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开篇涉及游戏《如龙7:光与暗的去向》核心剧情剧透,介意者慎读
赶上Steam夏季大促销,我在上个月购入并通关了《如龙7:光与暗的去向》。相比剧情饱受诟病,越玩越憋屈的《如龙6》,这一作的主线故事在观感上进步很大,尤其是关于主角春日一番身世真相的部分,虽然有叙事诡计的成分,我还是很喜欢。
游戏最终章,先前埋下的伏笔被一一揭晓:1977年冬天的一个夜晚,有两个婴儿被各自父母塞进了同一个车站的寄物柜里,其中一个婴儿是主角春日一番,另一个婴儿则在后来成为了黑道大佬荒川真澄的儿子,荒川真斗。
没人想到同一个寄物柜里竟然有两个婴儿,在找回孩子的过程中,两人被阴差阳错地抱错了。若干年后,两人一个变成了东京都知事,另一个背锅坐牢18年,刑满释放后沦落街头。本作标题中的“光与暗的去向”指的就是一番和真斗这两个因为命运交换而身处不同世界的男人。
而这段孽缘的起点,两人命运的岔路口,正是车站的公共寄存箱。当游戏中第一次出现寄存箱婴儿这一场景的时候,我立刻就想到了现实中的日本寄物柜弃婴事件。通关游戏之后,我趁着三分钟热度查找了一些资料,随便和大家聊聊真实世界的“寄物柜婴儿”是怎么回事。
父母把出生不久的婴儿遗弃在车站、百货商店或是其他公共场所的寄物柜里,这种行为可以说是日本特有的社会现象。有记录的第一起寄物柜弃婴事件发生于1970年。其后几年间,全国多地都发现了类似的遗弃事件,掀起了一股模仿风潮。
据记载,光是1973年一年内,在大都市的车站附近就发生了43(有一说46)起婴儿遗弃事件,作案人大多是未婚女性。
根据 Akihisa Kouno 和 Charles F. Johnson 发表于1995年的调查报告《Child abuse and neglect in Japan: coin-operated-locker babies》,我们得知寄物柜弃婴事件有以下几个特征:
受害者大部分是新生儿,性别以男性居多。
寄存箱是一个密闭空间,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窒息。
大部分婴儿被包在塑料袋中,通常在死亡后1-3个月才被发现。
警方很难找到孩子的父母或者犯人。
这股扭曲的弃婴浪潮被归结为日本现代社会问题之一。那些没来得及感受父母体温,就被大人塞进冰冷置物柜的婴儿被称为寄物柜婴儿(コインロッカーベイビー/Coin Locker Baby)。
70年代到现在已经跨越了半个世纪,寄物柜婴儿的出现却从未中断。前文提到的这份报告提到,在80年代累计发生了191起寄物柜弃婴事件,在所有杀婴案中占比6%。
这仅仅是警方能够统计到的信息,真实的数字只高不低。
即便是最近几年,我们也时不时能在日本电视和网络上看到寄存柜弃婴的报道。刚刚过去的6月份,神奈川县镰仓市商业设施一层的投币寄物柜内发现一具婴儿尸体,嫌疑人是37岁的无业无住所女性。她早在去年7月底就把婴儿抛弃在寄物柜里,时隔近一年才被发现。
2018年9月,一位40岁左右的女性来到警署自首,称自己在4、5年前产子后将婴儿装在塑料袋中,随后遗弃在JR鶯谷站的投币储物柜里。
同年5月,东京歌舞伎町(也就是《如龙》里的神室町)2丁目的一处投币寄物柜传出阵阵恶臭,工作人员通报警方后发现里面存放着婴儿的尸体。
