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22日,世嘉土星正式迎来27周年纪念日。世嘉官方在这里为玩家讲述了当年土星的发展史。
在1994年,“世嘉土星”发布时,松下电器的“3DO REAL”、索尼电脑娱乐的“PlayStation”、NEC 家用电器的“PC-FX”,当时是前所未有的家用游戏机热潮,与任天堂 1996 年发布的《NINTENDO 64》一起,是一个游戏行业和大众都极为兴奋的时代。也就是当时所谓的“下一代战争” 。
世嘉土星是当时极为先进32位游戏机。也正因为是世嘉开发的第六台家用游戏机,故以太阳系第6行星的名字命名。土星搭载了两枚32位 RISC CPU“SH2”,并发售了众多使用多边形技术的 3DCG 游戏以及表现力大幅提升的 2D 游戏。除世嘉外,由于视频、音频播放等多媒体功能的升级,JVC推出了“V土星”,日立则发售了“Hi土星”。之后“Hi土星”追加了车载导航功能,并被命名为“游戏&导航 Hi土星投入市场,成为了土星唯一实现小型化的机种。此外,与世嘉土星互相兼容的街机基板“ST-V”也在当时投入市场,街机上的人气游戏因此能够迅速完成家用机版的移植。
上世纪九十年代, Capcom 于 1991 年发布的《街头霸王 II》、掀起了格斗游戏的热潮。彼时的其他公司也嗅到了这一点:短时间内决定输赢的格斗游戏会占领市场。这也对当时的格斗游戏市场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1993 年,在格斗游戏的繁荣时期,世嘉将《VR 战士》定位为街机游戏。与当时的 2D 游戏不同。人物模型和背景是使用实时 3DCG 创建的,游戏图形由多边形结合而成。在当时2D游戏和3D游戏的路线之争是游戏行业的热门话题。
在开发过程中的市场调研中显示,2D 视频游戏仍然是主流,且实现实时 3DCG 要求硬件具有更高的计算力。且习惯 2D 的游戏开发人员熟悉 3D 开发流程也是个不小的难题。在如此复杂的情况下,以 2D 图形功能为目标而开发的代号“土星”的游戏主机眼于未来决定增加 3DCG 功能。经过工程师们的研究,最终实现了土星的 3DCG 功能,但随着硬件配置的提高,主机价格也水涨船高,由 Mega Drive 的21000日元的增长到了土星的的44800日元。
世嘉土星当然也需要在系统软件上进行发力,由于 2D 游戏和 3D 游戏的开发所需要的技术不同,且最好的学习就是从实践中学习,世嘉开发了 《VR 战士》、《发条骑士 佩帕鲁乔的大冒险第1卷 》等 3D 游戏,积累了大量的 3D 游戏开发经验。
最终世嘉土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在推出约半年之后,成功地在日本出货 100 万台,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销量。一年后的1995年12月,《VR 战士2》上市。其自发布之日起就轰动一时,成为世嘉土星最为畅销的游戏。
在世嘉土星最辉煌的时期 Honor、Konami、Capcom、Taito、Tecmo、Bandai 等多家游戏厂商纷纷为世嘉土星开发游戏,世嘉共和100多家厂商建立了合作关系,发布了1000多款游戏。世嘉土星的销量最终为926万台,最畅销的游戏是为《VR 战士2》,销量193万份。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尽管世嘉土星得到了一定量玩家的支持,但却难以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彼时 PlayStation 和市场上的其他一些竞争对手的出现使得世嘉土星难以获得新的用户。
1996年,世嘉土星后期型号在日本发行,其通过新技术降低了制造成本,售价为20000日元。在当时游戏市场迅猛增长,各公司彼此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3DCG 游戏也越来越受玩家的欢迎。在这种大环境下,世嘉土星越来越缺乏竞争力。
在这些现实条件的综合作用下,世嘉只好匆匆忙忙地推出了世嘉土星的继任者“Dreamcast”。
评论区
共 8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