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始聊产品之前,我觉得还是要说一句,AM 的产品因为李楠本身的一些言辞和行为,让它一直伴随着诸多争议,但是我认为更重要的还是看他们做出了什么,而不是看他说了什么,用产品说话永远都是最有力的。所以接下来,我们还是想要尝试拨开那些与产品无关的干扰,回到产品本身来看,它究竟做到了什么,以及它为谁而做?
我是头一次看到产品介绍的部分,上来第一页长篇大论先告诉你:我们为什么要做 CYBERBLADE,他这是在试图告诉你他们的产品定义——他在市场上还发现了什么样的机会,什么样的用户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以及他们的解决方案。
他看到的机会可以简单理解为,现在市面上的 TWS,大多都还是 AirPods 的衍生或是模仿:相似的外观、相似的功能逻辑、相似的性能表现,因为受限于复杂的硬件堆叠和设计,TWS 耳机市场远远没有有线耳机市场的万紫千红,形态各异,个性化的需求被新功能带来的体验提升压制住了。同时蓝牙耳机先天有延迟的劣势,导致在竞技游戏、音游之类需要高及时反馈的场景,体验并不尽如人意。
随着 TWS 市场形态和功能逐渐成熟,功能和形态趋于固定,这个品类已经不再「新鲜」了,大众需求已经得到较好的满足,成熟市场必然会带来细分领域的差异化竞争,来满足「小众」需求。这里小众其实是相对概念,我举个例子,当洗发水刚被发明的时候,人们只在乎能不能把头发洗干净,但所有人都用洗发水洗头时,就开始有品牌关注细分领域的需求,比如女性更关注去屑,比如男性可能会关注脱发?比如我(
所以 AM 认为他们看到了这个机会,打造了 CYBERBLADE,希望能够在个性化和低延迟两个点发力,做出点不一样的东西。那接下来的体验我就围绕这两个部分展开。
前面说,现在的 TWS 市场大多都是 AirPods 的衍生或者模仿,可能也就三星索尼还在自己尝试新鲜玩意。因为事实上苹果定义了这个形态,你可以质疑苹果这个耳机的各种问题,但当你真的从头研发一个 TWS 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苹果可能确实是当下的最优解,硬件的堆叠,耳机腔体设计,整体结构,甚至包括指示灯的「灯语」。你可能走过很多弯路,然后发现,好像还是苹果的方案是最合理的。那基于这个事实,CYBERBLADE 想要做出一点不一样和个性化,他得怎么做呢?
首先是形态,他说自己这个设计灵感来自《地平线》,坦率来说我没玩过《地平线》,但就说这个造型,我不喜欢也不讨厌,只是这个颜色我实在是接受不太了,太潮太 RGB 了,呼吸灯我也只开白色,亮面处理也很容易沾指纹。要是让我选,我应该会选意识白和黑武士。
他比我原本想象的佩戴要容易,我是头一次戴这种耳机腔体和电源部分分开的 TWS,一开始我还以为会很难佩戴,会找不到施力点,但用下来感觉还好,是我多虑了。
整体来说,虽然造型是见仁见智,但是足够差异化,如果你就是想要一个「不同」的耳机,他绝对是足够特别,并且精致度做的很好,接缝处公差也控制的不错,跟我 AirPods Pro 是一个水准的,但是任何不「寻常」都是有代价的,他的代价是什么呢?
其实就是成本,这个造型导致了他应该很多硬件都需要自己开模从 0 开始,这件事按理说会直接反应在售价上,坦率来说李楠一开始说定价 3000 甚至 4000,我是不惊讶的,只是我会感慨,AM 真有点不想赚穷人钱的意思。但 2299 这个价格一出来,我觉得还是相当有诚意的,甚至他们是不是会小亏一点我都拿不准,毕竟他为了做到外观的差异化和低延迟,又是三芯片,又是底座,付出的成本是相当高的。
第二个差异化,我们聊聊交互,首先先说一点不好的,相比同样采用按压式按钮的 AirPods Pro,因为 CYBERBALDE 耳机形态是一个倒三角形,每次在按的时候,我都会有一点不安全感,就怕我太用力的话,把耳机从我手指上挤出去,虽然事实上不会,但是这个心理层面的坎,我是一直没有迈过去。
接下来就要聊到他的底座了,他的交互还是做出了一点不一样的东西,得益于耳机盒上的 RGB 灯,颜色显示更加丰富,可以指示出更多的信息,他顺理成章的就把特色功能尽可能都跟灯效做了结合,除了基础的电量、配对指示之外,多设备连接、三个不同的调音模式、超低延迟下关闭麦克风他都做了对应的灯效,配合耳机里的音效,熟悉和习惯一段时间之后,操作起来是相当快的。并且,耳机盒上面的旋钮特别好评,连接电脑或者游戏机的时候,可以快速调节音量,旋钮本身上面滚花做的很细腻,旋转起来又段落感,很舒服很解压。
但同样的,这些好处也是有代价的,第一个就是我必须要说的点,这个耳机功能真的非常多,我说明书都是看了好几遍才弄明白怎么操作,如果以一个游戏耳机的标准来看倒还好,但以 TWS 的标准来看,他确实相当的复杂,需要一定时间的学习和习惯,各种灯的颜色对应什么功能,旋钮按一下是什么功能,按两下是什么功能
