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今年到目前为止,三部影片的口碑或期待值刷屏,《死侍》——电影院看不到,所以就淡定的等蓝光了;《疯狂动物城》——这个比较意外,开始从宣传看觉得会好,但是没想到会这么好;《超人大战蝙蝠侠:正义黎明》——我之前从CP的角度半开玩笑的写过,等看过正片后我会认真说一说,这里就不先入为主的做评论了。本回,先说我看过的《疯狂动物城》。下文内容中包含我参考的一些相关的官方资料和影迷的考证,再加上我自己的扯淡构成。
(无论我的描述带给读者诸君怎样的感受,我在主观上都是很推荐这部电影的。)
电影的国行名字译作《疯狂动物城》,全片的创作历时五年,由五位主创经过头脑风暴的构思,数万张原画,分镜,N多业界大牛的图像技术,精彩的故事以及特点鲜明的角色轮番洗礼升华后才得以创世。整部电影的基础在于世界 观的预设,假设一个人类这个物种不存在(或者在自然选择中早早掉队了)的动物世界,动物们通过数万年的进化建立了类似我们现实世界的文明社会,所有的动物 都进化出了直立行走,有共同的文字和语言,有各自的生活圈子和文化,从精神上讲就是我们这个世界的动物版。
这个世界也有城乡之分,乡下有机农业,深耕细 作,田园生活;城市就是片名所指的本片的主要舞台——zootopia。和沙箱游戏类似,这座城市就是主人公活动和冒险的舞台,城市中的环境和职能设置, 各司其职的动物都是我们现实世界的镜像,让我们可以在对这个动物世界城市的观察中审视我们自己的生活现状。
Zootopia 的建立,在于让所有的动物有一个共同生活的环境,在这里大家可以各施所长,和谐生活。有影迷指出名称中的“topia”有“乌托邦”之意,这个曾经让几代 人为之理想和奋斗的社会结构直到今天在我们的星球上依然没有实现——当然这也符合了这个词的本义——乌有之乡。而这部动画可以看做是对于部分实现“乌托邦”理念的社会实验室。
按照弗洛伊德的划分,人类的精神世界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就是本能的部分,“自我”是对“本我”的一种克 制,是人之所以能建立共同生活的世界的基础,而“超我”则是尝试并完成本身不具备的能力,达到更高的层次。“zootopia”这个实验的前提就是“本 我”已经在自然中褪去了野蛮的本能,然后建立了“自我”的城市,而这个城市正常运转的成功需要的“超我”的成就,也就是实验的核心目的。
首先就是在预设中去掉了人类这个过于复杂的物种。然后就是动物们建立起了自己的城市,城市本身以环境为依据建立了分区,沙漠区,雨林区,冰原区和复合功能 的 核心中央区,各个区域间气候互补,能够满足绝大多数动物的需要。接着建立起相应的社交网络和族群概念,不同的区域里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在中央区的统一管理 之下有各自的社区划分。最后,就是把各种动物按照其自然习性进行拟人化的改造,朝九晚五上班下班,三教九流生火做饭,这个沙箱就算是丰满的搭建起来了。
不同动物间的本质矛盾在于弱肉强食,食草动物是食肉动物的食物来源,而在zootopia中,肯定是食肉动物先一步完成了“超我”的使命,这才带来了共同 生 活的基础,而食草动物在通常的概念中本来就是温和,低杀伤力的,相对于食肉动物,它们只需要保持“自我”就可以实现社会的平稳,但是如果它们有了“超我” 的表现,而这种表现将会带来两种可能,影片的故事就是在这两种可能的交替递进中一步步吸引观众,讲述了一个有趣又不乏思考的好故事。
影片的主角分别是兔子朱迪(女)和狐狸尼克(男)。朱迪是一只生活在乡下的兔子,有一个大家庭(片中用不断刷新的村庄人口数量来表现兔子旺盛的繁殖能力),她从小就不甘于平凡的当一只种胡萝卜的兔农,于是就勤学苦练,终于在警校的考核中以优异成绩毕业,和身边那些天生就勇猛强悍的大型动物一起成为了zootopia警察局的一员。
