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秦始皇统一天下,开辟山路,平定扬粤,设立了南海、桂林、象郡。现在的西广,就是秦朝的桂林;东广,就是南海;交趾,就是象郡。汉武帝平定南海后,将秦朝的桂林分为两个郡,称为郁林、苍梧;将象郡分为三个郡,称为交趾、九真、日南。又稍微割让南海、象郡的剩余土地,设立了合浦郡。然后从徐闻渡海,略取海南,设立了朱崖、儋耳两个郡。在交州设立了刺史。汉朝分九郡,由一个交州刺史管理。到了吴国时期,开始分为两个,于是交、广的名字就确立了。当时交、广是一个整体,广州的治所在番禺。唐太宗将天下分为十道,合并交、广为一个,在番禺设立了采访使,规模还像汉朝,只是帅府的位置变了。高宗开始在交州设立安南都护府。本朝皇祐年间,在桂州设立了安抚经略使,西道帅府从此开始。到现在,八桂、番禺、龙编,三足鼎立,恢复了秦朝的旧貌。
广西西南部,都靠近化外之地。法令规定:邕、宜、钦、廉、融、琼州,吉阳、万安、昌化军,静江府,属于沿边;柳、宾、皇、横、郁林、化、雷,属于次边。广西共有二十五州,其中十七个是边州。静江所属的县,一半到达了猺峒。猺峒是五陵蛮的分支。从静江稍微往西南,是融州。融州的边境控制着王江、乐善、宜良、丈盈、洪源、从允、牂柯、夜郎等蛮族。从融州稍微往西南,是宜州。宜州位于群蛮的中心,有南丹州、安化三州一镇、荔波、羸河、五峒、茅滩、抚水等蛮族。南丹州,就是所谓的莫大王者。从宜州稍微往西南,是邕州。邕州的疆域非常广阔,管理着溪峒羁縻州,县、峒有数十个。右江直接往西南,其外就是南诏。左江直接往正南,其外就是安南。从邕州稍微往东南,是钦州。钦州的西南部,与交趾接壤,陆路被七峒所限制,水路则可以通过船只通行。从钦州稍微往东,是廉州。廉州的海域,直接通往交趾。从廉州东南渡海,是琼州、万安、昌化、吉阳军。其中有一个黎母山,环绕着山有熟黎、生黎。至于从海路向南,近处是占城等蕃国,远处则接壤于六合之外。
广西地区多蛮夷,山川广阔,人口稀少,力量微薄,一个郡的财富不如浙江一个县。过去偏远的地方割据,地域狭小,所以合并荒地设立州县,以求美观。等到正统统一,天下混一,就省并了晏州、荔州,现在静江府的荔浦县;龙州,现在柳州的柳城县;燕州,现在藤州的镡津县。这些都在唐朝贞观年间被废除。溥州,现在静江府的兴安县,在宋朝乾德年间被废除。严州,现在象州的来宾县;澄州,现在宾州的上林县。蛮州,现在横州的永淳县;牢州、党州,现在郁林州的南流县;南仪州,现在藤州的岑溪县;绣州,现在容州的普宁县;禺州,现在北流县;顺州,现在陆川县;潘州,现在高州的茂名县;南亭州、玉州,现在钦州的灵山县;姜州,现在廉州的合浦县。这些都在宋朝开宝年间被废除。珠州,现在融州的融水县;镇宁州,现在宜州的带溪寨;窦州,现在高州的信宜县;蒙州,现在昭州立山县。这些都在宋朝熙宁年间被废除。龚州,现在浔州的平南县;平州,现在融州的怀远县;白州,现在郁林的博白县;观州,现在宜州的高峯寨;溪州、驯州、叙州,现在宜州的北遐镇、思立寨。这些都在宋朝绍兴年间被废除。有的州被废除后只保留了一个县,有的甚至被改为镇或寨;有的一个州被废除后,其辖区被并入附近的县。那么,过去的州,不就是徒有虚名吗?
