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巴林大奖赛上来自哈斯车队的老将格罗斯让因赛车失控撞上围栏并爆炸的事故,引起了围场内外广泛的讨论,既有感叹这项体育极高的危险性,也有媒体评论如今的F1赛车在安全方面已有了长足的进步,能帮助格罗斯让在撞击瞬间承受了超过40G的冲击后却依然清醒地从火海里中走出。而纵观整个F1历史,这样的赛车事故并不罕见,但车手能生还且没有重伤却是罕见的。
没有限制的车重,搭载前置V12引擎,外形追求流线型设计,试图达到最好的破风效果,牺牲赛车材质上的硬度以达到最好的轻量化,在还没有空气动力学的概念的年代里,赛车的最高速度已经迈入250KM\H大关。同时伴随着尽量减少阻力提高极速的思路下,弯道中缺少摩擦力(仅靠悬架与轮胎的抓地力)也使得赛车愈发难以控制,撞车、翻车几乎成为比赛中的固定节目。
然而这时代的车手却是在头戴皮质头套,身穿普通的棉织长袖,不设安全带的情况下驾驶赛车。同时赛道护栏由秸秆堆组成,观众可以站在场边的任何地方,导致当时常常发生车祸波及观众的惨烈事故。
1953年,在阿根廷举办的F1大奖赛上,F1历史上第一位世界冠军意大利车手尼诺法里纳因赛车失控冲向赛道旁观赛的人群,造成9死40人伤的惨剧。
1955年的勒芒赛事中,奔驰300 SLR赛车因躲避前车不及而失控冲入人群,造成81人死亡、数百人受伤的惊天惨剧。
从50年代末开始,F1出现了一批没有自己的大型工厂、没有自己设计引擎的英国小车队,他们往往通过充满想象力的底盘设计、极致追求轻量化的车身,激进的比赛风格而立足于赛场。如今我们耳熟能详的莲花、迈凯伦等就是出自这个时期。
也从这时开始搭载中置引擎的赛车横空出世。其中1960年莲花的传奇人物柯林查普曼设计的Lotus18,一经推出就备受关注,这种设计使赛车重心后移,比传统的前置引擎赛车在过弯时更具有优势,随即中置布局被各支车队效仿。
然而同时期的安全规范却远没有跟上日新月异的赛车研发,整个F1都沉醉于追求速度而忽略了车手。同一年在斯帕赛道举行的F1比利时大奖赛上,英国车手阿兰史泰西和克里斯布里斯托先后冲出赛道而丧生,与阿兰史泰西同样驾驶莲花赛车的麦克泰勒因转向杆断裂,以160KM\H的速度翻进赛道旁的排水渠造成身体多处骨折 。
1961年9月10日,F1大奖赛来到意大利小镇蒙扎,法拉利车手德国人冯·特利普斯与英国超级新星吉姆克拉克在比赛中两车相撞,德国人赛车冲入了观众席,包括车手在内的15人当场死亡。
1967年,摩纳哥大奖赛上法拉利车手洛伦佐班迪尼因撞车导致油箱破裂起火,不幸身亡。据亲历者描述,当时事故现场周围甚至弥漫着烤肉的味道。更讽刺的是赛后有车手向组委会要求提高赛车安全标准时却被驳回,回复内容为:“想安全开慢点即可。”
1968年,已是两届世界冠军的吉姆·克拉克在参加低组别赛事时因路面湿滑而赛车失控撞树,人直接从驾驶舱飞出车外,当场死亡。
双冠王的去世让手们对赛车安全性不足的愤怒达到了极点。作为60年代最传奇的车手,吉姆克拉克驾驶赛车风格平稳不激进,总能在不伤及赛车情况下跑出最快速度。他的好友杰基斯图尔特曾说过:“如果开车稳健的吉姆都会出事,那么谁都有可能丧生。”随后组织车手们成立了车手协会,以争取相关权益及保障,包括要求组织者在赛道设置钢质护墙和防护网。
心腹爱将吉姆克拉克的去世也让莲花老板柯林查普曼深受打击,在之后管理莲花车队的岁月里他一直与车手保持距离。
此时距离第一届F1大奖赛开幕已过去了18年,车手们需要在驾驶舱内放扳手等工具以备自救,需要自己出钱成立流动医院。车队、老板无需为车手的丧生负任何的责任,因为没有固定的赞助商,赛事承办方也不愿为赛道安全过多的掏腰包,观众们则只热衷于观赏到更快的赛车速度,甚至对赛道事故乐此不疲......
60年代末,F1车队发现鼻翼与尾翼可以在不增加车重的前提下,为赛车增加可控的下压力,虽然会增加阻力影响直线上的速度,但它对过弯速度的提升可以很轻松抵消直线损失。从此空气动力学成为了F1乃至各类赛车比赛中的一大研究课题。
他在1970年设计出了改变F1发展进程的Lotus72,此车摒弃了之前F1的圆筒状车身,将进气口从车头移至两侧,这种划时代的设计布局影响至今日,被誉为现代F1赛车的雏形。
但超前的设计意味着更多的不确定性,驾驶着Lotus72的乔臣林特在1970赛季的前半段总积分一路领先,然而到了意大利蒙扎站却因高速弯失控撞向护墙当场死亡。赛季结束后,乔臣林特成为了迄今为止唯一逝世后被授予F1年度冠军的车手。
1973年,罗杰威廉姆森在荷兰的赞德沃特赛道上,因赛车撞击后发生了翻转,倒扣在了赛道旁,此时赛车油箱泄露,整辆车瞬间成为火海。他的队友兼好友大卫普尔雷立即把自己的赛车停在了一旁,跳下赛车跑到事发地,试图将冒着熊熊大火的赛车翻转。但比赛并未中止,零散的人力显然无法推动重达几百公斤的赛车,工作人员携带的瓶装灭火器也阻止不了大火继续燃烧,就这样又一位公认的未来之星在其参加的第二场F1比赛中葬生于火海。
1977年南非大奖赛正赛,两名赛场的马修(Marshal,赛道工作人员)在穿过赛道去处理一辆停下来的赛车时,多辆赛车以200多公里的时速开了过来。汤姆普莱斯由于视线被前车遮挡,看到人时已经来不及反应,高速的赛车瞬间将马修腰斩。同时马修手中灭火器砸中了普莱斯的头部,由于严重的头部伤势,车手也当场死亡。
纵观F1赛事的历史,因比赛丧生的车手在五十年代有15人,六十年代有14人,七十年代降低到了12人,到了80年代则降低至4人。除了有科技的进步,人们观念的转变外,F1曾经的掌门人伯尼也功不可没。
1978年伯尼-埃克莱斯顿当选FOCA(F1制造商联盟)主席后,便开始推行F1商业化,首先将比赛的转播权打包卖给电视台,让F1率先成为通过电视来做广告媒介的体育项目。其次打包出售分站冠名权和场地广告。通过一系列的运作,F1赛车运动从勇敢者的游戏转型为时尚、高端的象征,而大大小小的赞助商除了带来更多的资金也促进了对车手的关怀。
随着赛车上的广告LOGO越来越多,比赛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赛车的安全性才真正有了长足的进步——因为没有赞助商愿意看到印有自己logo的赛车在电视转播下把车手活活烧死。
1979年赛季结束后,从火海中幸存的尼基劳达宣布退役,度过菜鸟岁月的威廉姆斯车队走上了正轨,烟草、能源赞助商们的大力支持下的迈凯伦渴望再次登顶,远在巴西的天才少年已受到欧洲车坛的关注。被誉为F1迄今为止最疯狂的黄金年代(1980~1990)即将到来。
评论区
共 16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