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tierra,这里是《空谈》,主要以一个普通高校学生的视角,讲一些我看到的社会、文化现象以及对其内在逻辑的推演。
其实写这个专栏的想法很久了,但我之前一直不太敢把不成熟的想法发在社交平台,总是怕大家觉得我是个思维奇特,又古怪的人。
最近才意识到,把想法记录并分享是一个好习惯:既能迫使自己整理输出有一定质量的内容,使杂乱的思考变得有序化,也克能成为之后可能从事的自媒体工作的些许准备。
也许忙于学业和工作会导致不定期断更,但我相信我的求知和表达欲,能驱动它运营下去。就当个公开的想法备忘录吧。为什么叫“空谈”呢?因为暂时还不能形成统战价值和舆论风波。
本专栏的主要受众为同龄人,希望更多的人看到人文社科方面的讨论之后,能逐步脱离浅认知和日子人主义,更多地了解自己、世界和他人。
由于本人轻微线上社恐,以及早期关注者基本都是熟人,所以就略去基本信息吧。
我是00年人,故乡广西南宁,一个“大县城”。在和睦稳定的家庭与相对优质的教育环境中成长。短短24年内,我对生活意义的探寻经历了多次急促的转折。
0-12岁时,我信奉农业社会的传统观念,家是永远温暖的港湾,宗族是生命全部的意义,保守的熟人社会足以赐予人平淡温馨的一生。直到一次意外,我窥见了背后盘根错节的长老威权和不“尊祖重道”的代价。
13-16岁,我信奉优绩主义,认为人要适度自私,为了自己过得好,卷赢别人无可厚非,那是在对自己负责。只要挤过了千军万马的独木桥,彼岸尽是坦途,除了鲜花与朝露,还有家人的横幅和锦旗。直到高中学校的一些作为,我发现自己不过是个可怜的角斗士,干掉千人仅为一分随手抛下的铜币。
17-21岁,我信奉宏大叙事。经济的增长让我认为这是个机会不断涌现的时代,能力与学历同等重要。多元、开放、包容的社会文化能容纳许多人用他们喜爱的方式创造价值,在汹涌的潮水中自在闲游也能坐享发展的红利。直到游戏版号、中美外交、疫情给了我三连闷棍,惊醒时才发现已经到了经济下行和文化紧缩的后威权时代。
22-23岁,我信奉虚无主义。现代社会批量生产“自认为独特且有意义”的螺丝钉,并且还以铁铜银金钻石区分自身,多么残酷的冷笑话啊。
24岁,我选择相信自己,最大的意义首先是活着,才能在新自由主义文化符号中扯开一条缝,向人们发出属于新世界的呐喊。生如蜉蝣,也许微薄之力不足以改变什么,但至少,自由和幸福的定义权能攥在自己手中
以上是我的思想发展极简史,也许会为之后我的一些观点输出找到参照吧。
评论区
共 4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