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翅翱翔》Steam版发售后,我花了10个小时,终于集齐了所有170种鸟类(并且打赢了简单电脑)。遗憾的是这些鸟基本都来自北美,我又没去过那观鸟,满脑子都是“这个鸟是啥?那个鸟又是啥?这俩也不认识,那个我也……等等,是雪松太平鸟,总算有个眼熟的了”。
因此,关于这些鸟我是想到哪写到哪,大家看着图一乐,差错在所难免欢迎指正。
另外不得不提一句,游戏里部分鸟类名称的翻译有些问题,会产生混淆。很多鸟类没有官方的正确中文名,但有相对常用和权威的名称。这篇文章写了一半时发现游戏更新,图鉴都加上了拉丁文的学名,请以学名为准。
前两年营销号疯传的“变脸鸟”视频里就是安氏蜂鸟的雄鸟,这种“几十位摄影师耗费几十天在湖北什么县拍到的珍稀鸟类”其实是北美西海岸最常见的一种蜂鸟。
国内并没有野生蜂鸟分布,动物园好像也没有养的(不确定)。很多号称在国内看到蜂鸟的报道,要么是长喙天蛾,要么是太阳鸟之类与蜂鸟外观、习性相似的鸟类。
䴓(shī)是唯一一类可以大头朝地屁股朝天,沿着树干往下爬的鸟,其它在树干上活动的鸟类,比如啄木鸟和旋木雀都只能往上爬。国内普通䴓和黑头䴓在北方的树林比较常见,其它几种基本都在西南。
戴菊的名称来源于脑袋顶上那一撮黄毛,红冠戴菊自然是红毛。戴菊长得很像柳莺,习性也一样,喜欢在枝叶间上蹿下跳,因此以前认为戴菊是莺科的成员,直到分子遗传学的研究发现戴菊和柳莺其实没什么关系,才单独成立了戴菊科。
戴菊科只有6种,国内的2种体型都很小,台湾戴菊是台湾特产,戴菊(就叫戴菊的这种)大体上在西部为留鸟而在东部为候鸟,喜爱针叶林。戴菊不怕人,有好几次近到我的镜头无法对焦。
约翰·詹姆斯·奥杜邦(John James Audubon),美国著名博物学家、画家,他的图鉴《美洲鸟类》对博物学绘画的影响可谓空前绝后,《展翅翱翔》的插图正是继承自他的画风。美国的鸟类保护组织,奥杜邦协会,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由于当时技术水平限制,奥杜邦不得不射杀鸟类,才能仔细观察并作画。前几年有个科学家乱斗的同人游戏,奥杜邦的技能就是猎枪无双,非常合理。
本来只想介绍奥杜邦其人,但是图鉴上的学名漏了几个字母,应为 Setophaga coronata ,英文名是Yellow-rumped Warbler,直译为黄腰林莺。查了一下又发现奥杜邦林莺原先是独立种,1973年被发现可以与另一种林莺Myrtle Warbler(不知道中文名)杂交出可育后代,于是两个种合并为黄腰林莺。
但现在又有DNA研究认为,黄腰林莺应该拆成四个种,奥杜邦林莺重新独立出来。这里就不讨论过于学术的内容,我也不懂。另外图上画的并不是奥杜邦林莺这个亚种(或者独立种),而是Myrtle Warbler,奥杜邦林莺的喉咙为黄色且没有黑色“眼罩”。
本文的题图就是奥杜邦绘制的雪松太平鸟。太平鸟基本只吃浆果,发现大量食物时,会暴饮暴食,如果吃下了熟透的浆果,还会因为浆果发酵产生的酒精而“醉酒”。
太平鸟科只有3种,除了北美的雪松太平鸟,我国东部能看到越冬的小太平鸟和太平鸟(就叫太平鸟的这种)。与大多数鸟类迁徙不同,太平鸟类没有固定的路线和越冬地,而是结群四处游荡寻找食物,在北方食物匮乏时就会继续南下,造成明显的大年小年现象。比如上个冬季,小太平鸟在上海特别常见,查了一下中国观鸟记录中心有48条记录,比之前五年加起来的两倍还多。
