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现在刷视频或是刷专栏时,都会刷到一些一些看上去很唬人的文章或视频,一般我们会叫他“营销号”。但是很不幸的是,在目前在一般视野里慢慢淡出,在外网这些“营销号”找到了新的土壤,不仅“控制”着一群不小的用户群体,现在跑到外面去继续用一些东拼西凑的东西,来继续误导大众。最近主要是被一个地摊文频道搞烦了,以此写了这篇文章(求求不要推送这种频道给我了,哭死),顺便以我贫瘠的大脑来向各位科普一点我知道的东西,包括查询资料网站都会放在下面。
我首先从这个视频下手是因为我一看这个标题就满头问号,首先心想肯定是作者这个资料没查全,而且也没看过相关的发售消息(可能目前这种资料也不太好查,但稍微动动手就可以看到的东西),后面缓了一下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因为这件事曾经好像有放在某一个游戏论坛网站一段时间,当然这可能也是网友猜想而引发的事。
在远古时代(大概2008年),游戏论坛刚刚兴起,正好也是游戏大喷发的时代,《异尘余生3》,《使命召唤:战火世界》,《求生之路1》,《孤岛惊魂2》,《刺客信条1》,《生化奇兵1》,《孤岛危机1》等等游戏,让我当时感触颇深。当时我二年级,正好当时叔叔出差回来,就给我带了一版《闪点行动2》,一版《孤岛惊魂2》,一版《极品飞车9》,一版《异尘余生3》,一版《使命召唤:战火世界》(当时均无中文,或者我不懂如何开中文),其中前3款属于开头弃,就只有《异尘余生3》跟《战火世界》玩了下去。
《异尘余生3》是觉得这个游戏很有意思,但是看不懂英文,只能看着叔叔在玩(从兆吨镇看到铆钉城),却被废土世界深深吸引;另一款《战火世界》是上手简单(我是在打单人第二关学会了奔跑跟近战),而且那个年代也确实找不到太多有着同样震撼跟画面表现效果的游戏玩(其实当时感觉画面跟《异尘余生》的画面差不多XD)。尤其T组第一次展露自己风格的开场音乐给我着实吓了一跳,那种黑暗深邃风格的加历史沧桑的黑白镜头界面有点不是很习惯,悲凉的女人歌声传来给我全身鸡皮疙瘩。
前段时间又把游戏给下下来玩,为了让一些没接触过这个游戏的人跟一些没玩过单人模式的玩家知道这款游戏(不过我觉得国内应该有很多人都是打过系列单人的),我首先先从单人模式讲。
虽然自媒体对于这一部的单人模式测评数不胜数,但是为了给一些玩家便利(听玩过的人讲好歹比听营销号讲好点),我这里就借鉴IGN的测评来简要说说单人。
单人游戏主要是分为两条路线,一条是以美军的太平洋战争的视角讲述;
这两条线都非常展现出了T组不俗的功力,对于人物动态的表现,五光十色的光影表现,以及强烈的血腥表现(尤其断肢效果),跟爆炸所产生的火焰,人被燃烧弹击中的表现,还有子弹打在水中溅起的水花,场景的互动——比如坦克关卡用坦克轰击敌军的堡垒,在“黑猫”里用机用榴弹把船队甲板肢解,或者在国会大厦里用坦克杀手把礼堂上的标志击落——这都是2008年T组用IW3.0呈现出来的。当然我们知道了T组拿这个引擎魔改成自己的“Black OPS Engine ”并一直用到《黑色行动:冷战》。
这也让我有点怀疑说一种说法,说T组不知道IW的《COD4》是现代战争题材,发布了《战火世界》,但是T组在游戏里用的基础操作是沿用了《COD4》的操作(IW于《现代战争2》启用了一套新的操作系统,从而变成IW的沿用操作),而且多人的连杀奖励也是保留了《COD4》的系统(后面变成COD的多人规则)。
说回单人模式,首先过场非常有特色,动画加历史片段,有种看纪录片的感觉。
这次我打了Modb网站的"Fall of Berlin"Mod,让双方的服饰跟装备增添了一份真实感。苏军线的德军可能是替换了服饰文件没有了肢解效果,但太平洋关卡因为没有替换服饰所以依然有肢解效果,感觉就非常违和。
剧情方面的故事性感觉跟COD2的单人关卡设计差不多,两条线没有关联(不像《先锋》那么魔幻的单人,但也没有像《先锋》那样剧情紧凑),而且剧情跨度很大,借用IGN编辑的话说:“叙述一次跳过几个月,展示了战争的主要战役。结果是故事感似乎不像《现代战争》中那么强烈。”我觉得T组最终采用苏军线延续《黑色行动》的剧情,当然这只是在下的猜想,可能就是因为苏军比太平洋剧情紧凑。
