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 Barlow(萨姆·巴洛)第一次被人熟知是通过1999年发布的探索型互动小说《Aisle》,曾获过当年互动小说类奖项XYZZY Awards。此后,他曾在英国的Climax Studios做过游戏总监,其最为知名的作品就是为Konami制作的《寂静岭:起源》(2007)和《寂静岭:破碎的记忆》(2009)。两部游戏中,他都是同时兼任游戏策划和编剧,可惜我都没玩过。
2014年,Sam Barlow离开Climax Studios成为独立游戏制作人,自此开始投身于上世纪差点被淘汰的FMA (全动态影像)游戏的复兴。他于2015年推出了《Her Story》,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叫好又叫座,获奖无数,给予了无数玩家一段难以忘怀的体验。2017年,Sam Barlow在纽约成立了工作室Half Mermaid,并在两年后通过Annapurna Interactive发行了新作《Telling Lies》,不过本作评价一般,我个人是列为不推荐的,曾在Steam写过 批评性测评 。 几天前,其新作《Immortality》发布,我一看到众媒体的好评就赶紧买了来体验。
本作的内容量相对之前的两部独立作品都有很大的提升(游戏体积也是相应的提升,达到了26.5GB),如同介绍中所说的那样,内含三部电影。每部电影都不是从头到尾一次性演完的那种,而是包含了电影拍摄片段在内的一系列选角、花絮、彩排、访谈等组成的片段合集,最多一部的包含了76份片段。
在三部电影之外,是游戏的核心人物——女演员Marissa Marcel(玛丽莎·马塞尔),她以女主角的身份贯穿了这三部电影,而奇怪的是从1968年到1999年拍摄的这三部电影全都没有上映。很多喜爱这名演员的影迷多年来都曾设法找出三部电影无法上映的原因,但都无疾而终。直到2020年,大量片段重见天日,我们的目的就是通过这两百多份片段找出真相,这就代表了游戏在三部电影之外讲述的第四个故事。不过,在下面详细聊剧情之前,我只能说一句,游戏所讲述的内容不止于此,还有隐藏的第五个故事。
《Immortality》中文名为《传世不朽》,一开始看这名字我以为说的是游戏内的电影作品,或者是女演员,直到后期才明白其真正所指。
在Sam Barlow的游戏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打开游戏后对游戏玩法没有预期的那种兴奋感。本游戏的玩法相当特殊,和其前作有类似之处,但在其他游戏中肯定找不到同类。
在本作中我们不像《Her Story》和《Telling Lies》中那样手动输入关键词检索,而是采用画面关键物品点击链接式的方法,也就是对每一帧画面中出现的人物和物件(少的有一两个,多的有十几个)进行点击的时候都能跳跃到另一段有类似内容的视频片段,类似于电影行业常用的“相似性转场”手法(最著名的就是《2001太空漫游》中人猿扔起的骨头转到宇宙飞船)。每得到一份片段,除了寻找可点击部位,我们都还能一下子跳到开头和结尾,可以切换不同速度快进和慢进,也可以逐帧查看。
通过一次次的点击和转场,我们能搜集到越来越多的片段,通过游戏内提供的简单工具,我们可以优先按照内容,或者完全按照时间对片段进行分类和排序。通过观看每一段搜集到的片段,三个电影故事慢慢地在我们脑海中成型,这部分的体验是我非常喜欢的,每个人拼凑出完整故事的体验都完全不同,我只能谈谈个人感受。
三个电影故事《Ambrosio》(安布罗休,1968),《Minsky》(明斯基,1972)和《Two of Everything》(成双成对,1999)既可以同时观看,也可以专挑一个体验。我最先专门看《安布罗休》,在我眼中它从一个宗教题材的爱情故事变成了惊悚谋杀故事,又变成了宗教寓言,体验相当独特。之后专门看的《明斯基》,从一开始的朋克爱情故事,变成了侦探故事,又变成了惊悚片。最后看的《成双成对》,一个简单的好莱坞式剧情片,关键内容我在此不能说,否则会破坏不少体验。
通过众多并不按时间顺序排布的片段,如拼图般还原出电影原貌的手法是知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常用手段,本游戏很可能参照了他的《记忆碎片》。我对三个故事的喜爱程度正好和我的体验顺序一致,越老的电影越有味?
