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漩涡”
本文包含对《旋涡》漫画的剧透,不建议未看过漫画者阅读
因为我之前看过的的伊藤润二漫画动画化作品总体上算是差强人意,相当缺乏特色或者说惊艳之处,所以之前的伊藤润二作品改编的消息传出时,我都并没有很期待。但这次的改编,我倒是相当看好的。
如上文所说,伊藤润二的恐怖场景的作画非常卖力,从场景到具体怪物的设计与作画都一丝不苟。《漩涡》中对人类躯体如何扭曲的描绘更是如此。
举个例子,秀一父把自己化作旋涡的那幅画,我曾仔细观察过伊藤润二是如何一边让整个人体完全变形为旋涡状(四肢如何排布和扭曲),同时又兼具戏剧性(头部出现在相对中间的位置)。我原以为伊藤润二会模糊,遮挡掉一些身体部分,用较低的成本来保证那幅画中人体结构的合理性。结果我惊讶地发现每一条肢体的轨迹都有迹可循,毫无敷衍,就好像是伊藤润二先建了模再画的。除此之外秀一父亲扭曲的身体上还通体布满了表达质感与光影的细线。这些精妙绝伦的恐怖场景让他的漫画产生了画面精细的高成本恐怖片般的观感,也成为极具作者性的一大标志特色。
目前看来动画在这方面毫不怠慢,那个巨大旋涡疤痕的经典镜头就是例证。制作组十分自信地把那段眼球被旋涡卷入的过程的动画原片作为招牌放入了正式预告中,片段质量的事实也确实证明了他们的精良的制作水准。
接下来讨论动画内容之前,我想先分享我对原作故事的划分以方便讨论,同时也作为对漫画回顾。
《旋涡》漫画的故事我将其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话到第十一话(脐带),第二部分为第十二话到十三话(台风和有鬼的长屋),第三部分就是剩下的六话。
之所以这么划分,主要因为这三部分在观感上非常不同。 第一部分的观感总体上可以用“轻松“来形容。”轻松“主要体现在故事以单元剧的形式展开,基本每话一个完整又相互独立的小故事,每话的焦点集中不断涌现的新人际关系和新怪事。
第一部分中,纵使桐绘的朋友同学接连失踪,遇害,黑涡镇发生数起诡谲怪诞的刑事案件,这一切都还在黑涡镇社会系统的可控范围之内,社会仍在相对稳定地运行。这体现在故事中就是桐绘依旧维持着自己的日常——去上学,然后又从日常中引出新故事。秀一即使在前几话就家破人亡,精神深陷抑郁,整天蹲在黑暗空荡的房间角落消极度日。他也依然在漫画中稳定地发挥着救场的作用。(救场某种程度上是秀一的日常)
从剧作的角度,《旋涡》第一部分作为单元剧主线不存在(或者说主线不重要,发展极慢),没有推动剧情,布置结局的压力。从内容角度,理论上伊藤润二可以把世间一切旋涡形式的存在在黑涡镇重新排列组合一遍,创作出近乎无限的怪物怪谈来填充内容。让《旋涡》的故事像超英漫画一样无限连载,无限增殖下去(多到足以让最狂热的粉丝都觉得够了)。
这一切给我在看漫画上册的感觉就是观看漫画的快乐可以无限地持续下去的“安心““轻松”的感觉。
第一部分结尾的高度猎奇的“蚊柱”和“脐带”两话之后,第二部分的“一号台风“和”闹鬼的长屋“两个故事从剧作角度看仍然是偏向单元剧。
但是这两话里桐绘一家的日常开始被打破,作者也开始有意提到蜻蜓湖和长屋等元素来铺垫结局。但对日常的破坏力度还是有限,不让人觉得是不可逆,不可妥协的(“闹鬼的长屋“最后强调离开后疾病也痊愈了),本质上还是维持了之前的单元剧模式。具体来说还没有让桐绘出现“再不离开这里会死的”,“必须要尽快逃离”这样的想法来推动主线剧情。
之后就是完全让人想不到剧情会如此急转直下的第三部分,也就是最后六话。
第十四话"蝴蝶",视角突然转换到从外地来到黑涡镇报道台风灾情的记者,在记者的对话间我们才简单了解到更多的台风降临在了黑涡镇。
然后我们就突然看到整个黑涡镇俨然变成了一副后启示录废墟的模样——邪教帮派横行,大啖变异人类,超自然物理环境。幸存者在长屋中挤来挤去,变成人肉九头蛇。被挤出来的人在物资紧缺的废墟中面临着变异然后被同伴分食的恐怖未来。所有人的一切日常彻底不复存在。变化之快让人怀疑自己起码少看了十几话。
整个《旋涡》的故事在最后六话中快速收束,随着桐绘一行人在求生与逃亡的路上一步步走向绝望的真相,黑涡镇和生活在之上的人们也迎来了自己结局,或者说螺旋。
