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五十年代诞生了诸多了不起的发明,在二战后百废待兴科技大爆发的当时,工程师们天马行空的创造与工匠巧夺天工的手艺,创造出了这些令今日的我们任陶醉其中的浪漫产物。
首先它有别于我们常见的白炽灯(钨丝灯),并不是将管内的灯丝烧到白炽来照明。
白炽灯的热辐射光源不仅亮度太高而且耗能方面也是个大胃口,更令人无法接受的则是它工作时附带的巨额热量。不过,白炽灯在应用上有一个致命缺点,那就是不适合频繁开关,你频繁通断电会严重的伤害灯的寿命,所以频繁变动数字显示的辉光管不能使用白炽灯来制作。想想你可能只用了几天,显示秒位的灯管就暗淡了是多糟心的事情。
那么辉光管如其名,它的原理是辉光放电现象。提到这个现象我们还要提起电学领域的伟人,法拉第先生发现的辉光现象。
辉光放电是一种低气压放电现象,其基本结构是在密闭容器内平行放置两个电极,从而产生的气体导电发光现象。
辉光放电时,在放电管两极电场的作用下,电子和正离子分别向阳极、阴极运动,并堆积在两极附近形成空间电荷区。
而不同的气体作用下,产生的可见光颜色就会不同,如果再填充荧光粉辅助一下这就是霓虹了。
不同于白炽灯需要把灯丝烧到极高温才能点亮,辉光放电只需要两极高压点亮管内的稀有气体即可。
优点不言而喻,能耗低,寿命长,同能耗下光度更亮,最重要一点,发热低很多。这样就可以把多个灯组布置在一起而不会由于温度过高损坏周边器材。
那么,我们将电极制作成数字或字母的形状,在高压电通电后发出它自己的辉光来显示一个字符。有别于白炽灯的炽热,小小一个玻璃管内即可通过接通不同的电极来显示多个字符。
如此美妙,而又炫目的光芒,在LED没有诞生的那个时代,它就是体积与实用兼备的显示设备。
很遗憾没多久LED诞生了,真是在全方面碾压的辉光管,最重要的是易于生产,成本低廉,坚固可靠。
那今日的我们,更多是将辉光管当作一件艺术品而不是日用品看待。相对于LED,它工序复杂,运作电压高,并且使用寿命也被甩在几个街区以外。复杂的制作工艺与极低的良品率也是其价位高昂的一大因素。
能看到在捶爆后,内部是一个类似金属网罩的结构,十个数字也并非按序排列其中。
先来介绍一下,这个金属网其实是阳极,而数字则是阴极。在选择不同的引脚通电后,两极之间发生辉光放电从而点亮数字。在这里由于体积限制,如果管体过大则两极相距会增加,靠近中间位置的数字可能无法正常工作。
那么聪敏的工程师想到在默认数字的中间再插入一个不发光的数字,它的存在就是连接阳极,在管体较大时辅助提高点亮率,而且它被设计成一个“8”并且倒放,在尽可能较小遮挡后部数字的同时又有较大的覆盖率充斥工作空间。
好的,那让我来解答下一个问题,为什么管内的数字是非序列排放?其实着和观看时的遮挡率有关,由于字符是数列排放的,图形之间会有互相遮蔽,而对靠后的字符显示存在遮挡,越多的复杂图新如果排列在一起,后部的图形则会很难有效观看。于是错开图形的空隙,尽可能多的给后部字符留出观察空间才能有效观看。细心看的话,其实数字都不在一个轴线上,它们互相之间还有些许的左右错开,降低遮敝率。
与平时我们使用的灯泡不同,辉光管如果长时间只点亮一个字符,反而容易引起该字符位置的电离老化,因为每个字符其实就是一个电极。频繁而均匀使用所有字符,让其得到充分的使用反而均衡了整体的老化。
之后人们开始在其中添加汞蒸气来延缓阴极老化,这一改良有效提高了辉光管的工作寿命,但是却在打破后同样有效的减少了在场群众的人员寿命,警告强调!危险,切勿在未经防护状态下打破。
基于其需要频繁闪烁的工作特性,辉光管的主要应用场景被定义为频繁切换显示并有效循环交替。钟表就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实例。
当然,如果你碍于它奢靡的价格和脆弱的身躯,现在各种拟态辉光玩具也有很多,当然它们只是拟态而已,模拟逐次点亮与发光效果。
看到这里的朋友,我提醒你该去眺望远方,看看花草树木,滴滴眼药水,自我安慰做一下眼保健操。
评论区
共 42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