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开的头颅无法再酝酿阴谋。
——智者萨蒙德,《埃达》
本文为番剧《冰海传奇》的部分神话故事和文化背景考据,并未涵盖所有原作中的设计细节,仅挑出了一些个人印象颇深的细节进行论述。
本文不涉及剧情讨论及情节描述,但因为考证过程有附加动画截图,剧透风险仍然存在。建议各位老爷先观看动画后再补充阅读本文。
*以及由于作者个人虽然十分喜欢维京时期的历史,但知识量基本仅来源于几本相关历史读物,并非历史系大佬,因此本文在考证相关神话与人文背景时,会注意避开原番相关历史背景及角色原型的论述,以免造成被不必要的误导 (我是丈育我有罪 TAT ) 。
《冰海传奇》的英译标题为Vinland Saga, 直译即为《文兰萨迦 》,其中“Saga”一词,直译版本可以译为“萨迦”,原意主要为“话语”,是北欧诸多神话和英雄传说故事的载体之一。
冰岛语词汇“萨迦”原意为“讲述”和“话语”,指的是在叙事散文中呈现的所有内容,同时也是用于描述过去的人物和事件的确切历史记录,但因为它本身其实涵盖了大量的半神话及纯虚构的传说故事,萨迦也因此有两大分类,分为神话萨迦和史传萨迦。
冰岛一般性的文学创作与萨迦的撰写大约始于11世纪末期,即在该地区完全引入基督教(公元1000年)之后不久。个人认为,萨迦的文学特点在于其始于弹唱,便于朗诵,如下列例图中引述的部分《弗里乔夫萨迦》的内容,在高度叙事的同时,字里行间仿佛跳跃着流动的音符。
在正式开始考证番剧中的细节之前,本文先浅显地介绍一下剧情背景中古北欧封建社会的结构。因为北欧神话及传说流传已久,其社会结构的起源也只能在故事中寻找踪迹。在《诗体埃达·里格赞歌》一篇中,讲述了北欧破晓之神海姆达尔化名里格,扮作睿智老人行走人间播种(?)的故事。
里格分别在三个不同的家庭借宿,离开之后,这三个家庭便各自诞下一个孩子,而这三个孩子就分别成了奴隶、农民和王室贵胄的祖先。
北欧社会结构也类似于神话里所描述的,分为奴隶、农民、王室贵胄三个阶层,而权力的根基则是土地。在北欧封建社会中,按照社会地位自上而下分为九等:
最高等——国王(Konge),王国的领导者。
第二等——伯爵(Jarl),相当于英文中的Earl。伯爵通常为王室家族成员,有继位为王的可能性,在即位前冠以伯爵的头衔,地位仅次于国王。当国王不在境内时,伯爵也能代替国王摄政。
第三等——伦德曼(Lendemann),拥有大片封地的贵族,也是国王的侍臣能获得的最高地位。
第四等——赫瑟(Herser),拥有封地的贵族,多随侍在国王或伯爵身边,地位仅次于伦德曼。
第五等——豪德(Hauld),贵族成员,家庭中连续四代都拥有大片农地。
第六等——邦德(Bonde),即拥有土地的农民,可自行耕种,富有的则雇人更重。
第七等——雷克辛(reksthegn),即雇农,帮农场主、富农干活的人。
第八等——罗伊辛(Loysing)及罗伊辛之子(Loysings sonn),脱离了奴籍的人,以及脱离了奴籍的人之子嗣。
第九等——奴隶(Trell),处于社会最底层,无人身自由,可以被自由买卖,从事劳力工作,无报酬。奴隶并不会遭主人苛待,毒打奴隶会被视为不光彩的行为。 (所以《冰海传奇》动画里的那位大概是个例外,也可见其角色之恶毒)