总之第三部分,节奏非常紧凑,情节高度相关,有一条明晰,快速推进的主线。甚至几乎可以独立成一个中篇故事。
从第二部分开始,作者已经开始有意推动剧情向结局发展了——再次在故事中涉及本来已经在故事中沉寂的蜻蜓湖和长屋,反复强调台风的持续存在。其中蜻蜓湖和长屋是结局部分的重要元素,台风是黑涡镇毁灭的直接物理原因。
但是由于未知原因,故事在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衔接非常突兀(既我所提到的“少看了十几话”的感觉)。好像伊藤润二突然有了需要快速完结《旋涡》连载的巨大压力,甚至来不及多画一话来过渡解释,于是黑涡镇在“蝴蝶”话开头记者简单的三言两语里就变成末日废土了。
在一次采访中,伊藤润二提到过自己出道将近十年都在同一杂志上连载,和同一个编辑合作,结果刚好就在连载《旋涡》时,那本杂志停刊了。《旋涡》登录其他杂志继续连载,伊藤润二也迎来新的合作编辑。伊藤润二在采访中感叹“那是我才知道原来编辑的个性也会对漫画有很大影响”。《旋涡》也被编辑要求增加娱乐性。
这也许就是故事第三部分疯狂提速的原因。也确实,第三部分那种给人看了一话就必须立马看下一话的感觉,更符合月刊杂志的商业诉求与模式。
(关于这段论述有个疑点是,《旋涡》漫画中文书里标注了《旋涡》首次刊登都是在《周刊Big Sprites》上)
从目前最新预告里出现的故事有秀一一家,伤痕,人螺螺,蚊柱,灯塔,旋风(再加上上个预告里的扭曲的人们,惊吓盒和卷发三个故事)来看,也都是第一第二部分的内容。动画19年时就公布了其只有4集,依照惯例每集最多也就30到40分钟,那我预计动画最多也就包含第一和第二部分的内容量。动画估计就基本按照原作的顺序把这些故事放进再编排一下四集里。 然后把承上启下的“一号旋风”作为结尾。后半段情节急转直下,直接变成后启示录题材的内容相对独立也适合与其他故事分隔开。(第三部分可能也更适合做成一周放一集的动画)
关剧集内容的报道,我唯一找到是搜狐网上的这篇报道。
按照这篇文章的暗示,这剧集是已经把原作结局都包含进来了。4集讲完两册,并且是在目前预告中已经公布的大量剧集内容完全集中在故事第一部分(基本上就是上册)的情况下,这怎么想都不太可能。这篇甚至没有任何作者信息的文章是如何得出这样的总结呢?
之后我又仔细从头到尾仔细看了一遍文章,发现从同到尾都在大段大段空谈动画相关创作者的成就,甚至是《旋涡》动画的内涵,社会价值,产业影响。但同时字里行间透露着自己对自己所描述的人物的一无所知,不知道从哪里高效地抄来了大段大段的无聊官腔评价。像极了某种命题作文。当我反复试图在这个文章页面里查找作者信息时,我才注意到文章后那被谨小慎微藏起来的一行小字。
一切都合理了,条理清晰,格式标准的大纲,虚浮的用词与内容,莫名其妙的描述与内容总结,关于动画的内容与影响的幻觉。作者在GPT上给出要求,然后把直接把答案一字不落复制下来,最后在发表平台上标上小字“本文包含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整个过程排除掉网络不稳定因素不用超过1分钟。
不像搜狐上的其他文章会在网页左侧显示作者账号,这个文章的页面左侧只有一个阴魂不散的游戏广告栏位。我猜测这种完全匿名投稿,应该不是GPT投稿的,而可能时平台官方自己偷摸搞的(除非搜狐已经把匿名投稿这种恐怖的功能公开给大众了),甚至可能整个过程都是脚本完成的。
跳票原因百度百科里简单地写着一句“疫情原因”。然而综合来看,更像是项目管理的问题。如果真是疫情原因,那么一个项目19年公开,当时就计划20年上线,怎么也不可能被疫情拖到24年。导演自己也在20年的采访中说到“感觉疫情对动画行业影响不大”。根据目前片段的高质量来看,更像是19年(当时第一支PV作为风格探索实验)宣布时项目组完全错估了作品的工作量。
为了复现伊藤老师的这部经典漫画中的复杂的设计和精细的线条的质量,导演和制作组要求更多的时间来更好地制作这部改编作品。
尽管我们也想尽快让作品面世,但我们不想在质量上将就,给出一份平庸的答卷。
评论区
共 1 条评论热门最新