初入警局的朱迪因为是一只兔子而被看不起,只能做一名交通协管员,而这时候zootopia中却发生了多起食肉动物兽性发作,袭击其他动物的案件, 而这些袭击者又都离奇失踪,这让警局承受了很大的破案压力。而朱迪在工作中遇到了狐狸奸商尼克,她在取得了尼克偷税漏税的证据后要求曾目击到受害者的尼克 协助她破获袭击案件,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形形色色的困难和各种各样的动物,冒险中两个人慢慢走到了一起,知道他们找到了囚禁发疯动物的地方,解救出了这些 “返祖”的同胞,朱迪作为食草动物破获大案被推选为警局的MVP,而原本作为市长助理的绵羊也因为原市长狮子政绩不佳而成为了新的市长,并且开始宣扬“物 种差别”的言论,而朱迪这时才发现事情不想看到了那么简单。这时故事也算正式进入了高潮阶段,直到迎来最后的结局。
Zootopia 最大的看点就在于动物们的精彩表现。我之前看过的,印象比较深的,以动物完全拟人化,并且建立完整社会结构的作品有两部,一部是《阿拉蕾》(或按原名译做 《IQ博士》,这里以我习惯为主),漫画里故事的主要发生地企鹅村就是一个完全消除了物种区别的情景喜剧版“乌托邦”,用杜总的话说就是“在这部漫画里, 你完全感觉不到动物说人话是一件值得感到奇怪的事情”。
鸟山明不愧是大师级的漫画家,在田园牧歌般一个个轻松搞笑的小故事里直接就超越了“合理化”的需 要,用人见人爱的画风将可爱的角色们毫无隔阂的融合在一起。另外,凡是这种能将不同的物种不障碍融合并让读者欣然接受的漫画家,基本上都是大师——比如本 本职打麻将,兼职画漫画的富奸老贼,比如超级勤奋的尾田荣一郎。另一部是胡安•迪亚兹•卡纳莱斯和胡安霍•瓜尔尼多创作的《黑猫侦探》 (black sad),这部漫画将现实世界的芸芸众生置换成了动物形象,但是在这其中完全没有动物性,读者看到的只是一个个带着动物面具的人类,漫画呈现出黑色电影的气质,主人公是一名黑猫私家侦探,漫画的故事也因此聚焦在人类社会的黑暗面,行业潜规则,黑帮,种族主义等主题在漫画中依次出现,画家对动 物角色的精彩刻画更多的还是一种形式上的标榜,动物的“人性”部分远远多于“动物性”。
而zootopia则是一次将“动物性” 和“人性” 结合的成功之作,动画师在世界观定型之后,为影片设计出了完美的动物角色。影片中出场的每一种动物,首先观众都可以一眼看出这是什么动物(这并不简单,不 信您可以去看看很多国产动画,绝对可以让达尔文将《物种起源》撕烂重写),然后就是迪士尼几十年来最擅长的部分——将动物卡通化在原画上,这个我们从米老 鼠,到小鹿斑比,维尼熊,再到狮子王都已经领教过了。
接着就是最难的部分,让这些动物成为城市生活中的一个个普通人,同时还要尊重他们原本的自然习性,因 为影片中出场的动物超多,不可能每一个都像主人公那样深入刻画,这就要求要在最小的篇幅,甚至是一闪而过的镜头中将这些动物表现出来,让观众真正的信服这 个世界。比如朱迪在警局的那一群“野兽”同事,甜甜圈控的胖豹子,开冷饮店的大象,冰川区穿着全套“阿迪”(对俄罗斯的温柔嘲讽)的黑帮打手北极熊,全程 马龙白兰度附体的老鼠教父,被恶搞的绝命毒师“老白”和“小粉”,以及随电影一起火遍了社交网络的“闪电”树懒。整体上取得了一种“披着动物皮的人类”和 “过着人类生活的动物”之间的完美平衡,而且难能可贵的是全片没有哪种动物的真实体型被修改过,从大型动物如长颈鹿,北极熊,到虎豹豺狼,再到老鼠这样的 小型动物,都是以原本的体型共同出现在同一个场景中,而不是通常偷懒的做法将大家统一比例出镜,体型的差异也让故事尝试和改变的主题引起观众的共鸣。
