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保罗范霍文执导的《全面回忆》问世。该片叫好叫座,在次年土星奖、雨果奖、第63届奥斯卡奖上大包大揽。其中,该片因其特效制作思路和技术运用的独特新颖——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的评奖标准是特效制作思路和手法的独特新颖,而非“震撼”——获得第63届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特别成就奖。2012年的重拍版《全面回忆》虽然采用了全套数字技术,但特效制作思路、手法多是“大路货”,未能再现1990版的惊艳。今天,笔者就依据FXGUIDE、欧映嘉纳等渠道的资料,将这版《全面回忆》的特效秘辛细说端详。
与大卫·林奇版《沙丘》不同,保罗·范霍文版《全面回忆》虽然实拍戏份是在墨西哥完成,但所有视觉特效都是在美国本土做的。《全面回忆》的版权一开始也抓住林奇版《沙丘》的制片人劳伦蒂斯父女手里。《沙丘》惨赔之后,施瓦辛格低价收购了《全面回忆》的制片版权。施瓦辛格作为“不署名的制片人”,请来了保罗·范霍文执导本片。
主特效公司“探梦图像”自己的微缩模型特效车间不够大(空间和人力都是),做不了这么多微缩模型。另找“史特森视觉服务公司”来制作微缩模型。史特森公司在自家附近租了一个大仓库用来制作和预装模型,微缩模型作业面积一千八百平米。安装完毕之后,再运到四十三英里之外的“探梦图像 ”做特效拍摄与合成。 所有火星地表的模型都被喷上红色涂料,微缩模型特效制作拍摄期间,整个特效拍摄组所有人身上都是脏的。影片杀青后,史特森公司办了个庆功PARTY,PARTY上的最大节目是他们请了台叉车,把模型高高抬起,然后狠狠砸下——总算遭完罪了。
为保证实拍部分与模型特效的完美协调,特效组根据分镜头图稿,用粗略的简单模型拍成电视预演录像,把录像送到墨西哥片场。演员在蓝幕前彩排,利用电视演播室常用的实时抠像系统与预演录像进行现场拼合,以便导演、摄影、灯光和演员确认真人部分与特效部分的匹配。在数字制片广泛开展的现在,这套系统已经被利用三维粗模的预演系统所取代,据说UNITY引擎也被应用到了这方面。
在光学合成技术的时代,每合成一次,成像品质就会下降一点。为保证最终合成镜头的画质,所有特效镜头均采用VISTAVISION格式的35毫米底片拍摄完成。采用为“梦想探索图像”公司为自家开发的摄影机动作控制系统拍摄,动作控制系统上架着胶片时代好莱坞人人爱用的米切尔品牌高速摄影机。
为了让微缩模型特效镜头的景深看上去可信,每个镜头都采用长时间曝光的方法进行拍摄。有些长度只有五秒钟的镜头,现场足足拍了几小时。为了抑制灯光和蓝幕带来的蓝色漫反射,微缩模型特效拍摄组先利用对蓝色敏感的黑白高反差胶片对原底进行翻拍,制作出一条密度较低的色差遮罩胶片,再通过光学印片处理,用遮罩把画面的散射蓝光处理掉。
过去在拍摄微缩模型场景时,为了表现出逼真的远近感,常见的做法是在摄影棚里施放烟雾(《银翼杀手》可谓典型)。然而《全面回忆》的故事发生在火星,火星上没有大气,直接用施放烟雾的模型特效镜头,会破坏故事情境。模型特效组略施妙计,同一个镜头拍两遍,第一遍不放烟雾,第二遍放烟雾。通过光学合成,把施放烟雾那遍的最远景部分和放烟雾那遍的主体部分合成在一起。既有远近感,又符合故事情境。
阿诺德·施瓦辛格撞破安检显示屏那一幕,原本打算用动作捕捉加CG。当年动作捕捉非常昂贵,一般中等制作电影根本用不起,大多数用于高尔夫职业选手备赛训练。他们在墨西哥对施瓦辛格做动捕, 通知服装师准备黑衣服。服装师给施瓦辛格的却是一身白衣。施瓦辛格拒绝更衣,用白衣白裤做完了全套动捕。这身白衣服造成施瓦辛格身上反射点太多,捕捉到的数据一团乱麻,没法直接用。最后还是CG工作人员靠类似转描的方法,以手工调节关键帧完成了这段动画。动捕数据只起到了参考作用。做完的动画靠光学印片机合成上去。由于过程中需要多次光学印片,特效公司需要添置光学印片机,预算5000美元。但此时特效预算已经见底,他们向负责特效的制片人请求预算,并表示自己愿意摊掉一半费用。剧组最终包了全部费用。