王室贵胄并不从事农业生产,但他们同所有北欧人一样生性好战,属于军事贵族。而农民们除了从事繁重的田间劳动之外,农闲时,男性还会接受军事训练,以备在战时成为军队的主力。北欧贫瘠苦寒,农业收成极为有限,因此男性一年至少有两次会出海劫掠,抢夺财务补贴家用。他们重视财富与荣耀,推崇勇武和掠夺,通常来说,也并不同情穷人以及弱者。
他们身材魁梧,长得同椰枣树一样高,金发碧眼,肤色红润……
——伊本·法德兰(Ibn Fadlan)对维京人的描述
提及“维京人”,现代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会认为是指代挪威人或者冰岛人,对应的形象则是金发碧眼,拿着斧头,乘坐龙船在西方基督教国家烧杀抢掠,留下深重苦难。
直至今日,这群来自北方的战士们为何被称为“维京人”,答案仍然未知。9世纪的各种记载曾将这些来自北方的战狼称为“北方人”、“丹麦人”、“挪威人”或者“异教徒”,常被他们侵略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将其称之为“wicing”,也即“海盗”的意思,不过据说这个词语知道19世纪才首次出现。
而另一套说辞是,“vic”在古挪威语中是河湾或者海湾的意思,位于奥斯陆峡湾附近的维克区盛产制造刀剑所需要的铁矿石,“维京人”这个词语最初可能只是用来指代来自维克区的人,后来,便逐渐被用来指代整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劫掠者。
维京人的冬季漫长而寒冷,全年几乎有一半的时间,陆地被冰雪覆盖,海上则风雪交加。这种送壮观的地貌和艰苦的条件锻造了维京人自强自立的品质。他们崇尚勇武,鄙视怯弱。据说,婴儿出生后,父亲会在(男)孩的摇篮中放上一把利剑,并对其说:”我不会给你留下任何遗产。你的一切都需要你用这把利剑去拼搏。“
生活、荣耀与财富是需要奋力去争取的——这种信仰贯穿在整个维京时代的斯堪的纳维亚人心中。如果有人问他们的信仰是什么,10世纪的维京人只会坚定地回答:“我只相信自己的力量。”
尽管维京人的文化中有神的存在,也即日后为我们逐渐熟知的“北欧神话”,但他们的语言中是没有“宗教”这样的概念的。他们没有任何称得上官方的祭神仪式,也没有通行的教条教义,也没有所谓的中央教堂。他们非常超前地认为宇宙是众多同心圆(或者说多个平行世界)中的一个,宇宙中有九个不同的世界,分布在三个不同的区域(即三层九界),其中多数世界是人类肉眼无法看到的。而人类,则生存在名为米德加尔特(Midgard)的中庭。
阿斯加德(Asgard)
阿萨神族的国度,位置处于日月之间,由彩虹桥(Bifrost)与人类世界米德加尔特相接。
华纳海姆(Vanaheim)
华纳神族居住的地方天地之间万物生长、繁殖、海洋和风,都由华纳神族控制,他们掌握着许多阿萨神族所不知的神秘咒文。
亚尔夫海姆(Alfheim)
光精灵之国,快乐的光精灵们在那里生活。这些又被称为爱尔芙(Alfar)的精灵们随意地在理想国邦里飞来飞去,照料花草,与鸟雀蜂蝶嬉戏,也帮助众神管理世界,处理日月星辰的事物。
米德加尔特(Midgard)
中庭世界,人类居住的地方。气候适宜,四季交替。
约顿海姆(Jotunheim)
霜巨人居住的地方,
从人类世界通往巨人国度的道路尽头是一片地标性的铁森林(Jarnvid)。
尼福尔海姆(Niflheim)
雾之国,即尼伯龙根。终年充满浓雾与寒冷的地区,位于金伦加鸿沟的北边末端,与火之国穆斯贝尔海姆隔岸相对。
穆斯贝尔海姆(Muspelheim)