像太平洋线的单人战役里从1942年的马金战役到1944年的佩里硫岛战役再到1945年的冲绳战役,虽然为了凸显本作主打的题材搞了许多关,但把剧情揉得太碎,主角跟长官之间的互动也不是很强烈,造成玩家对于这个部分的关卡没有啥代入感。苏军线虽然大部分都是围绕在1945年讲(除了开头的1942年关卡),但是角色互动非常强烈(比如Reznov经常会提及主角的事迹,帮助主角解围),配角的塑造上也下了点功夫(比如爱写日记的Chernov),而且对于给玩家的选择也做了很多分支,更好地展现出了战争的残酷,在叙事上也更加紧凑,让玩家感受从帝国边境一直往心脏地带推进的紧张感。最后的插旗环节更凸显了主角的长官Reznov的气魄,也塑造了这个角色在《黑色行动》的一系列剧情发展,想必是T组把苏军结局安排在最后一关的用意。
好了,现在开始谈谈这个烂大街的问题,为啥很多人认为日区“下架”了这个游戏。这篇文章可能出自于某个游戏论坛,同时有可能跟当年的《异尘余生3》在日区发布的日版有关系,在《异尘余生3》里,B社考虑日本玩家的感情,移除了兆吨镇核爆的选项,并且把“Fat Man”这个手持核弹武器改成了“Nuka Launcher”——这里纠正一下,不是辐射系列电台说的名称改成大卫.克罗,即真实那个单兵手持核弹发射器,而是叫做“核弹发射器”。当然后面B社也不会做那么多事情了,因为玩家都看得开了,所以B社后续的《异尘余生》系列都统一发售了。顺便一说《异尘余生3》也是一炮在日本打响了这个老牌IP,还有一票好孩子mod。
在我的理解中,一款游戏游戏是要在上市后出现了问题被召回,才有“下架”这一说,在日本,一般游戏需要经过一个叫“CERO”的组织核定以确认是否可以发行,“CERO”全称为“计算机软件伦理审查委员会”(老宅们也会把这个简称为“软伦”,跟映像伦理审查委员会即“映伦”并驾齐驱),对于不同年龄层设立了不同的字母跟颜色进行标识,分别为5等,按顺序由上往下排为:A,B,C,D,Z,代表颜色为:黑,绿,蓝,橘,红,代表年龄层为:全年龄,12岁以上,15岁以上,17岁以上和18岁以上。
同时对于一些存在过多出血量跟大量断肢、裸露的游戏进行删改,并发行。
顺带一提,《COD》年年占据橘、红这两个位置,毕竟打打杀杀的FPS年龄层高一点。而且删减也是在所难免的,基本上像T组的《COD》里几乎每一部都有的断肢系统,基本上都是CERO的重点“关照对象”。
那为啥“CERO”会这样不留情地删减掉这些游戏的一些元素呢?4Gamer的记者曾经采访过CERO的理事渡边和也,链接一样会放在文章下,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这里就不在过多解释了。
当然有些网友说动视之所以没有把《战火世界》放到日区卖是因为动视在2008年推出了日区的业务,这个我找不到相关资料考证,但也是有人觉得是“CERO”禁止这个游戏送审。这些都没有可靠的证据证明,也没有相关资料考证。
但不管如何,店家先开卖了,甚至有些店长直接整套整套地摆店门口卖,挂出“好评贩售”、“大作”等标语吸引顾客购买,而且普通版限定版都有贩售XD,在中间支个大屏幕放游戏宣传片,一版售价5000-6000日元不等(现在3000日元左右就可以拿到手)。也有蛮多玩家慕名而来购买。
其实我想的是这个频道做那么大,视频做那么些,却让我感觉到一种浓浓的“《COD》玩单人,《战地》玩多人”的那种感觉。
我们用数据可以看到整个《使命召唤》系列玩家的单人模式的通关率,其实已经算高了。
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为啥没有一款DLC是为单人而做的呢?原因就是《COD》根本不重视于单人的长线发展,我买一个游戏69美元(还是本体发售价),我会在这一年里靠修复单人中的BUG来维持运营吗?别开玩笑了,那样动视怎么赚钱?
