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绩的《本草》中说:“竹笋,味道甘甜,无毒,可以治疗口渴,有利尿作用,能补气,适合长期食用。”陈藏器则说:“所有的笋都会引发冷血和气滞,不如苦笋那样不会引起疾病。”经过详细研究,发现这些说法都是笋会引发寒凉,长期食用也会引发风邪。
苦笋尤其寒凉,毒性也很大。陈藏器的说法是错误的。通过亲身试验证明,用豉汁浸泡竹笋,可以解除酒毒。根据《本草》的记载:“淡竹叶,味道辛平,性大寒,主治胸中痰热、咳嗽、气逆上气。”又提到:“堇竹、吹苦竹、淡竹、甘竹叶,以及实中竹,都以笋为佳。”这说明食用笋可以去除之前的疾病,应该结合笋叶和根部一起食用。如果患有丹石热引起的口渴,可以用煮淡竹根的汁液来治疗。笋汁也可以去除丹砂的毒性。对于哕呕、逆气、鬼气等病症,可以用笋中酒服用,即糟中笋节中的水,最擅长止小儿呕吐。另外,食用𥴼桂等笋,或者中了𥴼桂的刺毒发作,可以用草犀根来治疗。草犀能解除各种毒素,生长在岭南及睦、婺、洪、饶等地。草犀的苗高二三尺,独茎,对叶,根像细辛,生用研磨后服用,功效如同犀牛角,因此得名草犀。陈藏器也提到了这一点。其次,麻油、姜也能解除笋毒。
总的来说,食用笋的关键在于像治疗药物一样,掌握正确的方法就能有益于人体,反之则会损害健康。采集笋的方法是避开露水日出后,深挖土壤取笋,取半折的鞭根,迅速放入密竹容器中,用油布覆盖,不要让笋见风,否则笋会变硬。用巾帕擦拭笋上的土。也不宜让笋沾水。含壳的笋放入沸水中煮,煮的时间要长。
(按:煮笋时,实际上需要煮一周才能完全熟透,如果看到笋还有生硬的部分,水还要重新煮一周。)
实验证明,笋不可生吃,生吃必定会损害人体。苦笋最适合久煮,甜笋煮出汤后去壳,澄清煮笋汁做成羹汤,这样味道更加鲜美,然后才可以说是一个懂得食用笋的人。其他的方法就不值得一提了。否则,蒸煮的笋味道最美,经过煻灰中煨煮后,加入五味调料,味道更加美味。
采笋一天称为蔫,两天称为箊。笋见风就会变得坚硬,浸入水中就会变硬,脱壳煮就会失去味道,生切会失去柔韧性,采摘后长时间放置就不再新鲜,盛装后如果遇到风就无法保存,挑拣脱壳并不是处理,清洗后放入水中也不是清洗,煮的时间不够长就不能食用。笋的味道,有的甘甜,有的苦涩。甘甜的笋适合脾脏消化,苦涩的笋适合肝脏消化。原本竹子的本性是酸的,这大概是它的本性。食用甘甜过多的笋会损害脾脏而逆胃,为什么呢?因为竹子是少阳之气,最终被脾土克制。食用苦涩过多的笋会补肝而助胆,为什么呢?因为与肝脏同属木类。这两种味道都对大小肠有利。
民间有煮苦笋的习惯,刚刚煮熟就出水,这样会自食其毒,竹肉一周后,临近熟透时被水溅到食用,会导致皮肤爆裂。苦笋与竹子,实际上是同一种气息,只是等级稍低。有人说苦笋滑利大肠,对肺没有好处。有的习俗称苦笋为刮肠篦,意思是它可以帮助清理肠道。总的来说,过度食用任何食物都会导致益处少而损害多,不仅仅局限于笋。去除笋的毒性,可以用吴蜀的姜和麻油。如果竹丛快要枯萎,可以用油渣浇灌,明年就会变得稀疏。
腌笋的方法:《周礼》中提到:“像豆子一样,笋可以腌制成鱼酱。”注释:“笋,箭笋的嫩芽;笋,竹子的嫩芽。”现在详细解释郑注,并没有提到腌笋的方法,像南方人腌制笋笴一样,这是一种长期保存的方法。笋煮熟后取出,加盐和糯米粥腌制,可以保存到没有笋的季节食用。如果只是暴晒或者用盐和醋腌制,就像蒲笋的腌制方法一样。古时候将笋放在豆笾中,用来招待宾客,或者用于祭祀。
