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如今的士兵来说,枪械是他最基本的武器——虽然各种火炮、战车、战机也许还有舰艇才是现代战争中最决定性的主宰力量,但是当你用自己的步枪指着射程内一个敌人的头部时,就算他手里有核按钮也无法改变他的结局。
但是在枪械的历史上,这一武器发生过多次改变。从火药到枪,再到现代的各种枪械的历史持续了近一千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枪打败了几乎所有的便携式武器,成为了战场上士兵的基本武装。从此,人类的战争被火药所掌握。
用赫西俄德的时代论来阐述枪械的历史可能有些不妥,特别是这只是一种冷冰冰的武器而已。但是,枪械在它的初期,确实能称之为武器中的“黄金选手”。
最早的火药武器可能出现在13世纪的中国,当时人们已经发现了火药,已经开始制造火炮,也可能出现了可以携带的早期火铳。在这个战乱不断的时代里,火炮和火枪很快就获得了传出的机会——到了14世纪,火枪和火炮在旧世界几乎突然“遍地开花”——欧洲人、阿拉伯人、印度人、朝鲜人、越南人和爪哇人都开始使用早期的火铳。火铳传播的速度很快,以至于传入某些国家的渠道至今未能被揭开。
早期的手炮,或者说火门枪从今天看来实在是简陋不堪。它只是一根笔直的青铜或者铁管子,后面接着一根作为手柄的木托,没有瞄准具。为了发射这把武器,火药和子弹(鹅卵石、小铁球甚至是箭)会被塞进炮口,然后在手炮的尾端的点火口上撒下少许火药。枪手抓着这把手炮指向目标,然后用缓慢燃烧的木头或者灼热的铁棍引燃火药,制造出效果惊人但是很不准确的一枪——对使用者同样很危险的一枪。
到了15世纪早期,原始的火门枪演变成了更致命的火绳枪(Arquebus),这个名字最初来自德语“Hakenbüchse”,意思是钩枪。这个钩枪的钩子就在枪管下方,用来钩住城墙上的支架,从而让枪械在射击时更稳定。火绳枪的一个大型变体——重型火枪(Musket)则在16世纪出现,主要用来对抗骑兵逐渐加厚的板甲。
火绳枪的射击机制发生了重要变化,在枪上有一条蛇形的金属弯钩,也叫蛇杆,钩子的一段同枪械相连,另一端夹持一条焖烧的火绳(使用硝酸钾溶液处理过)。使用时扣下扳机,火门随之打开,扳机带动蛇杆拉动火绳,火绳点燃引药盘内的引药,最后引燃火药,火绳枪随之射击。实际的操作步骤比这复杂许多,射击前需要清理引药盘和火门,先后装填引火药,发射药和子弹。而且由于火绳容易熄灭,因此总是两头点燃。
火绳枪的缺点自然也有不少,射击时的噪音、浓厚的白烟会严重损害士兵的感知力;焖烧的火绳会发烟,产生气味,甚至有可能点燃枪手身上的火药。火绳和火药的开支不是小数目,还不像箭矢那样能够回收。另外,潮湿的天气也会让火绳枪变成一根毫无能力的烧火棍。
虽说使用起来很复杂而且也很危险,火绳枪依然在战场上发挥出了惊人效果。首先受到它冲击的正是曾经的远射武器——弩和弓。虽然当时的弩和火绳枪装填都比较慢,射程差不多,但是张开弩臂要比装填火药费劲多了,而火绳枪的威力更是超过了许多劲弩(比火绳枪威力还大的弩,装填所消耗的时间毫无疑问更长)。至于弓箭,虽然射速很快,射程也不会太近,但是培养弓箭手的周期也比培养火枪兵更长,张弓所需要的力气自然也比射击大很多。最后,荣誉的英国长弓兵也随之消失了。
同时,火绳枪武装下的军队也成为了一切骑士的克星,骑士们不能再凭借着一腔豪用,靠着骑马冲锋的方式打败一群装备火枪的战士了。至此,传统的骑士制度开始失去它的优势,小封建阶级也没有能力打一场大仗了,曾经骑士家族之间的战争开始让位于大帝国之间的战争。战争的主体发生了变化,战术也随之变化了——步兵开始成为主导力量。随着骑兵走向轻甲化,曾经为了击破骑士装甲而变重的火绳枪也不得不再次轻量化,以适应战场的机动环境。