火之国,位于金伦加鸿沟的南边末端,那里终日灼热,充斥着烈焰和热浪,主宰这片土地的是阿萨神族的宿敌——火巨人苏尔特(Surtr)。
斯瓦特海姆(Svartalfheim)
侏儒居所。侏儒,亦被称为黑暗精灵、矮人(Dwarf),他们从尤弥尔背阴的尸体面出生,是一些皮肤黝黑、狡猾贪财的蛆,诸神禁止他们在白天露面,这些奸诈的能工巧匠们便只能隐居于深山中,等到夜间才得以自由行动。
海姆冥界(Helheimr)
亡者安息之地,死亡国度。其位于世界树的最底层,被终年的绝望、黑暗和寒冷所笼罩。冥国的大门离人间极遥远,需要经过尼福尔海姆的边界吉欧尔河(Gjoll),横穿铁森林,才能抵达冥界的入口——赫尔之门。
有一棵巨大的岑树把这三层九界连接起来,这棵树在古挪威语中称为尤加特拉希(也称伊格德拉西尔,Yggdrasil),为世界之树的意思。这棵树的来历说法不一,有称其亘古以来便存在,也有称其从冰霜巨人尤弥尔的身体里长出。下文附一张极简版北欧神话创世史,大致交代了北欧神话创世之初的故事。
相传世界之树树下坐着命运女神诺恩三姐妹(Norns),她们分别掌管着“过去”、“现在”和“未来”,不断编织着众神、巨人以及凡人的命运之网。她们的任务是保护世界之树不受毒龙尼德霍格(Nidghogg)的侵害。尼德霍格是一条恶人之尸为食的黑龙,它将在诸神黄昏降临之前,不断啃噬着世界之树的根部。
男主托尔兹 Thors ,男主的父亲托尔芬 Thorffin。
很容易从原译上看得出来这两个人的名字都来源于北欧神话中的雷神托尔(又被译为索尔,Thor)。托尔是奥丁与大地女神之子,雷霆与力量之神,也是最受维京农民及水手崇拜的神祇。
在维京文化中,男性以雷神托尔的名字为参考取名是十分常见的事,可能有将近四分之一冰岛人的名字都是为了纪念托尔。诸如托尔勒(Thorer),意为“雷霆战士”,托尔吉尔(Thorgeir),意为雷霆之矛,此外还有索尔吉斯(Thorgills)、索尔伯格斯(Thorbergs)或者图尔斯(Tors)这样的名字。
托尔有着红色的头发和摄人心魄的眼神,手中挥舞着强大的雷神之锤约妙尼尔 (Mjolnir) ,在一些传说中,这柄侏儒打造的雷神之锤既能将高山夷为平地,又拥有复活死者的能力。托尔是人类的守护神,与威胁米德加尔特(Midgard,中庭、人类生活的世界)的霜巨人不断战斗着。
维京人认为,托尔走过或者乘坐马车飞过的地方,总是伴随着风暴和雷雨,而山间的电闪雷鸣,正是他与敌人激战的标志。尤其在冰岛,几乎所有人祈求的生灵都是托尔,他们认为托尔掌控着海洋上的风、雾、雨和天空。
据传有些冰岛人在登上岛,决定建造宿舍的地方时,会寻求雷神托尔的帮助,他们会在船登上大陆之前,拿起两根木棍,扔进海里,发誓在木棍靠岸的地方建造房舍。然后他们把船拖上海岸,派奴隶去寻找木棍。
这其中一个著名的案例便是殷格。殷格跟着水流和木棍的指引,在海湾地区建立了自己的庄园,还将那两根木竖在主桌前自己座位的两侧。值得一提的是,他兄弟霍尔雷夫因为不打算让神来决定任何事,在自己挑选的地方建立了庄园。这个不幸的兄弟很快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他的奴隶发生叛变,他也在之后的冲突中不幸身亡。
对维京人来说,这个教训很清楚:敬神则昌,蔑神则亡。
在陆地上,我信仰基督,但在海洋中,我总是祈求托尔。
——10世纪,冰岛人“瘦子”海尔基(Helgi the Lean)
“获救的埃吉尔不忘你的恩情,看啊,他把这龙头船赠予你!
