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游信APP编辑 在下上官南北(本文首发于公众号:三五七游戏网)
痛苦永远如影随形,它或许会消退,或许会减缓,但永远不会远离我们。
——《inmost》
光所在的地方,黑暗永远如影随形,生命存在的每一刻,也都有着消逝的风险。这些颠扑不破的道理,往往被我们忽视,因为只有活在“当下”所钩织的巨大谎言中,不去遥想未来,我们才能面对生命无常的残酷和终将会消逝的痛苦。然而,我们却仍久久不能释怀那些至亲之人离去所带来的伤痛,就如同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一颗颗石子,在静寂无人的夜里,我们的心总是会泛起层层涟漪,久久不能安定下来。
《inmost》,一款叙事型悬疑风动作平台解谜游戏,在游戏里你将操作3名角色,完成一个个充满隐喻的痛苦与救赎的故事,故事里所有人都承受着各自不同的巨大痛苦,而他们的选择,也都各自不同……
《inmost》这款游戏所传达出的唯美电影质感,很大程度上倚赖于本作的艺术风格“像素风”。
当然,与我们熟悉的复古向像素风不同,《inmost》利用了现代游戏引擎的表现技术,赋予了一个个场景真实感和绝佳的表现力。
以下面这幅场景为例,虽说是我们熟悉的像素,却丝毫不会给人带来粗糙的颗粒感,反倒充满了细节和质感,像素的精细度非常之高。灯光照耀之处,飘散的灰尘明灭可见,窗外的雨滴丝丝落下,打在窗户上,留下道道雨痕;远处的树木摇曳,歪歪斜斜的草地也随风飘动,整个场景用尽一切动态特效,只为传达3个字“真实感”。
说完细节,再来说说光影。游戏里光影的对比度非常明显,比如下面这个场景,光线主要聚焦于小女孩周围,离镜头越远,光线越暗。该场景表现了小女孩一个人在黑暗的房间中四处摸索,无助的情绪和幽静的氛围都通过光影传达。而此时轰然一声雷响,闪电照亮了整个房间,但这道光却稍纵即逝,只留下道道渐渐消失的残影……
除了光影和细节,游戏的背景与色彩也可谓是相映成趣。早期的8-bit像素游戏可选择的颜色非常有限,因而会选用一些对比特别强烈的色彩,突出玩家所操控的角色与背景的差异。
当然,在如今的时代,色彩数量早已不成限制,因而我们可见每个场景与人物的整体色调非常统一,且与背景很好地交融在一起。每个关卡场景也都有自己的主色调,例如城堡内部是被蜡烛所映照的惨白色,一旁的地底洞穴则是透光的暗沉绿色,而到了更深处的地底,暗红色又充斥了这个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哪种色调,制作组都似乎要将其调得非常灰暗,使游戏所有场景都略带压抑。当然,虽说游戏关卡整体色调是一致的,但其实在细节处也有着不少对立,存在着细微的差别变化。比如下面这幅场景,整体的色调是偏白亮的,但月亮的光晕与路灯的光圈都带有一丝淡红,还有着一圈神奇的晕染效果,渐变之处更是显得层次感分明,甚至游戏背景里的颜色、光线还会随着人物的走动发生变化,细腻且真实。
光影、色彩、物理效果、景深,这些元素结合在一起,让游戏的场景构图拥有了如同电影般的质感。如下面这幅图,背景的树木由远及近不一的大小突出了场景的空旷与纵深,同时极具层次感;远处一道闪电仿佛要将天空撕裂,瓢泼大雨在地上四处溅落,展现了雷雨天恶劣的天气状况;洞穴用适当的遮蔽来营造神秘感,玩家看不清洞穴的入口,只能听见怪物在其中缓缓嘶吼的可怕声音……这一切都让玩家在玩游戏时拥有一个极强的临场代入感,体验和氛围都做到了极致,镜头感也十足。
说到镜头感,游戏里确实不少地方都用到了一些电影化的表达,比如利用了大量的像素动画来讲故事。这些动画存在于开头结尾,穿插在各个角色之间的过渡段,结尾更是用了近20分钟极具感染力的动画来为整个故事收尾。富有磁性的男声和温柔的女声娓娓读着游戏里的台词,极高水准的悲怆钢琴配乐时刻调动着我的情绪。待一切尘埃落定,staff表缓缓落下时,不觉已潸然泪下,正如同看完一部电影一般,意犹未尽,回味悠长。
《inmost》用它那打磨到极致的像素艺术告知世人:像素也可以不仅仅是一种复古的风潮,更可以作为游戏独有的艺术特色,像素,从来不止那么简单。