让我感觉最难以适应的,是他多设备切换时的交互,在蓝牙连接的模式下,按一下旋钮切换「有线」低延迟模式,灯由绿的蓝牙模式变成紫色音乐模式,但如果我想再切换回来的时候,不是按一下旋钮,而是要按两下。因为低延迟模式下,按一下是麦克风静音。而他也不能都设置长按切换,因为长按是切换音效模式,反正我是习惯了一端时间,我觉得他们交互是不是可以再琢磨琢磨怎么能让功能的进入和返回,交互保持一致,强化用户的习惯。现在这个样子确实对于多设备连接来说有点拧巴。
第二个是灯的问题,虽然他底座、耳机盒、耳机上全部都有 RGB 光效,但实际上能给用户自己定义的只有耳机上面的灯,因为他承载的功能是最少的,有足够自定义的空间。底座和耳机盒上面的灯,目前都是不能自定义的,都用来指示当前耳机的状态了。这一点其实见仁见智,毕竟也只有耳机上面的灯,是给别人看的,是需要充分个性化的。
第三个是耳机盒的盖子他又做了旋钮、又做了点按的按钮,可能是因为结构非常复杂的关系,他四周没有做支撑,旋钮转起来的时候,会有点跷跷板,看起来不是特别牢固,实际是没啥问题的,但就是 CYBERBLADE 这个耳机在其他方面都处处体现了工艺的极限,只有这个地方有瑕疵,还是心里有点膈应。
最后就还是,因为他其实重新定义了耳机盒的功能,这个耳机真的体积大到我一次都不想带出门,他的使用场景在桌面,这是他的优势场景,出门蓝牙的话,还是算了。
第三个差异化,就是调音。耳机默认做了三种调音风格,游戏增强、音乐和电影模式。后续还可能会与社区或者音乐人做一些共创,OTA 到耳机里。测试都是使用连接电脑的低延迟模式进行的,保证音质最佳。
游戏增强是一个功能属性极强的模式,他增强了一部分低频,让你在竞技游戏中更容易听到敌人的脚步,这应该是属于游戏耳机品类的标配,但这个模式下声音就不能用好不好听来形容了,如果你是《CS GO》、《彩六》、吃鸡、《光环》等这一类游戏的重度用户,他对你是绝对有效的。
音乐模式是最平衡的模式,对人生和低音做了一部分增强,鼓点、人声这些部分相比我的 AirPods Pro 都有显著增强,重音下潜明显更多,人声高音的延展听感是非常好的,很耐听。这也是我使用的最多的模式。
电影模式,他们介绍是说模拟了 7.1 声道的听感,但我实际用下来,感觉真的就一般般,并没有听出多声道的感觉,反而都糊糊的混在一起了,这个我就试了一次就再也没用过。
这可能是这个耳机最重要的卖点,也构成了核心竞争力。并且,他真的几乎没有什么代价,可能除了成本以外,我是想不太出来这个功能有什么代价了,这一点他真的做的足够好,我在日常使用时,真的感觉不到有什么延迟,我用这个耳机在电脑上剪视频,快速拖动时间轴的时候真的行云流水,就跟有线耳机一样,CYBERBLADE 用三个芯片、私有无线协议作出的这个体验,是非常值得的,这里就要引出我认为可能的,CYBERBLADE 的目标用户了:
如果你是一个讨厌有线的 PC 游戏玩家,不能忍受蓝牙耳机的延迟,又想要好的音质(起码比我现在用的雷蛇梭鱼 X 音质好很多)。你在匹配游戏的时候可能还想要刷一会抖音,玩一会微博,CYBERBLADE 超低延迟和多设备切换的方便,是非常适合你的。
如果你是一个 PlayStation 的用户,主机摆在电视旁边,有可能是你觉得电视扬声器效果不好,或者你想要独自沉浸在游戏中,不想干扰到家人,同时手柄上连有线耳机音质你也觉得不好,那 CYBERBLADE 同样也是非常适合你。
漂亮、精致和足够有差异化的外观设计,工艺处理非常好,RGB 党桌面一个非常好的摆件
低延迟模式极强,竞技游戏体验媲美有线耳机
多设备切换,随时切换回手机刷个抖音打个电话,体验无缝
有一定的学习成本,刚一上手使用并不简单
通透模式我感觉没有 AirPods 那么透,效果还需要继续调整
价格即使是 2299,可能有一部分朋友还是没法接受
最后再补一条,可能你会承受一些不是产品本身带来的社交压力
其实我觉得李楠在微博上对与 AirPods Pro 2 发布撞车的担忧是稍显多余的,在我看来这是完全不同的用户场景,且不说 LE Audio 并没有跟 AirPods Pro 一起来,估计要等到明年春天或者 WWDC 了,就算他首发上了低延迟模式,在桌面这个场景,我觉得 CYBERBLADE 仍然提供了十分有差异化的功能和体验。甚至我觉得会买 CYBERBLADE 的用户,肯定不止这一个 TWS 耳机。他足够有趣,在细分领域里面,对手其实非常少。并且我觉得这套系统能做的事还有很多,目前这个状态只能说,主线任务是做差不多了,肯定还有有趣的玩法,不知道后续 OTA 能不能上。
但不能否认的是,这 18 个月的跳票仍然极大的影响了这个产品的竞争力,我觉得哪怕是延期 10 个月,今年年初发,他所带来的功能和体验都是相当震撼的,这可能又是楠总既 CYBERBOARD 在工艺上交了学费之后,这次又在研发上交了一次学费吧,不过我还是希望他们能越来越好,至少他们的产品真的很有意思。
评论区
共 7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