不过就在火绳枪逐渐统治战场的同时,另一种枪械悄无声息地在16世纪早期登上了历史舞台,这就是簧轮枪(Wheellock)。簧轮枪也许是文艺复兴时代的大师达芬奇的天才之作,因为他一些15世纪末的手稿里就出现了类似的机械原理图。不过,已知最早的簧轮枪出现于16世纪初的德国,且是一位钟表匠的产物。
簧轮枪的原理比火绳枪复杂许多,它不再需要焖烧的火绳,对潮湿天气的抗性略强,而且可以用单手操作。它的核心是一具由弹簧加载的钢轮和一块被夹在钳子上的黄铁矿,在击发前钢轮处于上紧的状态,扣动扳机后,高速旋转的钢轮和黄铁矿摩擦产生火花,黄铁矿被扣入引药盘,点燃火药发射子弹。这个原理就像早期的Zippo打火机一样,只不过后者用的是更易打火的稀土而已。
簧轮枪的缺点自然有许多,钢轮并非每次都可以摩擦出火花,而且在一段时间的持续使用后就必须校准齿轮,清除火药造出的污染。簧轮枪的结构太过复杂,也不可能大批生产。另外,簧轮摩擦时的烟雾也算不上隐蔽,依然会影响使用者的视线。
但是对于骑兵来说,他们正好需要一种能够在马背上单手使用的火器,而簧轮枪显然是最佳的选择。它的另一个用途则是刺杀所用,这种武器可以做到拿出来就能开火。沉默威廉、吉斯公爵弗朗西斯都是它的受害者,而英王爱德华六世、德皇马克西米利安一世还曾下令禁止簧轮枪的使用。当然他们提防的对象很具体,不是谁都能买得起一把具有超过30个精密部件的武器的。
在枪械的黄金时代,火绳枪和簧轮枪共同发展,前者成为了战场上的主要远射武器,后者则是属于少数精英的武器。在此时的欧洲,从意大利战争到三十年战争,装备火绳枪的步兵从来没有缺席过任何战斗;亚洲西部的奥斯曼帝国和莫卧儿帝国,也装备了数量不少的火绳枪;明朝末期的中国和战国时代的日本也从葡萄牙人或者土耳其人那里获得了火绳枪,这些武器在东亚的存在时间比欧洲更长。
但是,另一项武器的发明将终结它们的地位,枪械史上的白银时代,将属于一种叫做燧发枪的武器……
早期的燧发枪(Flintlock)可能在1517年就出现了,而且在1547年就投入了使用,但是成本显然限制了燧发枪的进一步使用,直到1662年,英国军队的枪械里只有六分之一是燧发枪。此外,早期燧发枪种类许多,机制各不相同,常说的“真”燧发枪直到1620年才由法国人马林·布尔乔亚发明,这一机制随后成为燧发枪的标准原理。
在燧发枪上,一块燧石被固定在击锤末端的鸟嘴形钳口上,射击前击锤被弹簧拉紧,处于类似簧轮紧缩的状态。扣动扳机后,击锤被松开向前摆动,击中一块被称为“Frizzen”的钢片产生火花。同时这块钢片会被拉起,火花落入下方的引药盘,点燃火药完成击发。而布尔乔亚对机制的改进则是加入了被称为“半张”的击锤位置,也就是所谓的保险位置(扣动扳机也不会开火)。
燧发枪和簧轮枪相比,虽然击发速度稍微慢了一点,但是机构要简单不少,使用寿命也主要取决于燧石——质量优秀的燧石可以连续射击数百次。同时,燧发枪也比火绳枪具有更大的优势,它彻底抛弃了火绳,射击也更加简单。不过燧发枪并没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面积的普及,它的使用者多数都是欧洲国家。
不过令燧发枪称雄的另一个关键却要等到17世纪后期才会出现,这就是膛线。早在15世纪,就出现了早期的膛线概念,不过受限于加工精度,它的副作用比好处大很多,会让枪管更难清洁,影响装填甚至炸膛,而且火枪的烟雾也让瞄准几乎不可能做到。等到17世纪后期,加工技术的进步才让膛线能够起到一定的射击精准作用。但虽然如此,膛线依然会影响装填速度,对于球形子弹来说效果也很差。
