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2015年12月2日,网络动画《爱神巧克力进行时》正式开播,这部动画由腾讯注资,改编自腾讯自己漫画库。同时这也是第一部国产后宫向动画,在此之前中国动画还没有这样的先例。
我问一块看动画的朋友你看了吗?他说看了,然后五分钟就关了。
有心的朋友应该不难发现,虽然这几年国产动画以井喷式的爆发大规模的出现,但是大部分都是漫画,小说改编的动画,这些动画我将其称为IP动画。有趣的是这些动画的出现或多或少都被人冠以过“国产动画的希望”的名号。
我想这些动画的制作人见面的时候大概都要打招呼说“嗨,你也是国产动画的希望啊”。
上世纪中国曾经涌现出来一批非常优秀的动画作品,这些作品大多来自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可以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发展轨迹就是国产动画的缩影。
上美最辉煌的时候也是中国动画最辉煌的时代。中国动画产业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曾经历过两次高峰。第一个就是以《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为代表60年代。当时的的上美创造了很多辉煌,比如当年的《大闹天宫》投资超过了数百万元,在国际上造成了很大影响。而且中国动画当时也创造了许多的第一名。比如《猪八戒吃西瓜》是世界上第一个剪纸动画,《小蝌蚪找妈妈》是第一部水墨动画,等等。
中国动画的第二个高峰则是8,90年代。这期间涌现的许多经典动画:比如《葫芦兄弟》,《黑猫警长》等等。这些动画成为了一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当时的中国动画在国际动画界也有着了不可替代的地位,并且对世界动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国际上将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的中国动画誉为“中国动画学派”。日本的很多动画大师都受到了中国动画很深的影响。像是日本动画大师高田勋曾经就表示过,看《小蝌蚪找妈妈》直接看傻了。之前有人邀请高田勋来中国做演讲的时候,高田勋拒绝的理由就是“你们中国有上美厂的大师,不需要邀请我来做演讲”
到了1984年10月美影厂调整领导结构,中年导演严定宪出任厂长,曾经让高田勋敬仰的水墨画大师老厂长特伟任顾问。同时上美的领导层开始吸收国外动画制作的先进经验。也是在那一年高田勋和宫崎骏来到了中国,他们惊讶的发现自己崇拜的上美的动画人竟然只关心动画“计件付酬”的模式。
在当时的日本,大部分的动画公司都是“计件付酬”的模式,而少有的不以“计件付酬”而是“固定工资”的模式生存的恰恰就是宫崎骏和高田勋所在的吉卜力。宫崎骏一直认为“计件付酬“的工资结构是不好的。因为它不鼓励人们去创新。系列的动画只要做好人设和背景很快就能做出来动画。现在的日本动画大多也都是这种模式产生的系列动画。因此宫崎骏对上美很失望,并再也未去过中国。
这时候的中国,由于经济体制的变革,原有的上美厂的经营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的体制。上美不得以逐渐将创作重点逐渐转向系列动画片。当时还没有系列动画这个 概念,缺乏制作经验,原先只制作原创民族品牌的美影厂也要开始给国外动画公司加工系列片。
即使这样上美依然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制作出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动画。像是影响很大的系列动画《邋遢大王奇遇记》、《舒克与贝塔》,以及前面提到的《葫芦兄弟》等等。
