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新朋友发来的插画作品,我一边赞叹“嫩牛 X 呢?”,一边却开始嫉妒。
没错,是嫉妒——我要是也能这样用画笔去记录自己的感受该多好啊!可画画总归是我脑子一万个同意,我的手赶忙拒绝的事。我也理解它们,用我双手绘制出来的东西,八成都该尽快收容。可我还是动心了,我想记录下我的日常,用另外的形式。干脆用最质朴的形式——文字吧,毕竟我擅长的事情太少,难以轻易抒发自己的情感。好巧不巧,我却想起了一句话“正经人,谁写日记啊?”
感谢姜文在《邪不压正》给出这么一句经典台词,把我最后的一条路轻轻地堵死了。
但还有另一句经典台词不是?“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也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口味。”在我给友人准备礼物的过程中,我发觉自己已经很久没有认真做过排版了——仿佛把一堆字画码在一起,呈现出一副人能看的姿态这件事,已经快要消尽在记忆的末端。哎,别说了,那咱就用海报记录日常吧!看看,正经人不记日记,倒是开始弄起每日海报来了。
先生 / 女士您好,请保存好您的票根,接下来,由我担任本次的展览解说,带您看几张个人的拙作,咱们里边请!
我的日常海报里,有不少是关于当日思索的一些杂乱想法。我时常和朋友提起,我是个懒惰的人,你不拿鞭子抽我,我是不会主动起来思考什么的。好在我的生活里不缺鞭子,尽管为此我常感到肉疼,但是思考也被逼无奈,没有停下来。
最近,我总是思考创作、思考朋友,也因为近来有一些设计上的活要干,所以设计的事也一并考虑了。比方说这第一张海报,“Talk to HIM, please.”就是当天我突然意识到,很多时候甭管是我对别人,还是别人对我,都没耐心去听对方心里想说啥,也不是很在意对方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我觉得这事不好,就记下来了,现在回过头来看,大概也是个提醒。
当然,没人天天坐那想事,也有很多时候,我的海报只是在记录情绪。
有时则是消极的,焦躁、不安、疑惑、逃避。说起来,单从设计上说,我更喜欢这些表达消极情绪的海报,它们的排版更用心,呈现出来的效果我自己也更满意。
它们都是关于《赛博朋克 2077》的,是我在体验这个游戏过程中,感受到的真实情感。我很喜欢它们,正如我很喜欢《2077》。
当然,还有最新的一张,为了记下这特别的一个月而设计的——
别问为什么只有 30 张,问就是 12 月只有 30 天,我不管。
这里并没有展示全部的海报,而且每张海报的配字也没有办法在此一并展出,如果您感兴趣的话,可以去 我的 lofter 查阅全部的海报。 实际上我做日常海报还有另一个初衷——我想顺手练练排版能力。经过了 30 天的训练,我惊喜地发现,我的排版能力得到的近乎于没有的进步。原因倒也不复杂,因为这海报含水量实在太高,压根没什么需要呈现的信息,因此也很难让排版,这个利用空间的高手劈头露面。
但是恰恰因为要呈现的东西很少,所以我不得不在视觉上更下功夫,即便最终看来,视觉上也很稀疏平常,但是我的的确确感到自己对视觉呈现,尤其是用电脑做的视觉呈现,多了一些认识。
这次我认识最深的,就是用电脑做视觉,本质上也就是一堆数据。瞧瞧,这是人话吗?各种软件公司费尽千辛万苦,就是为了让设计师不用跟数据打交道,可以直观地用界面来做设计,全叫我这一句话给否了?
实则不然,倒不如说这句话给了设计一些新的灵感和思考方向。
这个思路,其实是学怎么写 shader 时发掘的。好,不说人话二连击,那 shader 又是啥?粗糙地说,shader 就是在显卡上运行的程序,一般负责游戏画面的渲染。可以不负责任地讲,你在游戏中看到的视觉奇观,八成都跟这玩意有关。
学 shader 最大的感触,就是东西不是给人学的,太反人类了!第二大的感触就是,平时咱游戏里看到的,本质上都是一堆数。
这个想法有啥用呢,除了把 PhotoShop 变得更难理解了之外?
很简单,这事就是告诉你,PhotoShop 里边很多东西都是互通的。比方说亮度吧,咱一般都认为代表这个颜色,或者这颗组成图像的小点——像素,有多亮。但是亮度是啥,也就是一个数嘛!所以 PhotoShop 里有一个功能,叫渐变映射。
这个功能,就是把亮度转换成其他颜色,而转换的过程,就是把亮度当作渐变取色的百分比,黑色就 0%,取最左边的颜色;白色就 100%,取最右边的颜色;其他亮度就分布其间。比方说上面这个例子,就是把暗的部分变成蓝色,亮的部分变成青色。
光这样还不够劲。PhotoShop 还有个功能叫曲线,其实就是改变亮度的分布,常常用来修照片,把暗部的亮度提高一些,好让画面不那么阴暗之类的。
单看左边,好家伙,够阴间的。但是看右边,仿佛出现了一只金属狗,带劲。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个曲线带来了更多类似于金属反光的细节,所以把颜色变成两种之后,就有金属感了。你看,仅仅是一根曲线和渐变映射,就能做出这种有意思的效果。而这背后的思路则是刚才说的——一切皆数据。
既然亮度是数据,那么我就可以用它来确定最终显示的颜色;也因为亮度是数据,所以确定最终颜色之前,我可以改变它的分布情况。
其实这个思想还能带来更多的设计灵感,在此就先不展开了。不过可以说的是,如果没有这种强度的视觉设计工作,我恐怕的确很难深入这个思路,然后呈现出一些有趣的结果。至少来说,做这些个海报,我从技能上绝对是获益的。
其实我想很多人不记日记,真的未必是因为那句“正经人谁记日记”,而是因为懒。
如果要说记日记有啥用,我之前能给出的回答,大概也就是能记录下这段时间到底发生了啥,方便日后翻旧账。
但是现在我发现,尽管我没记日记,但是通过设计海报这个形式,我还留下了我思考的痕迹,以及我的各种情绪。这些记录让我切切实实地感受到,我在活着,我是一个鲜活的人,而不是一个形象,或者一种关系中的存在。
它在某些日子里,让我感受到一丝挥舞画笔的乐趣——尽管我挥舞的是鼠标。那是一种浸入其中的体验,和我平时搞创作还不太一样,因为这事比较私人,而且相对随性,可以跟着情绪来。这种游走在思绪中的感觉,有时会带来压力和焦躁,也觉得无法理解自己;有时却觉得这是何等的美妙,足以用行为去描摹自身。
当然,每天做海报没什么魔力,不会自然而然地让生活充盈起来。重点是,这种记录让我开始把注意力放到“我做了什么”而不是“我没做什么”上。我会发现,噢,这几天我在忙设计,那几天在打《2077》,有几天看了展云云。尽管生活中还是有很多时间是逃避的、空虚的,但是这种实在感,我是第一次感到。
文章说到这份上,也该立 flag 了,什么期待我坚持一年之类的。其实早在两三周前,我就在朋友圈立过 flag:
现在我拔掉这个 flag,但却不再立下新的 flag。
因为我能感觉到,在这件事上,形式不是最重要的,能够记录下平凡的每天,告诉自己,我有在活着,尽管活得不算出彩、不算完美,但是有在认真地生存,在思考,也在胡闹。这份对生活的把握,才是最重要的。
不立 flag,不代表我会停止做海报,而是我不知道何时我会停止。或许我会找到更好的方法,也或许就把海报这么一路做下去了。
评论区
共 11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