阿诺德到达火星坐火车那场戏,窗外的场景是分几层拍摄后光学合成的,运动速度不同,山运动得很慢,离车窗近的景物运动得很快。贴在车窗最近的景物,比如电线杆等,干脆就像拉链一样可以循环,以使得很短一段模型景。弄出较长的画面。最后镜头从火车拉远的时候,火车车窗上的阿诺德等人,是先在墨西哥摄影棚拍好,再利用微型放映机直接投到模型火车的车窗上并拍摄成功的。 接下来火车钻进山洞,山的位置经过精心推敲,便于摄影机推过山后,拍到较远处的小比例尺远景模型和后方的接景画, 既营造出“广阔”的视角,又节省空间。
全片制作的难点,莫过于火星叛军领袖向男主角预示火星地下反应炉的镜头。镜头在整个反应炉内部上下纵横。主要靠推动着装有潜望镜头的电影摄影机在各个微缩模型之间运动,以达成类似效果。其中需要穿插反派参观反应炉的真人表演戏份。但当时的摄影机动作控制系统还没有和大型吊臂结合,也没有CG跟踪可以使用。特效人员是靠着特效跟组部分的第三人称摄影机的帮助,在电影摄影机上放置反光标志物,为镜头向下的第三人称摄影机标出一个网格,为镜头向墙侧面的第三人称摄影机标出另一个网格。当这三台摄影机同时开机,特效人员即可掌握主摄影机的运动轨迹,从而使得微缩模型部分和实拍摄影部分的机位运动完美匹配。
影片高潮——反应堆柱子撞击冰层,产生氧气,火山爆发,所谓的柱子其实是打了很多孔的金属管,里面有很多灯。迸发出来的“蒸汽”其实是液氮。由于采用微缩模型拍摄(因镜头需要,切换了三个比例尺),为了获取足够的亮度,在柱子外面其实还贴上了边缘不规整的“视觉丽”反光片的碎片。投影仪投出的彩色光线,通过半镀银镜反射到柱子上。每块被撞击的冰面地下,都有半打灯光在打光。加上蒸汽和液氮,营造出激发氧气的效果。 火山爆发,则是炸了一个三十英尺高的火山模型。导爆索、炮筒状炸点、发烟剂撑起了整个爆炸场面。炮筒状炸点喷出的块状物被导爆索切碎。所有爆炸物的方向和目标都受到良好的控制。由于用了大量化学发烟剂,在场工作人员被迫穿上了防护服。
人们纷纷走出窗外,感受火星的空气。其实这一幕是先在摄影棚内拍好,然后由微型放映机投射到嵌在微缩模型上的迷你银幕(只有巴掌大小)。主摄影机一次拍下。男女主人公走上山巅极目远眺,天上的云朵在移动,那云朵的“移动”,其实是特技摄影人员把云片吊到仓库天棚顶上,拉动云朵在动。
除了微缩模型,剧组还请到《怪形》、《铁甲威龙》的特效化妆和怪物大师罗布博丁助阵,罗布博丁操刀的各种怪物栩栩如生,完全不需要后期制作添砖加瓦。施瓦辛格饰演的男主角与火星叛军的领袖见面那场戏,火星叛军领袖寄生在一个叛军的肚子上,事实上火星叛军领袖是一个精心设计的机械遥控人偶,各个部位都由精心设计的机构所驱动。人偶做得太过逼真,以至于颇有些人认为剧组真搞了个畸形人过来。在火星机场,施瓦辛格摘掉女顾客头套“露脸”、在火星表面,男女主角的五官因气压而变形,这些镜头都是人偶和特技化妆大师罗布博丁的杰作。
2021年9月,好莱坞著名喜剧演员、电影制片人、电影导演塞斯罗根做客两位美国电影特效师主持的视频播客,畅谈电影特效,其中就涉及1990年版《全面回忆》。由《全面回忆》,塞斯罗根谈起这样一个问题:如今好莱坞制片商推崇数字特效,并不是因为数字特效更好,而是因为微缩模型特效太贵。按照塞斯罗根的说法,导演如果跟好莱坞大制片商的制片人谈起精致的微缩模型特效,他们的反应是:“微缩模型特效太贵了,我们要节省开支。能用CG应付就行了。”现在,只有诺兰这类大导演,因为拿到的投资额很高,才敢在影片拍摄中大量使用微缩模型。
评论区
共 31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