然而到了90年代开发市场之后成熟的日本及欧美动画带给少年儿童观众全新刺激的体验。这时候国产动画跟不上时代的作品就一下子受到了极大冲击。这极大地影响了上海美影厂的经营。再加上人才的流失,月收入1,200元的中国动画师能从国外外包公司拿到几千几万元的收入,所以人才大量流失。后来又因为市场经济等原因,上美厂失去了国家的支持,最后渐渐走向了衰败
2012年,曾经制作《没头脑与不高兴》等动画的大师张松林先生去世了,前一阵子,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导演、一代水墨动画大师马克宣先生也去世。,随着这些大师们的去世,中国动画学派这个概念也慢慢的失传了,也许就将会这样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
上美的时代之后,中国动画进入了长时间的低迷期,如果说《宝莲灯》尚且还能算是动画电影最后的巅峰的话,电视动画方面基本上是全军覆没。在这期间一部名为《蓝猫淘气3000问》的动画出现了,尽管他的制作质量很一般,但是他的诞生是中国动画向以周边开发为赢利点的日本制作委员会体制的一次转型。
经常看日本动画的各位应该对制作委员会都不陌生了,在动画的片头曲播完之后呢,经常会出现一些公司的logo,类似于本节目由xx公司赞助播出,什么B财团啊,角川啊,甚至麦当劳都有出现过。但是其实这些公司不仅仅只是赞助商那么简单,他们构成了日本动画目前的一个主流的发展方式,就是制作委员会。
在日本电视动画的盈利来源主要来自于BD收入,但是光卖BD的钱只是非常少的一部分,根本无法支付制作动画的庞大支出。一般而言,在日本一集动画的制作成本大概在800-1000万日元左右。在这么庞大的制作费用面前,一个动画若想要回本就要依靠周边的产品来赚取收入。
日本的动画制作委员会体系也就是为了解决成本的这个问题诞生的,动画制作公司并没有相应的商品渠道,可以找来那些有渠道的公司来做周边坑钱啊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动画周边产品的市场占有量。所以这些财团为了赚周边那个钱就组成了制作委员会帮着制作动画。
当年的蓝猫就是靠着“艺术形象—生产供应—整合营销”的产业生态链来进行《蓝猫》系列周边的推广和生产的。在这条产业生产链内部,动画制作公司、发行商,周边产品专卖店和生产商结合成利益共同体,当年在全国范围内开设了多家蓝猫主题周边专卖店,并且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模式。
《蓝猫》前前后后总共推出了数千集。说实话其中大部分的动画都是粗制滥造的产物,在进入3D之前的蓝猫动画可以说在质量上简直到了猎奇的地步。然而尽管《蓝猫》动画在质量上低下,但是在商业模式,蓝猫系列动画走在了中国动画发展的前面。它很聪明的规避了动画的高风险用低下的动画质量来保持高强度的更新,并且从来也没想过走剧场放映的模式,默默的靠着周边厂商赚了不少钱。但是到了后来,蓝猫集团爆出了拖欠工资,工作环境恶劣等等丑闻,又陷入了版权纠纷和被央视点名批评的窘境,慢慢的衰退并且销声匿迹了。
在蓝猫播出的很长时间以来,中国动画在电视动画方面近乎是停滞的程度,一直到了喜羊羊系列出现之后,才将低幼市场的接力棒接了过来。而在此期间上美诞生了另一部作品。这部动画试图回归青少年动画,这就是《我为歌狂》。
《我为歌狂》是上美在动画制作上的一次转变,也是中国动画最早开始模仿日本动画的作品。动画采用了校园爱情的模式,并且才用了流行音乐作为动画的重要元素,当年这些动画歌曲火遍了大江南北。然而只可惜当年的《我为歌狂》制作的水准实在差强人意,使用flash的《我为歌狂》和同时代的日本动画比起来技术上相差是在太大。当时对于《我为歌狂》的批评也是非常的多。我们以为那只是国产动画的开始,却没想到这是国产动画的结束。
