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是人类使用蒸汽、钢铁和火药争雄海洋的盛大舞台。在波涛汹涌的蓝色世界中,曾经有无数的水手凭借傲人的胆识和技术驾驭宏伟战舰,在弹雨和火焰的交织中献出生命,迷失大海或是成为佩戴光辉勋章的战争英雄,并在短暂的一生去见证人类以勇气、莽撞、智慧以及野心作为旗帜,统御波涛的传奇时代。
本系列文章将以舰船参数,舰船简介和舰船建造与服役记录三个角度,按照舰船建成时间的顺序,对20世纪主要海军国家进行设计和建造的火炮主力战舰(包括战列舰,战列巡洋舰,重巡洋舰和轻巡洋舰)进行简要历史记录,资料均来源于公开渠道期刊杂志与数据库。本文内容不包含任何对战舰的详细评价和讨论,仅作为了解海军战舰发展历程的简单资料整理和展示。希望能够为对海军和相关海战游戏感兴趣的玩家提供游玩和知识的参考~
笔者水平有限,时间紧张,因而文中错漏之处还请各位读者提出指教,笔者将第一时间加以查证和修订!
5 旧日本帝国海军 Imperial Japanese Navy
5.1 天龙级轻巡洋舰Tenryu(1919.11)
受到英国皇家海军林仙级轻巡的启发,日本海军决定建造类似的高速轻巡以领导驱逐舰队和水雷舰队作战。天龙级即为日本第一种轻巡洋舰,是驱逐舰大型化的思路体现,也是世界上第一种拥有超过30节高速的巡洋舰。
天龙(Tenryu):1917.5.17开工,1919.11.20建成,1942.12.18在新几内亚东北马当港被美军大青花鱼号潜艇击沉。
龙田(Tatsuda):1917.7.24开工,1919.3.31建成,1944.3.13在伊豆群岛八丈岛被美军玉筋鱼号潜艇击沉。
一战结束后,日本海军借鉴英国C/D级轻巡的建造思路,建造了天龙级放大版本的5500吨级别的球磨级轻巡洋舰,增设了一定数量的主炮和高射炮,进一步完善了武器配置。
球磨(Kuma):1918.8.29开工,1920.8.31建成,1944.1.11在槟榔屿被英军泰利霍号潜艇击沉。
多摩(Tama):1918.8.10开工,1921.1.29建成,1944.10.25被美军舰载机和加劳号潜艇共同击沉。
北上(Kitakami):1919.9.1开工,1921.4.15建成,1945.7.24在本土仓桥岛被美军舰载机击沉。
大井(Ooi):1919.11.24开工,1921.5.4建成,1944.7.19在马尼拉湾内被美军舰载机击中后座沉港内。
木曾(Kiso):1919.6.10开工,1921.10.3建成,1944.11.13在马尼拉湾内被美军舰载机击中后座沉港内。
5.3 长良级轻巡洋舰Nagara(1922.4)
作为5500吨级巡洋舰的第二批,长良级基本上继承了球磨级的基本设计,主要强化了鱼雷战能力并增设了航空平台,满足水上飞机的起飞要求。
长良(Nagara):1920.9.9开工,1922.4.21建成,1944.8.7在本土天草列岛水域被美军鸣鱼号潜艇击沉。
五十铃(Isuzu):1920.8.10开工,1923.8.15建成,1945.4.7在荷属东印度松巴哇岛被美军牛鼻鲼号潜艇击沉。
由良(Yura):1921.5.21开工,1923.3.30建成,1942.10.25在图拉吉岛被美军飞机重创,由随行的驱逐舰处置击沉。
名取(Natori):1920.12.14开工,1922.9.15建成,1944.8.18在菲律宾萨马岛水域被美军潜艇硬头鱼号击沉。
鬼怒(Kinu):1921.1.17开工,1922.11.10建成,1944.10.26在菲律宾班乃岛水域被美军舰载机击沉。
阿武隈(Abukuma):1921.12.8开工,1925.5.26建成,1944.10.25在菲律宾苏里高海峡被美军鱼雷艇重创,次日被美军陆航轰炸机炸沉。