应为美洲凤头山雀,凤头山雀( Lophophanes cristatus )是一种分布在欧洲的山雀。
图鉴中提到的混合种类鸟群,是指为了更高效的觅食和躲避天敌,不同种类的鸟会结群活动,分工合作,形成鸟类混合群,这种行为在食虫的林鸟间比较常见。观鸟时遇到一个混合群往往使人目不暇接,又称“鸟浪”。
百灵的歌声虽然动听,但造型比较土,大多都是上体棕色带点条纹下体白色,利于在草原上隐蔽。角百灵因为两个“角”脱颖而出成为最容易辨认的百灵。
唯一一种只分布在美洲的伯劳,却被美国佬起了个挺沙雕的名字(Loggerhead Shrike)。伯劳生性凶猛,喜欢站在视野开阔处搜寻猎物,比如树顶、电线上,时不时发出两声粗厉尖叫,非常容易发现。
国内伯劳很常见,有的种类已经适应城市生活,比如南方到处都是的棕背伯劳,大学时在宿舍,早上经常被棕背伯劳吵醒。
顺便一提,“劳燕分飞”里的“劳”指的是伯劳,并不是“辛劳的”燕子。
斯氏蓝鸦又称暗冠蓝鸦。提到鸦科很多人都觉得是乌漆嘛黑的一类鸟,其实有些长得挺华丽,当然叫声一样难听。
之前营销号传得很火的一篇文章,什么“森林医生”鸟设崩塌,啄木鸟根本不是好鸟之类的,配一张被啄木鸟啄得千疮百孔的树干照片。为了生存哪有好不好的,都是生态系统的自然循环过程。而游戏里的这两种啄木鸟都是会在树上狂打洞的种类,一个为了吸树汁,一个为了存橡子。
话说照片挺密集恐惧症的,好这口的人(?)可以去搜一下图。
更正规的名称是旅鸫,毕竟是鸫科鸫属的鸟,但“美洲知更鸟”实在是深入人心。据说早期殖民者来到北美,发现这种北美常见的鸟胸腹一片红,长得有那么一丁点像知更鸟(欧亚鸲),思乡心切的殖民者就把知更鸟的名称硬是套在了一种鸫身上。
又称白腹鱼狗。鱼狗是一类翠鸟,图鉴写的王霸鹟明显是个翻译错误。国内有两种鱼狗,冠鱼狗是国内体型最大的翠鸟,斑鱼狗则是唯一会悬停捕鱼的翠鸟。
双领鸻的英文名叫Killdeer,纯粹是因为叫声听上去像这个词,并不是指这种鸟能“杀鹿”。
图鉴里提到诈伤行为,鸻类通常稍微刨个坑就直接在地上产卵,全靠蛋壳本身的隐蔽色,若有天敌接近蛋的位置,亲鸟就会耷拉翅膀一瘸一拐,把天敌从蛋附近引开。迷惑的是,游戏中双领鸻卡牌的能力却是弃蛋换牌,这合理吗?
鸻类的觅食也很有意思,在滩涂上一阵疾跑,发现食物立刻停下,取食之后继续跑,就这样不断迈着小腿“疾跑——急停”,有兴趣可以搜视频看。
又称美洲沙锥,原先是扇尾沙锥的一个亚种,2003年才独立出来,美洲沙锥有8对尾羽而扇尾沙锥只有7对。沙锥各个种之间非常相似,在野外难以辨识,好在北美只有这一种沙锥。
又称小丘鹬。丘鹬长得非常类似上面的沙锥,两者同属丘鹬科。丘鹬类会用奇异的“舞步”行走,有说是为了踩踏地面,惊吓地下的虫子,使之容易被发现。
据考证鹬蚌相争里那只倒霉的鹬,很可能就是蛎鹬类的,蛎鹬以贝壳类为食,但偶尔也会被贝壳夹住嘴巴。
应为美洲绿鹭,绿鹭( Butorides striata )是另一种鹭,在国内分布广泛但比较少见。但有研究认为这两种还有加岛绿鹭( Butorides sundevalli )应该合并为同一种,三者只是地理分布不同的亚种。
夜鹭喜欢集群在树上筑巢繁殖,在某些地方甚至多到泛滥成灾的地步,比如上海交大“天屎路”。
另一种非常常见的鹭,我之前在机核投过一篇关于白鹭的文章,介绍了国内的几种“白鹭”,有兴趣可以去翻翻看。
鳽是一种鹭,这字习惯上读yān,后来有人考证应该读jiān(游戏里的读法),但又有人翻出古书,说是因为异体字到现代错写成了鳽,按照原来那个字的读音还是读yān,总之现在两种读法都有,甚至读kāi niǎo也行(笑)。