2006年,国家宣布禁止境外动画在黄金档播放,从此动画基本进入了寒冬期。在同年国务院批准建立了由文化部牵头,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部委共同组成的“扶持动漫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以此通过国家来支持振兴动漫产业,但是建立产业园区,投资大量金钱,却无法挽救在产业流水基础上就已经落后日本,欧美一大截中国动画。讽刺的是,恰恰是在“国家振兴”的这个时段,我们看到了《戚继光英雄传》,《雷锋的故事》等等大规模投资诞生的奇葩国产动画。
通过财政手段进行的产业援助非但没有真正的振兴动漫产业,反而让很多地方政府为了政绩而粗制滥造了大量的质量低下的动画。堵上了境外动画的门,加强了对境外动画的审批,本来是希望让动漫产业振兴,结果却是让中国的电视动画在国家的资助下彻底走向了死路。
与电视动画相反,网络视频的兴起让网络反而成了很多优秀动画作品的平台。进入网络时代后,动画产业的格局也变得不同了。动画不再是只依靠电视平台播出的作品了。自媒体的兴起让群众得到了发泄不满的机会,同时网络的宣传也能让动画能够得到更多的曝光。
动画《星游记》就是在这个背景下的作品。2011年播放的《星游记》一开始只是在电视上的少儿频道播放,但是随着人们在网络上谈论这部动画,它渐渐靠着口碑笼络了一批青年和少年观众群体。这些群体在网络上进行了大量的二次创作。《星游记》动画因此形成了一个网络的粉丝圈。这些群体对笛亚,麦当等角色进行同人创作,将《星游记》动画的人气在网络上推向了高峰。
在音乐上,《星游记》找来了年轻的“逃跑计划乐队”和“牛奶咖啡乐队“来演唱动画的OPED。最初很多人被《星游记》动画吸引的原因就是因为它很优秀的OP制作。
《星游记》火爆的根本原因还是归结于《星游记》动画本身的剧本扎实,作画相对其他的国产动画来说比较优秀。说白了《星游记》动画不是那些为了骗钱而制作的动画。并且动画所讲述的很多内容不再是传统的少儿频道的低幼动画。这是一个在一票的低幼动画中出现的一个相对深刻的作品,这种反差也是让让这部动画成为了一些国漫爱好者所拥戴的作品的原因。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星游记》曾一度在2012年宣布停止制作。直到去年夏天夏天,全擎传媒从优扬传媒和卡酷手中购入《星游记》版权,同时原制作组“电动画”部分主力同时加入。星游记动画也将于明年以网络动画的形式播出。
如果说《星游记》是电视动画依靠网络传播而广泛流传,得到了观众的肯定的话。那么另外一部动画《魁拔》则是因为网络的原因由盛到衰,一路走到了下坡。
动画《魁拔》是由北京青青树在2011年开始推出的由王川执导的国产奇幻动画系列大电影。作品围绕主人公蛮吉等人,讲述了在架空的世界中,天地两界共同合力对抗每隔333年诞生的可怕异常生命魁拔的故事。
《魁拔》上映的时候,因为质量优秀,作画精良,当时很多人都在说这是国产动画的希望。虽然一开始的票房并不可观,但是作为一部中国动画电影市场上少有的少年热血类动画电影,这一电影弥补了市场上的空缺。而与惨淡票房相反的是,《魁拔》当时在网络上异常的火爆,很多人都把《魁拔》称为“国产动画的希望”。
可惜《魁拔》动画系列但是却越往后做越差,《魁拔2》上映的时候,制作基本没有进步,剧本走向奇怪,这些因素导致粉丝们一片骂声。而三年后,到了《魁拔3》上映之后,票房更是一片惨淡。制作方青青树当时宣布无限期搁置魁拔这一计划。不过,也许是最近因为看到动画电影市场变好了,他们又宣布要制作《魁拔4》了。
《魁拔》在运营上出现了很多问题,漫画《魁拔幽龙骑士》被腰斩。甚至很多魁拔公司内部的员工也表示过青青树公司工作环境差,管理混乱等问题。而这些内容都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开,《魁拔幽龙骑士》的作者甚至在微博上和青青树的官方运营有一系列的争吵。
