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宗教在西方社会历史的发展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爆发过延续1000余年的战争,也是现在很多国家最初的起源,这种很近的历史感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各类游戏——在各大厂和独立制作人手中,宗教题材变成一个非常唾手可得和简单易懂的素材,这是像是某种文化共识一样。
另一些圣经中的人物形象更进一步被衍生成为人格品质,这种文化伴随着全球化进一步波及各个非基督教的传统识别区,被引借、被本土化,就好像庵野秀明在《EVA》中大量使用的一些符号内容,其实和各个时代的基督教义都没有本质的关联,但更多了披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在这里笔者按照布鲁斯·雪莱的《基督教会史》中对基督教的时期划分来介绍整个基督教的历程(叠个甲,笔者不是任何宗教的信徒,也不推崇任何宗教行为),整个篇幅中会出于简洁和加快故事进程而省略很多内容,在遇到典故和经典桥段的时候我会尽量游戏来举例子,如果对具体的故事感兴趣也推荐上边布鲁斯·雪莱的这本书 比较起其他基督史,它的优点就是非常好读:
(一)耶稣和使徒时代 (公元前6年——公元70年)
(二)大公基督教时代(70年——312年)
(三)基督教罗马帝国时代(312年——590年)
(四)中世纪基督教(590年——1517年)
(五)宗教改革时代(1517年——1648年)
(六)理性与复兴时代(1648年——1789年)
(七)进步时代(1789年——1914年)
(八)后基督教意识形态时代(1914年——)
本文引用参考:布鲁斯·雪莱的《基督教会史》、威利斯顿 沃尔克《基督教会史》、胡斯托·冈萨雷斯《基督教史》、《圣经旧约新约合订本》、多雷《圣经故事》和其他网络资料。
基督教起源于公元一世纪巴勒斯坦地区的一种个人崇拜,耶稣被认为是上帝的孩子,犹太人的先知,也就是“弥赛亚”。一些人相信他会拯救整个犹太民族并且建立自己的国度,不再接受异族的统治,但大部分犹太人在这个时候不承认他耶稣是他们的救世主,因此耶稣的门徒在一开始就和犹太教以及其他古典宗教格格不入。
耶稣是犹太人,生活学习在一个犹太家庭和宗教氛围之中,也在第一个世纪之初抨击建制化的犹太教。但是对于耶稣自己是否很有意识地,要求建立一个组织化的教团这一点,当然所有人都可以自由的作出自己的判断,但他确实在三四年的实践中与门徒一起工作,介绍用宽恕和爱作为纽带的“新约”。
其实这种团体更接近于一种无形的社团,一种道德或者灵魂团体 而非由制度和礼法形成的组织,耶稣一直主张过一种特殊的生活,即“神的国度”和人世间的勾心斗角的政权分离开来,追随耶稣也就意味着对于其他的声音说不,在一定意义上,这就是耶稣运动的诞生,也是某种意义上基督教会的诞生。
这个时候犹太人还都处于在罗马人统治下,承受着罗马的打压政策,在这种严酷和惴惴不安的环境里关于死人复活和末日审判是犹太信仰中极为流行的内容,《但以理书》中说神将派遣一位受膏的君王来结束这个腐朽的世界 并且带来永恒的天堂,在约旦河接受了当时一个犹太教先知约翰的施洗后,耶稣明确了自己要做的事。
这个时候犹太教主流有四个类别:艾赛尼派——不关心政治军事,离世隐居等待天启;奋锐党人——诉诸武力反抗罗马的歧视性政策;撒都该派——欣赏罗马人统治的犹太贵族和祭祀,并从中获利;法利赛派——严格践行犹太教理,分离异教徒和犹太人,也保护犹太人。但耶稣认为他必须和这些人保持距离,因为他们都不是真正理解上帝的救赎计划的人(毕竟是上帝开小号)。
耶稣受洗