作为一款叙事型悬疑风动作平台游戏,在游戏数个小时的流程里,我们将轮换着扮演一名骑士、一个小女孩与一位老人,每名角色的玩法也各不相同。三条线并行叙事,也都有着各自的结局,而在最终三条线交汇的结局(真结局)所揭露的事实又进一步为我们阐明了三条线各自的内涵与它们之间的关联。
同时,三条线无论是故事发生的舞台还是叙事风格都有着很大的差别。小女孩的故事主要发生在现实世界一间普通的大房子里,全篇以小女孩内心独白推进叙事。在游戏中,我们将以小女孩的视角,解谜并探索整间屋子。小女孩能跑不能跳,如何去往高处成了解谜的关键。小女孩唯一的伙伴是她虚构出的角色——玩偶兔子,而房子里貌似还绑架囚禁着另一个小女孩,在一间尘封的神秘房间充满着小孩子用过的物品……
老人的故事发生在幻想世界,一座城堡以及周围,横跨雪山、地底、山洞多个区域。全篇叙事要素较少,更多的是需要玩家操作,因此隐喻部分也十分难懂。老人线的玩法显得最多元,解谜、探索,有时候还有一定的动作要素。老人的行动敏捷,能跑能跳,只是一碰到黑色物质就会死亡。
骑士的玩法则以动作为主,故事同样发生在幻想世界。我们将操作着骑士在一座废弃破败的城堡奋力击杀着一群黑色物质,收集痛苦碎片,来献给看守者。骑士的动作是三者里最流畅的,还有着能去往各处的钩索。而骑士线与老人一样,同样充满了复杂的隐喻,虽说这条线时不时就会有女声旁白为我们讲述背后的深意,但很多时候仍然是不可解。
由于《inmost》的玩法、叙事等都与主题“痛苦”息息相关,故事的隐喻是游戏的最大魅力所在,如果不深入理解游戏里每个角色的“痛苦”,那么一切都将无从说起。到底什么造成了这些“痛苦”?下面,我将根据结局里透露的信息对各人物加以分析,并试着稍微解读下游戏里的部分隐喻。
游戏里结局章节给出了故事的关键解读线索:丧子之痛。一对幸福的夫妇,本该有着正常的生活,未料想女儿因校园欺凌而死去,从此家庭支离破碎,妻子也变得不正常。丈夫希望弥补家庭缺失的一员,同时也是为了自我救赎(没保护好孩子),领养了一个火灾中生还的小女孩。然而妻子并不接受这一切。于是丈夫只得周旋在二人之间。
伊丽莎白·库伯勒·罗丝博士曾提出过著名的“哀伤五阶段”模型,来阐明人们面临“亲人死亡”这件事的心理阶段,这5阶段分别是“否定”“愤怒”“讨价还价”“抑郁”以及“接受”。
如果我们套用上述“哀伤五阶段”理论,会发现,游戏里的妻子始终处于“愤怒”这一阶段,她那不稳定的精神状态与对领养孩子恶劣的态度无疑表明,她至今都对一切耿耿于怀,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丈夫,于是她扭曲了……用杀死丈夫并自杀这种方式来终结自己的“痛苦”。
当我们用同样的理论来分析丈夫的行为时,会发现其实他已经走过前几个阶段,只不过由于妻子的“痛苦”,他始终无法完全步入第五阶段“接受”。毕竟接受,就意味着对自己妻女某种意义上的“背叛”。而从他不断加班麻痹自己这一行为来看,他仍大部分时间处于哀伤的第四阶段“抑郁”。虽说他曾试着改变一切,希望用领养一个女儿来获得救赎,但最终面对愤怒的妻子,他选择了撒手放弃,任由妻子的“痛苦”吞噬自己。
首先,她是从火灾之中被救出来的,那她的父母呢?大概率已经不幸丧生,“丧父母之痛”,加上火灾之后还可能患有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加剧了她心理上的封闭。同时这也对游戏里她的那些疑神疑鬼行为有了合理的解释——与玩偶说话,总觉得房子里偷偷藏了被绑架的小孩。
而在小女孩线的结局,她最终情绪爆发,质问养父自己的爸妈在哪里。表明她自始至终都没有接受父母已经去世的这一事实,始终处于“哀伤”的第一阶段“否定”。也或许是因为在这个扭曲的新家庭,长期得不到爱的滋养,因而深切渴望真正的父母之爱。总之,这些都构成了小女孩的“痛苦”。
而老人,是这个家庭的年长者,是丈夫的爸爸,也是孙女的爷爷,他承受着几乎是游戏最大的痛苦。首先孙女不幸早夭,而后儿子、儿媳也步入后尘,面对这一切他什么都无法改变。而老人并未多加消沉,不久就到了“哀伤五阶段”的“接受”阶段(游戏未曾直接展示他的心理变化),他选择奋不顾身地扑向坠楼的小女孩,改变和对抗巨大的悲伤。