腌鱼的方法:煮熟后用盐和糯米粥腌制,加入花椒等辛辣调味料,或者用炒熟的油腌制成酱,味道极美。
保存方法:《食经》中提到:将淡竹放入盐中浸泡一宿,煮糠后冷却,再保存,再取出用别的糠煮后加盐保存,五天后就可以食用。
生保存方法:用一口能装一石的陶器,选择肥厚的笋覆盖在上面,用泥密封,不让风进入,到没有笋的季节打开容器,笋就会在容器中弯曲,剪去笋的薄弱处,不让它见风,放入沸水中煮后才能脱皮。另一种方法是将笋截去尖锐部分,用盐水煮后冷却,放入瓶中,用前面的冷盐水密封瓶口,然后沉入井底,到九月,井水变暖,就可以提前取出,就像新鲜笋一样,用五味调料调味后食用。
晒干方法:将大的笋去除尖锐部分,多用盐腌制,放置一段时间后晒干。使用时,浸泡一段时间后容易脱水,可以用来做羹汤,就像新笋一样。
晒笋干的方法:在秦陇一带,出产的笋细长,当地人用土盐腌制后晒干,在山东一带销售,浸泡后作为臛菜食用,味道非常美。
取麻方法:南方用来制作布、扇子、鞋子,取篁竹和麻竹,在正月,新竹上部表皮嫩,底部已经长成竹子,逐节切断,煮后取出,柔软时可以用来织布,纤维稀疏时可以用来做鞋子,可以根据需要使用。
竹与笋,在草木中是不同的名称,实际上是同一植物的不同生长阶段,它们的关系就像母子一样,小的依赖大的成长。竹子的根叶紧密而坚硬,茎心空而直,枝条背离而摇曳,叶子精致而繁茂,既贞洁又不刚硬,既柔韧又不屈服,是自然界中非常独特的存在,贯穿四季而不改变。因此,竹子被视为得气的根本。所以,君子们都非常喜欢它。强壮的被称为竹,柔弱的被称为笋,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像母子,小的依赖大的成长,这表明了它们对人类有益的广泛性。历代文人墨客都给它们命名并记录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的故事越传越广:神农、周成王、周公、尹吉甫、子夏、庄周、列御寇、汉高祖、东方朔、张平子、马援、汉乐安相李尤、魏侍中王粲、王子年、晋潘岳、左太冲、王宣、葛洪、陆云、丘道护、吴孟宗、王彪之、郭璞、刘殷、丁固、木玄虚、江逌、戴凯之、刘虚哲、沈道虔、何随、齐陈后、明僧绍、王俭、梁简文帝、刘孝绰、范元琰、梁元帝、宗懔、陈江总、阴铿、萧大圜、杜台卿、北齐萧悫、唐杨师道、李淳风、道士吴筠、段成式、白居易、陈藏器、释志彻、陆龟蒙、刘恂、夏侯彪之、沈如琢、梁高祖、林璟、何光远、程崇雅、范旻。
在《神农本经》中,竹笋的味道甘甜,能治疗疾病等。唐代的李英公在《本草》中也有相同的记载。现在详细考证,发现神农写《本经》的说法并不准确。在五帝三王的时代,人们朴实无华,史书记载并不详尽,这些记载实际上是后来的医生根据草木的特性,托名神农所作的。
周成王临终前,命令召公率领诸侯辅佐康王,写下《顾命》篇,其中提到:“敷重笋席”,孔子的注释是:“箬竹,是私人宴会的座位,所以席子用竹席装饰。”关于笋席的说法有很多,有人说是以箬竹为席。现在详细考证,箬竹的笋是新成的,怎么可能用来做篾,没有篾怎么织席呢?这恐怕是不对的,应该是用笋皮壳破开后编织成席子。所以《尚书正义》中说“取笋竹之皮以为席”是正确的。在《正义》中没有提到笋皮,是因为笋皮短,所以连说“笋竹之皮”,即笋成竹时,其皮长而坚硬,可以破开编织成席子。如果用箬竹破开后编织成篾席,那就和前面的篾席一样了。现在人们还是喜欢用笋皮编织席子。一种说法是如果取长节的笋新成的竹子剥皮,也是可以的。但是编织出来的席子比较脆弱,和前面的篾席不同。这符合质素的本意。
