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里尔字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俄文字母,但是就像拉丁字母被使用在英语法语德语等各种语言中,其实斯拉夫地区也有很多语言使用这套字母,所以下文均会使用更为准确的「西里尔字母」作为名称——的起源在不同人口中有不同的版本。
最主流的一说是西里尔字母来自上图这两位老先生(以及他们的门徒)的创造,早期形态如他们手上拿的那个字母表,目前这个文字的名字也正是为了纪念他们的贡献。
而英文的研究界有另外一种观点,认为西里尔字母最早起源是来自同一个时代(公元9世纪),同样由两位老先生及其门徒创造的格拉哥里字母(Glagolitic Alphabet),而前一张图里老先生手里的早期西里尔字母是脱胎于格拉哥里字母。这一观点的理由也很直接,现存的文物中格拉哥里字母的出现时间更早一些。
这一观点在苏联学者中并没有被接受,因为仅仅以文物作为判断依据的研究结论未免也太挫了。一来保存至今的文物当然是那些为了万古长存而留在石头/兽皮等比较耐久的材料上,而很多早期的书写材料甚至包括白桦树皮这种难以保存的玩意;二来在苏联学者眼中,对于这些没有斯拉夫语系母语能力的英语研究者缺乏常识,单纯的就是水平太差,没有基本的判断力——也许那个时代的意识阵营也让他们对于英语世界糟糕学术成果的轻蔑态度来得更猛烈了一些。
伊斯特林认为看起来非常像安色尔风格希腊字母(Greek Uncial)的早期西里尔字母是毋庸置疑的起源,也和这个文字的诞生缘起一致。当时斯拉夫民族已经有了自己的语言,但是没有文字,而保加利亚第一帝国出于让教会记录斯拉夫语的目的(就和日本借用汉字一样),由圣西里尔和美多德及门徒们牵头,选择借用希腊字母记录自己的语言,碰上希腊字母没囊括的发音的时候就再增加几个字母,进而演化出了完整的西里尔字母表。这样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西里尔字母和希腊字母在发音和造型上的高度一致。而整个诞生过程也算是一个在多文明交流下非常常见的自然文字产生过程。
至于格拉哥里字母,伊斯特林的观点是“一看就不是自然文字”。
他的理论是,表音文字的自然文字通常(会朴素地体现人类懒的本能以致)造型不会很复杂,拥有比较显著的辨识特征。格拉哥里字母的最大问题就是那些圈圈太多了,导致辨识度很低,书写也非常缓慢。而且他还举出了一些例子,很多相同读音的格拉哥里字母和早期西里尔字母的基础结构一致,但是前者会加上装饰性的圈圈,明显是脱胎于后者的产物——而至于这么做的理由,多半是为了逃避宗教迫害而专门创造一套带有加密性质的文字。
虽然伊斯特林的理论更多来自于推论而不是文献记录,但是我个人还是倾向于他的理论,毕竟在语言文字研究上,母语者的光环加成是非常大的。
但是说到这里,学习过俄语的人依然会感到陌生,但凡接触过现代的俄语教材,都会看到类似上图的字母表,其中印刷体非常接近现代拉丁字母,而手写体是所谓的花体,无论哪个都和我们刚才说了半天的安色尔风格的早期形态相去甚远。而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我们就要提到罗曼诺夫王朝的传奇沙皇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人生中重要的一笔,就是他隐藏身份游历西欧强国进行学习,并在回国之后利用所学在俄国进行大刀阔怕的政治、经济以及军事改革,奠定了沙俄的近代强国地位以及现代化基础,在某些领域的改革甚至深远地影响到了后来的苏联和俄罗斯。
当然隐藏身份游学这事情,看的东西越多就越感觉像乾隆微服私访,充满了野史的戏说风情……有一种说法是彼得大帝特别高大,其实根本掩藏不了身份,到了各国也会被立刻接待,更像是相对低调的政治出游,和当时的西欧豪强们建立些个人人脉。嘛,虽然和本文主题无关,我只是觉得这薛定谔猫咪式的隐藏身份游学经历非常有趣,要是有相关文艺作品就好了。
在17世纪的时间点出游,看到的自然是完成了14–17世纪文艺复兴后,一扫中世纪阴霾、代表当时最高生产力的强盛西欧。彼得大帝深受触动,回国之后进行的改革是全面的,也是高度西化的,西化程度之高以致于之后我们看到明治维新时的“脱亚入欧”时也能感受到莫名的既视感以及有点想笑。伴随着各个领域的大规模改革,西里尔文字也搭上了改革快车。
这时候可以帮不熟悉拉丁字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英文字母)发展史的读者们补充一下在彼得大帝改革之前西欧 (主要是罗马!) 发生的故事。
西方文明的故事一般都是从希腊罗马开始的,文字也不例外。希腊字母作为一切的开始,辐射整个地中海区域。而随着希腊的衰落以及使用希腊字母的伊特拉斯坎/伊特鲁里亚(Etruscan)地区被罗马控制,罗马在希腊字母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和现代完全没有区别的大写拉丁字母。
上面这张图我给一些关键节点标出了颜色。 红色的是罗马帝国大写体(Imperial Roman) ,成形于公元前后100年之间,相当于我国的汉代,但是形式和现代大写字母根本没有区别。不过当时只有一套字母,并没有大小写的概念。
然后绿色的是安色尔体(Uncial) ,是大写向小写的标志性过渡形态,影响早期西里尔字母造型的也正是这一时期的风格。 而蓝色的卡洛琳小草书(Carolingian) 被认为是完成大写向小写字母造型过渡的里程碑。