这礼物高贵非常,橡木船微微曲起,
不像拼接而成,倒似浑然一体。
它在海中舒展身姿,如蛟龙入海:
骄傲的龙头高高抬起,整个浮出水面;
龙喉宽广涂满泛红黄金,似熊熊烈焰;
龙腹洒满黄蓝斑点;
龙尾向着船舵卷成圆环,所有鳞片覆满纯银;
龙翼墨黑,以黄金镶边。
节选自泰格奈尔的《弗里乔夫萨迦》
*埃吉尔,北欧神话中的深海之神
出现在动画截图中的这种战船被称为维京长船(Longship),是维京人在贸易、探险和战争中常用的船只。通常这种长船船体十分修长,中间树立一支巨型桅杆,并挂有方形风帆。由于船身修长,因此吃水很浅,能够驶入河道及浅湾,从而逃避追捕。长船的船首以龙头或蛇头雕像作为标志,据说是为了保护船舶和船员,并避开北欧神话和传说中可怕的海怪。
维京人早期的船是仿照罗马人和凯尔特人的设计,在船上安装小型风帆。这种船靠固定在船舷上的细长的船桨驱动,没有可以人力操纵的宽叶短桨。这种船不仅航行速度慢,在风浪大的海域还容易翻船,只适合在近海地区短途航行。
8世纪时,维京人发明了龙骨,这个简单的装置为航海史带来了伟大的突破和进展,它不仅使船身更加稳定,适于远洋航行,而且提供了固定桅杆的基座。自此之后,维京人开始在船上安装巨大的风帆,有的风帆甚至可达800平方英尺。此后,风帆便成了推动船只航行的主要动力。
根据现代人估算,经验丰富的维京工匠大概用7个月的时间便可以打造出一艘长船,相当于约4万小时的工作量。维京长船的龙骨主要由橡树主干做成,周边再由其他主要树枝作为支架。橡树分布在整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其中以丹麦最多。
那个时候维京人并没有钢锯这种工具,但这反而让他们学会根据树木的纹理来切割树干,从而更好地保证了木材的韧性。工匠们总是选用绿色的原木,而非那些已经风干的木材,因为绿色原木的韧性更好,能随着风浪发生适当的弯曲。
维京长船因为吃水很浅,所以能够在水面上迅速滑行,这种吃水深度的设计也得以窥觑维京人对外侵略的野心——因为峡湾地区的海域都很深——显然他们并不是为了周边海域而设计的这种长船。正是这种吃水深度,令维京长船几乎可以在任何海域靠岸,他们还能在河流上航行,甚至有的长船更轻便,轻便到足以在运河系统中航行。
维京诗人们将这些长船称之为“海上骏马”,但它们更像是潜行觅食的狼群。维京人发动侵略后,不幸的受害者开始用“海狼”这样的词汇来称呼这些北方人。
维京长船最多可容纳100人,但只需15人便可以操纵其在海上航行。除非有存放货物的需求,大多维京长船都没有船舱,在风急浪大的海域,海浪经常会漫过船舷。除了搭在甲板上的简陋帐篷外,几乎没有任何其他东西来保护船员免收雨雪的吹打。
最令人震惊的是维京长船的行驶速度。据记载,只需要3周的时间,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舰队就能跨越900英里的航线,抵达塞纳河入海口,日平均里程超过40英里。即便仅仅依靠划桨,他们也能如此之快。一支维京舰队在逆流并且要躲避两艘法兰克战舰追击的情况下,只用了3天时间,便沿着塞纳河行驶了150英里,最终安全抵达巴黎。而他们的中世纪敌人,即便可以从陆地取道平坦的罗马大陆,每天最多也只能行驶12~15英里。纵然是精锐的骑兵部队,竭尽全力,每天最多也只能骑行20英里。
值得一提的是,维京海员并没有精密的航海仪器,六分仪在那时还没有诞生,也没有记载维京人有使用玫瑰风图的习惯。维京海员们是通过仔细观察,反复试验和不断纠错来计算航线的,他们会注意海水颜色的变化、鸟类飞行轨迹的差异、风向以及汪洋上浮木的存在。白天,维京人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维度;夜晚,他们还可以靠观察星辰来辨别方向。如果哪天既没太阳又没星星,他们还可以凭直觉来判断所处方向。