理解清楚各人物的心理和精神状态,有助于我们更精准地解读剧情与隐喻。
小女孩的故事线,基本上已无太多的理解障碍,就是以小女孩的视角,将她看到的记录了下来,冷漠的妻子与永远缺席的丈夫,正是他的养父母,造成这样的原因已经讲得非常清楚,不再赘述。
那不断杀死黑色物质的骑士,毫无疑问指代“父亲”角色。城堡,隐喻着人们封闭的“心之居所”,痛苦的人们将自己的心灵构筑成一道坚实的壁垒,痛苦居住在其中。骑士在这座城堡消灭着痛苦,收集着“爱”,只为把这些“爱”献给“看守者”——也即自己的妻子。
也有人觉得骑士收集的其实是痛苦,但是结局也说了,这是个关于痛苦的故事吗?不,这是个爱的故事,痛苦的反面正是爱,正因爱得深切,所以才换来无尽的痛苦,因此游戏里我们可把这二者在某种程度上看作是一致的存在,方便我们理解。
花的隐喻在游戏的结局已经揭晓得很明白,骑士无法培育自己的花,所以偷了花,即领养了小女孩。但花不会接受他——小女孩不认同这个家庭。
最后骑士杀死了恶龙,这一情节能与丈夫拥抱并接受小女孩这一行为对照,意味着丈夫在此刻战胜了丧女的痛苦,从心理完全接受了小女孩,小女孩也感受到了爱,从而在这瞬间接纳了他。也许是察觉到丈夫内心的变化,他竟然已经快要将亲生女儿遗忘,还拥抱了另一个女儿,妻子爆发。于是骑士最终被守望者——即自己妻子所杀,意味着它的妻子最终依旧没有原谅他,在现实则是丈夫与妻子双双殒命。
而老人线的解读更多带着我个人猜测。在游戏中,我们只能看见老人在城堡的周围不断解谜,其它的解读线索很少。从无尽的回廊那道关卡来看,也许爷爷其实也一度迷失,陷入自责之中无法自拔,直到我们找到了解谜的关键:往前走,就是路,这也意味着他内心的逐渐转变。他被黑暗物质一碰就死,象征着他其实当时心底也很脆弱,很犹豫,但他也一直在勇敢地寻找着解决办法去化解心中的痛苦。
在经历无数艰难险阻之后,老人看见了一只“白狐”。老人幻化成年轻人的模样,与白狐幻化的少女拥抱,少女将花儿给了年轻人,然后就此告别。
此处,就是该故事线最难解的地方,同时也是老人克服“痛苦”的关键,为何他能比较迅速地克服这种丧亲的痛苦呢?我想,这里或许已经暗示了我们答案。因为爷爷年轻时早已经历过最爱的人离去这种世间最大的痛苦,如今悲剧再重演,唤起了他尘封的记忆。
白狐,是离去的爱人,花儿,是他们爱的结晶——孩子,也即游戏里的丈夫。妻子抛下二人,离开去了另一个世界,老人想起了往事,巨大的勇气充盈着他的内心,暂时克服了“痛苦”。他决定这次坚决不能让外孙女的遗憾再次重演,有了坚定的决心与行动力,于是就有了那奋不顾身的一跃。
故事的最后,老人默默凝望着自己亲人的墓碑,他已失去一切,但仍要负重前行。不过,所幸的是这次还有一名女孩陪伴着他。或许他们都已明白,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接受,是一件比离去更加艰难的事情。
在文章最后,我希望谈谈这个严肃的话题“我们如何面对至亲之人的离去”。
事实上,在游戏界已有不少以此为主题的游戏,《艾迪芬奇的记忆》、《rime》、《Gris》、《Arise》。那么,在玩过这些游戏之后,我们就能得到答案了吗?我的回答是:不能,因为人类的情感,自古以来无法就为他人所感同身受。
当我们玩着游戏,感受着他人的悲伤时,内心即使有所触动,也不过是浮光掠影,只有等到自己亲身经历的那一天,才能明白个中滋味。而即使有详尽的“哀伤五阶段”模型作为指导,人们对于痛苦的应对,也依旧不尽相同。
而更悲哀的一点是:每个人并非有能力去拯救另一个人——正如游戏里的丈夫尝试拯救妻子,最终却被拉入了深渊。
如果我们试图用“分享自己的痛苦”这种方式来减轻痛苦,就会不断陷入痛苦之中而无法自拔,最终其实也只能起到一时的作用。正如同祥林嫂一遍遍诉说丧儿的苦难,最终让自己的痛苦变得廉价无比,还引起了他人的反感,因为他人根本就无暇顾及你的苦难。
生活就是这样,我想,我们所有人能做的也无非简单的3个字“往前看”,像游戏里的老人一样,直视苦难、忘却伤痛、擦干泪水,走向远方。从此带着痛苦快乐地活着。
评论区
共 3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