三段故事除了电影本身,还展现了两个年代三种类型电影的拍摄与荧幕背后的方方面面。最先需要重点说的就是复古摄影的手法,制作人在《Her Story》中就很纯熟的运用过,知名电影《阿甘正传》曾大量采用此手段,把电影角色放到了真实历史影像之中,看起来非常自然,背后是强大的特效。
三部电影通过不同的画幅、胶片颗粒度(摄影机)、服化道、镜头运用和表演等手法以假乱真,同样用现代手法还原了老电影、老广告和老访谈/脱口秀的感觉,极大的增强了代入感,也让我们一眼就能看出任一片段所属的年代。其次,游戏带我们了解了一部电影的拍摄流程,从选角开始,然后试镜、尝试戏服,众演员研读剧本,一边读一边让各自角色进行台词表演外加简单的肢体动作来熟悉整个过程;之后用非常简单的道具搭一个场景,提前安排镜头角度、移动和对焦,让演员熟悉走位,构想表演时的眼神、动作和语气等等,同时团队那边也没闲着,专心制作服化道,不仅搭建内景,还需要去外面勘测合适的外景;及至正式开拍的时候,所有演员和场务人员齐备,场记板一拍,导演一喊action,我们便看到了如同正式电影中的画面,这时还可以看到电影拍摄的各种秘密,比如导演如何提醒演员更改表演方式,场外人员如何提示配合,转场如何设计,一些小特效背后的原理等等。当然,电影距离上映还需要剪辑、配音、配乐等流程,但是向我们如此展示电影和拍摄细节的作品并不多,给予玩家的体验也是极为独特的。
三部电影各自本身算是戏中戏,在此之外更为关键的是电影之外的现实层面——女演员玛丽莎·马塞尔三十多年来的经历。
从现实层面,我们能窥见更多内容,比如电影的摄影转行成为导演,并大获成功;演员之间的火花催生出爱情;导演和演员之间的性关系;同一演员在不同电影中参演,也就是固定班底;演员在戏外的知名度;新导演的另一位导演朋友本打算客串,但因不同意在片场脱内裤愤而离开,导致导演只能自己上阵演等等。
不过即使你全都了解到这些内容,仍然不能让我们解开玛丽莎·马塞尔之谜(除非你出于偶然解锁了最后一个视频),一般情况下只能看到《明斯基》无法杀青的原因。
通过三部电影之内和之外的这些故事你能发现很多不对劲的地方,比如玛丽莎三十多年来几乎不变的外貌,除了脖子和一点眼袋在她身上几乎看不出岁月的痕迹;有些电影的完成度很高了,为何没有上映?虽然所有片段都没有专门配乐,但是游戏本身是有背景音乐的,每次看完一些片段,背景音乐的变换似乎在预示着什么;还有很多片段播放的时候,背景里总有一些令人不安的轰鸣声…… 直到你发现倒带的秘密——全新场景和人物出现。
我愿称此设计为游戏中的惊叹时刻(WOW moments),如同在《Her Story》看到背景反射出的人脸,如同在《The Witness》(见证者)中发现场景里竟然也能划线的那种时刻,至此你才开始发现游戏中还隐藏着第五段故事。
出于剧透的担心,我把五段故事的评述放在最后面,下面先聊一聊游戏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简单的教程结束后,游戏把所有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玩家,一直到游戏结束都没有任何引导。大量的玩家除了找视频,看视频可能完全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包括我自己也是如此。
