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在站内翻看了一下大家与游戏结缘的故事,便顺着开始回忆我自己的经历。时间久远,有些回忆已然不真切了,像是从阁楼里重新翻找出破旧的玩具,心中浮现出一种陌生的熟悉,重新拼凑起了过去的自己,惊叹自己还有这样一段时光。
最早接触电子游戏大概是还未上小学,隔壁邻居的孩子有一台小霸王学习机——当时其实并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更不会把它和学习产生联想,只知道给这东西插上卡带就能玩游戏。哦,还有个成龙在上面。谁家要是有这么一个玩意儿,顺理成章地就能成为周边孩子社交圈的中心。我也总会跟着其他孩子们跑到他们家玩,但毕竟都还是孩子,好争抢,而我又年纪最小,给我实际上手的机会并不多,大多数时候我只能坐在一旁看他们玩。而且当年红白机游戏那难度,我们几个根本过不去几关,几日后再来,又是从头开始。直到我搬家,和小霸王的缘分也就尽了。
尽管回忆一下,那时也见识了不少名作。印象里的有《忍者神龟》《魂斗罗》,以及许多年后才知道名字的《吞食天地》。但它们留在我脑中的终究只有几个画面,再无更多印象,那时的我甚至还有没产生“游戏”的概念。如今我回想起来,才发现和电子游戏的初遇竟然如此平淡。
之后的故事属于4399等小游戏网站。我家给我配电脑相较同学不算晚,大概在我小学二年级的时候。虽然当时一来还没真正进入电子游戏的世界,眼界狭隘,二来最初也只是为简单的上网用途,电脑配置也自然不会多好。但只要踏上了互联网的快车,生活立刻就完全不同了。
有了电脑后,和朋友们无论谁去谁家,娱乐方式必然是几个人打开4399或7K7K这类小游戏网站,选择双人游戏,然后一下午的时间刷刷就过去了。相比小霸王,它们给我留下的回忆就缤纷多彩了不少,我依稀还能记得我和朋友们在《森林冰火人》中合作过关,在《海盗军团抢宝藏》中相互坑害。这些游戏设计上虽然简单,但结结实实地成为了我和朋友们友情中挥之不去的一部分,让我们在久远过去的某个时间联系在一起。只是当年一起徜徉在游戏世界的朋友中,许多人如今只是点赞之交,甚至有些早就断了联系,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也不像我一样依旧留在游戏塑造的梦幻里,想来又是一阵唏嘘。
小学生嘛,当时会上个网,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已经觉得很了不起了,肯定是没有获取未知信息的渠道的。因此我认识新游戏的所有渠道全部来自比我年长些许的几位哥哥,在他们那里见到一些新鲜玩意儿,每一次都比我在玩的更大更好。
最开始是《摩尔庄园》《赛尔号》等。从那时起有了账号的概念,即便在不同的电脑登陆都能继续之前的冒险,而不像其他小游戏一旦退出就得从头开始。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我在这些游戏上投入更多时间。《赛尔号》甚至吸引我充值了30块钱,可惜的是充值完没几天就把账号密码忘了,哭笑不得。或许就是这影响了我,之后再也没给任何游戏氪过金。
再之后是《穿越火线》。3D的场景,各式各样的武器,紧张刺激的枪战,足以让当时只会玩玩网页小游戏的我大呼牛逼。而这也给当时的我留下一个印象——厉害的游戏都是要下载的。回家之后就着急下载,当时网速远不及如今,足足等了一整天。第一次,我陷入了想要玩某一款游戏的焦急等待。现在的我肯定知道《穿越火线》是个什么层次的游戏了,但我还是乐意承认它是我进入电子游戏世界的路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我还看到过哥哥们玩《热血传奇》,以及不知道是《大话西游》还是《梦幻西游》。当时我看到桌面上有个游戏图标,本着下载下来的游戏都很厉害的想法,非常兴奋地双击打开,结果刚进入角色界面就被一把拽开。我哥一脸严肃地告诉我玩这游戏要花钱,不准碰。我乖乖听话,不过在心里还是进行了一番思辨:如果这游戏只要玩就要花钱,那我玩之前就不知道它好不好玩,那我就不会愿意为它花钱,那它就赚不到钱。所以结论就是它不可能玩就要发现,只是哥哥不想让我玩。现在回想起来也是哑然失笑。
