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戒》也算是众多中文读者涉足西方奇幻领域的开山作了,虽然现在有了中文版的《地海传奇》、《龙枪编年史》和《冰与火之歌》,但《魔戒》的老大地位依然不可动摇。借电影版在国内院线重映的机会,笔者把自己搜集的一些《魔戒》豆知识分享给大家。
托尔金之所以要制定一个《魔戒》固有名词翻译规范,跟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荷兰文与瑞典文译本的胡乱翻译有关。
瑞典文译本对所有固有名词进行了一番随意的恶搞。瑞文戴尔变成水溪谷,长湖镇变成蜗牛渣,Ered Luin变成月亮山。此外在演绎故事情节和诗歌时自作聪明,这边添一点,那边删一点,帕兰诺平原战役那边更是错漏百出。日耳曼系语言专家托尔金在世时明确多次要求修订译文: “我宁可不太懂瑞典语(托老原话)。”
瑞典本国读者抱怨之声不绝于耳,但瑞典译者自视甚高,拒绝改正。在托老去世后,托老之子克里斯托弗托尔金更是与这位译者划清界限,导致《精灵宝钻》换人翻译。1982年, 这位“大翻译家”的住房发生火灾,他一口咬定这是《魔戒》粉丝干的。干脆特地写了本书,往《魔戒》粉丝和已故的托老身上扣纳粹帽子。
这位瑞典译者的所作所为,如今被记录在英文版、法文版、西班牙文版维基百科上,供后来人引以为戒。
荷兰文译本恶搞程度没那么大,至少人家正文是没问题的,荷兰人也就忍了。瑞典读者被这个破烂译本荼毒半个世纪,2005年才出现符合托翁原始意旨的新译本。另一方面,冷战铁幕另一边的波兰译者于1959年与托尔金先生取得联系,就译文的部分细节进行了交流。1961年问世的波兰语版《魔戒》全译本,译文质量上佳。
1967年,考虑到德文版和丹麦文版的翻译工作即将开工,坐立不安的托尔金先生亲手制定了《魔戒》固有名词的翻译标准,防止出幺蛾子。在托尔金老先生指导下,德文版和丹麦文版《魔戒》都非常忠实原著。丹麦文版《魔戒》的插图更是由玛格丽特二世女王一手负责创作。
1973年,托尔金老先生去世。此后的大多数《魔戒》译本都紧贴托老拟定的翻译标准。亚洲方面,日文版和韩文版最初都不太符合托尔金先生的标准,但现在也在逐渐靠拢。世纪文景版的人名译法也是按照托老先生制订的标准修订的。
不是,《魔戒》的第一套中文译本是中国台湾万象图书公司1997年出版的,译名是《魔戒之主系列》,连《霍比特人》也被算在里面,译者叫海舟,翻译风格非常像武侠小说+童话,封面装帧一股JRPG攻略本的味道。这版开头的定场诗是这样的:
天下魔戒有三枚屬于小精靈國王
七枚在侏儒王爺那石頭的殿堂
九枚屬于壽命不長的世間凡人
還有一枚屬于黑暗之君在黑暗寶座上
在摩爾多國那陰影居住的地方
這一枚統轄著全部魔戒戒指
持有它就在冥冥中牽動各方
持有它就能找到所有魔戒
在摩爾多國那陰影居住的地方
然后这版的封面是这样的,乍看上去可真像《英雄传说》《伊苏》《罗德岛战纪》……
这还没有结束,后来这版被大陆盗版书商盗印了,第一卷的封面赫然盗用了日本漫画《强殖装甲凯普》的彩页……
宫崎骏指控托尔金和《魔戒》有种族主义倾向,是真的吗?
在绥靖氛围弥漫英国政坛,英国媒体把希特勒美化成善良乡绅、美国汽车巨头亨利福特为纳粹提供精神指引、迪士尼低眉顺眼大拍特拍德国童话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期,托尔金先生明确反对纳粹的“纯种雅利安”理论和排犹理论,以至于拒绝了德国出版商建议的为了卖书而宣布自己是纯种雅利安人的主意。
托尔金多次在书信中表示:反对英国在南非推行的种族隔离制度。反对英国在二战中走火入魔的片面反德宣传。
“奥克(旧译:半兽人)”的形象被人附会是照搬了二战时期英美媒体对日本士兵的丑化描绘,但这种附会没有证据。而托老反纳粹、反种族隔离、反对片面丑化敌人,都有书面文件证据。
宫崎骏先生是值得尊敬的大艺术家,但他的指控是缺乏证据的。
《魔戒》在苏东社会主义国家、中东国家、亚洲汉字文化圈国家的传播广泛吗?