周公编撰《周礼》时提到:“加豆之实,笋菹鱼醢。”郑玄在注释中提到:“凡菹、醢都是通过气味相配合而成的,其形状并未详细描述。”“菭菹雁醢”的注释是:“菭,箭笋的嫩芽。”
尹吉甫创作《韩奕》这首诗,赞美宣王能够赏赐给诸侯。诗中的第三章是:“韩侯出祖,显父饯之,曰清酒百壶。其殽维何炰鳖鲜鱼。其蔌维何维笋及蒲。”
子夏在《尔雅》中提到:“笋,竹子的嫩芽”;“䈚,箭笋的嫩芽”等。根据张揖等儒者的说法,周公创作了《释诂》来训导成王。有人说子夏创作了《释训》,叔孙通创作了《释言》。现在普遍认为《释草、木》的前三篇是子夏所写,后来的篇章是由其他人续加的,具体作者已无法确知。如果真的是子夏创作,那么《金縢》中的“惟尔元孙某”,就不应该提到周公的名字。郭璞认为《释草、木》是在中古时期开始注解的。张仲是周宣王时期的贤臣,自己制作了函矢。陆羽在谈论茶的时候,引用《释草》而列出了周公的名字,这是不正确的。现在把笋列在子夏的名下,也并不是完全正确的。不知道《释草、木》的作者是谁,而且引用卜商的说法似乎更为可信。
庄子说:“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一气万形有变化,是生死相互转化的。所以他说:“羊奚比乎不笋,久竹生青宁。”《列子》中说:“羊奚比生乎不笋,久竹生青宁。”两篇文章的意思相同,都引用了庄子的说法。
汉高祖曾经是亭长,他用竹皮制作了帽子,命令寻求盗贼的士兵去薛县修理帽子。应劭在注释中说,用竹子刚长出的皮制作帽子,现在所谓的鹊尾冠就是这样的。薛县是鲁国的县,有制作竹冠的师傅,所以高祖命令士兵去修理旧帽子。他做亭长的时候戴这种帽子,等到显贵之后,经常戴的帽子就是所谓的刘氏冠。
东方朔在《神异经》中记录了周游天下所见到的奇异事物,《山海经》中没有记载的,也列了出来;虽然有记载但不详细的,也进行了记录。他说“𥫴竹可以做成船,其子美,煮而食之,可以治愈恶疮。”张茂先在注释中说:“子,指的是笋。”
张平子创作了《南都赋》,描述了南阳,也就是光武帝的旧都。他说:“春天有蛋,夏天有笋,秋天有韭菜,冬天有莴苣。”
东汉的马援到达荔浦,看到了冬天的笋,上书说《禹贡》中提到的“厥包橘柚”,怀疑那就是笋。汉乐安相李尤,字伯仁,创作了《七疑》,提到:“橙酱笋菹。”魏国的侍中王粲在解释中说:“越纻凉席,全笋菹青。”
王子年在《拾遗记》中提到:“蓬莱山有浮筠之竹,叶青茎紫,子大如珠,有青鸾栖息在上面。下面有沙砺,细如粉末,暴风吹来,竹条翻起,拂动细沙如云雾。仙人来观赏并嬉戏,风吹竹折,发出如钟磬的声音。”既然竹子是这样的,那么这里的笋应该被称为仙笋。
潘岳担任河阳怀县令时,频繁地担任三县的县令,勤于政务,后来因为政绩被任命为尚书郎、廷尉评,但后来被免官,创作了《闲居赋》,提到:“青笋紫姜。”按照笋的颜色,一般不会超过缥绿,但赋中提到青笋,现在这个地方竹子的嫩芽,大多呈现出青绿色,而不是青碧色。
左太冲在《吴都赋》中提到:“苞竹抽节,往往萦结。”注释中说:“苞指的是笋,苞皮抽节,指的是竹子生长。”王宣在屋前种了两根笋,有一天笋被盗折断了,王宣看到后没有说什么。
葛洪说:“吴景帝时,戍将广陵挖开一个坟墓,发现里面的人体像活人一样,与死人一起被抬出,死人怀中突然长出了笋。”
陆云,字士龙,性格喜欢笑,在《笑林》中说:“汉人去吴地,吴人设宴招待他,端上笋。他问这是什么东西,回答说是‘竹子’。回家后,他把床上的竹席煮了,却煮不熟,于是对妻子说:‘吴人干的竹席,竟然这样欺骗我!’”