施洗者约翰为来到约旦河边的耶稣洗礼,按理说两者的身份应该换过来,但约翰接受了这一安排,当耶稣从河中走出的时候,白色的鸽子落在他的身上,同时天空中传来声音,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圣父、圣灵、圣子,三位一体。
耶稣加入了施洗者约翰所领导的新先知运动,于是从加加利开始传道,后来也用加加利人形容耶稣的门徒。此时耶稣便展现出了一些神迹,比如用一块烧饼让5000名逾越节朝圣者吃饱,走在水面上而不会沉下去,走到已故朋友的墓堆前大喊三声随后死者起死回生(拉撒路),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很多有意思的辩论,也是耶稣逐步的在推行自己的理想。
耶稣教导的主题是神的国度,这里并非是说一个具有地理纬度意义上的王国,而是一位具有位格的神的主权。耶稣认为,神的统治已经出现在他所展示的拯救权能之中。耶稣描绘了天国和尘世王国之间的差别,追随天父意味着另外一种社会和伟大,在尘世王国之中,有权有势的领导者主宰他人,但是,神的国度用爱和服侍进行管理。
凯撒的银币
在耶路撒冷,法利赛人对耶稣提问:“我们应该给凯撒纳税吗?”要是纳税,意味着与罗马人异教徒合作;要是不纳税,则有违背法律杀头的风险。耶稣回答,你这个奸诈的人,为什么教我为难,拿一个银币来。法利赛人给他一枚罗马人铸造的银币,耶稣问,这头像和名号是谁的,人们回答是凯撒的,耶稣说,凯撒的物当归凯撒,神的物当归神。
这则故事其实展现了耶稣对于属灵事物和世俗事物的态度,在耶稣看来,一个精神上的属灵团体并不会过多的干涉世俗权力。
最后他骑着驴子进入了圣城耶路撒冷,这实现了犹太人先知撒加利亚的预言,聚集在耶稣周围的民众高声喊道:“我们祈祷得到拯救,奉主之名来的,我们应当称颂”,耶稣没有反驳,这似乎是耶稣公开承认自己就是弥赛亚,但如此情形无疑是对于世俗政权统治者的直接挑战,他们会接受神国的统治吗?这个自称是神的启示者的人是否是意味着针对罗马帝国的又一次暴动?耶稣公开违反法律是不是在挑衅犹太教的权威?无论如何,这都足以使暗流涌动的圣城联合起来审判耶稣,他们也很快在耶稣的门徒中间找到了突破口。
登山宝训
耶稣看到投奔而来的人们,登上山,与周围的人相对而坐,宣讲预言和教说他的门徒,这些言语被门徒记录下来,作为“主祷言”和“真福八瑞”,这是耶稣在经历魔鬼的三次试炼后,第一次宣讲他所听到的真理。
你们是地上仅有的。
不要与恶人交谈 。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
一个人不能侍奉两个主。
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被人论断。
你们要防备假先知。
在罗马执政官本丢彼拉多处置下,耶稣以渎神罪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犹太法律诅咒挂在木头上的人。
圣维罗妮卡
在十字架下,一个叫做维罗妮卡的妇女看到耶稣很虚弱,用一块布擦拭 耶稣满是汗血的脸,于是圣容在布上留下痕迹,这块布一直被保存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内。圣维罗妮卡于是作为对耶稣重生之前所展现怜悯的人,被纪念为耶稣衣物和面容的主保圣人,纪念日是每年的2月4日。
以马忤斯朝圣
耶稣复活的当天傍晚,革流巴和另一个门徒正前往耶路撒冷附近的以马忤斯,半路上一个神秘的旅行者加入了他们,问他们在讨论什么,革流巴说起最近的传闻:拿撒勒大能的先知的死讯,人们还在他身上寄托着救世主的希望,但结果被罗马人杀死了;但又据说当天几个妇人看到本应该被巨石封死的墓穴空了,洞口大开这,有天使的声音对她们说先知一直活着,但没有人相信妇人的疯语。旅行者说,你们的心灵信的太迟钝了,一边对他们解释这些发生的事情都与《圣经》中的预言相吻合,天亮之时,旅行者就不见了。