事发不到一周,警察就宣布逮捕了嫌疑人,正是孩子的亲生母亲,一位没有工作、住所不详的年轻女性。她在漫画咖啡厅生下孩子之后,因害怕孩子的哭声被周围的人发现而痛下杀手,并在数日后将尸体丢在了寄物柜中。
50年间,日本经历了战后高速发展,经济泡沫和再度崛起。如今的日本作为全球TOP的发达国家,这种违背人伦的犯罪行为却屡见不鲜。弃婴问题可以说是日本社会的一块顽疾,而寄物柜弃婴只是其中的一处缩影。
正如导演是枝裕和以西巢鸭弃婴案为蓝本拍出了《无人知晓》,将虐待、遗弃子女这一社会问题推到公众面前一样,不少文学影视作品也提及了寄物柜婴儿的存在。
例如从70年代开始连载的《怪医黑杰克》,漫画第3卷、TV版第54集就与这一事件密切相关:一群不良JK从一个年轻女人手里抢来了寄存柜钥匙,没想到里面居然是一个奄奄一息的婴儿。红发女孩马琪想带孩子去看医生,又怕抢劫钥匙的事情暴露,只能转而求助于黑杰克。
另一位漫画大家藤子・F・不二雄也在异色短篇集中也以寄物柜婴儿为原型创作了一个略显黑暗的科幻故事《弃婴》(間引き)。
故事说的是未来世界人口激增食物短缺,妻子毒杀了丈夫之后把尸体藏到寄物柜里,目的是继承丈夫的口粮。
1980年,小说家村上龙发表的《寄物柜婴儿》则是直接以两个弃婴为主角,书写了他们在东京这个畸形社会中的曲折人生,直指当时日本社会的种种弊病。
就连虚拟歌手初音未来也和这一社会现象擦出过火花。VOCALOID职人極悪P曾在2013年创作过一首名为《Coin locker Baby》的原创音乐,我把视频贴在下面:
整首歌的风格狂气又怪诞,歌词相对直白,能看出作者对弃婴行为的讽刺:
将看似无接点的 两人的秘密 全部收一收丢进储物柜
将重叠相加的 爱与爱再度 全部收一收丢进储物柜
那就是 试图将经由想像产生的幸福
好好整理而将其关起的心灵
(我可是 行事主动的大忙人啊)
麻烦的东西就 扔啊扔扔扔
将从指尖 传递而来的感动 全部收一收丢进储物柜
将从喉头 涌出的感情 全部收一收丢进储物柜不过啊 对不起啊 对不起啊 Coin Locker Baby
一把火烧了轮回的生命吧
逃避痛苦前往梦境中
在脸上浮现笑意
一阵睡意袭来之时
身体也开始变冰冷了
在娱乐作品和媒体的推波助澜之下,寄物柜婴儿逐渐从社会问题变成了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其中最具代表性和话题性的,莫过于在此基础上加工而成的都市传说和怪谈。
比较常见的故事版本是年轻女性生下婴儿后无力抚养,便把孩子抛弃在寄物柜里。若干年后女人偶然路过这个寄物柜,发现有个男孩子站在柜前大哭。女人于心不忍,上前询问道:
“你的妈妈在哪呢?”男孩突然不哭了,抬头盯着她的眼睛说:
有些猎奇版本还会在结尾加上女人被分尸后塞入寄物柜之类的情节,但整体情节都大同小异。
一些恐怖电影也引入了类似的桥段,比较知名的有2004年上映的《涉谷怪谈》、《涉谷怪谈2》,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为什么日本会有这么多人把孩子遗弃在投币寄物柜里呢?这个问题需要分两步来回答,分别是:
父母为何会选择遗弃自己的孩子?
为什么要遗弃在公共寄物柜里,而不是其他地方?
