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鸽了很久没更新的卡神两百斤,欢迎来到云玩家必修课。许多男生甚至中年男人的记忆中,一定有那么一两部香港黑帮电影,《喋血双雄》《英雄本色》《古惑仔系列》中的暴力美学,侠肝义胆让我们岁月中的血液沸腾。
不过随着时代进步与电影业转型,这类题材已经消亡,或者说转型成了犯罪题材的警匪片。
如今我们还想看黑帮片,寻来的欧美黑帮片尽管也很有味道,但最适合曾经口味的还得是邻国日本的极道电影。同样的,当我们将目光投向游戏,想要亲自体验法外狂徒“张三”快感时,除了《GTA》《黑手党》等经典IP外,当年的黑帮片粉丝绝对绕不开经典好玩的《如龙》系列。
现实中的日本黑帮已经走向暮年,但其产生的极道电影却不断地发展革新直至今日,其中蕴含的暴力美学与正反价值观影响了不少青年一代。
在我正式为大家带来《如龙》系列的讲解之前,这期咱们就从电影角度就来盘一盘日本极道文化的发展,相信大家了解了其发展历程后,大家也就能明白为什么极道文化会在过去的岁月中久经不衰了。
这期会涉及不少电影,我先给大家整理出来,基本上就是一份片单了,大家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看看,保存截图时也别忘了顺手到B站点个赞或者投币收藏随便来一个,三连就更好了。
现实中日本黑道起源其实我能讲的并不多,在乔伊老师《不止游戏》129期中已经系统性地介绍过日本“yakuza”组织的形成发展,我能搜集到的资料讲的内容也大差不差。 简要地讲,日本的黑帮最早就是由底层“贱民”,为求自保生存而发展形成的组织,其中不乏流民、外族、甚至落魄的武士。随后他们中开设赌场的“赌徒”(bakuto)和走私贩卖的“的屋”(tekiya)相互勾结形成更加系统的组织,有了等级、家族,黑帮有了具体的核心架构与规则。这些组织依靠暴力为权势们提供了不少帮助,甚至有时还能帮助治安、维系社会稳定,慢慢取得了合法地位。
二战之后借着混乱局势,各个黑帮集团兴起,凭借毒品与人口贩卖等非法活动逐渐壮大,形成现代黑帮。等到日本101号法令出台后黑帮则将经营内容转向一些合法产业,曾经的街头暴徒换上西装革履,表面上收敛了不少,但私下里的非法活动并没减少,同时还依靠暴力手段开始地盘争夺。
直到日后日本当局开始不断打击暴力团伙,修添抑制暴力团的条例,日本的极道才开始衰落。大小的黑道组织规模开始缩减,没有新人加入,老干部们迈入暮年,这些曾经的罪恶组织也终将被历史的车轮碾过。
而在流行文化方面,以电影为首的黑道文化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早在上世纪20年代左右,日本本土电影刚刚发展时,一系列的剑戟片中就有许多故事涉及帮派组织。等到以日本明治维新前历史为背景的时代剧火热时,一些被称为“股旅”电影的影片就出现了。
“股旅”就是指徒步旅行周游各国,这种行为往往出现在赌徒、浪人等落魄分子身上,也就是早期的日本黑帮组织。
不过这部分电影中的黑帮组织也就只是势力一派,剧情中并没有现代黑帮片的特征,毕竟本身主题还是剑戟片。在刀光剑影的江湖中,黑帮故事往往只是陪衬。
而当时以现代社会作为背景的影片中,也同样出现了“早期黑帮片”。当时好莱坞流行的黑色电影以犯罪黑帮题材为主,简直就是天然教材。
拍摄过《东京物语》的电影大师小津安二郎,就曾学习借鉴了黑色电影的叙事结构和视听技法,他30年代早期作品中的《那夜的妻子》与《非常线之女》简直就像是从好莱坞那边搬过来的。
其他电影中较为有代表性的便是30年代的《人生剧场》,这是以日本小说家尾崎士郎同名原作小说改编的系列影片,以反映底层小人物的生活为主。系列中的第三部《残侠篇》就是以一位名为飞车角的黑帮分子为主角,故事中的他重情重义,自己曾因黑帮厮杀入狱,兄弟和自己爱人产生的情愫,选择私奔。而在兄弟为自己牺牲后,飞车角选择了释怀,转而单刀赴会为兄弟报仇。
在1938年的原作中我们就能看到很多现代黑帮片的要素了,比如兄弟矛盾,帮派争斗,极道爱情,还有对侠义的描绘。在此后的几十年间《残侠篇》被翻拍续写了好几遍,飞车角也成了不少日本人心中“侠义”的代表。