初期我的目的正如Sam Barlow写的女主生平简史中提到的影迷一样,想要找出到底发生了什么。随着对剧情内容的深入,以及一些成就的解锁,在没有引导的情况下,我的目的只能转向解开更多的视频,或者说解开所有成就(在其它游戏中成就可能只是点缀,但在本作中容易被当成引导),但一点都不简单。看过足够的视频和隐藏内容后,游戏终于迎来了结局,但我仍然是懵的状态,后来又花了不少的精力做了全解锁,又尝试去找所有隐藏内容,直到最后才明白了玛丽莎·马塞尔之谜的大致原因。总之,游戏全程都缺乏引导,对于习惯引导的玩家可能会不适。如果玩家没有足够的耐心,游戏的体验也会很糟。
上面说的内容也可以归结为意义的缺乏,游戏想通过一系列表象想讲述的核心故事较为晦涩,前两作我们都能明显感觉到一切游戏历程是奔着明显的目的去的,但本作并不相同。
游戏中有谜题,但是谜题的解决并不依赖于我们的推理,更多的情况下只是出于运气。即使你不看视频,纯粹对着各种内容点点点,我估计通关也要不了多久,不像《Her Story》中那样需要我们找出关键词去检索那样还带有一些主动发掘的过程,当然游戏内的一些随机设计也注定了有些玩家的体验与大部分人相差较大。游戏的秘密依赖玩家自己发掘,但是很多情况下我们明明找到了秘密,却仍无法开视频,因为游戏对一个关键操作没有任何提示。我是通过别的玩家才发现到跳转帧的按钮在按住的情况下别有洞天。
游戏中除了视频排列,还针对所有你点击过的物品存过图片,可以看到每个小图片下面的简要介绍,这代表了其目录分类。我相信游戏肯定对所有出现的物品做过详细目录分类,但是有些相似物的跳转还是令人困惑,你总会碰到几次满头问号的不相关物品的跳转。游戏中有对视频标记为喜欢的选项,但是我玩的过程中心形总是填满的,估计是bug。游戏中一些明明是一样的物品,但只被统一放在了一个大类中,你并不能轻易地精确定位到另一个完全一样的东西,唯一的办法就是用数量打败随机性,只要点击得足够多你总能找到。
未成年玩家请尽量不要玩本作,也尽量不要在公共场合下体验,因为游戏除了几处血腥场景,有大量的裸露和色情内容。除了女主(此处需要加s)自己的多次裸露,还有配角和其他人的,不止有裸露,还有多次呻吟、激烈的性交场面和变态cult场面。本作涉及宗教内容,有很多明显的天主教亵渎描述,也不适宜所有人。
视频在快进快退的时候推荐使用键盘,比鼠标好用得多。进入点击功能时,可以用键盘的左右键切换所有可点击对象,可以顺便得知画面中所有可点击物品。有时没有什么点击头绪的时候,可以优先点击玛丽莎的脸,或者场记板和尾板,似乎随机性在足够的数量面前也会变成确定性。游戏存在的小bug和问题,我在上面也说过了,这两部分内容可以相互参照。
制作人显然有个电影梦,从《Her Story》开始就一直在用拍摄内容作为游戏主体,从一开始的固定机位的审讯,到后来的视频聊天、自拍、电影化开场结尾,一直到现在几乎电影级别的制作,可以明显看出其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第一段的《安布罗休》有着希区柯克和《基督最后的诱惑》式的风格,《安布罗休》的原著是确实存在的,是英国作家Matthew Gregory Lewis(马修·格雷戈里·刘易斯)于1796年出版的《The Monk》(修道士/僧侣),国内有中译本,是一部天主教背景下的哥特式小说。