丘道护在诔文中提到:“梨柚奉献甘美的果实,蒲笋作为蔬菜。”
孟宗,字恭武,是江夏人。他非常孝顺,跟着李肃学习。他的母亲为他做了厚厚的褥子和被子,有人问他的母亲,她说:“小儿没有德行来招待客人,学者大多贪婪,所以我给他做了被子,希望他能够和学友们气息相通,不懈怠地读书。”孟宗长大后,成为朱据的军吏,带着母亲在军营中生活,虽然不得志,但有一次晚上遇到大雨,屋顶漏水,他哭着向母亲道歉,母亲安慰他。后来他升任吴县令,在任上得到了一些物品,但未寄给母亲之前自己不吃。母亲去世后,母亲喜欢吃笋,冬节即将到来,孟宗进入竹林哭泣,笋因此生长出来,得以供祭。
王彪之在《闽中赋》中说:“竹子则包着笋,甜笋也苦笋。”
郭璞,字景纯,博学多识,被世人认为无人能及,他在《尔雅》中提到:“䈚,箭笋的嫩芽。”注释中说:“笋,《周礼》中提到的‘䈚葅雁醢’。”他还提到“薍,其萌虇”,注释中说:“现在江东地区称芦笋为虇。”虇,读音为“缱绻”的“绻”。
晋朝的刘殷,年仅九岁,天生就有孝顺的品性。他的曾祖母冬天想念吃笋,刘殷哭着求笋,然后供上。
丁固在吴国做官,性格敦厚孝顺。他的母亲曾经想念吃笋,因此他哭泣时竹子生出了笋。丁固母子都非常贤德,丁固官至封公,非常受人尊敬。
木玄虚在《四明山记》中提到:“雪窦山北,岩上生出石乳,山峰高不可攀,有毛竹和银笋。”详细描述了毛竹自然生长出带有毛的笋,如果银笋,就是银矿像笋一样。例如池州的山洞,曾经有人从上面坠落,看到洞穴明亮,于是伸手抓住它,得到了几根笋。这可能是这样的情况吗?有人说,毛竹笋白如银,具体情况不明。
江逌在《竹赋》中说:“春天竹子抽节,秋天竹子变硬。”
戴凯之在《竹谱》中搜罗了六十一种竹子,笋类附录在此书中。他还提到䈄𥳔竹,大如脚趾,虫吃它的笋,皮像绣花,非常可爱。
宋代的刘虚哲,性格孝顺谨慎,母亲生病时,他梦见一位黄衣老人说:“你可以去南山采竹笋吃,病马上就会好。”醒来后,他按照梦中的指引去南山采竹笋,供母亲食用,母亲病情好转。
宋代的沈道虔,有人拔了他屋后的笋,他让人停下来,说:“珍惜这个笋,希望它能长成竹林,还有更好的笋会一起生长。”然后让人买大笋送给对方。
何随在《华阳国志》中说:“有人偷他的园子里的笋,何随看到了,拿起鞋子回家,担心小偷看到他。”
齐朝的孝宣陈皇后,性格喜欢笋和鸭蛋。永明九年,皇帝下诏在太庙祭祀皇后时,准备了笋和鸭蛋。齐朝的王俭赠给高士宗测蒲褥笋席。
齐朝的明僧绍,字真承,隐居江东的摄山。齐朝的太祖对弟弟庆符说:“你的哥哥品德高尚,虽然我不常与他交往,但有时会在梦中与他相见。”太祖送给明僧绍竹根如意和笋箨冠。太祖听说明僧绍出游定林寺,嘱咐沙门明远想与他相见,但最终未能实现。永明年间,明僧绍被征召但未就任,后来去世。
梁朝的简文帝在《七励》中提到:“清澈的琼浆呈现出素色的光泽,混合着金色的笋尖。”在《春晚赋》中提到:“望向初生的竹笋,爱着新荷从池中绽放。”
梁朝的刘孝绰在《谢建安王饷米等启》中说:“李孟孙宣教旨,赐予米、酒、瓜、笋、菹、脯、鲊、茗等,至味芳云,杜潭抽节。”等。
范元琰家有一个竹园,每当看到有人偷笋,他都会感到很苦恼,因为他担心他们过沟时会受伤。于是范元琰砍伐树木,为偷笋的人搭桥,让他们安全通过。这些偷笋的人被他的善良所感动,因此不再偷笋。
梁朝的元帝在赋《得竹诗》中写道:“作龙迁葛水,为马向并州。柯亭临绝涧,桃枝夹细流。冠学芙蓉势,花堪威凤游。”等句子。“冠学芙蓉势”也是指笋皮冠。