5.4 川内级轻巡洋舰Sendai(1924.4)
作为5500吨级轻巡洋舰的第三批,川内级主要在动力系统上进行了调整,采用混烧锅炉和四烟囱布局,并对甲板上的火炮和鱼雷布置位置进行了改动。
川内(Sendai):1922.2.16开工,1924.4.29建成,1943.11.2在奥古斯塔皇后湾海战中被美国海军轻巡洋舰编队集火击沉。
那珂(Naka):1922.6.10开工,1925.11.30建成,1944.2.17在特鲁克水域被美军舰载机炸沉。
神通(Jintsu):1922.8.4开工,1925.7.31建成,1943.7.13在科隆班加拉海战中被美国海军轻巡洋舰编队集火击沉。
加古(Kako):1922.2.15开工,1922.3.17取消建造。
5.5 夕张级轻巡洋舰Yubari(1923.7)
受到华盛顿海军条约影响,本作为5500吨级巡洋舰建造的夕张级被要求改建为3000吨级别,并拥有同等战斗力的小型巡洋舰,但为节省空间和重量,其主炮的供弹方式为半人工搬运,且塞进了紧凑的动力设备以追求高航速,但该级舰居住状态极差,改进余地也有限。
夕张(Yubari):1922.6.5开工,1923.7.31建成,1944.4.28在帕劳群岛西南水域被美国潜艇翻车鱼号击沉。
5.6 阿贺野级轻巡洋舰Agano(1942.10)
在二战爆发前,日本集中力量建造重巡洋舰,而直到战争开始后才决定建设新的轻巡洋舰作为水雷战队旗舰以替换老式的5500吨级轻巡,其主炮采用旧金刚级战列舰的副炮,采用人工装填模式,且防空能力也十分有限,在二战战场中无法和美军一线轻巡洋舰对抗。
阿贺野(Agano):1940.6.18开工,1942.10.31建成,1944.2.17在特鲁克水域被美国潜艇鳐鱼号击沉。
能代(Noshiro):1941.9.4开工,1943.6.30建成,1944.10.26在民都洛岛水域被美军舰载机击沉。
矢矧(Yahagi):1941.11.11开工,1943.12.29建成,1945.4.7在坊岬水域被美军舰载机击沉。
酒勾(Sakawa):1942.11.21开工,1944.11.30建成,1946.2赔偿给美国,1946.7.2在十字路口核试验中沉没。
大淀级主要是为日本潜艇部队提供支援的潜艇母舰思路建造,削弱了装甲防护以安装更多的设备和航空设施,主炮则采用最上级替换下来的三联装155mm炮塔。
大淀(Oyodo):1941.2.14开工,1943.2.28建成,1945.7.24在本土江田岛水域被美军舰载机击沉。
仁淀(Niyodo):未开工,建造计划取消。
6 德意志帝国/纳粹战争海军 Kriegsmarine
6.1 马格德堡级轻巡洋舰Magdeburg(1912.8)
马格德堡是德国第一种现代意义的轻巡洋舰,其在克勒贝格级防护巡洋舰的基础上改进而成,使用水线装甲带+穹甲的复合防护模式,但是该级舰还是采用的燃煤锅炉,因而未能成为世界上首款真正意义的轻巡洋舰。
马格德堡(Magdeburg):1910开工,1912.8.20建成,1914.8.26在波罗的海触雷沉没。
布雷斯劳(Breslau):1910开工,1912.5.10建成,1914转赠奥斯曼帝国。
斯特拉斯堡(Strassburg):1910开工,1912.10.9建成,1920.6.1赔偿交付意大利。
斯塔拉尔松德(Stralsund):1910开工,1912.12.10建成,1920.8.3赔偿交付法国。
6.2 卡尔斯鲁厄级轻巡洋舰 Karlsruhe(1914.1)
卡尔斯鲁厄是马格德堡的改进版本,其相比于前级舰船,在装甲防护和火力配置上完全一致,但是终于采用了部分燃油锅炉,在航速上获得了明显提升。
卡尔斯鲁厄(Karlsruhe):1911开工,1914.1.15建成,1914.11.4因不明原因在西印度群岛巴巴多斯附近爆炸沉没。
