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作为一种进攻性武器离不开高机动力的支持,这也是其在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特别是以兵贵神速为主导的现代战场,依靠高机动性快速地推进战线成为制胜的重要因素。
首先我们来讲讲发动机,但在讲发动机之前我们先来提一个叫“马力”的概念。1马力便是“一秒钟把75公斤重的物体提高1米所作的功”,是计量功率的常用单位。简单来说马力数值越大,发动机作功便越有效率。而高马力与“扭矩”这一概念息息相关,我不是讲车的所以不再深入讲解,但只要记住一点:扭矩大的发动机马力高,马力高的发动机功率大,功率大的发动机效率高,效率高的发动机更能干重活儿。
我们知道现代轿车重量大约在1.2吨到2吨之间,马力一般介于100到300匹之间。而坦克这一群庞然大物中,就算是轻型坦克也有十几吨以上的重量,现代主战坦克大都在四十吨以上,有些甚至超过七十吨 (就是你艾布拉姆斯)。 因此坦克发动机的马力高到离谱:二战后期的坦克马力普遍在500匹左右,现代主战坦克的马力基本已经在1500匹左右。
然而奇迹和魔法都是有代价的,所以这里我们再来提一个叫“摩托小时”的概念。所谓摩托小时便是“发动机不间歇运转一个小时”,是用来衡量发动机使用寿命和可维护性的标准,如“100摩托小时”便是发动机已经不间歇运转了100个小时,这一计量单位的出现与坦克发动机相对较短的寿命有关。
坦克发动机可以推动五六十吨的怪物飙每小时70公里以上,并且可以走出各种骚走位,这会不可避免地严重损耗发动机,减少它们的寿命。一般来说现代主战坦克的摩托小时都在500左右,超过这一小时数便不得不大修一次或更换新的发动机,相比于普通汽车发动机来说它们的生命就像马猴烧酒样是短暂而脆弱的。所以我们可以见到,装甲部队行军一般要靠铁路进行长距离运输而不是直接开赴战场。
坦克发动机大致分为三类,常规动力、电传动与燃气轮机。
常规动力发动机经历了由汽油为燃料到由柴油为燃料的过程,原理大家都明白,如今大部分的坦克发动机均是以此为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现代主战坦克一般会将发动机模块化成为“动力包”,如此一来拆卸与安装变得十分方便,节省了维修时间。
电传动发动机的发明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早很多,如一战时期法军的“圣沙蒙”坦克便创造性地使用了电传动。它的原理是通过发动机来驱动发电机发电,以此来驱动坦克。
为什么要不惜占用空间将机械传动转换为电传动呢?最大的原因是节省能源,考虑到战时的石油消耗,节省能源是十分必要的;另外电动机可以为载具带来更高的加速度与控速能力,在复杂地形的行驶更加有效率。
然而能量的转换势必带来损耗,这导致电传动发动机的工作效率普遍不如常规动力,与此同时过多的传动设备极易导致发动机过热,复杂的传动结构也导致故障频发。
不过作为一种新型发动方式,随着电传动技术日渐成熟,各国也相继开始小部分列装电传动发动机载具,如中小型轮式战车(电传动便于车辆的全轮驱动)。
燃气轮机是一种用连续流动的气体带动叶轮高速旋转,以此将燃料的能量转变为有用功的内燃式动力机械,其原理与航空发动机相似,但大型的燃气轮机多作为军舰等船舶的发动机。
它的输出方式是纯粹的旋转运动,而常规动力要将直线往复运动(活塞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因此相比常规动力输出效率较高:此外这种机械随开随用,可以在极端温度下直接启动,这就是为何极地战斗车辆大都以此为动力:最后燃气轮机的排烟量与发动机振动较小,在战场上是一个绝佳的优势,防止被发现的可能。
然而发动机的高速旋转带来的高频率啸叫十分影响成员,每一个从艾布拉姆斯上退役的成员都会吐槽这一点:且其瞬时加速度不佳,车体难以做出更快反应:最后其油耗相对常规发动机来说更高,且排出的温室气体更多,是环保主义者公敌。
接下来我们说说悬挂系统。说是在坦克出现之初,人们就发现,它在走崎岖路面时十分颠簸。颠簸会导致火炮无法瞄准、车内设备散了一地、成员集体骂娘。因此效仿当时的马车与汽车的悬挂系统,将其安装在了坦克上,以缓解越野对坦克带来的颠簸和冲击,使作战更有效率。为了防止车内成员因为坦克越过崎岖的路面而一头撞在均质钢上被献祭,专用的坦克兵帽也在这一时期发展开来。