紧接着日本电影随着二战的到来,演变成了日本军国主义与日本法西斯的宣传工具,《电影法》与电影审核制度使电影业元气大伤。不过其中也不乏一些电影经典冲破障碍,维系着行业与艺术的发展,比如黑泽明的《姿三四郎》与木下惠介的《热闹的码头》,这些电影人也在战后成为了个人制片运动的主力,黑帮片开始逐渐贴近当下时代背景。其中黑泽明于1948年拍摄的《烂醉天使》就是佳片之一,在当年被评为日本十大电影之首。
在战后的五十年代左右,随着军国主义与后来美国驻军对电影管制的撤销,日本电影业才逐渐复苏,并且逐渐走向国际化。
此时日本最早一批电影公司中的日活电影公司,开始学习借鉴美国黑帮片、西部片,拍摄了大量犯罪题材的动作片,这些动作片具有很强的杂糅元素、先锋性和个人风格,甚至对韩国、中国香港的动作电影都有极大影响,并且可以说是日本现代黑帮电影的前身。
日活公司中铃木清顺导演的多部黑帮片既有独特的美学气质,也有精妙的电影技法,影响了包括吴宇森在内的大批动作黑帮片导演。不过可惜的是这些影片要么叫好不叫座,要么叫座不叫好,加上60年代电视行业的普及对电影行业的冲击,以及日本的电影新浪潮运动,人们很快淡忘了日活的黑帮动作片。
更重要的是,当时日本处于战后,社会一乱二穷三无望,人们急需简单易懂,还能发泄负面情绪的电影,日本另一大电影公司东映发现了这一契机,开始拍摄侠义片,也就是任侠片。
这些电影基本上都围绕着黑道侠客卷入黑道争夺,与其他暴徒斗争展开,主旨基本都是在呼吁传统守序的人情道德,这很贴合底层民众对现实的控诉。民众爱看,电影公司也就爱拍,几家大型电影公司都纷纷加入任侠片的拍摄行列,甚至当时正在崛起的黑帮们,都与演艺圈有密切联系,据说当时的高仓健和鹤田浩二就与山口组有来往。
整个60年代的日本电影中任侠片占据了半片江山,这让任侠片不但成为了黑帮片发展的重要节点,也推动了整个日本电影行业的发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有之前提到的《人生剧场·残侠篇》在1963年的翻版《人生剧场·飞车角》,还有《日本侠客传》《昭和残侠传》《网走番外地》《红牡丹赌徒》等系列片。
这些个电影虽然年代久远,但都有一看的价值,如果你多看两部就会发现这些影片基本上都出自同一个框架,冲突、背叛、复仇,这个套路其实在现在的很多黑帮电影中都很常见,它们故事核心是传统黑帮与新式黑帮之间的冲突。
现实中日本战后许多地区都是由曾经盘踞的传统黑帮管理,而新兴的黑帮依靠罪恶手段逐渐壮大,传统与变革,情谊与利益的矛盾不可调和,现实中的黑帮斗争就为60年代的任侠片提供了创作思路。故事中往往是极具侠客精神的主角坚持道义,依靠勇武和智谋击败了见利忘义为非作歹的反派们,不但带来了正义,也完成了个人复仇。只可惜故事与现实往往是相反的,现实中的背叛者们依靠权钱之力,使一个个曾经的侠义家族陨落,在纸醉金迷中搭建起了罪恶帝国。
70年代后的日本由于电视的大量普及,整个电影市场都不太景气,几家电影大厂纷纷走下坡路,任侠片也逐渐退出舞台。但任侠片的失败并不代表黑帮片的失败,作为任侠片开创者的东映公司深知黑帮片需要改革,曾经的套路已经不适用口味挑剔的大众了,观众们需要更新鲜的东西。
这个时候现实中的日本黑帮也已经成了“暴力团”,从任侠片的侠客变成避之不及的恶人,极道组织间的地盘争夺和仇杀没少波及老百姓,社会治安一落千丈。20世纪中后期广岛地区发生了著名的“广岛抗争”,现实往往比虚拟更加魔幻,这期间发生的黑帮事迹,成为了当时实录小说家们的心头好。
东映公司的社长冈田茂正愁没有题材拍,一看这些实录小说,心里一个咯噔,这现成的剧本不比任侠片刺激?于是啪嚓一声,颇具现实感的实录黑帮电影横空出世,打头的就是改编自“广岛抗争”的《无仁义之战》,观众们看着剧中的人杀来杀去,鲜血四溅,最后再来个“真实事件改编”,好不过瘾,恨不得三刷四刷。
深作欣二导演的首部《无仁义之战》大红大紫,东映公司借着这股东风开始拍摄续集,紧接着《新无仁义之战》系列和《仁义的坟场》续写了史诗黑帮大战,将实录黑帮片的风潮刮到日本的大街小巷。东映的另一位大导演山下耕作在拍摄任侠篇之后,也加入到实录黑白电影拍摄行列中,《山口组三代目》《山口组外传:九州进攻作战》等片都脍炙人口。
几乎整个七八十年代的黑帮片都是由东映的实录片为主,这些影片除了刺激新颖,故事打破套路以外,依然不离对社会底层的描写,同时将黑帮的罪恶、当权者的腐败刻画地淋漓尽致,在暴力美学下隐藏的往往是对现实社会现象的批判,东映可谓在某些方面做到了人民需要什么,他们就拍什么。