18世纪,现代狙击枪的滥觞——长管线膛枪(Long Rifle)在北美洲出现了,它们有着非常长的枪管,从而让子弹具有更高的初速,它们也不是像其他燧发枪一样齐射,而是精确射击单个目标,这些被称为神射手的人在独立战争、拿破仑战争中发挥了不少的作用。须知,这个时候依然是前膛枪、球形子弹的时代。
在燧发枪的时代,步兵战术也发生了变化。西班牙方阵和其他欧洲方阵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的线列战术。首先,燧发枪的射击速度比火绳枪快很多,于是方阵的纵深逐渐减少,从几十列到十几列最后只剩下了几列;同时,为了最大程度部署火力,队列越来越长,在对抗骑兵时还采用了空心方阵的战术;最后,在剑兵消失后,刺刀(尤其是套筒式刺刀)的出现让长矛兵和火枪兵合二为一,于是战场上只剩下了手持火枪一列列的线列步兵。
这个时代常被人们称为“排队枪毙”的时代,士兵在军乐声中列队前进,然后在目标对面停下来。在军官的喊话“准备!举枪!瞄准!射击!”中完成1-2轮齐射,接下来噪音和烟雾让战场一片混乱,所有人也会开始自由射击同时防备着不要被骑兵扫荡侧翼。他们多数都没有防护装备,目的是保持机动性,只有精锐的掷弹兵才能保留一些防具。
纪律性是线列步兵的灵魂,勇气不是。在训练期间,士兵们走快了会挨打,走慢了也会挨打,如果逃跑更是要严惩。所以如果一个线列步兵上战场,他即使有40%的概率被打死(当时滑膛燧发枪的准度很差),如果他逃跑则必然会被打得80%死。在残酷的体罚下,士兵的纪律性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以至于他们的每个动作都毫无疑问等于第二本能。
在赫希俄德的五个时代中,青铜时代是一个动荡的战争时代,而枪械的青铜时代则是列强横行的19世纪,战争的残酷性不断提升,枪械也会迎来下一次革命。
19世纪初,苏格兰牧师亚历山大·约翰·福赛斯为了避免燧发枪的烟雾吓到小鸟,影响狩猎,决定改进枪械的射击原理。他采用雷汞作为引火药,放置于一个小瓶子内,和击锤联动并取消了燧石。在摆动击锤时,小瓶子会倒置并向引火盘内倒入少许雷汞,扣动扳机时击锤撞击雷汞发出火花,火花随之点燃火药并发射枪械。这就是香水瓶击发枪,也是最早的击发枪械。
福赛斯为这个发明申请了专利,但是很快就有人开始绕过专利壁垒推进研发。改进的重点就是抛弃小瓶子更换为更安全的火帽(Percussion Cap),到了1814年,英国人约书亚·肖制作了很小的,沾有雷汞的金属火帽,使用时火帽直接撞击击锤就能产生火花,发射枪械。击发枪的防潮能力远超过之前的枪械,哑火率更低,射击延迟更短,可谓是跨时代的发明。
在击发枪的时代,同样有让枪械更具威力的科技出现,这次是锥形子弹。在球形子弹作为装备的时代,它几乎无法贴着膛线从前面装进去,不过锥形子弹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点,其代表就是法国的米涅子弹。这种锥形子弹具有更好的密封性,而且装填的速度几乎和球形子弹一样快。米涅步枪也是前膛枪时代最后的辉煌了。
1836年,德莱赛针发枪开启了后膛枪的时代,枪械迎来了定装弹的时代,油纸包子弹火药成为过去。到了19世纪后期,无烟火药也出现了,它提供更大的推进力,导致子弹具有更高的初速。相应的,子弹也从铅弹变成更硬,熔点更高,也可以顺着膛线旋转的铜弹,子弹的外形变成了尖头的造型,全金属被甲弹正式降临。