答:好书无国界,《魔戒》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欢迎,当然也包括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中最早翻译出版《魔戒》全译本的是波兰(放在全球则是第三个翻译出版的),由一位翻译家译正文,另一位译者译诗歌,1961-1963年出齐了全套,而且翻译质量非常高。这个译本经过多次修订,至今仍在销售。匈牙利在1981年出版了《魔戒》全译本,也采用正文与诗歌分开翻译的方式。主力译者阿尔帕德-根茨从1990年至2000年任该国总统。1981年南斯拉夫也出版了《魔戒》的塞尔维亚语译本。
苏联学界1955年就对《魔戒》感兴趣。1966年就有了译本。但是原著设定“坏人在东边”拖慢了正式出版进程。在这段时间,苏联国内诞生了多个《魔戒》民间译本。1976年,苏联先正式出版了《霍比特人》俄译本。1982年,苏联又正式出版了《护戒使者》俄文节译本。苏联在1985和1991年分别拍摄过电视剧版的《霍比特人》和《护戒使者》。1990年-2005年,前苏联-俄罗斯先后出版了十几套有正规授权的《魔戒》译本,大多是民间译本转正。1990年代初期,捷克、保加利亚等国纷纷出版了《魔戒》的各自语言译本。
以色列1977年有了第一套希伯来语译本《魔戒》,这套译本的精度不高,但译者母语功力强劲,译文文从字顺,于是一大帮人抱团拥护老译本。中东地区在21世纪后出版了两套《魔戒》正版阿拉伯语译本。
汉字文化圈第一个出版《魔戒》全译本的国家是日本,日本儿童文学翻译家濑田贞二于1965年翻译出版了《霍比特人》,由岩波书店出版,定名《霍比特人的冒险》。这个版本的《霍比特人》虽然在1983年经过一次校正,但始终没能体现出托老最后一次修订的内容。日本原书房公司以托老的定稿为基础,在1997年出了个《霍比特人的冒险》新译本,由一位学者执笔翻译,但翻译品质劣于岩波版。2012年原书房再版时被迫大幅修订。
濑田贞二从1972-1975年完成了《魔戒》正文和部分附录的翻译,由日本评论社出版,译名 《指轮物语》 ,《指轮物语》初版单行本全六卷。日本现行版《指轮物语》由濑田贞二的助手田中明子女士修订,补译了附录内容,署名为两人合译。日本画家寺岛龙一为日版《指轮物语》和《霍比特人的冒险》绘制的插图大受好评。 近年,日本评论社出版了采用艾伦-李插图的彩色插图版《指轮物语》。
韩国1979年出版首版《霍比特人》。1986年-1992年由韩国东西文化社推出从濑田贞二日译本转译的全套《霍比特人》和《魔戒》(盗版)。1991年由韩国例文社推出基于英文版的译本,译名《斑指战争》(也是盗版)。在电影版公映之际,韩国金枝社推出正版授权的第一套《斑指的帝王》,大卖两百万套。后来,“播种人”出版社推出第二版《斑指的帝王》授权译本。2021年,韩国book21出版集团获准推出从“播种人”版修订而成的60周年纪念版《魔戒》。
由于频繁变换出版社,韩语版《魔戒》的译名版本差异很大,光是“The Middle Earth”的韩语译法就有1991年例文社版的“中间界”(源于佛教术语“中阴界”)、2002年金枝社版的“中原”(源自《山海经》中人神共处的印象)、现行的“中间大陆”三种。电影版字幕、包括重映版字幕,则沿用早年传开的“中间界”—— 毕竟观众进影院不是为了上课 。
《魔戒》在世界各地流传的过程中是否曾遭遇大规模盗版和侵权?