美洲麻鳽生活在芦苇丛中,警戒时会直立并朝天伸长脖子,利用隐蔽色伪装自己也是芦苇,很难发现。
䴙䴘(pì tī)擅长潜水捕猎,基本从不上陆,也很少飞。在国内,小䴙䴘是极其常见的一种水鸟,基本上只要公园里有个湖,湖面上就一定游着小䴙䴘。
又称普通潜鸟。图鉴画的是繁殖羽,富有光泽非常漂亮,非繁殖羽则平平无奇,而且潜鸟类的非繁殖羽比较相像,难以分辨。
潜鸟和上面的䴙䴘习性相似,都会把幼鸟背在背上。说到把孩子背在背上,你听过侠客行的故事吗?元和二年,一名流浪赌徒来到富农花山家,请求留宿一夜……
秋沙鸭是一类鸭的名称,图鉴上这种是普通秋沙鸭。前两月热传的“涡轮增鸭”水上飞奔视频里,就是普通秋沙鸭幼鸟,可以去看【亮记生物鉴定】第15期。与其它种类鸭子不同,秋沙鸭的嘴细长,尖端呈钩状,很适合捕鱼。
国内另有一种中华秋沙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偏好湍急河流,但由于筑坝、挖沙、电鱼等使得栖息地破坏严重,数量非常稀少,过几天上映的一部电影就和中华秋沙鸭有关。
相当常见而且容易辨识的一种鸭子。觅食时把大嘴巴插入水中或泥中,边晃动边前进,滤食无脊椎动物。
我是第一次知道绿头鸭还有这么一个别名。然而不管是各类图鉴还是日常交流,绿头鸭都是常用得多的名字,蒲鸭似乎是指养殖的绿头鸭。
鸭子是极少数雄鸟有“小鸟鸟”的鸟类,还是螺旋型的,还很长(SGNB),对绿头鸭的观测记录了很多不可描述的奇怪行为。
出现在各种表情包里的猫头鹰,经常歪着脖子东张西望。
形象最“经典”的猫头鹰,出现在各种文艺作品里,也许是因为仓鸮经常与人类比邻而居。
国内只分布在云南边陲,去年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观鸟,保安告诉我门口一棵大树上就有仓鸮,找了两个晚上愣是没找到,落泪。
夜鹰是一类鸟的名称,图鉴上的是美洲夜鹰。夜鹰长得一副隐蔽点满的样子,白天就在地上或者树枝蹲着,非常难以发现,黄昏才开始活动,在飞行中捕食昆虫。
夏季的夜晚,我国有些地方会听见一串激光枪似的声音,那是普通夜鹰( Caprimulgus indicus )的叫声。
游隼偶尔在城市里也能看到,甚至还有在人家窗台上筑巢繁殖的。毕竟城市里广场鸽和野鸽(斑鸠)都不少,食物不成问题。
传统上所有日行性猛禽都归在隼形目,包括了隼、鹰、雕、鵟、鹞等。近年来DNA研究发现,隼其实和鹦鹉关系最近,和别的猛禽关系较远,于是新的隼形目只剩下了隼,其它都去了新成立的鹰形目。
应为红尾鵟,鵟属( Buteo )的鸟为啥会翻译成鹰啊?尤其是游戏里其它几种鵟的名字都正确,红尾鵟这种北美最常见的猛禽却出了差错。
更正规的名称是鹗(Osprey)。鸬鹚也俗称鱼鹰,非常容易混淆。
顺便一提,Osprey是个有名的登山包品牌,我平时背的就是(唐突爱买不买)。
虽然Bald Eagle直译成秃鹰也不是不行,但是……这可是白头海雕啊!身为美国象征、画在美国国徽上的白头海雕啊!大多数人唯一听说过的美洲鸟类就是白头海雕,到底为啥要翻成秃鹰啊??
虽然贵为美国国鸟,白头海雕曾由于环境破坏、滥用农药等一度濒危,只剩400多对,直到美国政府下了大力气保护,才使其数量回升,摆脱灭绝风险。
最后,实体桌游的欧洲扩展早已发售,包括了许多遍布欧亚、国内常见的鸟类,等欧洲扩展上了Steam后考虑再写一篇。
评论区
共 21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