原著的情节与《安布罗休》中演绎的内容是差不多的,多年来也曾多次被改编为舞台剧和影视片,没错,法国导演多米尼克·摩尔在2011年就发行过同名电影《Le Moine》(僧侣),男主是著名的法国演员文森特·卡索。游戏中这一部分主要讲述了马德里最为圣洁的神父安布罗休一步步堕落下去的历程,其形象一开始极为正面,受人敬仰。但是,年轻美丽的安东尼娅的出现使其意乱情迷,同时修道院中也混入了另一位美丽妖艳的玛蒂尔达,共同催化下,安布罗休最终犯下了通奸、多重谋杀、偷窃、强奸等一系列罪行。在被抓经审判即将执行死刑前,他与魔鬼路西法签下合约用灵魂换取逃出监狱,不过却换来了更为凄惨的结局,甚至被他杀的安东尼娅母女其实就是他的妹妹和母亲。
游戏在演员的选择上很出色,男主不仅帅而且很可能是特意选的长发使其形象贴近大众印象里的耶稣。女主有一点龅,但也很漂亮,演技很出色。女配的纯真感很强,微微有点意大利口音,非常可爱。
本电影没能上映的原因只能通过隐藏内容得知,即胶片被人故意偷走,而这个人正是导演费雪自己。
第二段的《明斯基》有着欧洲导演和侦探黑色电影的风格,非固定机位大量增加,还融入了大量当时新潮的艺术品元素。
一位知名的艺术家明斯基被杀,死因是缺氧,且死后下体被切。警探古德曼前去调查,过程中结识了女主,虽然也有嫌疑,但男主与其合作并爱上了她。在女主的引导下,古德曼把嫌疑人锁定为明斯基的另一位女模特,经历追逐将其逮捕后,女模特竟在狱中自杀,因此被迫结案。
不过,明斯基其实就是女主杀的,即使她向古德曼坦白,男主仍然没有揭发她,反而为其销毁证据。后来,女主似乎用类似的手段杀死/迷惑了警探,不仅逃脱了罪责,还摇身成为新的艺术家。拍摄过程中,男主被意外走火的枪打死,导致本作无法拍完,也就无法上映,女主玛丽莎也自此人间蒸发。
这一段电影选的男主同样非常帅,其外形似乎刻意在追求与伊万·麦克格雷格的相似感,女主扮相俏皮而神秘,是新女性/女权代表,老让我想起《Soho区惊魂夜》里面的安雅·泰勒-乔伊。整个剧作似乎是参考了《剃刀边缘》、《本能》和《感官世界》等一系列的女性犯罪电影。
第三段的《成双成对》看起来像是廉价的好莱坞惊悚剧情片,场景和用光感觉并不高级,也许正如台词本身所说的一切都在衰退。
电影的关键元素就是“双生”,既致敬了《Her Story》,又暗合了原创主题曲《Two for Everything》。一位知名歌星玛丽亚有一个长得一模一样的普通女孩海瑟作为替身,时常为其承担多项表演,可分得10%的受益。纽约知名富豪开出千万美元之价邀请其为自己庆生,海瑟前往表演后,富豪竟然要求发生性关系。海瑟死命不从还扬言告发,被富豪之妻溺死,并伪装为药物与酒精下的意外公告天下。玛丽亚从海瑟不会游泳发现不对劲,经伪装后再次混入富豪之家,逼问出真相后杀死了富豪及其妻子完成复仇。
本来电影拍的差不多了,但导演身亡,女主也消失了,也就没上映。男主的形象应该是故意偏向于乔治·克鲁尼,还多次提到要像JFK/肯尼迪那样,甚至生日那段直接引用了玛丽莲·梦露为JFK唱Happy Birthday的知名桥段。整个故事创作似乎受到艾薇儿的替身和Lady Gaga被杀阴谋论内容的启发和影响。
第四段游戏中现实的故事并不值得多说,关键的是隐藏的第五段故事——Immortality。
有一个种族,比人类还要古老,曾经人数众多,但随着人类数目的增加他们越来越少。这个种族看起来与我们别无二致,但是他们是永生的,不用吃饭,外伤、水淹等也都不能杀死他们,只有用火烧成灰才能杀死他们。
该种族的另一个特征就是能通过吞噬人类来将其取代,不仅能取得其外貌身体,连被吞噬之人的记忆也能全然得到。他们有一定的人性,会疼痛,享受性,会痛苦快乐,也会疲倦,有时他们会选择休眠,一般是在洞穴中,能在想要的时间醒来。其总体特征有点像吸血鬼、托老笔下的精灵和《辐射4》中学院制造的合成人(有完全自主意识的那种)。