狐狸和兔子,这对在自然界中天敌与猎物的敌对阵营,在影片中却让观众感受到了开心与温暖,作为一个有追求,有志向的兔子,朱迪身手敏捷,头脑灵活,在和狐狸尼克的相处中多数时间都占据主动,两只毛茸茸的长耳朵随着心情有时竖起来,有时又耷拉着,而狐狸尼克则是一副小市民的做派,但是却在冒险中受到了朱迪的影 响,开始认真思考自己今后的人生。这种相杀相爱的组合和物种天敌的矛盾结合在一起,擦出了耀眼的趣味火花,两人之间的互动,还是留给您亲自去影片中感受 吧。
本片在主人公设定上有两个“出其不意”之处,其一的“狐兔”还算是传统电影中欢喜冤家的配置,以至于很多人忽略了其二——主人公兔子 朱 迪是一名“女性角色”这一点。高度商业化的好莱坞远没有看上去的那样百无禁忌,尤其是迪士尼这种带有大男子主义倾向的传统制片厂,在利益和风险面前永远都 是三思而后行。黑人演员通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和抗争才有了今天的出场比例,即便如此今年奥斯卡还闹出了黑人演职员“零提名”的大乌龙,几年前演员公开性取 向还被认为是自毁前程,这些都和社会环境甚至政治风向有不少关系。Zootopia中倡导物种共生的主题还被解读出了民主党(好莱坞传统上一直支持的党 派)对于共和党候选人川普在竞选中打种族牌的一种反击。
迪士尼的女主人公一直都是公主的天下,多年的童话讲下来已经深入了人们的 认知, “傻 白甜”,“公主病”,“你是白马,王子是在骑着你找公主”等等讽刺在当年梦工厂的《怪物史莱克》中被狠狠地一次性戏谑,后来迪士尼就开始了自我反省,《冰 雪奇缘》的艾丽萨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虽然这还是一个公主(封建社会特权阶级),还是一个心情嗨起来就切换到MV模式的公主(歌舞片荼毒),还是个有强力 AOE技能的变种人(冰属性果实能力者),但是起码从头到尾都是艾丽萨作为故事的绝对核心完成了一部大获成功的电影。尤其是考虑到作为复仇者联盟“总攻” 的寡姐至今还有呼声没动静的个人电影,电影中女性作为主人公的风险可见一斑。
而朱迪的价值在于她是以“新人演员”和当代独立职场 女性的身 份 在一部3A级别的商业大片中担任主角。不是公主,也不是女王,不是拜金女,也不是傻白甜,不是百合,也不是白百何,就是一个刚刚履新的警局新人,一只兔子。这种平凡角色的难度在于对故事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电影的前四分之一时间里,观众就像是刚刚来到zootopia的朱迪一样,满眼都是新鲜事物(动 物),等到我们接受了眼前的一切之后,故事本身就开始站出来接管比赛,
然后是故事中锲而不舍追求真相的朱迪,这位兔子警官不仅有着萌萌的长耳朵,水汪汪的 大眼睛,更重要的是她的机智和勇敢成为了推动故事的主要动力,到这里,这个人物就完全活了起来,我们和她一起经历了这一次难忘的冒险,遇到了很多人,经历 了很多意想不到。朱迪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就连夏奇拉这样的大明星在属于朱迪的故事里也只能负责BGM的工作。到最后观众甚至会感觉不到自己在观看一群动物 演员的表演,而是完全融入到这个世界中,认可了,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如果换成人类世界的背景,这部影片就是讲一个普通的女孩如何带着梦想努力,实现自我, 成就他人的故事。在观影后,即使是世故的成年人,在走出电影院的那一刻,也会觉得消弭人与人的误解,尝试未曾尝试的事物,原来是一件如此美妙和有趣的事 情。
说完了美好,接下来说说迪士尼老大的生意经和进阶之路。