罗斯托克(Rostock):1911开工,1914.2.5建成,1916.6.1在日德兰海战中被皇家海军驱逐舰用鱼雷重创,随后由随行驱逐舰处置击沉。
6.3 格劳登茨级轻巡洋舰Graudenz(1914.8)
作为卡尔斯鲁厄级的改进型号,格劳登茨级主要调整了动力系统的布局,采用了三烟囱设计,同时在舰尾的两门主炮安装背负式方式安装。
格劳登茨(Graudenz):1912开工,1914.8.10建成,1920.6.1作为赔偿交付意大利。
雷根斯堡(Regansburg):1912开工。1915.1.3建成,1920.6.4作为赔偿交付法国。
6.4 威斯巴登级轻巡洋舰Wiesbaden(1915.8)
威斯巴登级是格劳登茨级的扩大改进版本,其排水量超过了5000吨,并且换装了全新的150mm主炮,在火力投射的密度和数量上相较于皇家海军的轻巡取得了优势。
威斯巴登(Wiesbaden):1913开工,1915.8.20建成,1916.6.1在日德兰海战中被皇家海军舰队击沉。
法兰克福(Frankfurk):1913开工,1915.8.10建成,战后赔偿给美国,1921.7.18在弗吉尼亚州亨利角作为靶舰被击沉。
6.5 柯尼斯堡/科隆级轻巡洋舰Konigsberg/Koln(1916.8)
柯尼斯堡/科隆级是德国在一战结束前建造的最后一种轻巡洋舰,其动力布局相对于威斯巴登级有所调整,标志性的三烟囱第一个较高,而舰体前方的火炮也提升至艏楼甲板以增加射界。除此之外,柯尼斯堡级的装甲防护范围也获得了增加。
柯尼斯堡(Konigsberg):1914开工,1916.8.12建成,1920.7.20作为赔偿交给法国。
卡尔斯鲁厄II(Karlsruhe II):1915开工,1916.12.23建成,1919.6.21在斯卡帕湾自沉。
纽伦堡(Nuremberg):1915开工,1917.2.15建成,1919.6.21在斯卡帕湾自沉失败搁浅,1922.7.7在怀特岛沉没。
埃姆登(Emden):1914开工,1916.12.16建成,1919.6.21在斯卡帕湾自沉失败搁浅,1920.5作为赔偿交付法国,1926解体。
科隆(Koln):1915开工,1918.1.17建成,1919.6.21在斯卡帕湾自沉。
威斯巴登II(Wiesbaden II):1915开工,1920解体。
马格德堡II(Magdeburg II):1916开工,1922解体。
莱比锡(Leipzig):1915开工,1922解体。
罗斯托克II(Rostock II):1915开工,1922解体。
弗劳恩罗布(Frauenlob):1915开工,1921解体。
6.7 埃姆登级轻巡洋舰Emden(1925.10)
作为魏玛共和国时代建造的第一种巡洋舰,埃姆登级参考了柯尼斯堡/科隆级轻巡的设计,其装甲防护有所削减,并且因国联委员会的限制,埃姆登级依旧采用8座单装主炮的火力配置,除此之外其安装了一定数量的高射炮,相较于柯尼斯堡级增强了防空能力。
埃姆登II(Emden II):1921.12.8开工,1925.10.15建成,1945.4退役,1945.5.3在基尔港自沉,1947解体。
6.8 柯尼斯堡级轻巡洋舰Konigsberg(1929.4)
柯尼斯堡级轻巡是德国以侦察巡洋舰的标准设计的轻巡洋舰,其开创性地使用了蒸汽-柴油级混合动力系统(CODOS),使用蒸汽轮机进行高速机动,用柴油机进行低速巡航。除此之外,柯尼斯堡级采用了全新设计地三联装150mm主炮塔,后部两座炮塔在中轴线交错梯形布置,其安装方式非常独特。
柯尼斯堡II(Konigsberg II):1926.4.14开工,1929.4.17建成,1940.4.10在挪威战役期间被英国皇家海军舰载机击沉。