动视能保留玩家最好的方式不是去着手于单人,我不能说剧情不好,毕竟曾经T组跟IW的剧情也很棒,但是多人玩家才是占多数的,在一年里不可能靠那几关单人剧情就可以满足玩家的胃口的,毕竟玩家也是花了那么多钱的主,各工作室的重心在游戏发售后,就开始偏向在一年里去修多人的BUG跟平衡,另一波人想办法搞DLC卖钱。
我们可以拿《战火世界》举例,当年T组在PC上发布了5个地图补丁包(因为还没有在PC上采用DLC制度,到《现代战争2》才开始在PC发布DLC。PC版实行DLC制度后,补丁包主要作用是更新修正多人平衡跟Debug以及建立DLC基础架构,为本体DLC安装开路)。
《战火世界》的五个补丁包里加上首日补丁更新的“马金岛”地图,一共发布了23张地图,四张僵尸地图。
从第一个更新列表开始,我们就可以发现,动视基本就不会在单人模式上动过哪怕一个补丁包的更新,就是一年前单人出现的BUG,一年后也是有这个BUG,只是说工作室做出来的BUG比较少而已。但是最近几部的单人明显看出来有很多赶工的痕迹。
不难发现,所谓“玩单人”的理论根本不成立的。而且就算是合作模式,在IW单人地图套皮的合作模式有几关也是必须两个人联机才可以玩的,《战火世界》没有两个人联机根本玩不了。从这一点看,不管僵尸还是合作,其实在偏单人模式的基础上《使命召唤》也是鼓励联网的,不过到后面几部直接要求全程联网了(除《WWII》,《幽灵》跟几款重制版这种单人、多人两个模式两套下载分开的以外),《BO4》更是铲掉单人一了百了。
顺便补充下,《战火世界》可能是最后一部在团队死斗里加载具的《COD》了。《冷战》里面出现载具的就只有战争模式了。
而且T组延续了他们做《使命召唤3》的一些设计,把特殊爆炸物(比如火箭筒,地雷)放入一个特殊Park中,以及一些玩家在载具上生效的Park。
现在来说下这个节目吧。我觉得在现今这个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想表达自己观点的渠道越来越多了,生活文化沟通也越来越方便,但反而有些人会用一些地摊文或者一些东拼西凑缝合在一起的东西来讲,这里面有多少是真的呢?我估计应该多是没有经过考证的东西就拿出来讲了,更要命的是有些人也不是深入透析一个作品就过来讲。
要讲就仔细地去考证,我知道那种“震惊”,标题很引流,但是如果玩过这个游戏的玩家或者购买了这个游戏的玩家看到这些视频会有什么感想,我们就只有气愤而已。现在很多自媒体都喜欢把“XX被XX了”,“这个上映就被XX了。”难道制作者不觉得丢脸吗,觉得赚这种钱真的很爽吗,等一有人揭发了,就只有自己打自己的脸而已。
如果是这些个“自媒体”在看这篇文章,我给指几个路子。你看那个日区Steam,不仅没有《战火世界》,连《现代战争2》的本体也没有哦,只有DLC而已,你们也可以说《现代战争2》本体在日本“被XX”了。
或者可以看看《战火世界》英国跟澳洲也没有哦,你们是不是也会说英国给下架了呢?
但是我们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实体游戏还是主流的时候,各大商铺都会兜售实体版,英国当时的游戏贩售也是以实体销量统计为主。
加上Steam还不是主流平台的时候,Windows Live占据了许多游戏的绑定权,那时候很多主流游戏都会选择跟Window Live绑定,那时候的Windows Live真的如日中天,可惜时运不济加上自己太拉结果暴死。
在DLC时代,玩家们都等着几个月出一个DLC,那个年代真的像追番一样,不知道新地图里有什么线路可以推进绕后,然后被枪技熟练日夜摸图的老鸟打得满地找牙;争取在一年里打满打爽,不停地去做解锁枪皮名片的条件,不断转生解锁新的头衔,这些都是打多人的乐趣。所以要“再肝一次”也应该去肝多人,因为最费时间也最花心思也最肝的永远是多人(包括僵尸解锁的彩蛋),如果凭借着噱头去说自己很肝这个游戏,那真就没有意思了。
还有就是《使命召唤:二战》跟《使命召唤:先锋》都有日版,我想这些“自媒体”也没办法编理由了。而且不要认为日区对此类游戏很敏感,想想我们在《红色管弦乐队2:风起云涌》里面打过很多把中日对抗赛跟中日友谊赛,里面很多的日本玩家上百个小时就进去了,人家卖得好好的。而且二手市场游戏市场遍布11区,基本上全部区域的游戏版本你都能买得到。
最后,我想对这些“自媒体”说,做科普开箱怀旧类的,是用心去做的,不要东拼西凑,找专业的网站,找官方的资料,说出自己的观点。
去看看B站上面那些用心做视频的UP们,比如Clandy7777老师的科普,从COD的武器词条到多人系统规则科普点评全部都是用心地去做。 或者像MadCatClan疯猫,各种游戏官方资料跟秘辛都讲的非常透彻。又或者栗子头,剑风吧的吧主,在B站做的视频真的是非常精细,一本漫画的各种资料,作者制作的经历生涯都讲的非常精细,很多访谈,文章,附录都很用心的去翻译,真是难看到这种用心的UP。
这些UP主都是用心在做视频的人,像现在那种“自媒体”做那么大,不可能拿不出精力来做,只是做噱头引流比较赚快钱而已,但是也误导了不少人。我还是希望大家多看各种资料,多听多看一些拿得出资料的视频,能多懂一些知识的真材实料的视频,只要能在里面学习到一些严谨的知识。
最后,我也只是说说,毕竟都是要吃饭的,他赚他的钱,我也没能力怎么样,只是提点意见,只希望我以后在视频网站能不被推荐这种视频了。
以后在下有更多的收藏或者有意思的事情会跟各位多多分享,谢谢各位的捧场,也欢迎大家订阅我的黑盒频道。
链接就放在下方,各位多多研究,感谢各大网站提供的资料。
评论区
共 63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