Let it go and buy buy buy
大卫.米切尔在小说《云图》(就是拍成了电影的那个,不过这里说的是原著小说)里未来世界的章节中,把迪士尼描绘成了专门拍摄淫秽色情影像的垄断电影公司,让人们像对毒品的依赖一样对这些色情制品产生依赖。作者这么黑迪士尼,倒不是说真就对米老鼠有多大仇,更多的还是选择了这么一个举世闻名的LOGO来提醒世人对外表华丽纯洁的美式流行文化的警惕。
从进入21世纪开始,迪士尼就致力于改变人们对于迪士尼的既有印象,慢慢接受自己不断完善并符合时代的新形象。什么是迪士尼的既有印象?就是迈克尔 杰克逊的豪宅里那个被成名所剥夺的童年,摆脱既有印象就是迪士尼要告别童年。因为在信息时代的当下,我们每个人的童年都被缩短了,纯粹的童年的钱也不好赚 了(更不用说像我国这样把孩子的童年和费用交给各种名目的教育机构的)。
而真正的童年和成年人童心未泯的童年显然不是一回事,前者是一种对未知的好奇,随 着一个个问题做出的个人化的解答,我们的心智得以不断成长;如果幸运的话,我们会获得后者的眷顾,但这个时候求知已经推到了其次,人们更加渴望的是一种童 年般的关怀,以及对这个世界“还有光”的寄托(别管这“光”是不是假象)。耸立在世界各地的迪士尼乐园就是这种光在地球上的投影。
皮克斯,卢卡斯,再加上漫威,迪士尼这三笔巨额收购开启了一个新的巨头时代,米老鼠得以将自己的武器库不断充实。从账面看,就是无数行星级IP的聚拢,而 且 也没有人怀疑这些IP的变现能力。好吧,我承认在《钢铁侠》成功之前很多人对super hero电影是怀疑的——同样一批人当年也怀疑过杰克船长,但是 在漫威宇宙都已经进入二期了,咱们就不纠结这个了。而且迪士尼显然不满足于拿这些IP出几个手游(我这里绝对不是在针对谁)就完了,他们背后所代表的观 念,信念,粉丝群,更加年长的受众群体,各自世界观形成的庞大文化体系才是这些收购的本质动因。将这些门派的武功融会贯通,就形成了迪士尼自身全新的风 格。
以上三家的IP再强,实力再硬,终归不是迪士尼亲生,只有宗家完成升级,这一轮又一轮的收购才算是实现了资本和灵魂的 双赢。于是迪士尼开始发大招,《冰雪奇缘》是对公主这个迪士尼传统命题的自我再生,将原本束缚在这个名字下的所有中世纪概念一扫而空,建立了全新的女强人形象,攻克 了迪士尼长期以来角色薄弱的软肋;《超级陆战队》则是取自漫威的二线漫画,然后将华丽的美系风格和细腻的日系动漫进行了混搭,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审美体 验,走呆萌SF路线的大白温暖了无数人的心,难得的在美学和周边贩卖上做到了东西方通吃;到《疯狂动物园》这里,面对“动物片”这个最后的难关(《功夫熊猫》,《冰河时代》已经一代不如一代,德普的《姜戈》靠着男神光环的加持算是水准之上,当年皮克斯巨巨都未曾参透的迷之类型),迪士尼用5年时间,在拉赛特(皮克斯元勋)亲自督战之下,用传统作为创新的原料,用真人电影的思维,动物电影的创意,拍摄出了一部以动物为主人公的动画电影的新意,建立了一个新的 业界标杆,角色,故事,背景设定皆无懈可击,迪士尼也实现了2.0版本的完美更新。
不出意外,迪士尼接下来的重心应该会回到漫威,星战的电影宣传和制作上,而他们纸面上的下一个《疯狂动物城》肯定还在默默地成长着,等待着感动世人的那一天。
P.S:前两天看了另一部动物题材动画电影——《歌唱秀》的预告片,这部电影又回到了明星代言,声形俱献的传统套路,本来没什么可说的,但是里面有一只模仿lady gaga的猪实在太逗了,让我一下子对这部电影产生了很高的期待。大家可以把预告片找来看看。
最后,放一批原画和概念图,可以看出有些场景没有最终被选
评论区
共 33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