上下两张图为出现在《冰海传奇》动画中孩子们提及世界认知时的截图,在维京人的世界观中,人间中庭的边缘空无一物,唯有一条巨大的尘世巨蟒耶梦加得(Jormungand)环绕中庭,中庭之外,再无他物。
耶梦加得是邪神洛基那“带来不幸的三兄妹”中的次子, 奥丁将仍是幼蛇的耶梦加得扔进环绕人间尘世的无底深海,这只幼蛇落入海底,却仍不断长大,直至它的身躯圈住了整个米德加尔特,最后竟然刚好能在深海的另一端咬住自己的尾巴,“尘世巨蟒”这一名称便由此得来。
如果我们细心观察,能在第一张截图的左上角看到一匹拉着太阳的白马,那是北欧神话中的日神达古(Dagr),他是夜之女神诺特(Nott)和其最后一任丈夫黎明之神得林(Dellingr)的孩子。而夜之女神诺特,则是洛基之子,巨人纳尔弗(Narfi)的女儿。
诺特的发色漆黑如墨,肤色干枯如树皮,相传接触到她的人,身体都会忍不住颤抖。达古的头发则仿佛穆斯贝尔海姆的火焰,肤色则白皙得如同母牛欧德姆布拉的奶汁,相传接触到他的人,都会情不自禁地露出微笑。
诺特与达古的对比十分让奥丁着迷——所以他把他们放在两辆马车上,在天上互相追逐。为黑夜拉车的马是赫利姆法克西(Hrimfaxi),鬃毛结满霜花;为白昼拉车的马是斯基法克西(Skinfaxi),鬃毛散逸星火。
在米德加尔特东边的铁森林中,一个霜巨人女巫的儿子哈提(Hati Hrodvitnisson)和斯库尔(Skoll)化为追逐月亮和太阳的狼,他们终会在诸神黄昏降临时扑倒日月。
刀剑被称为闪电的兄弟,旗帜被叫作蔽天之物,金子是侏儒的日光,而坟墓,则是通往天国的葱绿大门。苍老的北地诗人用手重重撩拨竖琴的琴弦,仿佛英勇的狂战士怒击他的敌人……他生活于那蒙昧的时代,生活于往昔的暗淡黄昏。
——摘自《弗里乔夫萨迦》序言 乔治·斯蒂芬斯
前文中提及,有一座由诸神建造的,用水、火、空气做成的燃烧着的彩虹桥比碧佛洛斯特(Bifrost、Bilfrost),这座神圣之桥将米德加尔特与神庭阿斯加德连接起来,在阿斯加德仙宫中,有一座宏伟的英灵殿,那是用来设宴款待战死勇士的恢弘场所。
英灵殿又名瓦尔哈拉(Valhalla),那座宫殿以矛为梁,以盾为顶,人间英勇陨落的战士们将收到奥丁的邀请,在这里享用羊奶蜜酒和神厨烹饪的猪肉,为终将参加的战役——诸神黄昏,而不断操练着。
那些金发飘扬、戴着银头盔、身着红色马甲、身材姣好的女武神们骑着白马在战场中飞驰,她们替奥丁挑选骁勇善战的战士亡魂,带领他们前往瓦尔哈拉盛殿。而对于一个勇士而言,最高的荣誉莫过于死后能够进入此殿。
我心悠扬,只因主神奥丁早已将宴会的长椅安排妥当。不久之后,我们便可高举弯曲的角杯,畅饮麦芽酿制的佳酿。英灵殿中的勇士从不哀悼自己的死亡。我将无所畏惧地踏进这座殿堂。阿萨神族将会对我的到来表示热烈地欢迎。死亡没有哀怨,我迫切地希望逝去。
女武神瓦尔基里们在召唤我回归故土。我微笑着面对死亡。
——《13世纪冰岛萨加》之朗纳尔·洛德布罗克
挪威之海,海滨之上,狰狞鱼怪,无处不在。
——奥劳斯·马格努斯
上述的截图是《冰海传奇》动画中出现的航行海图,这张海图其实很有来历,它的元素大多取材于奥劳斯·马格努斯(Olaus Magnus)于1529年出版发行的《海图》 彩印版。
这张地图制作于地理大发现早期,其目的在于绘制和记录整个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及周边海域的人文、习俗、民间故事甚至自然历史。任何想要研究和考据斯堪的纳维亚及其周边地区航海线路的人都绕不开这部巨作。