没错,人们在坦克的驾乘舒适性上下了一番功夫,这样的舒适性不仅仅是为了给车组成员送温暖,优秀的悬挂也对坦克的作战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如平稳性给了火炮更好的精度,在行军时也能更轻易地越障,有些悬挂系统甚至可以给火炮增加俯仰角。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以时间顺序介绍几种坦克悬挂系统。
传说中的克里斯蒂悬挂的历史十分久远同时是一种结构十分简单但又行之有效的系统。克里斯蒂悬挂最初在美国发明,然而美国军方并不重视这一悬挂方案,导致后来被卖给了苏联,成为早期苏联轻型坦克的标志性配件。
这种悬挂系统最大的优点是可以方便坦克高速行驶,简单的结构决定了它的高可靠性,不易在高速行驶时散架,且倾斜的弹簧有更长的缓冲行程,可以有效缓解高速行驶带来的冲击。
然而巨大的弹簧势必会占据底盘很大的空间,这也是苏联坦克内部空间普遍狭小的原因之一。
独立圆柱螺旋弹簧悬挂最初源自德国,是一种类似于克里斯蒂悬挂的系统。它将弹簧像活塞一样塞进一个套筒,同样是一种简单粗暴的悬挂装置。
然而相比于克里斯蒂悬挂,垂直的的压杆极易晃动,导致结构破坏,另外垂直的弹簧使得其缓冲行程更短,不利于高速行驶。
平衡式悬挂便是美国军方放弃克里斯蒂后的选择,也是英美二战坦克的主流悬挂方式。用板簧等弹力机构来支持多个轮子,整套系统固定在一个轴上。平衡式悬挂有许多种类,大致分为垂直弹簧平衡悬挂与水平弹簧平衡悬挂两种。
这样的悬挂系统最大的优点是行驶平稳多个小轮分散了重力。然而缺点也很明显非独立悬挂使得每一个轮在起伏时都会影响其他轮的运动;另外若其中一个轮损坏,那么整个轮组都会失去作用:最后便是这套系统的弹簧很难做大,因此缓冲能力有限。
扭杆悬挂是一种沿用至今的悬挂系统,也是现代主战坦克的主流悬挂方式。不知道各位小时候有没有自制过小飞机发动机,就是用一根橡皮筋拉直之后在一端旋转它,松开之后橡皮筋便会反方向旋转,这就是扭杆的原理,只不过将橡皮筋换成了可以旋转的固体杆:
如图车轮的上移推动摆臂扭动扭杆,就像用扳手扭六边螺丝一般,给扭杆一个旋转的力,扭杆被迫旋转蓄力并弹回。
为了能有更长的缓冲行程,扭杆一般会贯穿整个车体,因此对面车轮的扭杆便不得不与之错开,因此扭杆悬挂的坦克两侧负重轮一般是不平行的,或是悬挂系统相反,就算艾布拉姆斯也是如此。这里就不得不提一提臭名昭著的“交错式负重轮”,这种轮子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让两侧负重轮对称平行。
扭杆悬挂最大的优点便是长长的扭杆可以积蓄更多的力,也就是有更长的缓冲行程且弹力更大:另外结构简单的同时不占据空间,可靠性更高。
然而正因扭杆的特性如此,导致了维护的不便,与其他悬挂系统可以直接从侧面拆卸维护不同,扭杆悬挂系统不得不将整个负重轮拆卸:此外当底盘面对反坦克地雷的攻击时,两侧的悬挂系统都会失效。
液气悬挂是一种新兴的悬挂系统,它将弹簧换为液压,其他原理相同。有时液气悬挂也与扭杆悬挂一起使用,效果斐然。
这种悬挂系统可以带来更高的行驶平稳性,有利于坦克的行进间射击;通过控制其液压腔可以主动调节坦克前后、左右的倾斜角度,尤其是在多山地区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技能,可以给火炮提供一个额外的俯仰角。
然而其复杂的结构势必导致其可靠性大打折扣,抗打击能力也较低,另外高额成本决定了它的列装范围不会太大。
啊……真的是十分刺激的一个星期呢,虽然因为快开学了在赶工期,不过看制作效果来说应该还不错……的吧,尤其是稍稍加粗了一点线条,插图比之前那部看上去更显眼了。这一季的具足虫画了点比较熟悉的领域,也因此讲解范围能更广一些,然而受制于篇幅问题有很多地方可能只是走马观花提了一些概念,讲了一些皮毛,这也是我很遗憾没能做到的一点。总之是感谢各位的观看,希望能对遇到异世界转生的诸位起到应急作用(雾)。
“偷税”的“战车道篇”到这里就要结束了,真的是干货满满啊,柠檬片高频率地更新了六篇也真是不容易。假如大家看得开心也请点赞分享一下,虽然柠檬片本人说他只是自己图个乐,但我总还是希望更多人能够看到哇。期待我们的下一篇具足虫系列吧。
昨天看到D社组里的程序兄弟已经开始用“具足虫”来命名文件了,大概是因为我吐槽太多次相机系统很麻烦,不过果然看到具足虫也能看懂的话我就充满了信心,虽然程序兄弟没画漫画用词也很专业,疑为虚假宣传就是了~
本系列内容完全随机,各位读者可以在此猝不及防地看到作者也一知半解的各领域豆知识。各位大神看到文章内容有纰漏之处也请多多包涵,欢迎在下方评论区予以指正。谢谢大家!
评论区
共 5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