会的组织既不理财也不慈善,而是各种出任务、抹除记忆、枪弹横飞,这和我知道的基金会似乎不太一样?
事实上,“基金会”(Foundation)一词并没有限定这个组织的前进方向,这个词本身指的是这样一种组织:一切行动为了某一目标或信条实现的组织。如果我们用“公司”来对比的话,公司是“人”(自然人或者资本构成的法人)用来实现目的的工具;而基金会的架构则是完全相反的,“人”是基金会用来实现信条的具体执行者和延伸。如果我们再简化一些,公司是人制定目标,人是不轻易变动的锚点;基金会则是目标或信条“选择”人,目标是锚点,而人反而是可以替换的。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去审视SCP基金会和MCF,就能明白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SCP基金会的文档和外围故事里许多时候都无意间展示着一种倾向:从D级到O5,每一个人在必要时候都是可被放弃的,一切都只为达成“控制、收容、保护”的目的,而这正是整个基金会前进的基本信条和终极目标。也正因如此,SCP基金会从来不负“基金会”之名,只是它看起来并不太像我们一般所见的“基金会”而已。
那么对于玛娜慈善基金会来说,这样的基本信条和终极目标会是什么那自然不言而喻——慈善事业,甚至是“不择手段”的慈善。
在经历了众多丑闻之后,谈及“慈善事业”一词时,尽管这个词本身的图景十分美好,我们总是免不了一些怀疑。更有甚者,一些虚构作品之中的“慈善狂信徒”所采取的极端手段(例如试图直接消灭一半的人口等)让更深的怀疑阴影笼罩而下——毕竟对于类似于不劳而获的好事,有点警戒心总不是什么坏事。
或许唯独在慈善意图是否纯正这件事上,玛娜慈善基金会还算是值得相信的。从目前展示而出的行动来看,他们的出发点总是离不开那几件事:吃饱、穿暖、改善生活。在已知的数个条目之中,他们的帮助对象大多确实获得了更好的生活质量——从脱离了饥荒和无片瓦遮头的角度来说是这样的。然而所有这些又涉及到了所有慈善事业都必然面对的一个问题,要想改善生活吃饱穿暖,食物衣服建筑材料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如何才能做到无中生有?
面对这一难题,普通基金会选择搞拍卖、开晚会、拉善款。而MCF作为异常世界的一份子,他们的选择是“不择手段”。
需要说明的是,玛娜慈善基金会在“不择手段”上还是有自己的底线的。他们没有如一些“慈善狂信徒”一样走“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的路线(MCF鄙夷这样的做法),他们自己提出的图景很美好:帮助一切能帮助的人,进而创造互助而共同美好的世界。在深信这一图景的前提下,MCF选择接受“异常”作为手段——毕竟在快速解决问题上,常规手段自然是无法和不讲道理的异常相比。
所以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也十分理所当然:异常之所以是异常,往往就是在于它们有着难以预测和掌控的坏处,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和MCF有关的对象总是需要承受一些“代价”。例如之前我向各位读者展示的 SCP-1615 :晒晒太阳就不饿了,但你真的绿了;又或是另一个条目 SCP-1501 :请不要随便捐款,否则你将会见识史上最变态的催捐跟踪狂。这些都有意无意地折射出MCF的一种底色:他们对于实现“慈善大同”这一图景,是不介意忽略一些“小代价”的。当然,MCF会及时叫停并封存失控的异常项目,但这不影响他们去接着拥抱下一个异常,搞一场冒险。 自然,这一切对于“主视角”的SCP基金会来说是不可忍受的,或者说这两个基金会之间的信条是存在严重冲突的。所以玛娜慈善基金会和SCP基金会之间基本处于打游击的状态,其实相当多的GOI都是这个状态,很少有和SCP基金会彻底敌视你死我活的组织。或许“得益”于MCF在作者之间的存在感较低,描写这种冲突的故事和文档较少,体现在基金会宇宙之中,那自然就是两个组织之间处于相对中立而和平的状态了。
所以,如果让我给MCF赋予一个速写的人格,它更像是这种人: 怀揣美好憧憬,有一定冲劲,但总是冒冒失失好心办坏事的“傻瓜”。
跳脱出基金会宇宙,在我的视角来看,玛娜慈善基金会大概是这些集体创作的作者们一个温和的发问,就是那个著名的老问题:“这值得么?”
《冰汽时代》的这个发问已经变成了一个大概这个游戏永远都不可能避开的梗,玩家对它不爽的点大概是在于不希望在游戏里所切实取得的功绩被这样轻飘飘的一句质问推向被否定的一极。更直白一点说那就是:老子拯救了这么多条人命,少给我瞎逼逼这些有的没的,有本事你来救啊?
但是,这种值得不值得的问题在很多作品里,甚至现实生活里都广泛存在。它也有很多不同的变体和说法,例如“必要之恶(Necessary evil)”或者“为了更大的利益(For the greater good)”,更直白的就是那个“电车问题”了(不要再问了,我选择让电车双轨并行)。对价值之间的高低下判断是常见的又难以回避的,也是我们所有人都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怎样的选择才是“正常”的,又是怎样的选择是“过界”的?玛娜慈善基金会的做法其实就是在这个模糊的边缘上游走着,对那些即将饿死的人给予一个选择,你马上就能“吃饱”,但你会变绿,你要选么?
但为什么说这种发问比较温和?一方面,MCF的各种异常确实显得很“温和”,他们不大摆弄那些毁天灭地的Keter级异常。另一方面,这些作者的做法并不是选择高高在上用审问的视角去发问已成的行为值得与否,而是他们把结果摆在了读者的面前:这些难民饱了,但是他们真的绿了,说不定还会永远都绿下去,你来判断,你认为值得不值得?
每一个读者内心的判断会不一样才是常态。或许有一部分读者会认为比起拯救生命,绿不绿真的不重要,但是或许也有一些读者会认为绿了的外观异常将会让他们无法在社会中容身,虽然拯救了生命,但难以避免社会性死亡。这两种观点无谓谁对谁错,或许会引起争论,但想必比起粗暴一刀切的“这值得么?”实在是好了不少——至少自己的判断没有被更为强硬的判断凌驾而上,由此生发出的更为温和的讨论,或许能让双方看到对方选择的立足点的更多合理之处。
这大概也是玛娜慈善基金会这个存在感不是很高的小型GOI,能给我们增加的额外阅读乐趣所在吧。
评论区
共 13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