自秦朝以来就有五岭的说法,都是指进入岭南的山路。考察后发现,其实是指进入岭南的五条道路,不一定都是山。从福建的汀州进入广东的循州、梅州,是一条路;从江西的南安越过大庾岭进入南雄,是第二条路;从湖南的郴州进入连州,是第三条路;从道州进入广西的贺州,是第四条路;从全州进入静江,是第五条路。至于漳、潮一带,不是古代进入岭南的驿道,不应该算在五岭之列。桂林城北二里,有一个小丘,高几尺,上面立了一块碑,上面写着“桂岭”。后来查证,贺州确实有一个桂岭县,正是进入岭南的驿道。全州和桂州之间,是一片平坦的陆地,本来就没有所谓的岭,正是秦汉时期南征百越所经过的道路。桂岭应该在临贺,而全州和桂州之间,实际上是五条进入岭南道路之一。
南方有很多美丽的山。我认为它们的根源来自衡山,形状就像树木的枝条一样。东南方向的一条主脉,形成了广东的韶石山,云雾缭绕,钟声回荡,让人肃然起敬,仿佛回到了虞舜演奏韶乐的时代。延伸到英州,群峰如玉,坚硬而秀丽,就像是枝条上的叶子。分散开来形成了德庆的三洲岩、惠州的罗浮山以及其他不知名的奇山,这些都是枝条上的叶子。西南方向的一条主脉,发源为道州的九嶷山,山峰峻峭,景色奇异,蜿蜒曲折,难以测度。延伸为桂林的山,群峰拔地而起,森林遍布,也都是枝条上的叶子。到了地面以下,突然冒出来形成了西融州的老君洞天、容州的句漏洞天、浔州的白石洞天,这些也都是枝条上的叶子。东南方向直到阳山,天地之美都集中在这里。草木的生长,必定在向南的枝条上茂盛,衡山的南面,也是这样的道理。
山谷的诗说:“桂岭连城如雁荡,平地苍玉忽嗟峨。”唐代的人说:“两地不如阳朔好,碧莲峰里住人家。”我已经多次游览雁山,桂山得到了雁山的秀丽,但雁山不如桂山多。如果把桂山放在大龙湫、龙鼻泉旁边,那么它的雄伟气势就会消失。桂山的高度,甚至不及雁山的一半,所以没有尊贵雄伟的气势,说它可以与雁山相媲美是过分了。至于阳朔的诸山,只有新林铺左右十里内极美,青山绿水,环绕映照,烟雾不散,空灵的翠绿扑面而来,景色处处相连。人们住在那里,真的像是住在莲花心里。桂林城外的诸山,远远比不上。那些山峰尖尖的,翠绿的特立,无不拔地而起,绵延数百里,望不见首尾,也真是壮观啊!
石湖曾经评价桂山是天下第一奇山。后来考察唐代韩愈的诗说:“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柳宗元的《訾家洲记》说:“桂州多灵山,发地峭立,林立四野。”看前人对桂林的品评,确实没有夸大。桂林的山都是中空的,所以山脚下有很多好的岩洞,神工鬼斧,有的高耸如悬崖上的化城,有的低矮如水下的水府;大的可以建五丈高的旗杆,小的可以容纳十位客人。有的像浮岛,有的内部可以通舟楫。离城不过七八里,近的只有二三里,几乎可以随时游览。岩穴中有名可记的三十多处,现在列举如下:岩有读书岩、叠彩岩、伏波岩、龙隐岩、刘仙岩、屏风岩、佛子岩、雉岩。洞有白龙洞、华景洞、水月洞、龙隐洞、栖霞洞、元风洞、曾公洞、南潜洞、北潜洞、隐山六洞、虚秀洞、石乳洞。峰有立鱼峰、独秀峰。其他的无法一一列举。〈按范成大《桂海虞衡志》所载岩洞与此相同,只是白龙是洞名,龙隐既有岩又有洞,还有虚秀无灵秀。这里原本有错误,现在都已改正。〉
