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航空母舰的发展历史中,直到1961年美国海军的“企业”号核动力航母(CVN-65)下水服役以前,“信浓”一直是历史上排水量最大的航母。
原本预定作为“大和”级战列舰三号舰建造完成的“信浓”,在太平洋战争期间被紧急改造为航母,拥有强大防御性能的她在太平洋战局急转直下之时匆忙下水,却在不到20小时的首航中迎来了最终的结局。
20世纪30年代末期,世界局势发生着激烈的变化,原本束缚着各国海军军备竞赛的海军条约已然失效,海军列强们正在积极扩军备战,建造更大、更多的主力战列舰和航空母舰,战争的阴云逐渐聚拢。
1939年,日本海军在《第四次海军军备扩充计划》(丸四计划)中决定,在现有建造的2艘大和级战列舰的基础上,再追加2艘大和级战列舰的建造,建造番号为110至111号舰,其中,第110号舰由横须贺海军工厂建造,111号舰由吴海军工厂建造。
按照日本海军的传统,军舰在开工前,需要进行神道教仪式,祈愿军舰建造、下水能够顺利进行。但是,由于对外保密,不能请工厂以外的神社神主主持仪式,于是,船厂中一名拥有神主资格的船厂工人大须贺种次临时接下了这个任务,这也是日本海军造舰历史上前所未闻的、由工人主持的开工仪式。
1940年5月4日,第110号舰的开工仪式正式举行,建造工作步入了正轨。横须贺海军工厂为110号舰的建造倾注了大量精力,不仅集中了最优秀的技术人才,而且在节假日期间都要施工。110号舰的建造因此进展很快,预计在1943年10月下水,1945年3月竣工。
可是,仅仅一年之后,第110号舰就迎来了突如其来的变故: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海军中止了大型战列舰的建造,第111号舰就地停工解体,而舰体建造工程已经完成了一半的110号舰由于解体较为困难,只得改为减缓工程进度,视战局的发展决定后续的命运。
1942年6月,日本海军在中途岛海战中遭遇毁灭性打击,南云忠一中将率领的日本海军航母机动部队的4艘主力航母:“赤城”、“加贺”、“苍龙”、“飞龙”均被击沉,日本海军手中拥有的主力舰队航母,只剩下了“翔鹤”和“瑞鹤”两舰。为了应对突如其来的航母匮乏危机,日本海军除了紧急上马新的舰队航母建造计划以外,将现有的战列舰、巡洋舰改造为航母的计划也被紧急提出。正在建造中的第110号舰也被列入改造为航母的计划之中,并最终以“信浓”之名,成为了日本海军历史上最大的主力舰队航母。
“信浓”的建造思路,是拥有强大防御能力的大型攻击航母,以期作为海面上不沉的航空基地,为航母舰载机提供中继的补给站,从而能对敌人实施超远距离的航空攻击。当时以这种思路进行建造的还有“大凤”号装甲航母,但是在海军舰政本部的要求下,“信浓”在防御、损害管制等方面都被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
“信浓”与“大凤”一样敷设了装甲飞行甲板,由75毫米和20毫米厚的两层装甲构成,覆盖了整个机库顶部,可以抵御500公斤炸弹在甲板上的直接命中;水线上的主装甲带厚度200毫米,附带20度倾斜;在吸取“大凤”于马里亚纳海战中爆沉的教训后,“信浓”对航空汽油库、重油舱的防护重点加强,增设装甲保护;水下的舰体则采用了三重船底,舰底敷设了50毫米厚的防御装甲,对轮机舱、锅炉舱等要害部位重点加强,水下部分被认为可抵御350公斤装药鱼雷的攻击。可以说,从设计指标上,“信浓”的防御能力在当时世界各国的航母中无出其右。
但是,随着战局的恶化,“信浓”的工程进度一再被加速,这导致她的舰体内部的水密防护工程并没有确实完成,并为自己最终的命运埋下了致命的伏笔。
“信浓”计划搭载47架舰载机,其中“烈风”舰载战斗机20架、“流星”舰载攻击机20架、 “彩云”舰载侦察机7架。但实际上,“烈风”舰战因为研制的拖延而迟迟未能实现量产,最终放弃了上舰的计划,因此,日本海军计划用“紫电”式战斗机改造的舰载机型号:“紫电改二”来充当“信浓”的舰载战斗机。1944年11月12日,由海军飞行员山本重久少佐驾驶的“紫电改二”成功在停泊于东京湾的“信浓”号航母甲板上完成起降实验。
1944年10月8日,满载排水量达到71000吨的“信浓”在横须贺海军工厂正式下水,在经过短暂的试航后,于同年11月19日宣布入役。11月24日,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丰田副武命令“信浓”离开横须贺港前往吴海军工厂,一来是美军B-29轰炸机在横须贺港上空的活动愈发频繁,二来是由于“信浓”在横须贺工厂建造期间征用了大量零食考虑让“信浓”在吴港完成最后的武器设备安装。