答:那是当然。1965年5月,美国“王牌图书”公司发现,《魔戒》的美国正版发行商决定只在美国发行与英国艾文版一样的精装版。于是“王牌图书”利用当时美国著作权法的漏洞——要求外国著作权人在美国就图书出版的各项权利进行细致的登记——在美国发行了平装版的《魔戒》。平装本大受好评,但也招致众多托尔金书迷的抵制,同时内容也不完整。最终美国另一家出版商决定发行正版平装本《魔戒》,而“王牌图书”向托尔金先生补交版权费并停止销售自家盗版。
由于韩国著作权法附则的后门,东西文化社得以在2002年将日译转译版《霍比特人》和《魔戒》在未获授权之下再版,再版名为《完译 斑指帝王》,《霍比特人》被归入第零卷。该版本在宣传时诈称“获得韩国托尔金协会颁发的翻译大奖”,经查,韩国并无“托尔金协会”,构成第一次欺诈。此版本主打采用了日本画家寺岛龙一为日文版《霍比特人》和《魔戒》绘制的插画,寺岛的插画的确非常精彩,但出版方宣称寺岛龙一参加了电影制作,构成了第二次欺诈。号称“全译本”,然而依然受制于1975版日译本,附录没有译全,构成第三次欺诈……
文景版《魔戒》的主力译者邓嘉宛和老版译者朱学恒都是中国台湾人,请问 中国台湾 魔戒迷怎么看待邓版译文?
答:邓嘉宛翻译的繁体版《精灵宝钻》和《胡林的子女》在中国台湾都是受到好评的,这版《魔戒》只能在大陆出版也让中国台湾魔戒爱好者感到非常意外。的确有部分骨灰级《魔戒》爱好者不嫌麻烦,通过电商渠道入手了文景版的《魔戒》。他们的反馈是邓女士的译文更有文学性,也更为精准。当然也有不少人表示不习惯简体字,翘首期盼繁体版。
The theatrical versions are the definitive versions. I regard the extended cuts as being a novelty for the fans that really want to see the extra material.
院线公映版是体现我作为电影人创作意图的最终版本。而加长版是给意犹未尽的《魔戒》书迷准备的。
Every time [I add something in] I think I’m spoiling the film, but I’m doing it because people want to see it and they’ll see it in their home.
每次我向电影里加一些东西的时候,我都认为:我在毁灭电影。但是我要这么做,因为人们想要看到这些段落而他们会在家中观赏这些段落。
彼得这么说的原因很简单:电影是视听艺术,与文字截然不同,电影有其自身的艺术规律。
电影本身还是受到了大多数粉丝的好评。当然也有一部分死忠书迷认为电影对人物个性的改编“有辱门楣”,部分情节设计庸俗化。克里斯托弗·托尔金认为电影这种载体不适合呈现原著,但表示绝不仇视三部曲。
《魔戒三部曲》总预算仅为2.8亿美元,平均每部不到一亿美元。在当时好莱坞只能算中上等投资的制作。同期的顶配大制作,比如迈克尔·贝版《珍珠港》、《007之黑日危机》、《007之择日再死》单片制作预算都飙到了1.4亿美元左右。但《魔戒三部曲》在艺术、技术和商业上拿出的成果是碾压上述影片的。
好莱坞真正经典的高概念奇幻科幻大制作电影,都不会单纯依靠CG技术来制作高难度场景。而是将微缩模型、电子动画学机械人偶、特效化妆、定格动画等传统特效手段与数字特效结合起来使用或交替使用,穷尽一切手段,取得最好效果。千禧年初期的《魔戒三部曲》、近年的《银翼杀手2099》、《登月第一人》都是这方面的表率。
最合适的比较典型就是《007之择日再死》,该片投资1.4亿美元,远超任何一集《魔戒》,和《魔戒》第一集同年上映,导演都来自新西兰,《择日再死》幕后充满了曾经经手1980版《超人》、《007之黄金眼》、《木乃伊》、《碟中谍2》等特效大片的特效专家。而负责《魔戒》的WETA工作室则是全新的机构。
然而两部影片的最终成就截然不同,同样是微缩模型和CG结合的路子,《择日再死》的特效镜头相比《魔戒》严重缺乏细节。《魔戒》获得了那一年的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择日再死》不仅没有提名,其中一些拙劣的特效镜头现在还被挂在网上供大家嘲笑(有些蓝幕镜头连抠像都没有抠干净)。
评论区
共 66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