1849年,布鲁克林人沃尔特·亨特成功研制世界上第一种连发步枪,随后他把这个技术卖给了乔治·阿罗史密斯,后者又让路易斯·詹宁斯改进了这一技术。而在买下詹宁斯连发步枪的一家五金店里,就有两个叫霍雷斯·史密斯和丹尼尔·韦森的人,他们又改进出了“史密斯·詹宁斯”连发步枪,这俩人还创立了后来鼎鼎大名的史密斯韦森公司。而亨特-詹宁斯-史密斯步枪上的杠杆连发机制,最后在温彻斯特手里被发扬光大,温彻斯特步枪成为了19世纪最成功的连发步枪之一。再算上1860年斯宾塞发明的弹匣,此时的枪基本上具备了如今枪械的那些特性了。
同样在19世纪,多管齐射火器也迎来了自己的下一个变体,也就是速射机枪。不断有人发明具有速射能力的武器,这其中最成功的无疑是加特林机枪。加特林机枪是1861年由理查德·加特林发明的,他认为这种武器可以迅速终结一场战争,而它确实也被用到了南北战争的实战中。这种机枪有六个枪管,通过手摇转动,每个枪管都会在固定位置射击一次,然后退壳,装弹,从而实现持续的高速射击。
加特林机枪并不完美,它本质上还是一种手动武器,不当的转速会导致枪械故障甚至是损坏。而且如果不使用无烟火药,射击时浓厚的白烟无疑会阻挡视线,并暴露位置。不过,在多次殖民战争中,面对缺少火器的军队时加特林依然有着很大的优势。随着真正的自动武器出现,加特林机枪随之被取代,但是到了二战后,又有人设计出使用外接能源供能的加特林机炮,从而获得很高的射速。
手枪也迎来了一次进化,这一次登场的是转轮手枪。早期的多管手枪结构复杂,几乎不可能批量制造,直到19世纪初,一种被称为“胡椒盒”的多管前膛手枪开始流行,然后在1836年,塞缪尔·柯尔特申请了转轮手枪的专利,从此转轮手枪的时代正式到来。
转轮手枪是一种转膛武器,枪膛转动射击。早期的转轮手枪还在使用非定装弹,使用起来还是比较麻烦,直到1854年才出现了使用定装弹的转轮手枪。相应的,转轮手枪的机制也在进化,从单动衍生出双动;结构上也出现了整体式、中折式和固定弹舱式的区别。转轮手枪通常被称为左轮手枪,因为弹舱通常是向左侧外摆退弹,但是实际上也有右轮手枪,比如法国的M1892就是为了适应骑兵而做成了右侧外摆。
就这样,枪械进入了发展迅猛的时代,即使是希腊神话里的英雄也不曾遭遇如此强大的武器。同样,也会有比特洛伊和底比斯战争更残酷的战争在等待着它们……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世界主流步枪的外观可谓是大同小异,就像是今天的智能手机一样。19世纪出现的三种连发机制——杠杆式、泵动式和栓动式逐渐决出了胜负,杠杆式在20世纪初从战场上消失了;泵动式也随后失宠,不过泵动式的霰弹枪依然继续存在;而栓动式却凭借着更快的装填速度等各种优势,成为了手动步枪的主流,一直持续至今。
不过即使是栓动步枪也有区别,栓动机制可分为旋转后拉式和直拉式;前者的主流分别是毛瑟式、李-恩菲尔德式和莫辛-纳甘式,后者的代表则是斯太尔-曼利夏式。这四种模式都被沿用至今,虽然它们的射速不再占优,但是稳定的膛压保证了足够的精度,因此在狩猎、狙击和竞赛方面依然具有优势。
回到其他枪械这边,19世纪晚期,自动手枪也开始出现,凭借更大的备弹,更高的射速和类似步枪的可拆卸弹匣设计,它们逐渐开始取代转轮手枪。而真正意义上的机枪也终于出现了,1884年,采用后座式原理,能够持续供弹,自动完成射击抛壳,以水冷却枪管的马克沁机枪诞生,而随后又出现了采用气导式,以空气冷却的霍奇基斯机枪。
