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和一个凭着自己努力出国定居,远在美国的朋友聊了聊小时候是如何吃中饭的。不由得想起和城里的孩子相比在郊区的自己吃饭是一样的啊 并没有什么分别。
其实这个主题早就想好了,一直没有写,直到和这位美国友人聊起。这是一篇怀旧文,仿佛我真的只会怀旧了。但我还是在日常生活中看到了什么,会联想到自己小时候的点点滴滴……
那是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吧。只记得从上小学开始,中午的时候,我们从校园门口排成队走出校园,排成整齐的小队,再走到某个岔路口,会自动分成三组,每一组会按照南西北的方向走去。那时候总是觉得这样好帅,仿佛自己就是仪仗队一般。
在学校门口附近,有个流浪儿,黑黑的皮肤,不知道是皮肤黑还是身上油泥黑。问过他的名字,叫“海鹰”当时觉得名字很帅嘛。海鹰比我们小学生大,一年四季不管多热的天都穿着那件棉袄长衣,也许是军大衣?我已记不清了。
海鹰总是没有征兆地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不要看他高大,但也从不欺负我们这些小学生。我们也会给海鹰零食吃,比如今天我就很“大度”地“海鹰,给你个枣吃”说罢,将一颗枣放进了海鹰黑黑的手里。海鹰嘿嘿的一笑,把枣放进嘴里。说来奇怪,也许是脸黑,他的牙真的很白……
中午的时间有限,一般同学们是不在路上玩的,各自回到家里。那个时候的我们,脖子上挂着用绳子穿着的钥匙,也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这要是现在估计没有家长敢这么做吧?
由于我离家最近,都是第一个到家。回家先去炉子那儿用火钩子把封火盖(像飞碟式的帽子形状的盖,中间有个眼儿)拿下放在地上,重新放上暖壶。然后我就抱着小儿书趴在床上看起来。
看着看着,觉得右脚大拇哥下侧如针扎般的疼痛。于是磕了磕脚尖,不疼了。接着看。没一会儿又疼,又磕。不对,下床看,好家伙,棉鞋的侧面与塑料鞋底连接处烧坏冒烟了!应该是刚才把封火盖放到地上时没留神碰着了鞋侧面。
赶紧脱鞋跑到厨房开水龙头浇灭棉鞋。这只鞋的侧面已然咧开了口。
父母一进家门就直奔厨房,叮叮当当地做起饭来。做饭只是炒菜。一刻钟两盘菜就炒出来了。
母亲把铝饭盒打开,里面满满的白米饭。母亲不用饭铲,直接用副筷子就可以把饭盛到碗里,这项技能也很快地被我学会。
那饭盒里的米饭是从哪里来的呢? 是早上临出门母亲拿着装好生米的饭盒,随母亲一起来到她的单位,母亲将米淘好然后放入适量的水,盖好盖儿放入单位的锅炉房的蒸箱里。等到中午下班时,就可以去蒸箱里取热腾腾的米饭了。
等把饭盒拿回家,再等菜炒完后,米饭已经不烫了,温度刚刚合适入嘴。所以到现在 我也不是很习惯吃刚蒸得的米饭。
蒸箱不光可以热饭,也可以热别的东西。有的时候,母亲也会拿一些红薯、或者自己腌制的咸鸡蛋蒸。到现在记忆中还记得母亲有一次蒸过腊肉,味道很美。
那个时候,每个家庭都是上班在蒸箱里蒸饭,中午都是回家吃饭,自己炒菜,等回家再蒸饭也根本来不及啊。所以 一到中午,你就会看到每个从单位出来急着回家的人们都用网兜提着一个饭盒。
哪里像现在,不管是成年人在公司或单位还是孩子在学校,都是食堂或者外卖解决了午饭。说到底,方便的同时,味道和营养是否真的比那会儿在家现炒现得的好吃呢?
随着我一点点长大,饭盒也换了两三回,只记得一回比一回大,而饭盒越大反而父母倒吃得少了起来。那时候没体会。现在明白,只是为了让我多吃一点。
现在如果不用电饭锅,我估计我煮个米饭都费劲……我给闺女做饭,总会将米放好水放入电高压锅,10分钟就可以煮得米饭了,但那锅炉房蒸出来的一铝盒米饭,我到现在还能想起来。它是一个时代的印记,经历过的人也许会很难忘怀吧?
感谢机核的朋友们,我所发的怀旧系列原是写于自己的公众号平台的,只是自己想起了一个怀旧主题就去记录一篇,这个公众号哩哩啦啦也有7个年头了。本人不推广,文笔也烂,怀旧内容可能圈子也不大,自然看的人也少得可怜。我偶尔转载一些自己觉得不错的过来,看到有人喜欢,有人指正,有人留言,我真的很开心。
怀旧是一种情怀,我希望也是抛砖引玉,有朋友看到了勾起了你的回忆也希望你能讲讲。
评论区
共 4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