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克音乐在众多摇滚乐迷眼中那太眼熟了,即使你不听朋克,但朋克两个字绝不陌生,今天我们探讨的内容是朋克和新哥特的联系,这一切都要从二十世纪70年代的英国说起。
英国在二战之后的三十年,经济出现大危机,物价高、失业率高、英国工人阶级穷得叮当响,因为经济原因,英国的世界地位出现下滑,人们甚至为这个现象取名“英国病”。导致英国生病的原因主要是殖民体系瓦解,以及国内资本投资的落后。后来,在这种高压环境下,英国滋生出了朋克文化,一群玩朋克的年轻人出现了,其中就包含大名鼎鼎的Sex Pistols乐队。
在二十世纪70年代掀起的英国朋克运动持续了几年后,朋克文化逐渐成熟,出现了许多分支,包括新浪潮、硬核朋克以及后朋克等。今天要讲的是朋克音乐和新哥特文化,其中的一个分支深深的影响了日后的新哥特文化,那就是——后朋克。后朋克可谓是朋克和新哥特连接的桥梁,阴郁的气质以及冷冰冰的合成器和听上去毫无感情的吉他riff。在乐理层面,后朋克运用了大量的小和弦(听起来忧伤的和弦)和减和弦(听起来诡异的和弦),所以音乐氛围是有一些不和谐的感觉。在当时朋克音乐里,后朋克是一种极大的创新,如果朋克是粗糙的混混,那么后朋克便是病态的忧郁青年。
后来英国二十世纪80年代初期,后朋克艺术家因为孤傲尝试把自己和新浪潮分开,可惜结果并不理想,因为本身后朋克商业价值并不高,所以有很多乐队夭折了或者沉没在地下音乐之中,随后有很多乐队发生了转变,扩大了艺术性收敛了攻击性。但可惜,后朋克最终在80年代中期慢慢落寞,其中,joy division得主唱Ian Curtis伊恩·柯蒂斯(1956.7.15~1980.5.18)的自杀也对后朋克音乐造成了冲击。但之后仍然有部分乐队,例如the cure、new order(joy division衍伸乐队)等乐队,他们挺过了落寞时期,之后继续给后朋克带来进步。
在后朋克的时期里,一种新的文化得到了发展,那就是今天要讲的“新哥特文化”,我们先来介绍一下哥特。“哥特”(Goth)一词的起源来自日耳曼民族,并且,Goth人入侵了意大利并且推翻了罗马帝国。后来到了15世纪,也是中世纪过渡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时间段,因为意大利人仍旧对Goth毁掉他们的罗马帝国的行为怀恨在心,于是对中世纪评价很差,其中他们称中世纪哥特式建筑荒诞、古怪、令人费解。后来在19世纪浪漫主义运动中,中世纪哥特风才被慢慢正名。在浪漫主义中,人们把鬼魅、奇幻、黑暗与哥特风相关联,其中爱伦坡正是浪漫主义思潮其中一员,小说风格正是19世纪最流行的哥特风。后来到了20世纪80年代,新哥特文化运动再次上演,可以视作是前文提到的朋克运动的延续,人们在灰色的英国看不到希望,充斥着失业、文化腐败、歧视以及各种不公,人们对物质的追求让灵魂越发空虚,在这种环境下,由后朋克抛砖引玉,引出了新哥特文化,他们通过黑色的装束和悲伤的神态来抵抗世界的规训,通过富有冲击力的视听体验宣泄心中的不满。
当时的英国社会,朋克们都对外感到失望,人们都在慢慢腐烂,但人们似乎对自己的腐烂无动于衷,于是慢慢延伸出了新哥特文化,新哥特文化对“死亡”的崇拜以及他们崇尚破败、废墟和末世,这些种种行为都是对这个“无聊”世界的颠覆和反抗。这个文化群体看似怪诞,实际是合理的,他们并不只有溢出的情绪,他们同样在思考,他们看似病态的样子,实际上是他们对腐烂的反抗。
参考文献:《浅谈哥特文化》作者: 曹宇,《当代哥特文化的内涵、特征及表现方式》作者:回杨,《哥特文化的由来》(部分源于百度)。
评论区
共 3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