卡尔斯鲁厄III(Karlsruhe III):1926.7.27开工,1929.11.6建成,1940.4.10在挪威战役期间被英国皇家海军游荡者号潜艇击沉。
科隆II(Koln II):1926.8.7开工,1930.1.15建成,1945.3.30被美军飞机重创,在威廉港内座沉,战后解体。
6.9 莱比锡级轻巡洋舰Leipzig(1931.10)
作为柯尼斯堡级的改进型号,莱比锡级主要将烟囱由2座改为1座大型烟囱,同时升级了柴油机系统以提升巡航时的航速。除此之外,其后部的两座三联装主炮塔改回了传统的背负式布局,重新回到了中轴线上。
莱比锡II(Leipzig II):1928.4.14开工,1931.10.8建成,1946.7.11被盟军在挪威海岸沉海。
6.10 纽伦堡级轻巡洋舰Nuremberg(1935.11)
纽伦堡级轻巡洋舰是纳粹上台后德国建造的第一款大型战舰,其基本沿袭了莱比锡级的设计,在中段舰体增设了水上飞机机库和弹射器,同时加装了各类防空火炮
纽伦堡II(Nuremberg II):1933.11.4开工,1935.11.2建成,1946.1.5作为赔偿交给苏联。
7.1 巴比亚诺级轻巡洋舰Alberico da Barbiano(1931.6)
为对抗法国海军新发展的高航速超级驱逐舰,意大利海军决定发展一种舍弃防护,重点强化航速和火力的高速轻巡,即俗称佣兵队长级轻巡洋舰。巴比亚诺作为第一批该型舰船,其拥有超过36节的惊人航速,和几乎不存在的装甲防护。
巴比亚诺(Alberico da Barbiano):1928.4.16开工,1931.6.9建成,1941.12.13在邦角海战中被盟军驱逐舰队击沉。
朱赛诺(Alberto di Giussano):1928.3.29开工,1931.2.5建成,1941.12.13在邦角海战中被盟军驱逐舰队击沉。
克莱奥尼(Bartolomeo Colleoni):1928.6.21开工,1932.2.10建成,1940.7.19在克里特岛帕达角附近被盟军轻巡洋舰队击沉。
班德内雷(Goivanni Delle Bande Nere):1928.10.31开工,1931.4建成,1942.4.1在斯特隆波里岛水域被英国皇家海军激励号潜艇击沉。
7.2 卡多纳级轻巡洋舰Luigi Cadorna(1933.8)
作为佣兵队长级轻巡的第二批,卡多纳级安装了新型的,能够节省空间和重量的双联装共鞍炮塔,同时舰体结构和宽度有所加强以提高适航性。
卡多纳(Luigi Cadorna):1930.9.19开工,1933.8.11建成,1951.5退役解体。
迪亚斯(Armando Diaz):1930.7.28开工,1933.4.29建成,1941.2.25在突尼斯盖尔甘奈群岛附近被英国皇家海军正直号潜艇击沉。
7.3 蒙特库克利级轻巡洋舰Raimondo Montecuccoli(1935.6)
作为佣兵队长级轻巡的第三批,蒙特库克利级开始采用大型化的完善舰体设计,增加的空间以安装更大的动力组件并适当强化装甲防御,而主炮布局则沿袭前级战舰。
蒙特库克利(Raimondo Montecuccoli):1931.10.1开工,1935.6.30建成,1963退役。
阿滕多洛(Muzio Attendolo):1933.4.10开工,1935.8.7建成,1942.12.4在那不勒斯被美国陆航机队炸沉。
7.4 奥斯塔公爵级轻巡洋舰Emanuele Fliberto Duca D’Aosta(1935.7)
作为佣兵队长轻巡的第四批,奥斯塔公爵在蒙特库特利级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装甲防护,重新设计了舰桥的圆筒结构,而为了保持舰体增大和装甲增加后的航速不变,动力系统的输出也进行了一定的提升。