这期间还接触过《红色警戒》,也有个哥哥让我玩过游戏机,操控一个光头甩着鞭子到处走——后来知道了是PSP上的《战神:奥林匹斯之链》,这个光头叫做奎托斯。但要说对我影响最大的,只能是灯红酒绿的罪恶都市。
有一天,像往常一样地去到哥哥家玩,像往常一样地看到他在玩我没见过的游戏,像往常一样地凑到他身后,却看到了完全不同于往常的震撼。我看着屏幕上一个穿着花衬衫的男人走在充斥着紫色霓虹的城市,路上行人如织,车水马龙,仿佛我周围的世界被直接塞进了电脑屏幕一般栩栩如生。这个花衬衫恶霸横行霸道,能随手掏出手枪步枪机关枪,甚至还有火箭筒。喜欢哪辆车就冲上去抢下来,风驰电掣,杀人放火,再和警察大战三百回合,输入一串代码天上还能吧嗒掉下来一辆坦克。
这感觉真的难以言表,就好像你还在抱着玻璃弹珠玩的时候,有人直接丢给你一把玩具加特林,对你说:别傻了,快来玩玩大孩子的玩具。哥哥告诉我这是《GTA3》(虽然实际并不是),回家第一时间就是上网下载,就这样迈入了盗版游戏的坑。
还记得特搞笑的是找资源的时候看到了《GTA4》到《GTA8》,全下了个遍,结果全是《罪恶都市》。有一次还真就下载到一个不一样的——《圣安地列斯》,而它成为了陪伴我童年最久的游戏。也因为这游戏学会了逛论坛,在论坛上扒拉了好几个G的MOD和CLEO,至今忘不了第一次安装成功时的狂喜,可惜后来全部遗失了。但实际上我在这游戏中也没干什么事情,就是开着不同的车穿行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容易满足的童年,点滴的快乐就能积攒成幸福。
直到我发现了真正的《GTA4》,结果电脑配置不够玩不了,我才知道我手上这台机子也不是什么事情都能干。于是《GTA4》的自由城成了我一个恒久的念想,开始想象有一天我有了台新电脑就能进入更加逼真的城市。同时我在网上搜寻着一切《GTA4》的内容,比如,视频。
我玩不到《GTA4》,但我想看,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找关于它的视频。就这样,我进入了“跑跑卡丁车电2”的爱拍频道,他最开始上传的都是《跑跑卡丁车》的视频,身处电信2区就给自己起了这个名字,江湖人称“江总”。当时管这些游戏视频叫实况解说,他就像我的那些哥哥一样,自己玩着新鲜的游戏,然后让我也能一饱眼福。也跟着他,我知道了更多其他同样精彩的游戏。
我开始不满足于《GTA4》一个游戏,我想看更多,了解更多,因此在晚上不停搜索各种游戏视频,逐渐成长为一个标准的云玩家。但也借此不断丰富自己对电子游戏的了解。
其中印象极其深的是“月饼圆圆”,优酷账号叫做“月饼馅饺子”。视频内容多为恐怖游戏,解谜游戏,解说风格亲切,像是在讲故事,把《寂静岭》《静物》等一些游戏用独特的方式演绎出来,还喜欢把自己的粉丝叫做家人们。也因为他我开始混迹“月饼馅饺子”和“月饼圆圆”两个贴吧,认识了一众小伙伴,勉强也算一个元老,每天上线看看新帖子,和大家一起扯皮灌水,温馨快乐。其中也有一位小善,一进贴吧就买了2000个粉丝,不知道是不是同一个人哈哈哈哈。
但某一天贴吧发生了我始终不清楚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我认识的那一批人一个个离开,圆圆本人也宣布引退。曾经的温馨以愤怒指责落幕,家人相称最终离散,再幸福的时光再亲密的人,也只能在陪伴那么一点短暂的时光,分别反倒是人生常态。
