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对于【DIY】前半部分的论述已经在此前大量涉及,本文对于先前的观点不做更进一步的更正,如有需要请参照本账号先前的杂谈。这篇文字将更注重于对于本作后半部分的论述。
与我们相伴一季的【DIY】的余波似乎仍在不断回荡,尤其是在这季乏善可陈的新番的映衬之下,十月番仍值得被反复地咀嚼、讨论。本作多少也能算在其中,当然在【孤独摇滚】的面前,与之并列为萌豚片三幻神的【登山少女四期】和本作便显得有些冷清。尤其是自从12月完结以来,两部作品互联网讨论度极低,自己也一直没有出这两部作品的评论。自然有时局与自身心境上的原因,于是便算作是一期有些迟到的完结杂谈,现在弥补这一缺憾。
作品的后半部分与前半部分间有着较为明显的行文叙事风格上的转变。依第六话为分界,前半部分可以笼统地归纳为DIY部逐步接纳新成员并凝聚在一起的故事,后半部分则是围绕着“建造树屋”这一事件,少女克服困难并在协作之下达成目的的历程。比照以往的作品,前半部分更类似于kirara系悠闲日常题材作品,后半部分则更趋近于传统社团活动题材,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小南极】的开篇部分。
风格上的变化使得对于本作的评价发生转变,并形成一种前后篇间的对比关系。采信塔塔君的观点,前半部分作品的特定主题没有在后半部分延续。于是对于作品前半部分的正面评论盖过后半部分的这样的观点逐步成为一种共识。在三牛师与中割production合作的本作评论中亦采纳的相似观点。
本文无意在对于作品的整体评论上与这样的共识相悖。但需要被解释的是,作品后半部分的行文中无论是叙事主题还是作品风貌上的转变是如何具体体现在行文之中,而又是如何影响作品全貌的。
首要的,我们必须确认作品前半部分使人着迷之处究竟是什么。故事发生在近未来,在学习高精尖技术与无人机等前卫概念得以广泛普及的世界中,主人翁们参与的手工制作的活动似乎无形地与之构成一种对立关系。作品在两种学校位置关系的设计中和两位主人翁,miku和serufu的互动,似乎也印证了这种对位法。这似乎是一部讨论近未来便利的科技使人失去了什么,而人又从“过去”的“过时”的手工活动中将之捡起来的作品。在访谈中,操刀本作故事的编剧笔安一幸也用“analog(下文译作‘模拟/拟真’)”与“科学技术”间的“张弛感”描述这组关系。
然而,这充其量只是作品的一组预设,作品是否真的好好讨论了这个话题,甚至以动画为媒介作品是否真的能充分讨论这个不大不小的话题,笔者对此显然没有把握。但能作为一条把握作品的线索的是,本作在一定程度上将这样一组潜隐在作品预设中的对立转化为对“绩优制(的幻觉)”的讨论并将之加入到作品具体的行文中。
还是在作品的两位主人翁的关系上,miku被设定为一个终日忙于应付学业的形象,不论在工作时间还是在生活时间中(两者的边界的模糊性同样是这个话题的一部分)。作品多次安排“我还要赶报告”这样的托词或是她在电脑桌前用功的场景。尤其是,这是否真是一种(为了达到学习目的)必须,还是只是一种在现代生活中人为设置的努力的“幻觉”(即从原理上即使进入高科技生活的世界也不是必须在智力活动或是工作上投入更多时间,而只是社会发展到这一步自发地,比如为达成选拔的目的,而形成的与实际无关的机制,比如所谓的“加班文化”)。如若将可能性指向后者(同时也出于戏剧冲突的设置和对应关系的考量),那么某种程度上,作品的戏剧冲突便被转化为绩优制的生活方式与(以往的)朴素生活方式间的张力。
以此审视这组对位法的另一半边,手工活动的意义便不再意味着对于旧日生活方式的继承,或是笔者在此前论述中言及的“60年代社会图景的‘幽灵’”。手工活动本身的意义被强调,通过参与社团活动和手工制作这一与学习成绩、升学和进路无关的活动中,少女短暂地从绩优制控制的生活中脱身:一方面,她们从悠闲的“无(绩优制语境下的)意义”的手工活动中(以最微观尺度)完成(对绩优制的)反叛与对抗;另一方面,少女从手工活动中学习获得诸如友情、合作和辛劳等为朴素生活方式强调的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继承手工活动的所谓历史性特征。而这两方面的要素,恰恰构成了作品的迷人之处。
落实到具体的行文中,这两方面均在作品前半部分的行文中有着显著的描写刻画。
Serufu家慢节奏的悠闲的生活方式与miku家的生活方式间形成对比:serufu一家人共食,有着充分的交流,包括猫狗猪猪在内的成员构成了一个微观(家族式的)家庭;而与之相对应的,miku的生活中缺乏与家人的交流,更多的一人食和社交活动的单一性构筑了一幅所谓原子化的社会中的生活图景。考虑到绩优制与原子化社会间的关系,作者将这部分内容也纳入讨论中。
同时,在DIY部部室中,作品的前半部分将一位又一位成员介绍给了其余成员。通过共同的手工活动,每个人的心结得以解开,她们也收获了彼此的友谊。在每一话对于制作手工部分的刻画中,伴随着恰到好处的配乐,少女们悠闲地在流淌着的时间中有条不紊地完成制作并最终分享成果的喜悦。作品中充斥着的人情和趋近于一种恋物癖的对于此间少女的窥探,构成了作品最基本的美学意境。