在电影放映选择上魁拔第一部和第二部之间过长的间隔,周边产品的市场没有打开,动画制作上没有根本性的突破,档期安排的错误,这些都是失败的原因。最简单的,《魁拔妖侠传》这一早就应该播放的网络动画2014年才开始上映,《魁拔》的IP开发相对于国产的一些动画电影做的真的比较差。
青青树的人在魁拔失败后说这是因为中国电影市场只有低幼类型国产动漫才能赚钱,今年的《大圣归来》证明了他说的基本是扯淡的。优秀的国产动画依靠好的平台可以有更大的空间,而差的动画也会被网络平台所拖累。所以动画电影的质量才真的是最重要的。
2007年acfun成立,2009年bilibili成立。现在已经是二次元视频两大巨头平台的弹幕网站正在逐渐成为动画播出新的推广平台。在二次元弹幕类网站诞生之后,国产动画找到了新的平台。这些网站人群稳定化,集中化。他们乐于吐槽,爱发弹幕,虽然喜爱日漫,但是对国漫有热情。而这些观众普遍年龄又相对较小,更有激情和动力去安利别人。于是很多国产动画都将这些二次元弹幕网站当做自己动画的播出平台。
这个背景下最成功的作品就是《十万个冷笑话》。《十万个冷笑话》最初就是与bilibili和acfun两大弹幕网站进行合作,在初期拥有了大批的粉丝,依靠这些粉丝形成了口口相传的第一环。然后推出了电影版动画,大赚了一笔。
不过虽然2014年初的电影版《十万个冷笑话》票房很好,但是也不能忽视《十万个冷笑话》的网络播放版也因为植入广告过多,内容质量下降等问题。在动画的中后期,《十万个冷笑话》植入了大量的广告,本来制作周期就长,再加上广告特别多,很多观众都对此非常不满。广告的植入虽然可以保证制作经费,但是却会影响到内容本身的质量,这也是目前网络动画的一个困境。
而到了2014年后,在二次元弹幕网站上播出的国产动画突然大量增多,一方面这和腾讯,有妖气等公司对于国产动画IP投入的资金加大有关。另一方面则是二次元这个概念在中国突然大规模爆发开来。像是原来比较小众的AB站,一下子变成了广为人知的网站了。弹幕这种形式,大部分的主流视频网站也都开始使用。这种二次元弹幕网站的繁荣促进了国内对于国产动画的信心。
今年1月腾讯收购了起点中文网,自此腾讯的:“动漫,文学,电影”IP框架已经基本完成了。小说可以通过动画化漫画化来吸引人气,动画可以推出小说来得到新的粉丝群体,而成熟的动画和小说IP则可以改编为电影来取得盈利。同样,有妖气在被奥飞动漫收购之后,也成为了漫画IP的提供库。在这种依靠IP的循环生态圈下,动画的质量本身似乎并不重要了。更重要的则是这个IP火不火,有没有盈利的价值。
然而事实上并不是这样,作品的质量是最重要的。一个小说就算它再火,如果动画化之后的质量低下,依旧不会有人看,也许这个动画化能够带动小说的点击量,可是对于动画本身而言,这个就毫无意义了。现在很多的日本动画就走入了这样的情况,轻小说改编的动画质量一般,但是只要能够带动原作的销量就足够了。在这种心态下制作出来的动画,很难说会对于产业正规化有什么进步。
前两年的《战斗装甲钢羽》,《七界之诗》这些由七灵石制作PV的动画,再也没有了消息。在动画化的大潮之中,这些只有PV的动画也许就是二次元泡沫的牺牲品。观众们带着期待去等这些动画,却永远也等不到了。没有正规化的产业支持,目前国产动画所依靠的IP和网络平台在未来能有多大的发展很难说。
如果人们到头来记住的不是原创动画,而是某个小说,某个所谓的IP。那么动画的意义又在哪里呢?日本动画虽然现在也是轻小说和漫画改编为主,但是这是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后的产物,在中国若没有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完善的工业化的动画制作流程,又怎么能谈是发展呢?
炫酷的机甲当然容易吸引眼球,几亿点击的漫画才能改编动画,你看没有做后宫向的,我做第一个肯定火,这个小说ip巨火,改编动画肯定好。你们高呼着自己是希望,你们宣称IP才是未来,你们都是希望,但是我们还能看到真正好看的原创动画吗?
评论区
共 120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