梁朝的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提到:“五月,人们都会切断竹笋来做粽子,挑选叶子插在头上,用五色丝线系在手臂上,称之为长命缕。”
陈朝的江总在《岁暮还宅诗》中说:“忧郁地想起泉水岩石,驱车离开中台。春天前玩竹笋,冬天后惊花梅。”
阴铿在侍宴时,赋《得竹诗》说:“夹池一丛竹,青翠不惊寒。叶酝宜城酒,皮裁薛县冠。”这里的“皮裁薛县冠”指的是汉高祖往薛县修理笋壳冠的故事。
隋朝的萧大圜在《竹花赋》中写道:“洛下七贤,湘中二女,倾翠盖之踟躇,泛莲洲之容与。倜傥傲人,便娟笑语。拊嫩笋以含啼,顾贞筠而命醑。”
杜台卿在《淮赋》中提到:“绿筒缥箭,节稀疏目。槟榔之笋,盛冬所育。”
北齐的萧悫在《春庭晚望诗》中说:“春庭聊纵望,春台自相隐。窗梅落晚花,池竹间初笋。泉鸣知水急,云来觉山近。不愁花不飞,只畏花飞尽。”
唐朝的杨师道在《春朝闲步诗》中写道:“偃沐乘闲豫,清晨步北林。池塘藉芳草,兰蕙袭幽襟。雾中分晓日,花里叫春禽。野径香恒满,山阶笋屡侵。何须命轻盖,桃李自成阴。”
唐朝的李淳风在《占梦书》中提到:“梦折笋,得财象也。梦竹生笋者,欲有子息也。”也有人说是周公占梦。按照《周礼》的说法,除了六梦之外,所以没有详细描述。现在说是李淳风,也可能是附会李淳风的名字。
道士吴筠在《竹赋》中写道:“一笋明其胤嗣,三节获乎婴儿。”
唐朝的段成式,是唐相文昌的儿子,著有《酉阳杂俎》,提到:“张芬曾为南康行军,技艺过人,力举七尺碑,蹴鞠高过半塔,弹力五斗。常拣向阳巨笋,以笼装之,随长以土培之,常留寸许。度计高四尺数,长久方除笼伐之,一尺十节,其色如金涂壁,方长弹子,作天下太平字。”
唐朝的陈藏器在《本草》中详细说明了草木的特性,拾取了神农、陶弘景、李世绩等人的遗言,其中有很多关于笋的描述,治疗和引发疾病的特性。
释志彻,在会昌年间,在上元县的瓦官阁南,有两个竹笼被封闭,忘记了岁月。等到诏令拆除佛塔打开时,释志彻得到了一千多支笋笔(一作䇲),头中藏的,则是《大业拾遗》的草稿。
唐朝的僖宗朝,陆龟蒙处士隐居在苏州的甫里村,也被称为甫里先生。他著有《笋赋》说:“洪杀靡定,方圆不均。”自注说:“南方有方竹。”现在澧州的游川铁冶有很多方竹,竹子内部稍微通透,心像钗股那样。笋可以食用,也是实心的。湘川人用竹子做床椅,有四棱,上面有孔可以穿耳。
刘恂,唐朝的昭宗朝,出外担任广州司马。任期结束后,回到京城,由于混乱,最终定居在南海。他著有《岭表录》,提到邕溪箣笋和交广挲摩笋。
唐朝的夏侯彪之上任新繁令,询问里胥:“竹笋一钱能买几根?”里胥回答:“五根。”夏侯彪之上用十千钱买了五万根竹笋,对他说:“我暂时不需要,先放在林中养着。”到了秋天,竹子长成,一竿十丈,于是变成了五十万根。这种贪婪的行为都是类似的。
沈如琢,成都人,有孝行。母亲患病,冬天想吃桑椹,苦苦寻求却无法满足。家东边的一棵树突然长出桑椹,摘下来供母亲食用,母亲的病就好了。母亲去世后,他负土成坟,守在旁边。两只白鹄栖息在他的屋旁。冬天,竹笋长出十根。天宝二年,皇帝下诏表彰他的孝行。
朱梁高祖开平二年冬天,商州进献竹笋,认为是祥瑞之品,皇帝下诏赐给太守财物。
林谞著有《闽中记》,描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提到的竹类有二十余种,笋类也有所涉及。