不过中间出了点小插曲,北西欧蛮族入侵,地中海文明灰飞烟灭,蛮子们书写的 (橙色的)哥特(Black Letter)字母 一度成为主流。但是拜文艺复兴所赐,罗马正统夹带着卡洛琳小草书DLC回归,意大利的 人文主义者(Humanist)们复兴出了同名(紫色)风格 ,奠定了大致上以罗马帝国大写体为大写字母形式/以卡洛琳小草书为小写字母形式的现代拉丁字母形态,并一直沿用至今。
而彼得大帝当时看到的各种资料,当然都是已经重回罗马正统形态的拉丁字母。而沙俄的自我定位可是继拜占庭之后的第三罗马(虽然第三罗马不止他们一家……),那文字当然得与时俱进,文字改革也轰轰烈烈地展开了。虽然字母数量也随着语言的演化有所增减,但是最大的区别显然是字形的大幅拉丁化。
上图是彼得大帝亲笔批注的被称为「民用字母」的新字形。从结果上来说,传统的造型基本都被否决,而新提出的字形当中,偏向于传统风格的也会被一并抛弃。彼得大帝对于俄国来说是如假包换的天降猛男,他的改革成果正面评价居多,有很多影响后世甚至一直延续,文字就是其中之一。沙俄覆灭后,苏联文字改革委员基本上继承了沙俄政府的文字改革工作,继续随着语言的演变进行字母的增减,但是字形并没有做出大幅的改动,所以 彼得大帝筛选留下的这些高度拉丁化的西里尔字母便一直保留到了现代,成为现代俄文印刷字形的起点。
题外话,对比历史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同样是推翻旧王的革命,法国人在砍了他们国王的脑袋之后,一度想把铅字全部按照公制单位重铸,毕竟“feet”这个单位正是国王的脚的长度,国王挂了旧制单位也理应抛弃,但是这件事情由于铅字巨大的物理成本而不了了之。而在各个方面学习苏联的我们,我们的文字改革委员会的存在感可比苏联的强多了,如果没有他们的工作就不会有现代简体中文的视觉环境,但是回头看看他们用力过猛而废止的第二套简化字方案,也别有一番风味。
重回正题,现代俄文的手写花体的形态,是另外一个向西欧学习的结果。经常看西方历史剧的读者经常会发现剧中角色人手一套华丽的花体,那是因为当时的教育系统从小教孩子们写的字就是花体。如果从基础教育开始接触,那么大家的识读其实都没啥问题。现在除了俄罗斯之外,一些德语国家也保留着这种教学传统。
但是现代的英语教学已经很少强制教花体,甚至不会有专门的书写训练。所以很大概率你认识的欧美同龄人写得一手烂字,以及他们跟你一样没法阅读花体,哪怕作为母语者,他们打《荒野大镖客2》也得打开字幕才能知道这些信件上到底写了什么。
而俄文的字母形态分类方法相比于英语国家,也受到更多来自于德语国家的影响。在德语的字体术语中,Normalschrift这个名词对应英语的Roman(罗马体)字形, Kursive对应英语的Italic(斜体)字形,而还有一个专门的 Kurrentschrift来对应手写花体字形,而俄文也有 Прямой шрифт, Курсивный шрифт 和Рукописное письмо来分别对应这三种风格。因为花体作为基础教学内容,接受度高,甚至在某些平面设计中,花体也会和罗马体、斜体一起构成信息的不同层级,而不像在英文视觉表现中那样单纯作为一种装饰性风格。
这样我们就很容易意识到,俄国毫无特别目的地选择了在基础教学中使用花体作为启蒙书体,而把印刷体作为阅读字体。而两者在视觉设计中也都会作为毫无阅读障碍的信息元素大量运用,对于母语者来说这只是一个自然到不能再自然的现实而已。只是对于我们以及不再进行花体教学的欧美国家来说,这种文字的手写和印刷形态大幅分离的现状都成为了大家学习俄语的噩梦,在英语世界里“Russian cursive makes me cry”也是一个很有名的meme。
我们现在回首西里尔字母的演变会觉得很有趣,早期西里尔字母的形态学习的是安色尔体希腊字母,现代印刷字母的形态学习的是文艺复兴后的现代拉丁字母,而手写体的形态也受到了当时德语区手写教学的影响……以一个中国人的身份来看这个过程,很容易想拿这种多文化孕育的文字和一度单极强势辐射周边地区的汉字文化进行对比。但是不同地区的历史也难以简单地横向比较,毕竟大家的历史都是独一无二难以替代的。多民族的冲突和互相影响是欧陆历史的魅力所在,而错综复杂的文化交融也丝毫不影响苏联学者那种充满民族自豪感的“斯拉夫的事情你们懂个屁”的学术态度。
但是再说说题外话,对于斯拉夫民族来说,沙俄时代的成就也是他们“祖上阔过”的象征,是民族自豪的来源之一,现在不也有人嚷嚷着想恢复双头鹰旗取代三色旗么。加上彼得大帝那可是自家的天降猛男,改革得稍微西化了一些不是什么大事,结果OK就好。
而反观同样“祖上阔过”的希腊,就是另外一番景象。现代的希腊字母从结果上来说,也是高度拉丁化的,但是问题就出在他们的拉丁化是英国人搞的……英国在铅字时代制作了大量希腊字母的活字,但是,是他们大幅魔改过的。加上当时日不落帝国如日中天的民族自豪感,给希腊人民留下了大量他们把拉丁审美强加于希腊的罪证。
因此希腊是文字学界对于“拉丁化”进行批判的先锋阵地之一——殖民主义罪大滔天,搞得人民怨声载道!但是对拉丁化的批判在西里尔字母改革这件事情上没有太多反映……毕竟是自己人搞的,还是本民族的传奇领袖。有时候我不禁会想,大概英国人在这件事情上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们不是希腊人吧……
评论区
共 29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