洞穴中有水,才能称得上奇特。桂林的洞穴,大约有一百多个,大多靠近城外几里,都有可观赏之处。比如水东的曾公岩、兴安的石乳洞,都有水流从洞中流出,人们在上面架设直桥横槛,游客可以在其间徘徊。与其他洞穴不同,这里空灵幽深而已。尽管如此,还是不如城南的水月洞和东江的龙隐岩。水月洞中通,形状像半圆,江水穿过它,中间有石桥,可以在这里宴请客人。龙隐洞曲折而高远,江水穿过它,划船进入,仰望洞顶,仿佛是真龙的脊背。范石湖认为这两个洞穴是绝世奇观。融州的老君洞也通向河流,中间有一个小岛,岛旁的高峰有乳石滴成老君的形状,须眉衣冠,无一不备。张于湖题字说:“天下第一真仙之洞”。由此可知,凡是洞穴,必定以通向河流为贵。尽管如此,这两个洞穴的水深不过数尺,宽才丈余。至于桂州的灵川县,有一个灵岩,两位贤人可能不知道。这个岩洞,大江穿过它的腹部,水面宽二十丈,深度应该是宽度的两倍。我曾经代理灵川县,天久不雨,去灵岩祈祷。乘船造访洞穴,远望大江平阔,直抵山根,横着有一线光芒。靠近一看,才知道洞穴内外明亮透彻。就在洞口,水面与山脚相接,正要枕山而入。船夫击水潜行,仰望洞顶,与水面相距才一丈多。水面与洞顶,都像手掌一样平坦。船进入更深,桨声隐隐震动洞穴,已经让人惊心动魄,人声一发,山水都回应,大声叱咤,洞穴仿佛要裂开。在岩洞中央,洞顶高耸如宝盖。下面就是神龙居住的地方。我放下笏板,焚香祈祷,巫者用长绳下瓶取水,带回来后就有感应。这条江,西通猺洞,日泻良材,穿过岩洞而下,水深无法用竹篙测量,需要撑着岩顶才能出来。我查证事实,认为这条江古来绕出山外,忽然雷雨数日,神龙穿破山腹,以定窟宅,于是命名为灵岩。县名灵川,也是因此得名。现在洞旁的石嘴,还有古江的痕迹。唉!这个岩洞水色深沉碧绿,雄伟深邃,宁静。人们到了那里,好像有神灵左右护持,确实不是游览观赏的地方。离城三十里,不如其他洞穴靠近人,所以没有得到赏识,真是可惜啊!
罗丛岩位于浔州西南六十里。岩洞中明亮宽敞,可以容纳数百人。每年重阳节,附近郡的人都会聚集在这里,作为登高的乐趣。岩洞内有三圣殿,殿侧有石钟,大小合抱,自然形成,殿东有碧虚洞,通过石穴进入,通道平坦,曲折约半里多,从岩洞东边出来。洞内有石佛、石磬、石狮子、石床、石钟。殿西有灵源洞,通过石穴进入,通道平坦,曲折约一二里,从岩洞西边出来。洞内有石罗汉、石象、石马、石鱼、石笋、石鼓。凡是游览两个洞穴的人,都必须手持火炬才能观看。岩洞之外,西边有水月岩,深度约数丈,宽度约十五丈。泉水清澈,四季不干涸,里面有奇异的鱼。岩口有龙王殿,进入岩洞中有观音堂。如果遇到旱年,当地人祈祷,甘雨必定应验。从大岩洞中,都用石板平铺,出岩门,则有钟楼。楼的西边,靠着岩壁,用石头砌成,高数丈,为方丈。楼外,有三门。门外,则有超然亭。亭的左右,则用石板铺成路,连绵一二里,四周都种植松竹,确实是浔州的胜景。
海南四州军中,有黎母山。这座山的水分流到四个郡。熟黎所居住的地方,一半险峻一半容易,生黎居住的地方则更加险阻,但他们都围绕着黎母山居住。黎母山高耸数百里,常在云雾之上,即使是黎族人也无法到达。秋天晴朗时,有时可以看到尖尖的翠绿山峰浮在空中,下面堆积着茫茫云雾。山顶上的人,寿命长,生活悠闲,不接触人间。人们想要探索其高处,常常迷失方向,而虎豹守卫着险要之地,无法攀爬,只能看到水泉的甘美。这难道不是四川的菊花潭、老人村之类的吗?