相对应的,作品在此后发生的转折也与之息息相关。首先,不得不指出,作品中的少女们的个人线索实际上在她们完成相遇后即是“完成了”的。每个角色通过她们的出场回/单元回(miku则是在第六话以及前后的零碎片段,serufu在后院手工的一处)完成了各自人物形象的揭示、她们的过往心结的解决与成长。这并不是什么值得拿出来批评之处,但不可否认,这使得作品在此后的行文中减弱了人物成长与互动这一线索的支撑,这使得作品的行文更集中于手工的制作与完成上。
而后者也并非一帆风顺:制作树屋这一事件,在不讨论事件整体的一波三折是否过于公式化的前提下,事件流程也有些被拉得太长且内容太满。这使得“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计划的进度(例如‘在雨季结束前完成木屋的设计’,等等)”的模式占据作品行文的主要内容,作品引以为傲的悠闲的氛围感因此逐渐流失。与此同时,一种绩优制的隐忧逐渐显现。
的确,为了完成一个重要的复杂任务,计划与按部就班地实行是必要的。然而作品中的手工制作恰是在完成了去功利性(例如典型的按成果计件收费的手工作坊的生产模式或是以完成为目的的建筑团体工作)的改造后,通过突出手工制作过程并减少手工制作目的性才成为一种休闲娱乐活动。作品在平衡“完成任务的按部就班”与“享受制作过程”上有失妥当,这造成了作品后半部分在观感上的下滑。
这样的情形显然不能完全称之为一种问题,而更类似于一种行文叙事上的必须。但需要从作品行文上考虑的是,在这部分积攒下的叙事的紧张感必须有合理的释放以保证观众观看过程中的“心流”。或是在紧张的行文中刻意安排一处闲笔,或是在事件结束后给予紧张感充分的释放,这对于一部作品而言都是必要的。
以【凉宫春日的忧郁】为例,09版在结尾部分安插【someday in the rain】一话,通过完全没有戏剧冲突的、安静的一话与此前一贯“过分吵闹”的故事形成明显极了的反差。正常观看动画时突然迎来的安定的氛围使观众舒了一口气,回顾时感受到的凄清寂寞又与【消失】中讨论的“有春日还是没有春日,哪种世界更好”形成了呼应,给予观众反思春日这一形象的片刻,可以说是极高明的一笔。这使得本话成为许多观众心中【忧郁】最好的一话。
同样的设计在本作中也有体现。在最终话中,伴随job子的离去,作品展现了一组部员遥望天空的镜头。镜头语言的“空”将作品引以为傲的日常氛围拉回作品的行文之中,这短暂的片刻给人带来的悠远的感触远远超出于画面本身的时长。但显然的问题是,这一幕有些过短,不足以充分释放观众在建造树屋的过程中积攒下的情绪。第12话的后半部分在近似于后日谈一般的miku与serufu制作长椅的过程中结束,直到作品结束都给人一种近乎于满溢的感触。
笔者无意诟病作品的结局,一个后日谈对于作品而言是必要的,同时完成了贯穿始终的两人的羁绊。但一个更好的选择显然是将后日谈移至(不存在的)第13话,而将12话后半部分全部交由什么都不做,给观众一定的缓冲余地。
【明日酱的水手服】中,结尾部分在只有小路和江丽花两人的教室,空镜头和小路展现出的慵懒感将后夜祭热闹过后的余温冷却的氛围和稍稍的疏离感展露无余。这与【孤独摇滚】ep12演出时舞台上的后藤一里抬头望天的一幕分别构成了笔者对于这两部作品最喜欢的桥段。同样是【孤独摇滚】,ed中伴随着后藤的演唱,空无一人的镜头中宛若少女曾经存在过的印记和ed过后后藤一人走出玄关、在上学路上自言自语般的呢喃成为这部作品的神来一笔。作品不止有加法,更有这样的减法。这成为【DIY】与这些作品间形成距离的地方。
或许【DIY】已然做得足够好,完整的人物线索和故事,优秀的作画和一个个感动观众的瞬间,更重要的是在作品中展现出的创作者们的存在。米田监督在作品放送完毕后所言,作品的舞台三条市与自身有着很深的联系,那是一个多雨的城市。创作者这样的感情通过第五话末尾对于雨天氛围的刻画准确地传达给了观众,在观众知晓这样的内在联系前。这使得我对于这部作品的评价只余下了稍稍的遗憾。要是这部作品能够做得更精彩,就会有更多人发现这部作品罢。在放送完毕后互联网上便很少有关于作品的讨论,这加深了我的感触。
在自己感到很困难的时期,自己遇到了这部作品,本作对于我的意义非同小可。然而在评论的结尾,自己却写不出一点煽情的文字。于是便允许我借用自己在ep6的评论中写下的文字。
之后一幕,带点雾霭、带点潮湿的氛围,整体的氛围渲染做得很好,让人很期待下一话的故事。下雨也好,天气和蔼也好,小镇、故事的一幕幕场景总是温柔地包裹着少女们,这是她们的一片小小天地。但也隐隐的感到顾虑,这样的情形注定只能短暂地存在着。在这之后呢?明天呢?未来呢?
恐怕当下的生活便是少女们最好的回答。在局限性的场域中,少女们有着自由的开创未来的可能。这样的生活能够一直延申下去就好了,果然会有这样的稍显寂寞的感触。无可奈何的,故事终将落幕,而此刻的片刻繁华,则已然是意义的全部。
感谢自己与这部作品的相遇,这是一段无法忘却的美好的记忆。
评论区
共 1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