奥劳斯在地图中绘制的那些怪诞海怪并非只是为了填补海洋空白的装饰,它们被精确地描摹在对应的经纬坐标上,用以警示或许会驾船经过的海员。奥劳斯本人为这些怪诞生物标注了图例,并在《北方民族简史》(Historia de Gentibus Septentrionalibus)中为这些图例对应的怪物配图描述,补充讲述其对应的背景和现象。
我们回看原动画截图,可以在左下角和右上方各看到一只海怪,它们分别是:海蟒和普里斯特。
在《海图》湍急的水域前方,是奥劳斯所有海怪中最恶名昭著、最具影响力的一头巨型挪威海蟒,或称海蛇。这头奥劳斯笔下的可怕生物诞生于海员的怪谈,后来载入自然史册,并在此后的数世纪里滋生出无数跨大西洋的蛇类目击事件。
对那些在挪威海岸上从事航海事业,以渔猎或海上贸易为生的人们,有一件奇闻他们全都深信不疑:那就是有一条体型巨大——长逾60米,粗逾6米——的海蛇,在海岸以及河岸附近的礁石和岩洞中活动。在清朗的夏夜,这种生物会独自出动,吞食牛犊和羊羔,或者钻到海里以章鱼和各种海生物为食。这种蛇或捕猎海员,将其吞食,更有传说曰:
若蛇怪不食人,则预示着国之将乱,如候王丧命或被放逐,抑或动荡战火即将被点燃。
涡流怪,亦称普里斯特,属鲸类的一种,长约91米,极残暴之能事。它会给海员带来危险,有时候它会高高立起,高度甚至超过船的帆桁,它会将之前吸入的水从头顶如洪水般喷出。连最稳固的船舶也常常会被它淹没,海员也会因此面临着极大的危险。
普里斯特,即涡流怪,又名为“匹斯特”(翻译版本不同)或“斐瑟特”,斐瑟特这一说辞应该是源于“Physeter”一词,该词在希腊语中可以指代鼓风或喷水的大型鲸。
据传这种海怪生性残暴,会残忍地将船舶掀翻,然后用背部或尾部进行锤击。它皮糙肉厚,长有宽大的鳍角和分叉尾。它的分叉尾宽达4至6米,能将尾巴蜷曲起来,用来强制缠绕绑扎住船舶的任何部分。
在拉伯雷《巨人传》第四部中,庞大固埃和他的同伴们航行穿过著名的西北水道时也遇见了一只外形似马若龙的“涡流怪”,关于其的记载也有着明显模仿奥劳斯之处。
天将日暮,船行近荒野岛,庞大固埃远远窥见一头凶恶的斐瑟特巨鲸(鲸中的一种,一些人称为喷水怪),庞然大物直向我们扑来,哗哗有声,响鼻连天,乘风破浪,高过我们的桅橹,头上喷出水柱一条,有如一条大河自山上倾泻而下。
阿谢拉特手中的剑在动画中有过多次的镜头特写,可以看出这柄剑上雕刻着的花纹似龙又像蛇,从古维京人的传统文化来推测,剑柄上雕刻的应该是邪龙尼德霍格。
值得一提的是,最早的维京剑可能是模仿8世纪时名叫伍夫博特(Ulfberht)的法兰克铁匠设计制成。随后维京人很快便学会了自己铸造剑身。
据说,整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随处可见刻有Ulfberht字样的武器,这种剑是典型的双刃剑,手柄呈圆形,由众多铁丝缠绕而成。这种通过焊接造出来的剑身比较坚固和轻便,而且如果发生破损还可以重铸。据说这样刻有Ulfberht字样的剑被战士视为最有价值的财产,被当成宝物世代相传,并将其称为“奥丁的火焰”或是“咬腿剑”(Leg-Biter)。
而在古北欧的萨迦中,英雄们也常握一种名为梅凯尔剑(meker)的武器,这是一种盎格鲁-萨克逊战剑,出现于欧洲民族大迁徙(Migration Period)时,尤见于日耳曼人中。这种剑由古罗马时期的斯巴莎剑(Spatha)演变而来,后发展为骑士配剑。这种剑没有固定的名字,一般统称为大迁徙时代剑,多出现于日耳曼语系的诗歌中。
《冰海传奇》的开场op中,给过男主托尔芬的短剑一个特写,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短剑剑柄处刻了两个像箭头一样的标识,那是卢恩符文Telwaz,象征着战神提尔(Tyr)。
他想道:“啊!芙蕾雅的金发,
如随风起伏的浩瀚麦田,多么美丽!