广西所有的水,都来自蛮夷地区。静江的水叫做漓水,其源头虽然来自湘水,但湘水原本向北流,秦始皇的史禄在湘水源头上流漓水的一支凿渠,越过兴安向南注入融江,而融江实际上来自猺峒地区。汉武帝平定南越,从零陵出发,下漓水,实际上是沿着湘水而上,沿着支渠而下,进入融江向南流去。漓水从桂州经过昭州到达苍梧。融州的水,是牂牁江。其源头来自西南夷地区。武帝从夜郎出发,下牂牁,就是从这里出发的。宜州的水,来自南丹州,汇集了各蛮溪谷的水,向东与牂牁江汇合,经过柳州、象州到达浔州。邕州的水,源头有两个:一个是左江,来自交趾;一个是右江,来自大理国威楚府的大槃水。两条江在邕州汇合,经过横州、贵阳,与牂牁江在浔州汇合后向东流,经过藤州与漓水在苍梧汇合。苍梧是各水的汇聚地,称为三江口,实际上是南越的上游。水从这里安行,流入南海。
西融州城外的江水,就是䍧牱江的下流。江面很宽阔,过去曾经有大水泛滥出蜀南州牌。汉武帝平定南越,从夜郎出发,下䍧牱,如果不是通过融州,那么它怎么会到达南越呢?现在静江府桑江寨的水,也汇入融江的上游,有人说桑江也是䍧牱音的讹误。大致上,融州的西边是蜀的南边,地本来相连,只是被蛮猺隔开,无法通行。
湘水的源头,本来向北流出湖南;融江,本来向南流入广西。其中地势最高的地方是静江府的兴安县。过去秦始皇南征五岭,史禄在湘水源头上流的漓水一支凿渠,越过兴安向南注入融江,以便于运输粮食。因为北水南流,北方的船只越过岭,本来就很难。禄在砂碛中叠石作铧嘴,尖锐地向前,逆分湘水为两股,依山筑堤为溜渠,巧妙地激流十里到达平地,然后凿渠绕山曲折,总共行六十里,才到达融江而一起向南流。现在桂水名叫漓水,意思是离开湘水的一支而来。说湘水、漓水,往往行人在这儿销魂。自从铧嘴分水入渠,沿着堤岸行走二里左右,有泄水滩。如果没有这个滩,那么春天水涨,势头能破坏堤岸,而水不能向南流。因为有滩杀水势,所以堤岸不坏,而渠得以缓慢地到达融江,可以说是很巧妙了。渠水蜿蜒流过兴安县,民田依赖它。水深不深,宽可二丈,足以漂浮千斛的船只。渠内置斗门三十六,每艘船进入一个斗门,就再闸门,等到水积聚而船慢慢前进,所以能沿着崖壁而上,建瓴而下,以通南北的船只。曾经看过禄的遗迹,私下感叹秦始皇的猜疑残忍,他的余威能控制水流,万世之下还依赖它。难道只有秦始皇,禄也是人杰,因此命名为灵渠。
漓水从癸方双来,直接流向静江府城东北角,然后沿着城东向南流去。古书记载:“因为有癸水绕东城,永远不会见到刀兵。”还有石碑记载:“湘南南粤北,这个地方居然自牛肋,即使四面血成地,一骑刀兵也进不得。”五代、靖康之乱时,大盗满天下,唯独不到静江,风水之说,确实有应验。过去在城东北角,有沟渠绕城而西,再向南,向东与漓水汇合。后来居民堵塞了它,沟渠就废弃了。范石湖任桂州知州时,才疏通这条沟渠,波光粼粼如带。在沟口伏波岩下,八桂堂之前,创建了危险的亭子,命名为癸水。这条沟渠没有废弃时,桂州人多次科举及第。废弃二十年间,几乎像天荒一样。范石湖在淳熙甲午年重新疏通沟渠,乙未科果然有蒋汝霖,戊戌科有蒋来叟,辛丑科两人及第。现在石湖的《癸水亭记》,只说了癸水的乐土福地,重新疏通沟渠的效果,没有继续论述。
在浔州、象州之间有龙门。春天水涨时,鲟鳇大鱼从海逆流而上,渔夫在龙门之下,回澜之中,设置网横江,一举而得之。有人嘲笑说:“这大概就是南选的龙门吧。”苍梧上流,也有龙门滩,其形势非常可怕。
象州郡治西楼,正面西山。山腹突然升起白云,形状像白象,移时不散。然而并不常见。案:秦象郡乃交阯,非象州也,现在象州城门乃画一白象,不知何意。然而象州自古以来没有遭受兵灾,凡是大盗,都相互告诫不要侵犯象鼻,那么城门的白象,难道就是这个意思吗?