当这些超高射速的武器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时,人们才知道战争可以是如此的残酷。
曾经的线列战术也成为了历史,战争变成了痛苦的堑壕战,机枪、铁丝网和大炮几乎主宰了大地。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一种能够握在手里的高射速武器随之诞生,这就是冲锋枪。虽然它们实际上对一战的影响不大,但是在随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却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而在步枪这边,变化也在发生。1937年,第一种半自动步枪M1加兰德诞生了。虽然M1加兰德只能扣一次扳机射一发子弹,但是它通过气导式原理,不再需要人工退壳。而二战时期的轴心国军队只有极少数的半自动步枪(如Gew.43),多数依然是打一发拉一次枪栓的手动步枪,比如德国的Kar.98K和日本的99式短步枪,面对加兰德时总是射速不足。M1加兰德最后在1957年被M14取代,但是依然在其他多个国家继续使用。
也是在二战时期的德国,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突击步枪,也就是STG44“暴风雨”,它略微牺牲一部分威力,采用短药筒,中间威力子弹,结合了冲锋枪的高射速,成为了后来突击步枪的榜样。虽然它不可能改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但是突击步枪却从此成为了步兵的首要武器。
终于,到了这个时候,目前的主流枪械发展成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陷入小仗不断的冷战时期,各种枪械将再一次迎来实战考验。
到了二战后,枪械的换代创新似乎变缓了,在这个时代,突击步枪成为了战场主力。首先是苏联人在战后研发了AK47,它凭借着可靠的性能、简单的操作和优秀的射速成为了很受欢迎的武器。与此同时,北约也拿出了FN FAL这一款战斗步枪,后者同样被许多国家装备。不过这个时候的美国军队依然在使用M14步枪,直到越南战争中遇上了AK47,才决定装备对标级别的武器。这样一来就有了小口径的M16步枪。
随着突击步枪的时代到来,精准射击不再那么重要了,之所以如今杀死一人的平均子弹数会如此高,是因为多数时候士兵要做的仅仅是压制敌人而已。突击步枪显然是最适合这种任务的,不过对那些需要精准射击的人来说,稳定的狙击步枪才是最佳的选择。
同时,枪械的发展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外观上也不再那么统一了。还出现了无托步枪、微型冲锋枪等紧凑化的武器。而某些枪械则一直未被淘汰,或者变化缓慢,例如重机枪和狙击步枪,它们的原理并未出现巨大的突破。不过突破有的时候也不是好事,比如接替L1A1的L85,在整个服役期间都饱受诟病,出于稳中求进的心态,枪械换代减慢不是坏事。
未来的枪械会是怎样的呢?现在恐怕还没有人知道,但是今天的枪械技术也正在逐渐突破。也许未来的枪械会更轻,射速更快,更具智能化吧?可以知道的是,枪械的下一个突破点并不是虚无缥缈,它们迟早会走出漫长的黑暗时代,迎来下一次的巨变。
评论区
共 51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