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摄影后期的态度是混乱的。有人觉得,没有经过后期处理或者说“直出”的照片,是更“纯粹”或“真实”的;同时又有人觉得,每一个摄影题材都有一种固定的风格;还有人单纯因为自己的照片达不到某种look就盲目地更换设备。
这些摄影的“坑”,我们大多数人都或多或少会遇到过。为了让新人少踩坑,我希望将自己关于后期的一些想法和心得整理为笔记。在这一篇里,我想聊一聊关于后期的想法。
我是一个普通摄影爱好者,自己拍了很多年,非专业人士,也没能从摄影中赚过一分钱。估计跟在机组“📷我的摄影作品”中投稿的各位差不多,就是一个喜欢观察、喜欢拍照的人。这些笔记主要面向对摄影后期比较没有概念,或着无从下手的朋友们。
因为我自己是使用Adobe Lightroom CC(后面统一简称为Lr),所以后续笔记涉及的内容会基于Lr。但文章的重点会放在后期处理中各种操作的原理、思路和技巧,而不是具体软件的使用教程。后期软件的功能大同小异,初学者没必要太在意软件选择。像是macOS自带的Photos,我认为也已经十分够用。
机组中不乏摄影大牛,如果你已经有自己的风格、成熟的后期流程的话,那这篇文章估计让你见笑了。而对于这些笔记中说得不对、不好的地方,还请多多包涵。
首先,摄影后期就是对相机拍摄的原始照片进行编辑,一般包括裁切、曝光矫正、调色等操作。我个人会将选片也视为后期的一部分,而且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那么为什么要做后期呢?
最简单地来说,我认为原始照片要经过妥善编辑后,才是完整的摄影作品。我知道这个说法看起来有些攻击性,但我希望你能听听我的解释。我所理解的作品,首先它必须有一个创作的想法和过程。随手拍式的照片可以是有趣的、有价值的,但它缺少了一点创作的刻意。
照片作为一个已经由机器深度参与自动完成的媒介,要体现摄影师的主观创作,无非就是前期和后期两部分。前期是个大课题,我自认为还没有能力讲好。另外,在摄影器材极大地普及、性能极大地提升的当下,我们在非商业摄影环境中必须关注的前期技术其实是越来越少的。而后期则是可以让摄影师完全掌控的创作部分。
对于我个人而言,后期不单是一个补救或提升画面的手段。我同时会反问自己究竟想拍的是什么,想表达的是什么。因此,正如上文提到的,选片也是重要的后期。选片不仅仅是检查对焦、曝光等技术问题。摄影作品的叙事意图也直接决定了选片的标准。
对照片而言,纯粹或真实的标准其实很难界定。摄影师通过镜头选取了某时某地的某一个角度和焦距,这一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偏见。而技术上,从传感器上读出的0和1,到我们能看到的画面,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包含了对原始信号的一次“理解”。这个从数字信号到最终图片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技术偏见。即使是胶卷的化学过程也是类似的。这也是所谓的相机品牌间的“色彩科学”差异。
同时,受制于人眼和机器的成像原理的不同,原始照片也往往与人眼直接观察的结果有不少的差异。哪怕是胶卷,暗房技术带给摄影师的自由度并不比数码低多少,只是更麻烦罢了。
回到最初提到的几个问题:在这个连新闻都加滤镜的时代,纯粹或真实其实是一个无法执行的标准。得益于视频的普及,摄影,如同之前的绘画,早已从记录客观世界的牢笼里被解放出来了。摄影作品,就应该是服务于摄影师的表达需求的。因此也不存在题材和风格挂钩的限制。而我们看到的很多照片的look,本来就不单单是相机的产出,而是摄影师通过后期创作的。
一个不太恰当的类比:直出的照片就像是料理包,高级一些的就是现炒的外卖。拍raw格式套预设/滤镜就是用现成的调料包做饭。自己后期就是自己下厨自己调味。如果某家店的饭菜很合你的口味,那当然省时省力。但自己做饭永远是自由度最大的选项。
顺带一提,题图是一幅照片的原图、某个滤镜和我自己后期的对比。
如前所述,摄影作品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其实已经不再被记录客观世界的要求所束缚。那自然而然地,摄影后期也不存在一个必须要达到的僵化的目标。在后期中,我们追求的是让作品能最大化地传达其主旨。这种最大化的手段可能是非常具体的,例如人像摄影中的磨皮、风光摄影中的HDR合成。同时也可能是比较微妙的,例如通过白平衡去改变照片的情绪。
以上是正确但不太有操作性的答案。作为初学者的话,最好还是先追求把画面拍好看了。我知道大家都有一颗骚动的艺术的心,想要深刻题材、人文关怀,希望自己能向Nan Goldin、Bruce Gilden等大师靠拢。
但个人认为先把基础打牢还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这里的好看不限题材,可以是风光大片,可以是人像,也可以是抽象作品。这是一个纯粹的,关于学习路径的建议。而不是对新锐作品有意见。
首先,技术向的教程大多以提升画面美感为目的,传统意义上美的照片也仍然是大众对摄影消费的主要方向。在学习阶段以此为目标,起码保证了学习资料和参考作品的丰富。
而且,很多先锋作品之所以先锋,是因为它们打破了固有范式。如果自己还不能拍好传统的片子,不了解范式是怎么样的,那么“打破范式”就无从谈起。如今,后现代主义都已年过半百。走艺术路线,是需要丰富的审美和艺术史基础来支撑的。
其次,对初学者来说,糖水片真的不是一个贬义词。糖水片只是在题材和叙事上有所欠缺、没有记忆点。一张照片够得上糖水,那起码说明它在技术上没什么致命问题,同时能吸引眼球。总的来说,把画面拍美是一个比较清晰直观的、同时对前后期技术都有要求的一个目标。我们在学习、打基础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能开始发展自己的风格,向自己的审美趣味去靠拢。
最后,我想说美学是共通的、不受媒介限制的。我们除了从别的摄影作品中学习,还完全可以从游戏、绘画、动画、电影等作品中去吸取灵感。很多时候,分析别的作品的画面,远比我们自己闷头去拍的收获要大。这些积累都是我们的灵感库。而且这还能帮助我们快速建立一个比较全面且广泛适用的美学基础。
评论区
共 23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