钦州的士人曾果,得到了唐代的《天威遥碑》,文义华丽,确实是唐代的文章。碑文主旨说:安南静海军地都靠近海边,海上有三个险要的地方,巨大的石头矗立,鲸波撞击它们,日夜震动汹涌。漕运的船只,要穿越深海以避开它们。稍有风吹,就沿着悬崖行驶,必定在三个险要的地方破碎。而陆地上有川流,顽石梗阻,伏波曾经努力开凿,但最终没有成功。后来守臣多次想要开凿,以便漕运。锥凿一下,火光闪烁。高骈节度安南,斋戒祈祷,准备动工。一夜大雨,震电在石头所在的地方连续多日,人们自认为会沉没。雨停后,顽石破碎,水深一丈多。旁边还有一块石头仍然存在,无法通船。骈又虔诚祈祷,不久又发生大雷电,剩下的石头全部破碎,于是成为大川。从此船只运输没有困难,命名为“天威遥”。回去查证传说,记载天威遥的事情大致相同,但不像这样详细。
钦江南入海,共有七十二折。南人把水的一折称为遥,所以有七十二遥的名字。七十二遥中,有水分为两条河流。一条向西南流入交趾海。一条向东南流入琼州、廉州海。称为天分遥。人们说,五州过去与交趾在这里定界,说是天分。现在交趾在天分遥已经占据,又在边界数百里外的吴婆灶之东设立界标,而开采其下的资源,钦州的船只很少到达那里。
海南四郡的西南,有一个大海叫做交趾洋。中间有三合流,波头汹涌而分为三条:一条向南流,通往各蕃国的海。一条向北流,通往广东、福建、江浙的海。一条向东流,进入无边际,就是所谓的东大洋海。南方的船只往来,必须穿越三条河流的中间,得到一点风,就可以渡过。如果没有风,船只无法出来,必定在三个河流的中间破碎。听说东大洋海,有长砂石塘数万里,尾闾所泄,沉入九幽。过去曾经有船只,被大西风所吸引,到达东大海,尾闾的声音,震动汹涌无地。突然得到大东风而得以幸免。
在钦州和廉州的海域中,有一片长达数百里的沙洲,位于钦州乌雷庙前,直插入大海,形状像象鼻,因此得名。这片沙洲大部分时间隐藏在波浪中,水深不到几尺,海船一旦触碰到它就会破碎。离岸几里远的地方,这片沙洲才会变得宽阔,足以让风帆通过。如果没有这片沙洲,钦州的水运可能就会受到阻碍。有船商说:“从广州往东,海路比较容易走;从广州往西,海路就难走了;从钦州往西,那就更难走了。”这是因为福建和浙江沿海有很多港口,遇到恶劣天气时,船只可以就近躲避。而广西的海岸大多是沙滩,没有多少可以避风的港口,一旦暴风骤起,船只就无处可躲。钦州和廉州西南的海域有很多巨石,使得航行更加困难,从钦州的象鼻沙洲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钦州有一个名为“天涯亭”的地方,廉州有一个名为“海角亭”的地方,这两个地方都位于广西的南部,是南方的尽头。钦州比廉州更南,所以“天涯”这个名字比“海角”更加凄凉。这两个亭子都建在城市的东边,地势较高,可以俯瞰大江,是观赏的好地方。过去,有一位名叫余襄公的人在这里担任官职,他在亭子的东边建了一个钓鱼的平台,平台上有三块石头,分别被命名为“钓石”、“醉石”和“卧石”。他还为这些石头写了一些诗,这些诗被收录在诗集中。
江浙地区的潮汐有固定的时间,而钦州和廉州的大潮则发生在每月初一和十五,被称为“先水”,每天只有一次潮汐。小潮则被称为“子水”,潮汐很快就会退去,不会再涨起来。琼州的海潮则是每半个月向东流半个月向西流。潮汐的大小与月亮的盈亏有关,而不是与月份的盛衰有关,这真是太奇妙了!不过,这里的“二弦”可能是一个错误。
汉朝的帅府设在交州,唐朝时迁至广州。天宝年间,岭南的桂、容、邕、交和广等地区都归桂州采访使管辖。昭宗时期,桂管被升为节度使。本朝皇祐年间,侬智高被平定后,朝廷下诏狄青将广西的邕、宜、融分为三路,由武臣担任知州,并兼任本路安抚都监,同时在桂州设置经略安抚使,由两制以上的官员担任知州,并兼领使事。从此,八桂地区成为西路的雄镇。后来,邕、宜、融被降为郡,宣、融州的守臣兼任本路兵马都监,邕州的守臣兼任本路安抚都监。沿边的守臣,都兼任溪峒都巡检使,都隶属于经略安抚使。帅府既内兼西南数十州的重任,又外镇夷蛮数百族,事权不得不重。广西各郡,凡有边事,不申报宪、漕,只申报经略司,这是仿照昔日陕西的制度。