而英吉比约格的秀发如同金网,
映着她白里透红的脸庞,何其相似!
——节选自《弗里乔夫萨迦》诗篇一 弗里乔夫和英吉比约格
在动画剧情中,托尔兹的妻子赫尔加(以下都简称妈妈)是一位美丽的淡金色长发女性,姐姐攸尔法遗传了母亲的特点,也有着麦浪一样卷曲的金发。金发在古北欧民族的审美里是极为美丽的女性特质,在人们口口相传的故事里,最受欢迎的雷神托尔的妻子希芙便有着金色麦浪一样璀璨的长发。
在中世纪的冰岛,自由的女性剪短发是违法的行为。未婚的女性可以将头发放下来,也可以编成辫子,已婚女性则会用帽子将头发包裹住,只有她们的丈夫知道她们的头发有多美丽——就像托尔知道希芙有多美丽那样。在中世纪的冰岛,一个女人最珍贵的财产除了胸针便是梳子。
在动画前几话中,妈妈有几镜是以长发披肩的形象出现的,比如在雷夫在托尔兹家中做客,为孩子们讲故事的时候:
但当托尔兹带回了陌生的奴隶,在家中照料时,妈妈又用头巾将金发包裹了起来,以免被外人看见:
由此也可以看出,雷夫与托尔兹一家人的关系十分亲近,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情感上也与亲人十分相近。
不得不说这部的作画和设定真的非常严谨,在为丈夫送行,全村人聚集在港口的时候,妈妈的头发又用围巾紧紧包裹住的,姐姐则豪爽地扎着马尾。
顺带一提,上述截图中托尔兹喝酒用的角杯,也在原番中多处出现。这是一种在北欧题材的影视作品中时常出现的酒具,这种酒具起源于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6世纪的巴尔干半岛,常见于日耳曼民族社会。
角杯可以说是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维京时期的象征物,大多数维京角杯是由家养的牛角制成,少数为山羊角,有些用金属加以装饰,容量一般少于半升。
值得一提的欣慰消息是,虽然仍不能和男性平起平坐,但和西方基督教世界的女性比起来,维京世界的女性享有更多的权利。尽管很多女孩12岁便已嫁为人妻,但是丈夫去世后,妻子有权掌管家中的一切事物,有权做出各项重大决定。如果婚姻关系维持超过20年,男女双方均有权依据个人意愿终结婚姻关系,且女方可依法分得丈夫的一半财产。甚至,如果丈夫提出离婚,但又无法给出合适缘由,妻子的家族甚至有权将其杀掉。不同于欧洲其他地区,女性拥有继承财产的权力,可以主动提出离婚并在离婚后要回自己的嫁妆。
[美]约瑟夫·尼格《海怪 欧洲古《海图》异兽图考》
[美]拉尔斯·布朗沃思:《维京传奇 来自海上的战狼》(The Sea Wolves: A History of The Vikings)
[美]拉斯穆斯·比约恩·安德松等《北欧维京英雄传奇》(Viking Tales of the North)
最后,感谢大家看完本文。希望能通过这篇文章,让更多的老爷们了解这部作品创作背后的匠心和严谨,也谨以此文,向伟大的作品致敬。
评论区
共 35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