从九十年代开始,日本的媒体就越发多样,VCR录像带的发展让社会兴起了许多低成本的B级黑帮片,被称为“极道电影”,它们对传统的黑帮电影造成冲击,大厂的产量质量和收益都开始下滑,这又让独立制片兴起,“极道电影”、“实录电影”、“独立制片”让黑帮题材电影变得多元。这
期间诞生的作品零零散散就太多了,我就介绍两个重要的大佬。
首先是依靠刚刚提到的“极道电影”起家的三池崇史,他的处女作是录像电影《暴风!迷你巡逻队》,之后依靠“黑社会三部曲”进军大银幕,在个人生涯中拍摄了三十多部黑帮题材电影。
他镜头下的血肉暴力异常露骨,甚至有意夸张鲜血直飙的镜头,令人过目难忘。
典型代表就是《杀手阿一》,片中的许多场景都非常不适宜在吃饭时观看,但就是依靠这种别致的cult手法,让这部片子有了独特的暴力美学魅力与黑色幽默效果。这种独特的cult片风格又非常符合一些日本漫画,于是在三池崇史的镜头下又催生了不少漫改电影佳作,比如《如龙》、《热血高校》、《忍者乱太郎》、《火星异种》、《JOJO》。
另一个大佬则是北野武,《菊次郎的夏天》里他或许只是个固执老头,但只要他笑容一收,眉头一皱,黑道老大那味儿就出来了。
他自导自演的多部犯罪题材影片中都涉及黑帮故事,在多重叙事剧本结构与沉稳冷峻的镜头下,北野武片中的黑帮人物非常富有现实感。从处女作《凶暴的男人》,到中期的《3-4X10月》、《奏鸣曲》、《花火》,再到《座头市》、《极恶非道》系列,这种个人风格也越来越成熟。
他的黑帮片中一直存在对生死的探讨,其实这也是许多日本文化研究者认为的“黑帮宿命”。北野武在亲身经历过车祸后便将这种探讨深化,故事中人物的死亡成了宿命定式,“拥有了具体的意义”,北野武影片的个人风格也最终定型。
如果你想要看90年代后的黑帮电影,看这两位大佬的片准没错。
而在这之后媒体绽放的新时代中,黑帮文化也在电影外的领域生根发芽,真人秀、电视剧、流行小说、漫画动漫中不时就会出现黑帮元素。但是如同现实中没落的黑帮家族们,新世纪的黑帮故事中,曾经风光一时的“Yakuza”也退出舞台中心,逐渐淡化成配角或是背景。
现在咋们回头再望一望,从最早的历史剧中的边缘势力,股旅电影、任侠片、黑帮动作片再到实录黑帮片,以及新时期的各类黑帮片,都拥有一套固定的情节。
故事中大部分的帮派成员都是底层的小人物,他们在污秽的底层社会求生,因为各样的宿命走上极端或是复仇的道路,反抗压迫,击碎曾经的秩序。
日本人心中“菊”与“刀”的矛盾也自然体现在这些叛逆的情节中,“菊”代表秩序、忠贞,同样也是压迫、守旧,“刀”代表反抗、革新,同样也是混乱、背叛。大部分黑帮电影中的主角们往往都是在“菊”与“刀”之间纠葛。
日本先后经历了罪恶的军国主义时代,混乱的战后时代,以及令人迷茫的泡沫时代,普通民众早已见惯了时代下“菊”的压迫,面对社会的不公与命运的戏谑,对“刀”的渴望就愈发强烈了。
曾经的“Yakuza”依靠暴力为自己赢得尊严与地位,这种方式在黑道之中百年以来未曾变过,其中满是恶人,也不乏坚持初心与道义的侠士。
在时代压迫的暗井中,黑道电影中的那些侠士用“刀”正向精神照亮着曾经迷失的众人,“在黑暗中萌生的光明”,或许没有比这更耀眼的东西了吧。
日本的黑道已经迈入暮年,电影故事里的黑道也默默变成了路人。但是新的时代下依然会有新的黑恶势力,依然会有阴暗的角落,也依然会有从至暗之处诞生的侠客。这种“生于黑夜,却耀眼于白昼”的极道或许永远不会死。
感谢您收看这一期的云玩家必修课,我是卡神两百斤,咱们如龙篇不见不散。
[1]仇纳川. 类型片视角下的日本黑帮片研究[D].辽宁大学,2020.
[1]赵坚.揭秘日本黑道“亚酷煞”[J].百科知识,2013(14):43-45.
[2]姚天冲,张军梅.试析日本黑社会的“合法性”[J].日本研究,2011(02):114-119.
[3]孙学章.日本黑帮电影的暴力美学与死亡主题[J].电影文学,2016(08):34-36.
[4]豆瓣电影词条、百科词条:驰星周、人生剧场、好莱坞黑色电影、日本电影发展史等
评论区
共 15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