11月28日下午1点30分,“信浓”搭载着50架“樱花”火箭特攻机,在驱逐舰“矶风”、“滨风”和“雪风”的护航下,从横须贺出航,由舰长阿部俊雄大佐负责整个舰队的指挥。令阿部舰长乃至整个日本海军都始料未及的是,“信浓”将在这次短暂的试航中,迎来自己的终焉。
在1944年11月29日这天到来之前,“射水鱼”号(USS Archerfish SS-311)还只是一艘平平无奇的美国潜艇。为了救助往返于马里亚纳群岛和日本本土之间执行对日战略轰炸、意外坠落的美军B-29轰炸机的飞行机组,美国海军在日本本土附近海域部署了潜艇待机,“射水鱼”号就是这些在日本近海巡弋的潜艇之一。从1943年9月投入服役到1944年11月,“射水鱼”号都没有取得任何击沉战果,四次远洋巡逻得到的成果也只是击沉1艘9000吨的货船、1艘1400吨的日本巡逻船,以及救助了一名落水的美国飞行员。
11月28日,“射水鱼”收到司令部的电讯:当天美军不会对日本发动空袭,可以自由在东京湾附近的海域猎杀日本舰船。于是,“射水鱼”号趁着夜色,潜入了东京湾内寻找战机。
晚上20点48分,“射水鱼”的艇长约瑟夫•法兰西斯•恩莱特收到了雷达军官的报告:“海面上有座山在移动。”
恩莱特艇长把潜望镜升起,发现了3艘驱逐舰正在护卫着一艘超大型的舰船在东京湾内航行。由于没有在“信浓”的甲板上发现舰载机,恩莱特艇长还以为这是一艘超大型的油轮。看到这样一个大目标的“射水鱼”号自然不会放过,艇长命令上浮追击。
在上浮之后,恩莱特艇长这才发现,眼前的并不是什么“大型油轮”,而是一艘超大型的航空母舰!而且,她的外形与已知的“飞鹰”或者“大凤”级完全不同,是日本海军的一艘新锐大型航母。
由于单舰追击过于危险,恩莱特艇长急忙向太平洋舰队潜艇部队司令部发报寻求支援:“我们正在追踪一艘大型航空母舰,这艘航母有三艘护航驱逐舰,位置北纬32度30分、东经137度45分、速度20节。”司令部迅速回电“继续追击,乔(Joe,恩莱特艇长的昵称),望成功。”而太平洋舰队司令:切斯特•尼米兹的司令部还追发了一条电文:“对方是块肥肉。大奖就在眼前,别让它逃了!”
尽管自己的行动受到了上级的“热切关注”,但恩莱特艇长最期望的友军支援一直没有到来,他只能带领“射水鱼”号单舰追击“信浓”。
在“射水鱼”浮上海面之后,负责护卫的“滨风”就发现了这艘美国潜艇的踪影,加速接近后准备开火射击时,阿部舰长害怕暴露“信浓”的行踪、引来美军增援的潜艇,而下令驱逐舰不准射击。与此同时,“信浓”开始以20节的航速加速航行,阿部舰长相信在全速航行的状态下,美军潜艇很快就会被甩掉。但是他又担心,追击自己的很可能不止一艘潜艇,应该有更多的潜艇埋伏在附近。为了预防可能到来的鱼雷攻击,他下令让“信浓”做军舰反潜时常做的“之”字型航行,可没想到这一举动彻底断送了“信浓”的生命。
原来,在加速航行后不久,“信浓”的动力机关部位右舷的主机轴过热,速度降至18节,这让“射水鱼”有机会追上“信浓”。而正在做“之”字航行的“信浓”恰好在射水鱼的位置前方进行了大幅度的右转,把整个舰体的侧面暴露在了他们的面前。“绝好的攻击位置!”凌晨3点13分,恩莱特艇长命令将舰首的6枚鱼雷全部发射出去。
3点16-17分,4枚鱼雷成功命中“信浓”的右舷。
鱼雷爆炸造成的破洞使得“信浓”的舰体迅速进水,在前期工程中被遗留下来的船体水密性不足的问题此时成为了致命的弱点。同时,舰上的舰员大多是新兵,严重缺乏训练的水兵们在面对这一突发的危机时表现得惊慌失措,没有能力进行损害管制和救护,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艘巨大航母的沉没。
在确认“信浓”已经没有救回的可能性后,阿部舰长命令全员弃舰逃生,自己则贯彻了日本海军的传统:舰长与舰同沉。
按照惯例,日本海军的军舰弃舰时,需要将舰上搭载的天皇照片(御真影)首先撤下,可没想到,搭载天皇照片的小艇却在恶劣天气带来的大浪下翻船了。与此同时,负责护航的三艘驱逐舰在海面上将“信浓”的幸存者一一救起。驱逐舰惊讶地发现,“信浓”搭载的50架“樱花”火箭特攻机此时由于还没有安装炸药,漂浮在水面上,落水的水兵们得以将其作为救生筏而获救。用于自杀特攻的兵器最终却救了人,实在是讽刺至极。
“信浓”是世界海军史上舰历最短的航空母舰,从竣工到最终沉没,只经过了10天的时间。花费了6年时间和大量人力物力建成的她,寄托着日本海军对于扭转江河日下的太平洋战局的希望,却在鱼雷的爆炸声中最终化为了海藻,如同梦境一般,转瞬而逝。
《Imperial Japanese Navy Aircraft Carriers 1921-45》
评论区
共 33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