第一个问题实在是有些庞大和复杂,我可以结合资料,简单说一下1970年后遗弃事件激增的原因,仅供参考。
20世纪70年代是日本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期,战后西方生活方式的引入,物质条件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日本的家庭结构与生活方式——年轻人离开家乡和家人,独自前往大城市工作生活,人际关系变得陌生而疏远。当身处大城市的年轻女性意外怀孕,又无法养育子女时,遗弃成为了眼前最实际的选择。
有一种观点认为70年代杀婴事件和遗弃事件高发的原因,与“当时女性的母性缺失”有关。根据日本法务省的数据,1946年杀婴案的犯人中女性占比72.8%,而这个数字在1973年高达92.4%。
女性即是加害者,也是狭小的居住空间、疏远扭曲的人际和家庭关系,以及贫穷和偏见的受害者。
现代社会,导致亲子关系破裂的原因错综复杂,缺失母性的不止是女性个体,还有这个社会本身。
至于第二点,为什么偏偏是寄物柜,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具象了很多。首先是因为投币寄存箱就是在70年代开始大规模普及的。
除了遗弃婴儿,这些寄物柜也经常被不法分子用来存放和交易枪支、毒品、走私物等违法物品。人流量大、不记名的特点使得寄物柜在当时成为了监管的盲区,犯罪的温床。
根据相关法律,如果新生儿在活着的状态下被故意遗弃,嫌疑人将被判处谋杀及抛尸罪;但如果一开始产下的就是死胎,嫌疑人仅仅会被判处遗弃罪。由于遗弃在寄物柜的婴儿尸体通常需要1-3个月时间才会被发现,导致法医无法判断是死胎,还是被遗弃后非正常死亡。
即便事后找到了嫌疑人,她们也未必会受到刑事处罚——女性在孕期和产后不稳定的精神状况也会影响量刑和审判结果。更何况,万一像《如龙7》的情节一样,婴儿的哭声引来路人注意从而得救的话,作为亲生父母就更没有心理压力了。
从1981年开始,寄物柜婴儿的数量开始下降,在这背后是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和社会环境的改善,包括:
管理方将寄存箱设置于更明显的位置,加强巡逻检查。
寄物柜弃婴问题得到了公众的关注
避孕知识和教育传播普及,意外怀孕的情况有所改善
然而,正如文章开头列举的新闻那样,不论今天的法律有多完善,生活条件有多优越,弃婴行为依然无法被杜绝。日本也好,中国也好,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如此。
我很认可《朝日新闻》节目里的一句话:弃婴的母亲绝不是唯一的加害者。责怪、惩罚孩子的生母没有意义。社会大环境的改善,父母间良好的沟通和态度,福利机构的介入帮助,或许才是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答案。
当然,借助电影、游戏、音乐和文学作品的方式去传递声音,帮助年轻人树立正确的认知,亦是一桩好事。让敢于直击社会问题的作品多一些,再多一些吧。
日本自古就有遗弃老人和幼儿的习俗。从前因为农耕效率低,生产力不发达,没有足够的粮食养活一大家子,于是日本山区便逐渐衍生出了“姥捨”的风俗:当家中老人到了一定年龄,就由长子把他们背进深山等死。
电影《楢山节考》对此有详细描述,《仁王》中的支线任务“姥捨山”亦与其有关。
除了老人,婴儿也一样。古时的日本,尤其是东北地区的日本家庭会选择将婴儿杀害、遗弃、或卖与他人。相传日式玩偶木芥子就是用来给与那些失去孩子的家庭聊做安慰之用,证据就是木芥子的日语读音与“子消し”完全一致,罗马音皆写作kokeshi。
进入21世纪后,日本俨然成为了老龄社会和低生育率国家的代表。尽管不再因为粮食不足的原因遗弃老人和孩子,但随之而来的是高龄老人孤独死,年轻人不愿生育,或是生育之后虐待和遗弃的现状。
从结果来看,老人和幼儿依然是现代社会沉默的受害者,仔细想想还是挺可悲的。
Child Abuse and Neglect in Japan: Coin-Operated-Locker Babies,A Kouno; C F Johnson,1995
平成15年度研究報告書:虐待の援助法に関する文献研究(第1報:1970年代まで)戦後日本社会の「子どもの危機的状況」という視点からの心理社会的分析コインロッカーベイビー,wikipedia
评论区
共 36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