何光远在《广政录》中记载了孟氏统治蜀地时,翰林学士徐光溥和刘侍郎羲度分别值班,突然看到庭院中竹笋破土而出,徐光溥因此作诗。刘羲度性格多疑,徐光溥假装自己是蜀地人。徐光溥的诗中说:“破土而出的竹笋数十株,增添了幽静的景色,好像是从蓬莱仙岛移来的。竹笋好像有凌云之势,可以作为登仙的阶梯吗?”刘羲度的诗中说:“徐徐出土的竹笋并非人工种植,枝叶难以在日月中生长。它们在这里生长,就像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两位学士从此不再和睦。
程崇雅,遂州蓬山县人,以孝顺著称。他的母亲生病时,冬天想吃笋,他焚香进入竹林哭泣,结果感生出几株大笋。
范旻著有《邕管记》,其中提到了鹿头笋,以及其他多种颜色的笋类,名称众多,无法一一列举。
所有的草木都受到阴阳之气的滋养,遵循元化之主的规律,如果没有界限,为什么会有如此相似的形态?因此有句话说:“木实从核,以求其种(柤为梨属,枳为橘属);草荂从秀,以求其鬼(苇鬼苕)。竹之鬼节种(同蔗属也)。厥性弱于木,而强于草,知非木,实草木中之别类。所以《尔雅》中说:“像竹箭一样的叫做苞”(见于《释木》也),“篠箭”(见于《释草》也)也说菜(笋是人们采摘的)。
民间传说,竹子有生日,即五月十三日。移栽竹子,适合在这一天。如果遇到阴雨天气,土壤松软,竹鞭容易生长,明年笋会萌发并生长出来。偷笋的人,如果在自家墙下埋下猫,明年笋会从墙的另一边生长出来。
笋皮扇,现在江东人用苦竹笋皮,厚度可以有三分,劈开一尺五寸,用杉木做扇柄,漆纸装饰扇缘,内部可以书画,但不能上彩。笋皮,僧家多用苦笋壳,裁成鞋和屐的中间隔层,可以隔绝脚汗。
过去王子猷暂借别人家居住,就让人家种竹。有人问:“暂居为什么还要种竹?”子猷笑着说:“怎么可以一天没有竹子呢!”后代人把竹子都称为“此君”。现在编写竹谱的人,可以称笋为“此君”的儿子。
我们中有口才好的人,喜欢诋毁贤达,说:“你是玉,我看到你像石头一样;你是竹,我看到你像笋一样。”
俗语中把笋称为“龙孙”,如果这样的话,龙没有听说过能变成竹子;竹子变成龙,怎么可以说成是“龙孙”呢?现在详细解释,实际上是竹子变成了龙,龙也不会生笋,所以美好的言论巧妙地称之为“龙孙”。
有人问,笋有没有五色的花纹?回答说:江东的黄筀在《闲居赋》中有青笋;《闽中赋》中有素笋、赤笋;钱塘有很多紫桂笋;其余的班狸缃缥等等无法一一列举,大概不超过青绿色。
我编写《物类相感志》,经常写信询问天目的旧友,询问山中所出的竹子。我的朋友伊僧喜欢笋,却回诗说:“山中人事违,天眼中修定(天目一名天眼)。我本无根株,只将笋为命。”
谚语说:“腊月煮笋羹,大人道便是。”过去有一个新妇,不得公婆的欢心,她想要的东西,总是违背他们的意愿。这个新妇善于迎合,不违背公婆的意愿,想要的东西都能巧妙地得到,与丈夫求变而给予,公婆无法责怪她。有一天,公婆想要吃笋羹,新妇立刻煮好供上。妯娌问她:“现在是腊月中,哪里找得到笋?”新妇回答说:“应该顺应他们的意愿,以顺从他们的要求来消除他们的不满。实际上哪里找得到笋。”公婆听说后感到后悔,更加怜爱这个新妇。所以又有谚语说:“恭敬不如从命,受训莫如从顺。”
评论区
共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