旅行者就是耶稣,显然重生后已经完全摆脱物理法则的局限,不过之前也差不多就是了。
在分布各地的门徒们听闻了耶稣复活的消息而汇聚在耶路撒冷的时候,耶稣出现在他们面前,展示自己充满活力的身躯(顺便问他们要了一条烤鱼吃),吃完对他们说,“记住,摩西的律法、先知的书,和诗篇上所记载的,和我所说的话,都必然应验。”并且对他们解释了圣经,接受了“圣灵的洗礼”。完成这一切之后就在众人的目光之中,被带到天国之中了,这就是耶稣升天的典故。
那么耶稣说的《新约》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往大里说,从耶稣的献身开始,人们可以通过耶稣自己的血来获得救赎(说的是圣餐的仪式),如果说在《旧约》种种制度规劝下,人们的习俗在旧皮袋里装酒,那么现在就是让这个旧皮袋裂开的时候,《新约》是在这个基础上造了一个新的皮袋。
总的来说耶稣的死与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开端,犹太教的圣经和法利赛人坚持认为《旧约》是神为了他的子民所订立的规则,事无巨细都必须遵守,但司提反认为《旧约》的核心预言就是弥赛亚的到来,现在神子已经降世,对《旧约》的解释必须更新,甚至全盘推翻。同样的,在耶稣复活后,被许多这一事实震撼的人们接受了耶稣门徒的邀请,约3000多人受洗加入了耶稣运动,它的根基就是耶稣十字架受难、从死里复活和圣灵大能三个核心事件。
但是耶稣死后,拿撒勒的宗教运动愈演愈烈,十一位门徒后来又从70信徒中抽签出一人即马提亚补上犹大的位子,和七位公议会执事一同形成了最初的教会组织。七执事中的司提反在宣传基督教义时被犹太宗教法庭逮捕,最终死于石刑,因为他多次否定摩西律法,还认为人们不必去圣殿中礼敬神。他是基督教的第一个殉道者 ,因此也被称为圣司提反,未来还会有无数的人走上这条道路。
十二使徒
在施洗者圣约翰被希律王拘捕后,耶稣来到加利利海西岸的迦百农城,此城又名为革尼撒勒,他开始招收自己的门徒,尤其是十二使徒,在四部福音书中写下了十二位使徒的名字,彼此并不完全相同,按照约定俗称的说法,他们的名字如下:
西门,又名彼得(于罗马传教时被尼禄倒着钉在十字架上殉道);安德烈,彼得的兄弟,苏格兰、俄罗斯和希腊的保护神(于希腊的佩特雷被罗马人在X型十字架上钉死,因此也被称为圣安德鲁十字);雅各,西庇太的儿子(第一位耶路撒冷主教,最后殉道于此);约翰,雅各的兄弟,神爱世人,写下《约翰福音》、《启示录》(因传教被流放到爱琴海上的拔摩岛,后病逝于此);腓力,博赛大人,忠心于耶稣的传道,但是很容易满足和眼前事物,并不追求更深层次的认识(耶稣升天后不久死于热心病);马太,税吏,写下《马太福音》记录耶稣平生事迹(在东方传教的过程中,与公元91年被刺死殉教);巴多罗买,迦南人,原名耶稣,遇到基督后改名为巴多罗买(到印度、亚美尼亚等地传道,最后在亚美尼亚被斩首、剥皮、然后倒钉十字架上殉道);多马,他对于耶稣复生一直采取“非见不信”的怀疑态度,写下《多马福音》(多马在玛里布尔传道时,在夜间被怀恨者冲入住所虐待致死);达大,小雅各的兄弟(晚年到波斯传道,致使当局不满,被钉十字架处决);西门,奋锐党人,严格谨守摩西律法(在美索不达米亚传道,后在波斯为异教徒所杀);犹大,加略人,以30枚银币的价格出卖了耶稣(在耶稣被十字架钉死后,犹大因为悔恨而自杀);马提亚,犹大死后,众门徒从70门徒中抽签出一个人来取代犹大(后在耶路撒冷殉道,先被人丢掷石头,后斩首而死)