另一位就是奎恩哥了,站内的伙伴肯定都比我了解,想必也不用我介绍了。我习惯从最老的视频往前看,从优酷上的《战地双雄》攻略开始,最终停留在2015年的《光环5》,从最开始的攻略到之后的直播录像。他在某个视频中的一句话让我始终忘不了,他说他最开始做视频是想给核心玩家看的,后来发现核心玩家并没有多大的需求,也就少了做攻略的动力,开始只上传直播录像。确实,这之后我换了电脑,终于可以自己玩想玩的游戏了,从某种意义上,他是我看的最后一个游戏主播。我也没有发展出看直播的习惯,如今就是在微博上看看他和天哥的生活动态,看大家玩玩梗。
这之后还是自己亲手玩到了很多游戏,有了自己最喜欢的游戏系列,在这就略过不表。如今的我在游戏中投入的时间依旧不算多,但还是会从各个渠道了解关于不同游戏的一切信息,看见那些根本没玩过的也能跟同学介绍一下,然后热衷于向他们安利这些自己都没玩过的游戏,哈哈。
终于聊到机核了,我是在2017年注册的账号,至今竟然已经5年了,不算早,但算起来竟然已经占据了我四分之一的人生。
初见机核网是在奎恩哥的视频里,片头有着骑着小车的人和悦动的红色方块构成了我的第一印象,不过那时候根本没有留意——废话,我又不是来看你的。 真正认识机核还是在微博看到《魔兽故事》电台,立刻就把爱听故事不爱玩的我骗了进来。(龙马老师,那啥······)
之后便开始听其他电台节目,现在仍记得第一个让我大受震撼是《龙之信条》的节目,我之前从未想过这款我熟知剧情的游戏,背后潜藏着中西方对宿命的不同观念。从那一刻我终于意识到我玩的这些游戏,可以简简单单地作为娱乐的工具,但也可以成为文化、艺术乃至思想的载体。至此我开始真正疯狂地爱上了电子游戏,同时几乎没有错过任何一起机核的电台节目,每次问卷和内测都能轮到我,足以证明一些东西,不过这些年甚至都没有什么评论,一直在潜水哈哈哈哈。
这五年里我和机核一起成长,我上了大学,甚至马上就要毕业了,而机核也搬了好几次家。我看着机核的电台节目更新频率从一周两期到如今几乎一天一期;看着视频节目从“混核理论”变得更加丰富多元,也更加专业;看着建立了“吉考斯工业”和“核市奇谭”的子品牌;看到许许多多的新伙伴加入,我可以自信地说但凡露过脸的我都能认出来。
当然,也看到机核经历过一些风波,在我的理解里,他人无论如何只能做到让你知道这世上有这么一个精彩的东西,也肯定会在某一刻某一方面表现得不专业,想要真正地去了解,只能是在被激发热情之后亲自体验。我也发现机核在业务不断拓展的同时,有了更明晰的发展方向,希望越来越好。
可惜的是,至今我每次期望参加包括”核聚变“在内的各种线下活动都未能成形,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拖住我的脚步。比如去年在我从成都回来的第二天,机核公布了“核聚变Tour”的地点,而活动时间刚好与我们学校“百团大战”在同一时间,我作为策划团队的一员肯定是无法离开。但是我还是关注着相关的讯息,把成都站的海报等宣传内容发给团队里的其他人,据理力争:“一个NB的活动就应该有统一的主视觉”,然后“逼着”他们修改。不过最终还是被老师毙了,换成了他们喜欢的“乡村舞台”风格,呵呵。
在这里许下心愿,一是下一次“核聚变”我能到场,而且是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其中。二呢,就先藏在心里。希望愿望都能实现。
用龙马老师在《头号玩家》中的评论作结:我们热爱电子游戏并不是想用虚拟逃避现实,这种虚拟并不是和现实对立的,而是作为现实的一部分,现实中存在这种虚拟,也让我们更加热爱这个现实。
我觉得机核是在传达一种生活方式,我们热爱游戏,一如我们热爱书籍,热爱电影,热爱精酿,热爱钓鱼,热爱生活中一切美的东西,热爱世界上所有值得爱的东西。我们热爱的这一切组成了精彩热烈的我们自己。
评论区
共 11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