故事发生在其中一男一女两个人的身上,那位女性在人类中生活了几千年,古罗马、巴士底狱、工业革命后的黄金年代,她都经历过。但是,20世纪最为不同,有一战和大流感,她休眠后又迎来了二战,不过此时世界流行开了新的艺术形式——电影,女性个体对其极为感兴趣。她化身美丽的玛丽莎·马塞尔,以拍广告为跳板转而主演电影,并在拍完电影后向导演费雪坦白了自己的身份。不过,费雪导演已经越过人生巅峰开始走下坡路了,女性对其兴趣减弱,得知永恒族的费雪藏起了胶片使电影无法上映。之后,玛丽莎和摄影导演约翰·杜里克搞在了一起,参与了他改行导演后的第一部电影《明斯基》。
到这里必须说一下“The Other One”,也就是男性个体。与女性不同,男性个体并不关注人类,或者说不屑于,仅把人类当做扔粪便的猿猴。千年前,他们两人曾经一起试图提升人类,编出了伊甸园和基督的故事,但提升并未像他们预想的那样发生,男性遂对人类大失所望。不过,两个个体虽有不同理念,有时互相伤害,甚至“杀死”对方,但更强烈的是“爱”和帮助,男性一直想帮助和提升女性。也因此,男性参与到《安布罗休》中,也在《明斯基》拍摄半途吞噬男主演卡尔,劝说女性放弃电影和人类,但女性并不领情。她在片场用意外的方式一枪打死了其化身的卡尔,然后一直监督着尸体的火化,以为已将其彻底杀死。但是,男性竟然通过多年后艾米观看这个死亡片段(隐藏内容+成就)附身于艾米重生!
《明斯基》的意外发生后,女性又向新晋导演约翰·杜里克坦白身份,但约翰也没像预料的那样反应,于是女性吃掉约翰取而代之。此后,女性抛弃玛丽莎的身份,化身为导演,并遇到了她的“缪斯女神”艾米。女性与艾米结为夫妻,多年来拍摄了很多电影,似乎她仍然想通过电影证明人类并不像男性曾经想的那样,就这样一直到1999年。
那年,年事已高的费雪导演拿出了曾经拍摄的《安布罗休》胶片想跟永恒族重归旧好,而女性看到曾经玛丽莎的模样颇为怀念,遂找回找回玛丽莎的肉身,同时化身为两个人开始结合自身经历制作电影。拍摄期间,女性发现男主演竟然是冤家男性的化身之一,另一个化身就是多年来身边的艾米。男性告诉女性自己的重生经历,女性自身似乎也常发生突然流血一类的衰败迹象,最后两人达成和解,男性认同电影,女性决定放弃了玛丽莎和约翰·杜里克的身份,让男性把自己的肉身烧死并拍摄下来。此时,他们都拥有了的新能力,不一定依靠肉身存活,女性可以通过多年后我们在游戏中观看玛丽莎被烧死的那个片段来化身为屏幕前面的你我!
第五段的实际故事要晦涩得多,里面探讨了很多人性、故事、记忆、提升、电影方面的内容,永生和宗教内容似乎参考了知名小成本电影《这个男人来自地球》,两个永恒族个体的分歧与和解我并未全然明白。两人又似乎是一些概念的实体化,如果拥有了永恒,人类似乎就像蜉蝣一般,满目望去一切都是衰残之象,没有永恒。不过,短暂的人类却能孕育很多超脱人类的存在,比如故事,但故事会随着传讲而改变原来的面貌,也算不得永恒不朽,而电影正是故事流传之外的另一种极佳的讲述方式,接近永恒的存在,因此受到永恒族中个体的追逐。我并不确定自己的理解对不对,如果有补充内容请留言告诉我。
这部分采用了大量打破第四面墙的拍摄手段,让演员直视镜头,还有大量黑色背景下的独白、独唱、独舞,两个演员年龄较大,常常半裸,还有多处性交场面,观感不佳,容易让观众产生恶心和不适感,但应该是有意为之。这部分的内容仍有很多探讨的空间,希望未来还能有更多分析。
评论区
共 10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