汉武帝平定南越后,派遣使者从徐闻渡海征服土地,设立了珠崖、儋耳二郡。现在的雷州徐闻县递角场,直接面对琼管,乘船只需半天时间就可以到达,这就是他们所经过的道路。元帝时期因为海路闭塞,放弃了这些地方。梁朝又重新设立了崖州。隋朝时,崖州领有十个县。当时海南只有一个州。唐贞观五年设立了琼州,现在的琼管靖海军节度使就是由此而来。武德五年设立了儋州,现在的昌化军。龙朔二年设立了万安州,现在的万安军。武德五年设立了振州,后来改名为崖州,现在的吉阳军。这四个州军只是海上的一个岛屿。岛中有黎母大山,四个州军环绕其四周,方圆千里,道路像连环一样。想要遍历这个地区,没有一个月是不可能的。琼管再次渡海到吉阳,就是所谓的“再涉鲸波”。广西离朝廷已经很远了,海外的州军又更加遥远,不得不设置一个小帅来管理。琼州的守臣有权处理四州军的官吏事务。现在他兼任本路安抚都监、提辖海外各州军的公事,原因就在这里。
自从唐朝将天下分为十道,二广不分东西。天宝年间开始设立邕州经略使,懿宗时期将邕管升为西道节度使。本朝皇祐年间侬智高被平定后,朝廷下诏狄青将广、邕、宜、融分为三路,守臣兼任本路兵马都监,同时在桂州设置经略安抚使来统辖。现在的邕州守臣兼任本路安抚都监,州为建武军节度。有左、右两江。左江在南边,外抵安南国;右江在西南边,外抵六诏、诸蛮。两江之间,管理羁縻州峒六十余,用为内地藩篱,而内宿全将五千人以镇守。凡是安南国及六诏、诸蛮有疆场之事,必由邕州传达;而经略安抚之谘询边事,也只依赖邕州。朝廷南方的马政,专门在邕州。边方的珍异之物,多聚集在邕州。
广西控制夷蛮,邕州屯驻全将,宜州屯驻半将。本朝皇祐年间,分宜州为一路,帅所统多为夷州,后来被降为郡。现在的守臣仍然兼任广西都监,为庆远军节度。宜州的西境,有南丹州、安化三州一镇,还有抚水、五峒、龙河、茅滩、荔波等蛮及陆家砦。其外有龙、罗、方、石、张五姓,称为浅蛮。还有西南的韦蕃及苏绮、罗坐、夜囘〈按《桂海虞衡志》作“面”。〉、计利、流求,称为生蛮。其外还有罗殿、毗那大蛮。都有径路,直抵宜城。宜州的边境上,过去有观、溪、驯、叙四州,是昔日的边地。权力弱小,不足以作为边地,绍兴四年,被降为寨。现在宜州有高峯、带溪、北遐、思立、镇宁五寨。高峯一寨,古之观州,正抵南丹。如果边境有侵犯,高峯就是其咽喉。宜州的府库,每月支给南丹、安化等峒的钱米盐料有定额。
大观初年,设置了融州为黔南经略使。所管辖的都是夷州。帅府地域狭小,割柳之柳城、宜之天河、桂之古县来增加其地域。后来融州被降为郡,三县又恢复原状。至今黔南帅司官属的朱记,在静江府军资库。融州城下的江就是牂牁江。江的上游与王江汇合。王江之间,群猺居住。再上游,群蛮居住。猺就是五陵溪的分支。蛮是诸葛亮所征讨,汉武帝所开拓的。在融州则在外设置列寨来防备。融州的守臣兼任广西都监为清远军节度。每年圣节,蛮酋长来参加宴会较多,过去的帅府规模,还可以看到。
钦、廉都号称极边,距离安南国边境不远。过去安南的船只多到达廉州,后来因为船只沉没,就改到钦州。现在廉州不管溪峒,但仍带有溪峒的职务,这是为了防备安南。廉州的西边是钦州,钦州的西边是安南。交趾人到来,大多使用小船。一旦出海,沿着悬崖行驶,不到半里就进入钦州港口。即使是正式使者到达廉州,也必须经过钦州港口。在乱流中,风浪多恶。交趾人到钦州,从他们境内的永安州出发,早上出发傍晚就能到达。钦州在港口设置抵棹寨来盘查,近境有木龙渡来控制,沿海设有巡检司,迎接和送别,这是为了海上的防备。至于陆上,则有七峒,如昔峒设置戍所,以巩固我们的边境。
评论区
共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