这个时候的基督教信仰团体还是由犹太人组成的,他们对外还是使用犹太圣经,但这个社团开始使用一个《旧约》中指代以色列人群体的术语来称呼自己,这个词在希腊语中的对应词是“ekklesia”,也就是英语中的“church”,意思是神的子民。社群开始用两个特殊的仪式来形成对于耶稣崇拜为核心的团队契约,也就是洗礼和圣餐
最后的晚餐
耶稣在逾越节的晚餐上对他的十二个门徒说,你们当中有一人背叛了我,门徒之间相互猜忌,随后耶稣对犹大说,你有要做的事快做吧,随后犹大走出门去。耶稣把饼分开,递给门徒,说:你们拿着吃,这是我的身体。随后拿起葡萄酒,递给他们,说:那你们喝干这个,这是我的血。你们做这一切,为的是纪念我。这就是基督徒所做的圣餐仪式的由来,面包和葡萄酒也作为圣食。
随着十二使徒各自分组向着南方埃及马穆鲁克、西方希腊欧洲、东方小亚细亚印度的传教活动,越来越多的希腊化的居民开始加入教会,但随着教会内部巴基斯坦犹太人和希腊化信徒的冲突,他们建立了七位希腊化信徒组建的公议会,但随着司提反被处死,一场搜捕拿撒勒信徒的运动开始兴起,很多人逃到了安提阿,罗马叙利亚省的省会,罗马帝国仅次于罗马和亚历山大的第三大城市。在这里,耶稣的追随者第一次被称为“基督徒”,这是一个带有贬义的称呼,意思是“献身受膏者的人”,基督就是“受膏者”的意思,受膏原来是犹太人的王在加冕时 额头上涂抹的橄榄油 意思是这个人所作所为是收到上帝眷顾的,但拿撒勒派很快接受了这个称呼。
随着使徒保罗的几次宣教,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境内开始传播开来,也接触到了罗马希腊境内诸如赫拉克勒斯、狄奥尼索斯、伊西斯等神祇的异教,这些神教的核心信条以自然的生育循环为基础,包容了灵魂不朽、复活、善恶二元斗争等,这些思想与基督教在信条上的是相似的,这也被吸收进扩大的基督教义内。
这也被视为基督教的一部分希腊化,以更好适应的在帝国全景传播的要求:
雅典之辩
使徒保罗被法利赛人带到雅典审判,雅典人出于谨慎不愿意得罪任何神祇,保罗利用这种氛围开始讲述一尊他们未曾认识的神,上帝是什么样的,雅典人认为他是一位雄辩爱好者,便让他自由诉说。直到保罗讲到耶稣复活,这惹恼了雅典人,因为在古典异教中,即使是欧律狄刻也不能从冥府返回人间,新生的基督教因此与其有了不可磨合的分裂。
当保罗在整个异教世界中把外邦追随者聚集到一起的时候,耶路撒冷教会仍然严酷的执行最正统的犹太教思想,随着在耶路撒冷担任大主教的使徒雅各被犹太大祭司杀害,犹太教与基督教来到了彻底分裂的顶点。同时犹太人与罗马人的冲突也在加剧,公元70年,罗马皇帝维斯巴逊攻克了耶路撒冷,把犹太圣殿付之一炬,并且随后把巴基斯坦所有的犹太会堂都夷为平地,基督徒在迫害中离开了耶路撒冷,虔诚的犹太人认为这是一种背叛,此后禁止基督徒参与犹太会堂的侍奉,所有希望继续忠于犹太教的犹太人再也不可能是一位基督徒了。
福音四书
四本福音书《马太福音》《约翰福音》《路加福音》《马可福音》,另外还有一本《使徒行记》,福音四书中的两部来自于十二使徒中的马太和约翰,《使徒行迹》的作者圣路加是保罗的近亲,马克则是彼得的好友。根据先知以西结的《启示录》中描述:“我看见四个活物围在天天主羔羊的宝座四周:第一个像狮子,第二个像牛,第三个有人的面相,第四个像飞鹰。”这些形象给予了约翰(鹰)、路加(牛)、马克(狮)、马太(少年),四位福音书的作者也被追为四位圣徒。
随着圣殿的毁灭和犹太教的大分裂(基督教事实上是脱身于犹太教的),最早代替耶稣向着各地传播福音的使徒也大多去世,这意味着使徒时代的终结,他们所建立的教会也交到了新人手中,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一种万灵药已经在地中海世界撒落开了。
评论区
共 5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