奥斯塔公爵(Emanuele Fliberto Duca D’Aosta):1932.10.29开工,1935.7.13建成,1949.2.12作为赔偿交付苏联海军。
萨沃伊(Eugenio di Savoia):1933.7.6开工,1936.1.16开工,1951.6退役,1951.7作为战争赔偿交付希腊海军。
7.5 阿布鲁齐公爵级轻巡洋舰Luigi di Savoia Duca Degli Abruzzi(1937.12)
作为佣兵队长级轻巡的最后一批,阿布鲁齐公爵级吸收了前代战舰的设计经验并大幅改进了设计思路,采用了新型的三联装和双联装主炮塔混装的布局,同时缩短动力舱长度和双烟囱之间的间距,并且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了装甲防御,逐步变成一种功能较均衡的轻巡洋舰。
阿布鲁齐公爵(Luigi di Savoia Duca Degli Abruzzi):1933.12.28开工,1937.12.1建成,1959退役。
加里波第(Giuseppe Garibaldi):1933.12开工,1937.12.20建成,1957改造为导弹巡洋舰,1972.1退役解体。
7.6 罗马统帅级轻巡洋舰Imperator Rome(1942.5)
由于法国海军不断升级和建造大量的超级驱逐舰,意大利不得不再次考虑针对性地设计小型高速巡洋舰以应对威胁,罗马统帅级轻巡选用了射速更快且更适合对抗小型舰船的135mm主炮,在较小的舰体内塞进了完整的巡洋舰动力组件,赋予了其超过40节的惊人航速。但同时罗马统帅级也彻底放弃了装甲防护,准备完全依赖机动性和火力来对抗超级驱逐舰。
阿提利奥雷古洛(Attilio Regolo):1939.9.28开工,1942.5.14建成,1948.7作为赔偿交给法国海军。
卡约马里奥(Caio Mario):1939.9.28开工,1943未完工时在拉斯佩齐亚自沉。
克劳迪奥德鲁索(Claudio Druso):1939.9.27开工,1940暂停建造,1941.11解体。
科尔内里奥西拉(Cornelio Silla):1939.10.12开工, 1943.9被德军控制,1944.7在热那亚港被盟军飞机炸沉。
日耳曼征服者朱利奥(Giulio Germanico):1940.5.11开工,1943.9被德军控制并凿沉,战后打捞开始重建,1956.1.19建成,1971退役。
奥塔维亚诺奥古斯都(Ottaviano Augusto):1939.9.23开工,1943.9被德军控制并建成,1943.11.1被盟军飞机炸沉。
保洛埃米利奥(Paolo Emilio):1939.10.12开工,1941.10.20解体。
伟大的庞培(Pompeo Magno):1939.9.23开工,1943.6.24建成,1953改造为驱逐舰领舰,1980退役解体。
阿非利加征服者西比奥内(Scipione Africano):1939.9.28开工,1943.4.23建成,1948.8.9作为赔偿交付法国。
乌尔皮奥特拉亚诺(Ulpio Traiano):1939.9.23开工,1943.1.3被英国人操鱼雷击沉。
维普萨尼奥阿格里帕(Vipsanio Agrippa):1939.10开工,1941.7解体。
Norman Friedman.《美国战列舰设计史》
《舰船知识》2008-2012年增刊
《英国战列舰全史:1906-1914》
《英国战列舰全史:1914-1960》
《英国战列巡洋舰全史》
www.naval-history.net
评论区
共 6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